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黃鶴樓美景古詩
黃鶴樓是武漢市的一大風景名勝,有著天下絕景的美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描寫黃鶴樓美景古詩詩,歡迎閱讀。
描寫黃鶴樓美景古詩 篇1
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射。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槌碎黃鶴樓
李白
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
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
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
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
君平簾下誰家子,云是遼東丁令威。
作詩調(diào)我驚逸興,白云繞筆窗前飛。
待取明朝酒醒罷,與君爛漫尋春暉。
江夏送友人
李白
雪點翠云裘,送君黃鶴樓。
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
鳳無瑯□實,何以贈遠游。
徘徊相顧影,淚下漢江流。
望黃鶴樓
李白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黃鶴樓
賈島
高檻危檐勢若飛,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萬古長如舊,黃鶴何年去不歸?
岸映西州城半出,煙生南浦樹將微。
定知羽客無因見,空使含情對落暉!
【拓展延伸】
黃鶴樓簡介
巍峨聳立于湖北省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云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zhèn)互峙的偉姿。這里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余脈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楫如織,黃鶴樓設于斯。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已成為千古絕唱。
黃鶴樓通高51。4m,底層邊寬30m,頂層邊寬18m,全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lián)、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圣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
黃鶴樓是古典與現(xiàn)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筑的精品。她處在山川靈氣動蕩吐納的交點,正好迎合中華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風民俗、親近自然的空間意識、崇尚宇宙的哲學觀念。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黃鶴樓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崔顥古詩《黃鶴樓》
【寫作背景】
崔顥一生仕途坎坷,長期漂泊羈旅。一日,他登上黃鶴樓,看到眼前鶴去樓空,望天際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覺慨然于歲月不再,人世茫茫,寫下了這首為嚴羽高評為“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的千古名作《黃鶴樓》。相傳,李白來到黃鶴樓,本來也想寫詩,看到崔顥的詩后,望而興嘆,不知該何處下筆,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庇谑怯辛藗鳛槔畎讛R筆的`擱筆亭!按揞楊}詩,李白擱筆”的故事讓崔顥的詩和黃鶴樓名氣更大了,故事也流傳至今。
【典故化用】
鸚鵡洲:東漢末年的文人禰衡曾在洲上作過《鸚鵡賦》。禰衡被江夏太守黃祖殺于洲上,后人便改洲名為鸚鵡洲,作為紀念。禰衡素有文氣,但懷才不遇,終遭不幸,如今只剩下一片芳草萋萋。詩人見景生情,不由地聯(lián)想到自己的飄零身世。
【內(nèi)容主旨】
這首詩通過詩人在仕途失意之際來游黃鶴樓的所憶所見,抒發(fā)了吊古傷今之感和游子的鄉(xiāng)愁。詩的前四句主要寫詩人登黃鶴樓的憑吊之感,而這種覽勝吊古的情思又自然地與有關黃鶴樓命名之由來的美麗傳說緊密相聯(lián)。詩的后四句,寫登樓所見景色和因憑吊而生的鄉(xiāng)情。
【表現(xiàn)手法】
詩作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景到言到情到,語如聯(lián)珠,自然天成,對仗工整,音律諧美,文采飛揚。詩人將思念親人的狹義鄉(xiāng)愁與心系天下蒼生的廣義鄉(xiāng)愁有機結合,把鄉(xiāng)愁情懷抒發(fā)得波瀾壯闊、豪邁昂揚,使得本篇的韻味和風骨跨上了同類詩作的峰巔,成為被后人推為唐朝七律詩中的第一佳作。
【重要詞句】
1、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這是作者描寫登樓以后所見的春色:晴空萬里,波光粼粼。晴川閣,樹木郁郁蔥蔥,鸚鵡洲上,芳草如茵。此句色彩鮮明,境界闊大,展現(xiàn)了一軸明麗的山水長卷,故一直被譽為寫景名句。但,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情。想禰衡昔日懷才不遇,如今只剩下芳草萋萋。今天的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欲修道,仙人已乘黃鶴去,無緣一見;想探望家鄉(xiāng),暮靄迷茫,鄉(xiāng)關不知在何處。此句既狀春草之盛,又借以表達自己凄婉的心境。
2、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本句描繪的江面已是一片暮靄,仿佛籠罩著煙霧一般。崔顥在這里用了一個“煙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靄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現(xiàn)出來了,在極有深度的視覺形象中蘊含著醇厚的韻味。它與“日暮”一同構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詩人的懷鄉(xiāng)之情:黃昏時分,忙碌在外的人們都回家了,而自己呢?宦途失意,還面對浩浩大江,獨立在蒼茫暮色之中,更添異地飄泊之感。一個“愁”字作結,點出了全篇的主旨。
描寫黃鶴樓美景古詩 篇2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754), 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年進士及第,曾出使河東節(jié)度使軍幕,天寶時歷任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等職。足跡遍及江南塞北,詩歌內(nèi)容廣闊,風格多樣;?qū)憙号,幾近輕。换驙钊致弥啵L骨凜然,詩名早著,影響深遠。
【注釋】
昔人:仙人子安。曾跨鶴過黃鶴山,因建樓。
萋萋:草茂盛的樣子。
鸚鵡洲:原在江中,今移與湖北漢陽接壤。
【簡析】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眹罍胬艘舱f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描寫黃鶴樓美景古詩 篇3
出自唐朝詩人崔顥的《登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賞析
這首詩前寫景,后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連連贊嘆,覺得自己還是暫時止筆為好。為此,李白還遺憾得嘆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又云費文偉登仙駕鶴于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jīng)》)。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后生發(fā)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xiàn)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千載,正能表現(xiàn)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zhuǎn),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字再三出現(xiàn),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xiàn),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像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后須切響、字字皆有定聲的七律。試看:首聯(lián)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diào)煞尾;亦不顧什么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為七律在當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guī)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顥自己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后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chuàng)別調(diào)的情況也不同?磥磉是知之而不顧,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在這里,崔顥是依據(jù)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云的詩句。沈德潛評此詩,以為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卷十三),也就是這個意思。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diào)變格,后半首就整飭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并由此而引起的鄉(xiāng)愁,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guī),不回到格律上來,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此詩前后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這種似斷實續(xù)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zhuǎn)、合來看,也最有章法。元楊載《詩法家數(shù)》論律詩第二聯(lián)要緊承首聯(lián)時說:此聯(lián)要接破題(首聯(lián)),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此詩前四句正是如此,敘仙人乘鶴傳說,頷聯(lián)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楊載又論頸聯(lián)之轉(zhuǎn)說:與前聯(lián)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疾雷之喻,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有突變,出人意外。此詩轉(zhuǎn)折處,格調(diào)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lián)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使詩意重歸于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回應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
正由于此詩藝術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后來李白登樓時,也詩興大發(fā),當他在樓中發(fā)現(xiàn)崔顥一詩,連稱絕妙、絕妙!相傳李白寫下了四句打油詩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懷: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黃鶴樓東側(cè),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擱筆亭,以志其事。重檐復道,成為燕游之所。實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
【描寫黃鶴樓美景古詩】相關文章:
描寫夏天美景的古詩01-28
描寫美景的古詩詞06-13
描寫黃鶴樓的古詩精選02-10
描寫田園美景的古詩詞06-14
描寫夏至美景的古詩詞06-13
崔顥古詩《黃鶴樓》賞析07-29
中考古詩:崔顥《黃鶴樓》03-19
描寫春天美景的成語05-19
古詩《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精選05-29
古詩《黃鶴樓送別》教學案例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