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傳文言文翻譯
魯肅,字子敬,今定遠東南鄉(xiāng)人。東漢建寧五年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yǎng)長大。下面請和小編一起來參考魯肅傳文言文翻譯吧!
魯肅傳文言文翻譯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也。生而失父,與祖母居。家富於財,性好施與。爾時天下已亂,肅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jié)士為務(wù),甚得鄉(xiāng)邑歡心。
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人。出生時父親便過世了,而從小與他祖母一起居住。魯肅家境富庶,性好施予,是時天下大亂,魯肅非但不務(wù)家業(yè),反而大散家財,把家里的田產(chǎn)像垃圾一樣賤賣出去(「摽」,揮去,棄也!豆騻髑f公十三年》:「已盟,曹子摽劔而去之」,摽劍即棄劍),而將所得的錢財專門用來賑濟貧困與結(jié)交天下豪杰,鄉(xiāng)里之人對魯肅的義舉各個歡喜不盡(今天如果有人在大馬路上灑鈔票,我想全市的人也會對他歡喜不盡)。
周瑜為居巢長,將數(shù)百人故過候肅,并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結(jié),定僑、札之分。袁術(shù)聞其名,就署東城長。肅見術(shù)無綱紀,不足與立事,乃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馀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東渡,因與同行,留家曲阿。會祖母亡,還葬東城。
周瑜當時擔任居巢縣長,聽聞魯肅樂善好施,便率領(lǐng)數(shù)百人前往拜訪,并試著要求一些資助,藉此觀察魯肅的器量。當時魯肅家里有兩個倉庫(「囷」為圓形的倉庫),每間各有三千斛米,魯肅隨手一指就把其中一間送給周瑜了。周瑜以此愈發(fā)清楚魯肅果然是非常之人,遂與魯肅親近結(jié)交,定下了如當年子產(chǎn)與季札一見如故般的友誼(吳公子季札出使鄭國初見鄭國執(zhí)政子產(chǎn),兩人卻像是舊相識一般?梢姟蹲髠飨骞拍辍罚。袁術(shù)聽聞魯肅的名聲,任命他為東城縣長。魯肅見袁術(shù)行事毫無綱紀,非可委質(zhì)之人,於是帶領(lǐng)家族的老弱婦孺并率領(lǐng)鄉(xiāng)里的游俠少年(就是小流氓)百馀人南至居巢投靠周瑜。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時,魯肅也與之同行,隨后便在曲阿住了下來。后來適逢祖母亡故,魯肅遂返回東城安葬祖母。
魯肅指囷相贈一事,有些大陸朋友認為這根本是周瑜率眾打劫。以事實而論,居巢縣長周瑜率領(lǐng)數(shù)百人浩浩蕩蕩到大富翁魯肅家請求一些金錢上的援助,看來確實很像不肖官員打秋風。不過我們真要明白英雄行事的高妙之處,就必須要用英雄的邏輯來理解英雄。周瑜、魯肅都是當時首屈一指的一流人物,二人相會,必然一見傾心相知相惜,彼此間血可流、頭可斷,三千斛米又算什麼呢?用世俗的眼光來瞧周瑜魯肅,真是把英雄看小了,也把自己的格局看小了。不過我想那些大陸朋友的原意應(yīng)該是故意曲解〈魯肅傳〉的文意以反諷時下太多不看重史料為反對而反對的淺俗人士才對。
劉子揚與肅友善,遺肅書曰:「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馀,處地肥饒,廬江閑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姑C答然其計。葬畢還曲阿,欲北行。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時孫策已薨,權(quán)尚住吳,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云『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于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shù)。終構(gòu)帝基,以協(xié)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肅從其言。瑜因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yè),不可令去也。
劉曄(子揚是劉曄的字)與魯肅交情不錯,寫了一封信給魯肅道:「方今天下豪杰并起,憑著足下的才干,要在今日闖出一番事業(yè)實在太容易了。足下應(yīng)該趕快將令堂從曲阿請回來,不要再窩在東城那種小地方了。近來鄭寶於土地肥沃的巢湖起事,擁眾萬馀人,廬江之士大多依附於他,更何況我們呢?觀鄭寶行事可謂占據(jù)地利天時,又廣招賢士,足下應(yīng)該隨我盡快投奔鄭寶,千萬不要錯失良機。」魯肅贊同劉曄的意見,因此等祖母的喪事辦完后,魯肅便回到曲阿打算把母親接往江北投奔鄭寶,沒想到周瑜已經(jīng)把自己的母親請到孫氏的大本營吳郡去住了。魯肅把劉曄勸自己投奔鄭寶的建議告諸周瑜,是時孫策已死,而孫權(quán)尚在吳郡統(tǒng)事,周瑜便對魯肅道:「過去馬援曾經(jīng)回答光武帝:『當今之世,不只是主君尋找能干的臣子,臣子也在尋找能夠發(fā)揮自己才干的主君!滑F(xiàn)下我主孫權(quán)親賢貴士,納才舉能,更何況我曾聽聞先哲的讖緯(先哲秘論就是讖緯。讖緯大多是一種掛名古圣先賢所作記錄有關(guān)未來的`預(yù)言書。東漢末年最有名的一句讖緯就是「代漢者當涂高也」)記載取代劉氏獲得天命者必興於東南之地。我仔細地研究過天下大勢,發(fā)現(xiàn)這部讖緯所說的就在眼下我們所處的時代。因此我主孫權(quán)必能克成帝業(yè)以應(yīng)天之符驗,此時此地正是烈士攀龍附鳳展現(xiàn)其才干的時候。我將輔佐孫氏以實踐此一天命,還望足下能與我一齊努力,不必在意劉子揚的話呀!」魯肅於是聽從周瑜的意見留在江東,而周瑜則向?qū)O權(quán)推薦魯肅的才能足以參佐時宜,而眼下當務(wù)之急應(yīng)該廣求像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yè)。
三國志簡介
《三國志》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陳壽曾任職于蜀漢,蜀漢滅亡之后,被征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wù)。《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jù)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故自行采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wù)作品的因素在內(nèi),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jié)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產(chǎn)物。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
作者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wèi)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quán),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后,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jié)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并《三國志》。歷經(jīng)10年艱辛,陳壽完成了流傳千古的歷史巨著《三國志》!度龂尽肥且徊考o傳體三國史,書中有440名三國歷史人物的傳記,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歷史全貌。
【魯肅傳文言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蝜蝂傳_柳宗元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謝靈運傳》全文翻譯02-06
文言文“公輸”翻譯01-20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譯05-31
《過秦論》文言文翻譯01-15
文言文翻譯方法01-14
伶官傳序_歐陽修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馬說文言文翻譯08-26
琢冰文言文翻譯11-29
《秦觀勸學》文言文翻譯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