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錄文言文三則翻譯
《日知錄》是古代漢族政治學術論著。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大思想家顧炎武的代表作品,對后世影響巨大。日知錄文言文三則翻譯,我們來看看。
日知錄文言文三則翻譯
《日知錄》三則翻譯(譯文)
文須有益于天下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間斷絕,是因為它可以闡明道理、記述政事、體察百姓困苦、樂于稱道別人的善行啊。像這樣,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將來。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處啊。如果涉及那些怪異、斗狠、悖亂、鬼神之事,寫無從查考的話,抄襲別人的觀點,作奉承諂媚的文字,像這樣,對自己有害,對別人無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禍害啊。
著書之難
子書除《孟子》《荀子》以外,像《老子》《莊子》《管子》《商君書》《申子》《韓非子》,都自成一家之言。至于《呂氏春秋》《淮南子》,則不能自成體系了,所以選取諸子的'言論,匯集成書,這是子書的一大變化啊。今人的作品,(觀點)一一都出于自己之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呂氏春秋》《淮南子》之類(匯編而成)的。若一定是古人未觸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許才能流傳下來吧?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馬端臨的《文獻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的,才成為后世不可或缺的書。然而這些書中小的差錯和遺漏,還是不能避免。像后人的書,越多錯漏就越多,(著述)越快就越不能流傳。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把寫書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聲名的緣故啊。
文人之多
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固然有不懂經(jīng)學,不通古今,而自以為是文人的啊。韓愈《符讀書城南》有詩句說:“文章誰說不貴重,解說經(jīng)義是根本。雨水橫流無根源,早晨滿地夕已盡。為人不通古與今,如同馬牛披衣襟。行事立身陷不義,何能希望多名譽!倍纬膭从栒]子孫,常說:“讀書人應當以器量見識為先,一旦有了‘文人’的稱號,這個人就沒有值得稱賞的地方了。”如此來看以“文人”身分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稱道呢!這就是揚雄所說的“拾取我的文辭而不研究我的義理”啊。黃庭堅說:“幾十年來,先生君子只是用文章提拔獎掖后學,所以華而不實!北境尉改觊g以來,也有這樣的風氣。而陸深記載的劉健告誡庶吉士們的話,李夢陽對此大為不平。
《宋史》說,歐陽修與學人晤談,不曾涉及文章,只是談吏政,認為文章只能滋潤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姓。
【日知錄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綱鑒易知錄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7-20
厚德錄文言文翻譯02-16
四知文言文翻譯01-08
七錄文言文翻譯及賞析03-18
知難文言文翻譯及答案04-25
以屠知女文言文翻譯12-21
知困自強文言文翻譯02-06
桓公知士文言文中的翻譯02-08
桓公知士文言文翻譯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