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黃鶴樓崔顥古詩

    時間:2024-11-27 10:11:43 偲穎 古詩大全 我要投稿

    黃鶴樓崔顥古詩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chuàng)作的詩。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鶴樓崔顥古詩,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鶴樓崔顥古詩

      黃鶴樓崔顥古詩 1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754), 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年進士及第,曾出使河?xùn)|節(jié)度使軍幕,天寶時歷任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等職。足跡遍及江南塞北,詩歌內(nèi)容廣闊,風(fēng)格多樣;?qū)憙号椋瑤捉p;或狀戎旅之苦,風(fēng)骨凜然,詩名早著,影響深遠(yuǎn)。

      【注釋】

      昔人:仙人子安。曾跨鶴過黃鶴山,因建樓。

      萋萋:草茂盛的樣子。

      鸚鵡洲:原在江中,今移與湖北漢陽接壤。

      【簡析】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fēng)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眹(yán)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黃鶴樓崔顥古詩 2

      作品簡介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yuǎn)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這首詩首聯(lián)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jīng)歷經(jīng)千百年之久;頸聯(lián)詩意一轉(zhuǎn),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lián)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jié),使詩意重歸于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yuǎn)。

      作品原文

      黃鶴樓

      [唐]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作品注釋

     、劈S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

      ⑵昔人: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祎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

     、怯朴疲猴h蕩的樣子。

      ⑷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歷歷:清楚可數(shù)。漢陽:,在黃鶴樓之西,漢水北岸。

      ⑸萋萋:形容草木茂盛。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jù)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dān)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枢l(xiāng)關(guān):故鄉(xiāng)家園。

      ⑺煙波:暮靄沉沉的江面。

      作品譯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云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記》);又傳說費祎登仙駕鶴于此(見《太平寰宇記》),這首詩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詩人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作品鑒賞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dāng)渴,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眰髡f或出于后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確曾兩次作詩擬此詩格調(diào)。其《鸚鵡洲》詩前四句說:“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迸c崔詩如出一轍。又有《登金陵鳳凰臺》詩亦是明顯地摹學(xué)此詩。為此,說詩者眾口交譽,如嚴(yán)羽《滄浪詩話》謂:“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边@一來,崔顥的《黃鶴樓》的名氣就更大了。

      《黃鶴樓》之所以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佳作,主要還在于詩歌本身具有的美學(xué)意蘊。

      一是意中有象、虛實結(jié)合的意境美。詩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后生發(fā)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xiàn)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fù)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千載,正能表現(xiàn)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二是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繪畫美。詩中有畫,歷來被認(rèn)為是山水詩的一種藝術(shù)標(biāo)準(zhǔn),《黃鶴樓》也達到了這個高妙的境界。首聯(lián)在融入仙人乘鶴的傳說中,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隱含著此樓枕山臨江,崢嶸縹緲之形勢。頷聯(lián)在感嘆“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的抒情中,描繪了黃鶴樓的遠(yuǎn)景,表現(xiàn)了此樓聳入天際、白云繚繞的壯觀。頸聯(lián)游目騁懷,直接勾勒出黃鶴樓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聯(lián)徘徊低吟,間接呈現(xiàn)出黃鶴樓下江上朦朧的晚景。詩篇所展現(xiàn)的整幅畫面上,交替出現(xiàn)的有黃鶴樓的近景、遠(yuǎn)景、日景、晚景,變化奇妙,氣象恢宏;相互映襯的則有仙人黃鶴、名樓勝地、藍天白云、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鮮明,色彩繽紛。全詩在詩情之中充滿了畫意,富于繪畫美。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zhuǎn),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包S鶴”二字再三出現(xiàn),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xiàn),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像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后須切響”、字字皆有定聲的七律。

      試看:首聯(lián)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diào)煞尾;亦不顧什么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詩人未必是有意在寫拗律,但他跟后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chuàng)別調(diào)的情況也不同,是知之而不顧,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在這里,崔顥是依據(jù)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云的詩句。此外,雙聲、疊韻和疊音詞或詞組的多次運用,如“黃鶴”、“復(fù)返”等雙聲詞,雙聲詞組,“此地”,“江上”等疊韻詞組,以及“悠悠”、“歷歷”、“萋萋”等疊音詞,造成了此詩聲音鏗鏘,清朗和諧,富于音樂美。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diào)變格,后半首就整飭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并由此而引起的鄉(xiāng)愁,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guī),不回到格律上來,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此詩前后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這種似斷實續(xù)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zhuǎn)、合來看,也最有章法。元楊載《詩法家數(shù)》論律詩第二聯(lián)要緊承首聯(lián)時說:“此聯(lián)要接破題(首聯(lián)),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贝嗽娗八木湔侨绱,敘仙人乘鶴傳說,頷聯(lián)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

      楊載又論頸聯(lián)之“轉(zhuǎn)”說:“與前聯(lián)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奔怖字,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yīng)有突變,出人意外。此詩轉(zhuǎn)折處,格調(diào)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lián)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yuǎn)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冻o·招隱士》曰:“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痹娭小胺疾葺螺隆敝Z亦借此而逗出結(jié)尾鄉(xiāng)關(guān)何處、歸思難禁的意思。末聯(lián)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jié),使詩意重歸于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回應(yīng)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

      正由于此詩藝術(shù)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作品點評

      南宋·嚴(yán)羽《滄浪詩話》: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元·方回《瀛奎律髓》:此詩前四句不拘對偶,氣勢雄大。李白讀之,不敢再題此樓,乃去而賦《登金陵鳳凰臺》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匯評》:馮舒:何有聲病,即是律詩,且不拘平仄,何況對偶?馮班:真奇。上半有千里之勢。起四句宕開,有萬鈞之勢,紀(jì)昀:偶爾得之,自成絕調(diào)。然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再一臨摹,便成窠臼。許印芳:此篇乃變體律詩,前半是體、以古筆為律詩。無名氏(乙):前六句神興溢涌,結(jié)二語蘊含無窮,千秋第一絕唱。趙熙:此詩萬難嗣響,其妙則殷璠所謂“神來,氣來,情來”者也。

      明·高棅《品匯》:劉后村云:古人服善。李白登黃鶴樓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句,至金陵乃作《鳳凰臺》以擬之。今觀二詩,真敵手棋也。劉須溪云:恨以滔滔莽莽,有疏宕之氣,故勝巧思。

      明·高棅《批點唐詩正聲》:氣格音調(diào),千載獨步。

      明·郎瑛《七修類稿》:古人不以饾饤為工,如“鸚鵡洲”對“漢陽樹”,“白鷺洲”對“青天外”,超然不為律縛,此氣昌而有余意也。

      明·王世懋《藝圃擷余》:崔郎中作《黃鶴樓》詩,青蓮短氣,后題《鳳凰臺》,古今目為敕敵。識者謂前六句不能當(dāng),結(jié)語深悲慷慨,差足勝耳。然余意更有不然,無論中二聯(lián)不能及,即結(jié)語亦大有辨。言詩須道興比賦,如“日暮鄉(xiāng)關(guān)”,興而賦也,“浮云”“蔽日”,比而賦也,以此思之,“使人愁”三字雖同,孰為當(dāng)乎?“日暮鄉(xiāng)關(guān)”、“煙波江上”,本無指著,登臨者自生愁耳,故曰“使人愁”,煙波使之愁也;“浮云”“蔽日”,“長安不見”,逐客自應(yīng)愁,寧須使之?青蓮才情,標(biāo)映萬載,寧以予言重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竊以為此詩不逮,非一端也,如有罪我者則不敢辭。

      明·胡應(yīng)麟《詩藪》:崔顥《黃鶴樓》、李白《鳳凰臺》,但略點題面,未嘗題黃鶴、鳳凰也!使湃酥,往往神韻超然,絕去斧鑿。

      明·李攀龍《唐詩廣選》:李賓之曰:崔顥此詩乃律間出古,要自不厭。

      明·陸時雍《唐詩鏡》:此詩氣格高迥,渾若天成。

      明·鐘惺《唐詩歸》:譚云:此詩妙在寬然有余,無所不寫。使他人以歌行為之,尤覺不舒,宜爾太白起敬也。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前四句敘樓名之由,何等流利鮮活?后四句寓感慨之思,何等清迥凄愴?蓋黃鶴無返期,白云空在望,睹江樹洲草,自不能不觸目生愁。賦景攄情,不假斧鑿痕,所以成千古膾炙。李夢陽云:一氣渾成,凈亮奇瑰,太白所以見屈。周敬曰:通篇琉越,煞處悲壯,奇妙天成。

      明·許學(xué)夷《詩源辨體》:崔《黃鶴》、《雁門》,讀之有金石宮商之聲,蓋晚年作也。

      明·邢昉《唐風(fēng)定》:本歌行體也,作律更入神境。云卿《古意》猶涉鍛煉,此最高矣。

      明·吳逸一《唐詩歸折衷》:吳敬夫云:吊古傷今,意到筆到之作。

      明·譚宗《近體秋陽》:灝高排空,愴渾絕世,此與太白《鳳凰臺》篇當(dāng)同冠七言。顧太白不拘粘,唯心師之,不敢輒以程后學(xué),不得不獨推此作爾。

      明·金圣嘆《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此詩正以浩浩大筆,連寫三“黃鶴”字為奇耳!闹雠恪鞍自啤,正妙于有意無意,有謂無謂。通解細(xì)尋,他何曾是作詩,直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見道理卻是如此,于是立起身,提筆濡墨,前向樓頭白粉壁上,恣意大書一行。既已書畢,亦便自看,并不解其好之與否。單只覺得修已不須修,補已不須補,添已不可添,減已不可減,于是滿心滿意,即便留卻去休回,實不料后來有人看見,已更不能跳出其籠罩也。且后人之不能跳出,亦只是修補添減俱用不著,于是便復(fù)袖手而去,非謂其有字法、句法、章法,都被占盡,遂更不能爭奪也。此解(按:指后四句)又妙于更不牽連上文,只一意憑高望遠(yuǎn),別吐自家懷抱,任憑后來讀者自作如何會通,真為大家規(guī)摹也。五六只是翻跌“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五字,言此處歷歷是樹,此處凄凄是洲,獨有目斷鄉(xiāng)關(guān),卻是不知何處。他只于句上橫安得“日暮”二字,便令前解四句二十八字,字字一起搖動入來,此為絕奇之筆也。

      明·王夫之《唐詩評選》:鵬飛象行,驚人以遠(yuǎn)大。竟從起,是題樓詩,非登樓。一結(jié)自不如《鳳凰臺》,以意多礙氣也。

      清·周容《春酒堂詩話》:評贊者無過隨太白為虛聲耳。獨喜譚友夏“寬然有余”四字,不特盡崔詩之境,且可推之以悟詩道。非學(xué)問博大,性情深厚,則蓄縮羞赧,如牧豎咶席見諸將矣。

      清·吳昌祺《刪訂唐詩解》: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絕唱,何獨李唐?

      清·毛奇齡《唐七律選》:此律法之最變者,然系意興所至、信筆抒寫而得之,如神駒出水,任其跋踔,無行步工拙,裁摩擬便惡劣矣。前人品此為唐律第一,或未必然,然安可有二也。

      清·黃白山《增訂唐詩摘鈔》:前半一氣直走,竟不作對,律之變體。五六“州”一類,“草”“樹”一類,上下互換成對(犄角對)。前半即吊古之意,憑空而下!扒绱v歷”、“芳草萋萋”,即從“白云”“悠悠”生出。結(jié)從“漢陽樹”、“鸚鵡洲”生出“鄉(xiāng)關(guān)”,見作者身分;點破“江上”,指明其地;又以“煙波”喚起“愁”字,以“愁”字綰上前半。前半四句筆矯,中二句氣和,結(jié)又健舉,橫插“煙波”二字點睛。雄渾傲岸,全以氣勝,直如《國策》文字,而其法又極細(xì)密。

      清·盛傳敏《磧砂唐詩》:今細(xì)求之,一氣渾成,律中帶古,自不必言。即“晴川”二句,清迥絕倫,他再有作,皆不過眼前景矣。而且痕跡俱消,所以獨步千古乎?

      清·查慎行《初白庵詩評》:此詩為后來七律之袓,取其氣局開展。

      清·何焯《唐三體詩評》:此篇體勢可與老杜《登岳陽樓》匹敵。

      清·屈復(fù)《唐詩成法》:格律脫灑,律調(diào)葉和,以青蓮仙才即時閣筆,已高絕千古。《鳳凰臺》諸作屢擬此篇,邯鄲學(xué)步,并故步失之矣。《鸚鵡洲》前半神似,后半又謬以千里者,律調(diào)不葉也。在崔實本之《龍池篇》,而沈之字句雖本范云,調(diào)則自制,崔一拍便合,當(dāng)是才性所近。蓋此為平商流利之調(diào),而謫仙乃宮音也。

      清·徐增《而庵說唐詩》:字字針鋒相湊,如此作轉(zhuǎn)。方是名手。

      清·王阮亭《唐賢三昧集箋注》:此詩得一疊字訣,全從《三百篇》化出。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

      清·趙臣瑗《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妙在一曰黃鶴,再曰黃鶴,三曰黃鶴,令讀者不嫌其復(fù),不覺其煩,不訝其何謂。尤妙在一曰黃鶴,再曰黃鶴,三曰黃鶴,而忽然接以白云,令讀者不嫌其突,不覺其生,不訝其無端。此何故耶?由其氣足以充之,神足以運之而已矣。若論作法,則崔之妙在凌駕,李之妙在安頓,豈相礙乎?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崔顥《黃鶴樓》,此千古擅名之作,只是以文筆行之,一氣轉(zhuǎn)折。五六雖斷,而氣亦直下噴溢。收亦然。所以可貴。此體不可再學(xué),學(xué)則無味,亦不奇矣。細(xì)細(xì)校之,不如“盧家少婦”有法度,可以為法千古也。

      清·張世煒《唐七律雋》:毛秋晴云:張南士謂人不識他詩不礙,惟崔司勛《黃鶴樓》、沈詹事《古意》,若心不能記、口不能誦,便為不識字白丁矣。

      清·吳烶《唐詩選勝直解》:此體全是賦體,前四句因登樓而生感。

      近代·王闿運《湘綺樓說詩》:起有飄然之致,觀太白《鳳凰臺》、《鸚鵡洲》詩學(xué)此,方知工拙。

      近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吳曰:渺茫無際,高唱入云,太白尚心折,何況余子?

      近代·俞陛云《詩境淺說》:此詩向推絕唱,而未言其故,讀者欲索其佳處而無從。評此詩者,謂其“意得象先,神行語外”,崔詩誠足當(dāng)之,然讀者仍未喻其妙也。余謂其佳處有二:七律能一氣旋轉(zhuǎn)者,五律已難,七律尤難,大歷以后,能手無多。崔詩飄然不群,若仙人行空,趾不履地,足以抗衡李、杜,其佳處在格高而意超也。黃鶴樓與岳陽樓并踞江湖之勝,杜少陵、孟襄陽登岳陽樓詩,皆就江湖壯闊發(fā)押。黃鶴樓當(dāng)江漢之交,水天浩蕩,登臨者每易從此著想,設(shè)崔亦專詠江景,未必能出杜、孟范圍,而崔獨從“黃鶴樓”三字著想。首二句點明題字,言鶴去樓空,乍觀之,若平直鋪敘,其意若謂仙人跨鶴,事屬虛無,不欲質(zhì)言之。故三句緊接黃鶴已去,本無重來之望,猶《長恨歌》言入地升天、茫茫不見也。樓以仙得名,仙去樓空,余者唯天際白云,悠悠千載耳。謂其望云思仙固可,謂其因仙不可知,而對此蒼茫,百端交集,尤覺有無窮之感,不僅切定“黃鶴樓”三字著筆,其佳處在托想之空靈、寄情之高遠(yuǎn)也。通篇以虛處既已說盡,五六句自當(dāng)實寫樓中所見,而以戀闕懷鄉(xiāng)之意總結(jié)全篇。猶岳陽樓二詩,前半首皆實寫,后半首皆虛寫,虛實相生,五七言同此律法也。

      作品相關(guān)

      唐代諸多詩選,七律部分《黃鶴樓》開篇或壓卷,是因為這首詩被后世稱為“唐人七律第一”,這和李白的一個典故有關(guān)。

      在眾多的唐代詩人中,和江漢地區(qū)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的首推唐代號稱“詩仙”的李白。李白青少年時代在江漢地區(qū)漫游十多年,因而自稱“少長江漢”。又說:“我本楚狂人!边@些并非詩人逢場做戲的謔語,實是他出自肺腑的由衷之言。楚山楚水曾造就過戰(zhàn)國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李白成長也離不開壯麗的楚地山水對他的哺育和陶冶。李白的詩集中共收詩歌千余首,其中有關(guān)黃鶴樓和江夏、漢陽的詩共有五十多首,武昌蛇山留下了許多李白的傳說和遺址,有擱筆亭、太白亭、李白讀書處等。由于崔顥的《黃鶴樓》詩,還引出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擱筆的千古佳話。

      歷代詩人對李白在黃鶴樓上是否因崔顥詩而“擱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認(rèn)為李白并未擱筆。有的對擱筆表示疑問。有的對李白擱筆表示遺憾和惋惜。有的對崔詩不服氣,叫喊“不準(zhǔn)崔詩在上頭”,似是意氣用事。清代湖北學(xué)者陳詩則冷靜進行考證,指出李白擱筆云云,實無其事。陳詩指陳了這一傳聞的來歷:“李白過武昌,見崔顥黃鶴詩,嘆服不復(fù)作。去而賦金陵鳳凰臺。其后禪僧用此事,作一偈:‘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墙璐艘皇略O(shè)詞,非太白詩也。流傳之久,信以為真!焙笫蕾濏灷畎椎闹t虛和才華特建擱筆亭,清江夏縣令曾衍東為此撰聯(lián)“樓未起時先有鶴,筆從擱后更無詩”,而崔顥的《黃鶴樓》也憑借這一典故而成為“唐人七律第一”。

      作者簡介

      崔顥(704?—754),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723年)登進士第。唐玄宗開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門下任職。唐玄宗天寶(742—756年)初年,入朝為太仆寺丞,官終尚書司勛員外郎。其前期詩作多寫閨情,流于浮艷輕;后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fēng)大振,忽變常體,風(fēng)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名著當(dāng)時。《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黃鶴樓崔顥古詩 3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文解釋】

      前人早已乘著黃鶴飛去,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飛去后就不再回還,千百年來只有白云悠悠飄拂。晴朗的漢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蔥郁的樹木和茂密的芳草,它們覆蓋著鸚鵡洲。天色漸暗,放眼遠(yuǎn)望,何處是我的故鄉(xiāng)?江上的煙波迷茫,使人生出無限的哀愁。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jīng)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碧綠的芳草覆蓋著鸚鵡洲。

      天色已晚,眺望遠(yuǎn)方,故鄉(xiāng)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詞語解釋】

      昔人:指傳說中的仙人。

      黃鶴樓:舊址在今武漢長江大橋橋頭處。

      歷歷:清楚分明。

      漢陽:指今武漢市漢陽縣一帶。

      萋萋:草茂盛的樣子。

      鸚鵡洲:在今武漢西南長江中。

     、跉v歷:清楚可數(shù)。

      ③萋萋:形容草木長得很茂盛。

      ④鸚鵡洲:唐朝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后逐漸被水沖沒。

      ⑤空余:只留下。(空:只)

     、捺l(xiāng)關(guān):故鄉(xiāng)。

      【詩文賞析】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fēng)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yán)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登上今天的黃鶴樓想起昔日的傳說,歲月流逝,人去樓空;惟一還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世事茫茫,真令人有無限的感慨!詩人觸景抒懷,一發(fā)不可收,一氣呵成,氣貫長虹。

      剛剛抒發(fā)了對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于是又勾起了一懷鄉(xiāng)愁。這正是先放后收,完全合乎格律上「起、承、轉(zhuǎn)、合」的要求,文勢波瀾起伏,而末句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又重回開篇的渺茫境界,全詩渾然一體,意境天成。

      賞析二: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眼前就是一座尋?梢姷腵江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泵篮勉裤脚c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xiāng)愁情結(jié)的抒發(fā)作了潛在的鋪墊。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樓頭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云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yuǎn)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在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么才能經(jīng)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菔癄也割舍不斷的綿綿鄉(xiāng)戀、悠悠鄉(xiāng)情。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逼G陽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陽光,給人家的溫暖。依稀間,鸚鵡洲上的芳草叢中走來一身正氣、擊鼓罵曹的禰衡,他面對黃祖的屠刀,視死如歸,血灑碧草,正是無數(shù)浪跡天涯的游子浸滿血淚的無私付出,才構(gòu)筑了無數(shù)令人難忘的故鄉(xiāng)。美好的憧憬與動情的追憶,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極富人情味。詩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進更為高遠(yuǎn)的境地。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比漳汉竺媸且雇,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要歸鄉(xiāng)。水霧江煙,一片迷蒙,問鄉(xiāng)鄉(xiāng)不語,思鄉(xiāng)不見鄉(xiāng),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xiāng)愁也無由。詩作以一“愁”收篇,準(zhǔn)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yīng),以起伏輾轉(zhuǎn)的文筆表現(xiàn)纏綿的鄉(xiāng)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nèi)展畫,畫外拖音。

      詩作的前兩句民歌風(fēng)味濃郁,景到言到,語如聯(lián)珠;后兩句則對仗工整,音律諧美,文采飛揚。特別是作者獨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無窮之感。詩人將思念親人的狹義鄉(xiāng)愁與心系天下蒼生的廣義鄉(xiāng)愁有機結(jié)合,使得本篇的韻味和風(fēng)骨跨上了同類詩作的最高峰巔。詩人的風(fēng)采與秉性亦隨詩篇的展開躍然紙上:他才華橫溢,如晴川東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節(jié),似芳草萋萋,崢嶸不已。沒有自戀自迷之頹廢,也無自私自利之狹隘,鄉(xiāng)愁情懷的抒發(fā)也同樣波瀾壯闊、豪邁昂揚,不愧為是被后人推為唐朝七律詩中的第一佳作。

      黃鶴樓崔顥古詩 4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簡介

      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年進士及第,曾出使河?xùn)|節(jié)度使軍幕,天寶時歷任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等職。足跡遍及江南塞北,詩歌內(nèi)容廣闊,風(fēng)格多樣;?qū)憙号,幾近輕;或狀戎旅之苦,風(fēng)骨凜然,詩名早著,影響深遠(yuǎn)。

      注釋

     。、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毀,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文俚仙人,在此乘鶴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悠悠:久遠(yuǎn)的意思。

     。场v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础ⅪW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jù)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dān)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簡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崔顥所寫的七言律詩,大意說:「仙人已經(jīng)乘著黃鶴離去,只徒然留下一棟黃鶴樓在此地。黃鶴離去之后再也沒有回來過,而白云千年以來依然飄浮在空中,不因黃鶴離去而有所改變。晴天里,漢陽一帶川旁的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也長滿茂盛的芳草,傍晚時分在暮色中望向遠(yuǎn)處,看不清故鄉(xiāng)在何,遠(yuǎn)方江上蒼茫的江波真使人發(fā)愁!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fēng)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眹(yán)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詩的'主旨在描寫登樓望遠(yuǎn)時,心中寂寞思鄉(xiāng)的感慨,作者從仙人乘黃鶴來此游憩的美麗神話,點出黃鶴樓,接著由仙人已離去,永遠(yuǎn)不再回來,只留下黃鶴樓及晴川、芳草、漢陽樹、鸚鵡洲,與白云共悠悠千載,寄托思家的情結(jié)。

      黃鶴樓崔顥古詩 5

      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yuǎn)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前四句寫登臨懷古,后四句寫站在黃鶴樓上的所見所思。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這首詩在當(dāng)時就很有名,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有人請李白題詩,他說:“眼前有景道不的,崔顥題詩在上頭!眹(yán)羽《滄浪詩話》評:“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黃鶴樓

      崔顥

      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的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jīng)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

      天色已晚,眺望遠(yuǎn)方,故鄉(xiāng)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賞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dāng)渴郑f:“眼前有景道不的,崔顥題詩在上頭。”傳說或出于后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確曾兩次作詩擬此詩格調(diào)。其《鸚鵡洲》詩前四句說:“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迸c崔詩如出一轍。又有《登金陵鳳凰臺》詩亦是明顯的摹學(xué)此詩。為此,說詩者眾口交譽,如嚴(yán)羽《滄浪詩話》謂:“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边@一來,崔顥的《黃鶴樓》的名氣就更大了。

      《黃鶴樓》之所以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佳作,主要還在于詩歌本身具有的美學(xué)意蘊。

      一是意中有象、虛實結(jié)合的意境美。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的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又云費文偉登仙駕鶴于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jīng)》)。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后生發(fā)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xiàn)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fù)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千載,正能表現(xiàn)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二是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繪畫美。詩中有畫,歷來被認(rèn)為是山水寫景詩的一種藝術(shù)標(biāo)準(zhǔn),《黃鶴樓》也達到了這個高妙的境界。首聯(lián)在融入仙人乘鶴的傳說中,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隱含著此樓枕山臨江,崢嶸縹緲之形勢。頷聯(lián)在感嘆“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的抒情中,描繪了黃鶴樓的遠(yuǎn)景,表現(xiàn)了此樓聳入天際、白云繚繞的壯觀。頸聯(lián)游目騁懷,直接勾勒出黃鶴樓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聯(lián)徘徊低吟,間接呈現(xiàn)出黃鶴樓下江上朦朧的晚景。詩篇所展現(xiàn)的整幅畫面上,交替出現(xiàn)的有黃鶴樓的近景、遠(yuǎn)景、日景、晚景,變化奇妙,氣象恢宏;相互映襯的則有仙人黃鶴、名樓勝的、藍天白云、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鮮明,色彩繽紛。全詩在詩情之中充滿了畫意,富于繪畫美。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zhuǎn),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字再三出現(xiàn),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xiàn),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像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后須切響”、字字皆有定聲的七律。試看:首聯(lián)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diào)煞尾;亦不顧什么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為七律在當(dāng)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guī)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顥自己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后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chuàng)別調(diào)的情況也不同?磥磉是知之而不顧,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的的”。在這里,崔顥是依據(jù)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云的詩句。此外,雙聲、疊韻和疊音詞或詞組的多次運用,如“黃鶴”、“復(fù)返”等雙聲詞,雙聲詞組,“此的”,“江上”等疊韻詞組,以及“悠悠”、“歷歷”、“萋萋”等疊音詞,造成了此詩聲音鏗鏘,清朗和諧,富于音樂美。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diào)變格,后半首就整飭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并由此而引起的鄉(xiāng)愁,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guī),不回到格律上來,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此詩前后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這種似斷實續(xù)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zhuǎn)、合來看,也最有章法。元楊載《詩法家數(shù)》論律詩第二聯(lián)要緊承首聯(lián)時說:“此聯(lián)要接破題(首聯(lián)),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贝嗽娗八木湔侨绱,敘仙人乘鶴傳說,頷聯(lián)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楊載又論頸聯(lián)之“轉(zhuǎn)”說:“與前聯(lián)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奔怖字,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yīng)有突變,出人意外。此詩轉(zhuǎn)折處,格調(diào)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lián)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yuǎn)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冻o·招隱士》曰:“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詩中“芳草萋萋”之語亦借此而逗出結(jié)尾鄉(xiāng)關(guān)何處、歸思難禁的意思。末聯(lián)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jié),使詩意重歸于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回應(yīng)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

      正由于此詩藝術(shù)上出神入化,取的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黃鶴樓崔顥古詩 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介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李白的名篇之一。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

      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

      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

      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yuǎn)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fēng)流倜儻的李白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yuǎn)而不虛。

      寫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李白聽說前輩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孟浩然。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李白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李白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yuǎn)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首句點明送別之地是黃鶴樓,次句點明送別的時間是花開似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這煙花美景將伴隨友人一路直到揚州。揚州當(dāng)時是繁華之都,這時節(jié)肯定也是花團錦簇,春光爛漫。后兩句傳情達意,李白將離別之情寄托在碧空與江水之間,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堪稱送別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稱賞的詩界名士。在十年后,李白寫下“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的贈詩稱譽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開放的盛唐文人的風(fēng)尚,寓居湖北安陸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海”的旅游經(jīng)歷。因此李白在武昌名樓——黃鶴樓,送別詩界名士——孟浩然,去游歷江左名城——揚州(古時稱為廣陵),面對著把名樓、名士、名城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三名兼?zhèn)洹钡穆糜问⑹,李白詩情勃發(fā),對世界的感覺是色彩明麗的,渾無絲毫感傷。

      作品賞析

      名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這兩句敘述友人順江東下?lián)P州的情形,“煙花”兩字點染出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李白送別朋友時的惆悵情緒淡淡寺流露了出來。后兩句著意描寫友人“西辭”,一片孤帆,伴著李白的朋友漂向水天相連的遠(yuǎn)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盡頭,李白卻仍佇立樓頭,凝眸遠(yuǎn)望,不愿離去。詩中沒一個字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yuǎn)去的惆悵與留戀。在李白筆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開頭兩句本是交待送別的時間、地點、目的地,但這種交待被“煙花三月”這個鮮麗的意象感覺化了。李白不是有過一個“夢筆生花”的故事嗎?想不到作為李白的天才之象征的做夢中筆頭生花,竟生成了送別時的三月煙花,贏得前人稱此句為“千古麗句”。天空也被明麗的世界感覺所感動了,它變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順流行進的“孤帆遠(yuǎn)影”,何嘗有一絲孤獨感和蒼涼感?它牽引著的是海闊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無限關(guān)注依戀的眼光追隨著消失在視野之外的孤帆遠(yuǎn)影,也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長存的長江巨流了。名樓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李白的旅游豪興的詩化象征。

      這首送別詩,大約寫于開元二十年(732)前后。陽春三月,友人孟浩然與李白揮別于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乘棹東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于碧水藍天之際,李白卻仍久久佇立,似乎渴望東流的江水能載著李白的深情,伴友人遠(yuǎn)行。全詩意境闊大,情深意摯,不愧為一首傳誦千古的杰作。

      黃鶴樓崔顥古詩 7

      教學(xué)目標(biāo):

      1、學(xué)會并掌握“昔、鶴、萋”等生字;

      2、讀悟結(jié)合,理解詩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愁。

      3、品味感受詩歌所體現(xiàn)的物是人非、歸思難禁的思想感情,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教學(xué)重點:理解詩歌大意,感悟作者思鄉(xiāng)之愁。

      教學(xué)過程:

      一、講述故事,導(dǎo)入新課:

      課前播放《煙花三月》這首歌,學(xué)生欣賞。師問:這首歌讓你想起哪位詩人的哪首詩?(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xué)生背誦李白的其他詩歌或者別人寫李白的詩歌,說說對李白的印象。師:是啊,后人都稱李白為“詩仙”,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就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狂放不羈的李白,卻有一個人讓他欽佩不已。想知道這個人是誰嗎?聽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聽了故事,知道是誰讓他佩服不已了嗎?(崔顥)對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這首讓李白自愧不如的詩——《黃鶴樓》。誰來說說你對黃鶴樓的了解?學(xué)生暢談!包S鶴樓,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瀕臨萬里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煌瑰麗,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游覽勝地。歷代名士都先后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

      二、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學(xué)生自由讀,注意讀準(zhǔn)字音,把古詩讀熟。

      2、指名學(xué)生讀,注意“昔、載”的讀音。

      3、高明的朗讀者不僅能夠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還能帶上一定的`感情,誰再來讀讀?并相機評點學(xué)生的朗讀;如這是深沉的崔顥、這是憂愁的崔顥??

      4、學(xué)生結(jié)合注釋,默讀弄懂詩歌大意,并同桌互相說說。

      三、讀悟結(jié)合,感受憂愁。

      1:在一個晴好的日子里,詩人崔顥來到了黃鶴樓。望著巍峨瑰麗的黃鶴樓,他有什么感受呢?(學(xué)生讀“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保。(老師講古代武昌蛇山上有一座酒樓,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來飲酒,辛老板不收其酒錢。道士為了感謝辛老板的盛情,臨別時,用橘子皮在墻上畫了一只仙鶴,誰知這仙鶴在客人來飲酒時,會跳舞勸酒。從此酒店生意紅火,辛老板也因此發(fā)了財。十年后道士重來,歌笛一曲,只見白云朵朵空中來,仙鶴隨之起舞,道士也騎鶴而走了。辛老板為紀(jì)念此事,在蛇山上興工動土,建高樓一幢,取名黃鶴樓。) 學(xué)生讀后,指名說說這幾句的意思。

      2:仔細(xì)看看,這幾句有什么特點?

      生:有三個“黃鶴”和兩個“空”

      說說這三個黃鶴各指的是什么?“空”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師生對讀。生讀一三句,師讀二、四句的前半截“此地”“白云千載”,生讀后半截。感受那種空茫的感覺。)

      3:是啊,昔日的黃鶴和仙人都已飛升而去,這里只余下了——生接“黃鶴樓、白云悠悠、動人的傳說??”其實,千百年來,飛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黃鶴呢?朝代更迭,王侯將相,功名利祿、恩怨是非又何嘗不是“一去不復(fù)返”呢?(古人說“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一切都終將一去不復(fù)返,帶著這種感慨,這種空茫,再讀這四句詩)

      4:詩人感慨之余,登上了這“天下絕景”的黃鶴樓,極目遠(yuǎn)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學(xué)生閉目吟哦,想象自己就是崔顥,看到了什么?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理解“晴川”。指名學(xué)生說,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崔顥詩中的情景。

      5:除了這樹、這川、這芳草,詩人應(yīng)該還看到了什么?

      學(xué)生想象補充。 ?想象著畫面,再指名學(xué)生讀好這兩句。

      6:如此美景,詩人站在樓上,不覺癡了,醉了??悄悄地,夕陽已斜,暮色漸合,詩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讀,“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回答。

     。ǹ吹搅恕盁煵ń稀,想到了“鄉(xiāng)關(guān)”) 理解“鄉(xiāng)關(guān)”和“煙波江上”。

      7:“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愁是沉重的,請讀“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薄鞍装l(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是悠長的,請讀“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愁是綿密的,請讀“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學(xué)生感受“日暮”帶來的愁緒。

      8:夜幕降臨,寂寞就會隨著暮色籠罩過來,尤其是四處漂泊的游子,那種愁緒更是深入骨髓。再讀:“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9:崔顥站在黃鶴樓上,極目遠(yuǎn)眺,看到了家鄉(xiāng)嗎?(沒有)家鄉(xiāng)汴梁,遙遙無蹤,難怪詩人才會朝著煙波浩渺的長江追問:“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難怪詩人才會朝著鸚鵡洲的萋萋芳草追問:“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難怪詩人才會朝著西斜的紅日追問:“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難怪詩人才會朝著東升的圓月追問:“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但是晴川之后更是晴川,家鄉(xiāng)汴梁卻在茫茫崇山之后,不見絲毫的影蹤,真是“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武昌望汴梁,游子望斷腸”。≡僮x“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0:這可真是“日暮鄉(xiāng)關(guān)無處覓,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人這憂愁又僅僅只是鄉(xiāng)愁嗎?

      出示崔顥的資料。崔顥(約公元704——754年)唐朝汴梁人,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寫詩。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極為失意。 ?唐朝開科取士,每年也不過一二十人,當(dāng)年白居易二十七歲的時候中了進士,他寫了這樣一句詩:“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顥呢,還不到二十歲就中了進士,本以為是前程錦繡了,但是卻是宦海浮沉,終不得志。你覺得此刻的崔顥,他還有什么愁?

      生:人生失意之愁。再讀“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三、配樂誦讀,拓展升華。 ?(播放音樂《寒春風(fēng)曲》)崔顥站在黃鶴樓上,暮色漸濃,看著眼前滔滔東去的長江,看著煙靄籠罩的鸚鵡洲,他不由地輕輕吟哦起來:(生讀整首詩) ?雖然說一切都如天上那悠悠的浮云必將逝去,但是“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想著自己少年登第的得意,回首自己這些年四處奔波的艱辛,想著自己多年未歸的故鄉(xiāng),崔顥的滿懷愁緒頓時化作五十六個字從嘴里噴涌而出:(生再讀全詩) ?崔顥的這首詩雖然只有五十六個字,卻將黃鶴樓的來歷、登臨黃鶴樓所見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慨緊緊地融合在了一起,被稱為唐朝七言律師的第一作品。這也難怪當(dāng)年李白見了之后會擱筆而去呢!

      四、總結(jié)談話,布置作業(yè)。

      巍峨的黃鶴樓成就了崔顥的這首千古絕唱,崔顥的這首詩在揚名天下的同時,也讓世人知道了這座千古名樓。崔顥之前之后,歷朝歷代還有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來到了黃鶴樓,他們也紛紛寫下了自己的感受。

      布置作業(yè):

      1、請同學(xué)們?nèi)ニ鸭切┖忘S鶴樓相關(guān)的詩詞,并做好積累。

      2、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

      五、板書:

      黃鶴樓

      起→用典引出黃鶴樓

      承→感慨仙人已去

      轉(zhuǎn)→描寫登樓所見

      合→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黃鶴樓崔顥古詩 8

      黃鶴樓是武漢市標(biāo)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古時候李白寫過很多關(guān)于黃鶴樓的古詩,下面一起來欣賞欣賞。

      《江夏送友人》

      雪點翠云裘,送君黃鶴樓。

      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

      鳳無瑯玕實,何以贈遠(yuǎn)游。

      徘徊相顧影,淚下漢江流。

      「注釋」

      ①江夏,唐時郡名,即鄂州也,屬江南西道。

     、谒斡瘛吨S賦》:“翳承日之華,披翠云之裘!

     、蹢铨R賢曰:黃鶴樓,在鄂州!秶(jīng)》云:“費文祎得仙,駕黃鶴憩此!

     、荃U照《舞鶴賦》:“振玉羽而臨霞。”

      「譯文」

      雪花點綴著翠云裘衣,正當(dāng)冬季,我在黃鶴樓攜酒送你。

      你馬上就要像黃鶴一樣振奮玉羽,西飛到長安城——帝王州去。

      我雖然是鳳,卻無瑯玕來充饑,我用什么來贈送你遠(yuǎn)游呢?

      只好徘徊顧影,淚滿漢江,留戀難別。

      《望黃鶴樓》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xué)飛術(shù)。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shù)。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jié)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寫作背景」

      詩作于肅宗上元元年(760)春,其時李白自零陵歸至巴陵、江夏。黃鶴山,即黃鶴礬,又名黃鵠山,在鄂州江夏縣東九里,今武漢市長江大橋南首蛇山。傳說昔有仙人控黃鶴于此,故得名黃鶴山。詩中描繪了黃鶴山的雄偉氣勢與壯美景色。

      「譯文」

      向東眺望黃鶴山,只見黃鶴山威勢雄偉橫出于半空之中。

      山的四面環(huán)繞著白云,中間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陽。

      山巒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多次聽說過許多仙人在這里學(xué)習(xí)飛身升天之術(shù),一朝成仙飛間蓬萊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來空空蕩蕩。

      丹灶早已生出塵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靜無聲,失去了先前的生氣。

      地宅荒古長滿了雜草,庭中苦寒,芝術(shù)之類的藥草皆已老去。

      我很想登臨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閑逸之致。觀覽奇異遍及各個名山,所見卻都不能與這座山匹敵。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認(rèn)不再會有客旅情懷了。

      「注釋」

      雄雄:氣勢雄偉。

      彎跨:跨于空中。

      峰嶂:高峻的山峰。冥密:深幽茂密。

      飛術(shù):仙術(shù),求仙升天之術(shù)。

      蓬海:即蓬萊仙山,因位于海中故稱蓬海。

      金灶:即丹灶,道家煉取丹藥之灶。

      清謐:清靜、安寧。

      蹇:句首語助辭。

      躋:登。

      「賞析」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崩畎滓钥鋸埖氖址ㄤ秩军S鶴山的雄偉氣勢。開頭先寫山的高大:“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極力形容黃鶴山的威勢,只見整座山峰,凌空而上,直插云天。接二句又從側(cè)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边h(yuǎn)看去,朵朵白云似乎從山的四周升騰而起,一輪紅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偶著。波浪般起伏、參差不齊的山巒,一排排凌空橫跨,寬闊無邊;高高聳起的、屏障一般的山蜂,稠密而又顯得幽深昏暗。

      前六句詩句,全由首句“東望”二字引出,其中有上望、縱望、側(cè)望、環(huán)望。整個黃鶴山幾乎全被詩人望遍了?梢钥闯觯@首詩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xué)飛術(shù)”,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暗寓李白心向往之,因此山曾有仙人居住過!耙怀蚺詈,千載空石室”,人去樓空,仙去室寂。如今山上只剩下仙人當(dāng)年煉丹的石室了!敖鹪钌鸁煱,玉潭秘清謐”,煉丹的“金灶”,已滿是煙塵和埃垢;注滿玉液之潭,如今已一無所有;整個黃鶴山似乎都被一種清幽寂靜的靜的氣氛所籠罩,一切是那樣的神秘!暗毓胚z草木,庭寒老芝術(shù)!币黄臎隼浼诺漠嬅嬲宫F(xiàn)于讀者面前:古老的荒地,草木叢生;庭園里,靈芝之類的藥草,已經(jīng)蒼老枯萎。

      從“頗聞列仙人”至“庭寒老芝術(shù)”是第二段,共八句。詩人扣緊有關(guān)黃鶴山的傳說,描繪仙人飛升后的荒涼景象。寫法仍從“望”字入筆,但卻已經(jīng)雜入許多虛無的.幻想,濃化了全詩的氣氛。

      從“蹇予羨攀躋”至篇終是第三段。這一段寫由黃鶴山的奇?zhèn)ズ陀嘘P(guān)仙人的傳說所引起的向往之情!板坑枇w攀躋,因欲保閑逸”兩句,毫無隱諱地抒寫自己的仰慕與欣羨,詩人很愿攀援而上。詩人之所以產(chǎn)生這種感情,原因在于“保閑逸”,亦即保持平靜的心理狀態(tài),過著閑逸的生活!坝^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兩句,與一、二兩段相呼應(yīng),說明,盡管詩人走遍了五岳名山,但黃鶴山卻是無與倫比、無可匹敵的。

      總體來說,此詩經(jīng)過實際的比較,詩人終于決定把黃鶴山作為自己感情寄托之所在,從此永遠(yuǎn)結(jié)束作客他鄉(xiāng),寄人籬下的生活:“結(jié)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边@里的“青松”代指黃鶴山,同時也象征看詩人堅韌不拔、冬夏常青的性格!拔颉,覺悟,醒悟!翱颓椤,暗指客居他鄉(xiāng)的思想情感,也包括了詩人奔波流浪,懷才不遇的一生。

      黃鶴樓崔顥古詩 9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昔人:指傳說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駕鶴過黃鶴山〔又名蛇山〕,遂建樓。[2]

      2、乘:駕。

      3、去:離開。

      4、空:只。

      5、返:通返,返回。

      6、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7、悠悠:飄蕩的樣子。

      8、川:平原。

      9、歷歷:清楚可數(shù)。

      10、漢陽:地名,現(xiàn)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與黃鶴樓隔江相望。

      11、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

      12、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西南,根據(jù)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dān)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

      上鸚鵡,故稱鸚鵡洲。唐朝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后逐漸被水沖沒。

      13、鄉(xiāng)關(guān):故鄉(xiāng)。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jīng)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yuǎn)方,故鄉(xiāng)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fù)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fā)愁!

      【評析】: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fēng)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yán)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歷代去寫黃鶴樓的詩很多,但崔顥的一首七律,人稱最佳,請看他是怎樣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fēng)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他奠定了一世詩名的基礎(chǔ)。下這樣的結(jié)論絕不是哪一個人,更不是我硬要往開封人臉上貼金!短圃娙偈住肥呛笕藢μ圃姷倪x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為七律詩中的第一首。

      分聯(lián)詳析首聯(lián)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梢姷慕瓨!拔羧艘殉它S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泵篮勉裤脚c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xiāng)愁情結(jié)的抒發(fā)作了潛在的鋪墊。頷聯(lián)“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是詩中頷聯(lián)。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云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yuǎn)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么才能經(jīng)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舍不斷的綿綿鄉(xiāng)戀、悠悠鄉(xiāng)情。本句具有一種普遍包舉的意味,抒發(fā)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為下文寫鄉(xiāng)關(guān)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因而成為深值關(guān)注和反復(fù)品味的名句。詩中“黃鶴”所指甚明,除了實體“仙鶴”之外,它的指向應(yīng)該是即“一切”之意。“不復(fù)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時、歲不待人的無盡感傷!鞍自啤弊兓秒y測,寓托著作者世事難料的吁嗟嘆喟。如果說這個詞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間的廣袤,那么“千載”則使人看到了時間的無限性。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產(chǎn)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更加催生了鄉(xiāng)愁。尾聯(lián)“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碧柭渖,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要歸鄉(xiāng),然而天下游子的故鄉(xiāng)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藹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系天下蒼生的廣義鄉(xiāng)愁,問鄉(xiāng)鄉(xiāng)不語,思鄉(xiāng)不見鄉(xiāng)。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xiāng)愁也無由。詩作以一“愁”收篇,準(zhǔn)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yīng),以起伏輾轉(zhuǎn)的文筆表現(xiàn)纏綿的鄉(xiāng)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nèi)展畫,畫外余音。

      黃鶴樓崔顥古詩 10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位于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鸚鵡洲:位于漢陽東南二里長江中,后漸被江水沖沒。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于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后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

      這首詩的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jīng)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yuǎn)方,故鄉(xiāng)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黃鶴樓崔顥古詩】相關(guān)文章:

    黃鶴樓古詩崔顥03-28

    關(guān)于崔顥的黃鶴樓古詩07-20

    古詩黃鶴樓崔顥意思08-16

    黃鶴樓古詩崔顥鑒賞07-21

    崔顥古詩《黃鶴樓》賞析08-27

    黃鶴樓古詩崔顥故事11-04

    崔顥黃鶴樓古詩譯文及賞析09-10

    中考古詩崔顥《黃鶴樓》01-16

    崔顥《黃鶴樓》古詩賞析及翻譯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