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時間:2023-03-20 09:40:55 松濤 八年級 我要投稿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通用21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通用21篇)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15)

      教學目標:

      1、讀課文,掌握文中字詞

      2、再讀課文,分析文章的結構

      3、三讀課文,掌握蘇州園林的特點

      一、課前花絮

      寫古詩,品韻味,師生共欣賞。

      二、先學:

      1、讀課文,用工具書結合課下注釋,解決生字詞;

      2、結合課下注釋掌握作者的相關知識;

      3、粗讀課文,使用已掌握的說明文的知識分析文章的結構;

      4、在分析文章的結構的基礎上,總結蘇州園林的特點。

      三、后教:

      1、學生提出討論后不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2、小結。

      四、當堂訓練: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池zhǎo嶙xún丘hè

      lu空qiáng薇xuān榭

      2、解詞:

      因地制宜

      別具匠心

      3、本文作者原名字,江蘇蘇州人,家家家

      4、根據(jù)語境分析加點詞的含義:

     。1)、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敗筆

     。2)、落葉樹常青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五、布置作業(yè)

      進一步學習本課,完成相關練習。

      第二課時(16)

      教學目標:

      1、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多樣性;

      2、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一、課前花絮

      講故事,談感受,師生共賞。

      二、先學:

      1、這是一篇說明文,以說明為主,但也可以使用別的'表達方式,試從文中找出使用別的表達方式的句子,并分析其效果。

      2、結合課后第二題,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三、后教:

      1、學生提出討論后不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2、小結:學生小結,教師補充。

      四、當堂訓練:

      1、讀課文第五段,回答下列問題:

      ⑴第五段說明的主要內容是:

     、频谖宥问褂玫恼f明順序是

     、堑谖宥伟烟K州園林的樹木與,突出說明了

     、鹊谖宥问褂枚喾N表達方式,其中第句是說明;第句是描寫;第句是議論;

      五、課堂練筆

      觀察一處園林的特點,使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結構,把它寫下來。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2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律詩的有關知識,學習鑒賞律詩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格律美。

      2、在分析品味詩歌語言的過程中,提高鑒賞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歌的格律美,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審美情趣,激發(fā)對自然的熱愛、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重點

      反復誦讀古詩,培養(yǎng)閱讀興趣,理解每首古詩的內容及蘊含的情感。

      難點

      積蓄文化沉淀,提高鑒賞古詩的能力。

      誦讀法討論法質疑法點撥法

      1、錄音機、范讀帶。(正字正音,感受詩詞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投影儀、膠片。(顯示內容:生字注音、作者介紹、背景資料、文體知識、精美插圖、相關詩詞等。)

      3、課件。

      在我們祖國燦爛的文明史中,唐詩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唐詩不僅記錄了那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情狀,而且為那個時代保留了非常生動的情緒和心理記憶。唐詩的意象,成了我們民族詩歌代表性的象征,唐詩精神也成了我們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今天,我們擷取唐詩中的幾顆明珠,一睹唐詩的風采。先看第一首《野望》。

      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古絳州龍門縣(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性簡傲,嗜酒,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

      律詩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中國詩歌體裁,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

      律詩的格律非常嚴謹,在句數(shù),字數(shù),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

      1、律詩每首限定四聯(lián)八句,四聯(lián)依次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五律規(guī)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規(guī)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

      3、每首中間兩聯(lián)必須用對偶,這是律詩的重要特點。

      4、律詩還講究聲韻美,講究押韻,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韻,押平聲韻。還講究平仄。

      王績《野望》

      1、播放朗讀錄音,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2、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出朗讀節(jié)奏。

      東皋(gāo)。╞ó)暮徙(xǐ)倚犢(dú)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3、品析詩句。

      (1)試分析首聯(lián)在全詩中的作用。

     、俚谝痪涞摹皷|皋”點明地點,“薄暮”點明時間,“望”字領起中間兩聯(lián)的寫景。第二句呼應起尾聯(lián),表現(xiàn)出哀傷的情感,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诒憩F(xiàn)了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賞識的苦悶、悵惘的心情。

      (2)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它們寫景分別有什么特點?

      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山川籠罩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驅犢歸家,獵人滿載而回,似乎興致盎然。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

      (3)請從動靜和寫景順序的角度賞析中間兩聯(lián)。

      頷聯(lián)總寫秋色,是靜景、遠景,頸聯(lián)寫牧人與獵馬,是動景、近景。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

     。4)請從“景”與“情”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lián)。

      詩歌頷聯(lián)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漫山遍野,樹葉枯黃,更兼殘陽盡染的蕭瑟衰敗景象,景中寄寓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情懷。

     。5)結合全詩內容,簡析詩人“長歌懷采薇”的原因。

      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輾轉漂泊,彷徨苦悶,找不到精神歸宿,又沒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長歌懷采薇”,即放聲高歌,追懷伯夷、叔齊那樣的隱逸高士,引為神交密友。

     。6)詩人在詩中流露了怎樣的感情?

      美麗的秋景,恬淡和平的生活,卻讓詩人發(fā)出了“相顧無相識”的感慨,表現(xiàn)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和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人的落寞心緒。

      1、用白描的手法寫景。頷聯(lián)頸聯(lián)中,詩人用白描手法,由遠到近,靜動相映,描繪出一幅山家秋晚圖。

      2、借景抒情。用美麗的秋景和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反襯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野望秋野圖蕭瑟衰敗正襯暮歸圖寧靜安詳反襯孤獨無依

      背誦王績《野望》,由律詩引出《黃鶴樓》的學習。

      崔顥《黃鶴樓》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

      1、聽讀,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2、再讀,理解詩句的意思。

      (1)學生邊讀邊對照注釋,理解詩句的含義。

      (2)學生討論發(fā)言,老師引導,理解詩句含義。

      品讀,體味詩中的情感。

     。1)前兩聯(lián)由傳說寫起,有什么作用?

      從傳說寫到現(xiàn)實,由傳說的美好與現(xiàn)實的“空余”尋常江樓構成強烈的反差,詩人的悵然若失的情緒表露出來。

     。2)詩的頷聯(lián)寫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黃鶴一去”把讀者的視野引向茫茫遠方;“白云千載”又讓人聯(lián)想到上下幾千年的風云變幻。只兩句詩,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創(chuàng)設出一種蒼茫開闊的意境,抒發(fā)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為下文寫鄉(xiāng)關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

     。3)頸聯(lián)“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詩句描繪出站在黃鶴樓上遠眺所見的景象,蔥蘢茂盛而富有生機:晴空萬里,遠望漢陽,一棵棵樹木清晰可數(shù);鸚鵡洲上,芳草茂盛,一片蔥綠。這段寫景,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為引發(fā)詩人的鄉(xiāng)愁設置了鋪墊。

     。4)尾聯(lián)“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中詩人“愁”該如何理解?

      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要歸鄉(xiāng),然而天下游子的故鄉(xiāng)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靄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系天下蒼生的廣義鄉(xiāng)愁,問鄉(xiāng)鄉(xiāng)不語,思鄉(xiāng)不見鄉(xiāng)。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xiāng)愁呢?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xiàn)纏綿的鄉(xiāng)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余音。

      1、意境開闊、氣魄宏大。詩的開頭從黃鶴樓美麗的傳說寫起,仙人、黃鶴引發(fā)人們美好的聯(lián)想。寫到“黃鶴一去”,寫到“白云千載”,意境開闊,引人遐思。

      2、風景如畫,情真意切。詩的頸聯(lián)描繪了詩人站在黃鶴樓上眺望遠處所見到的空明悠遠的畫面,融情于景,眼前景雖美,何處是鄉(xiāng)關?景中蘊含詩人濃濃的鄉(xiāng)愁。

      黃鶴樓首聯(lián)引傳說頷聯(lián)發(fā)感慨以景襯情思鄉(xiāng)思親頸聯(lián)繪美景情景交融尾聯(lián)抒鄉(xiāng)情

      王維《使至塞上》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開元二十四年,吐蕃發(fā)兵攻打唐朝附屬小國小勃律。737年,節(jié)度使崔希逸打破吐蕃軍。王維奉命出塞犒賞三軍,這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

      初讀,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感知詩的內容。

      (1)理解詩句的內容

      首聯(lián):以簡練的筆墨敘寫此次出使的經歷。

      頷聯(lián):既言事,又寫景,更傳達出作者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頸聯(lián):千古名句,描繪塞外蒼涼壯觀的景象。

      尾聯(lián):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寫出了將士們保衛(wèi)家國的決心,表達詩人對他們的贊美之情。

      (2)整首詩中,詩人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從首聯(lián)的`“單”字可見其孤獨寂寞,頷聯(lián)兩個比喻,表達詩人的激憤和抑郁,頸聯(lián)描寫塞外壯觀美景,贊嘆之情溢于言表,尾聯(lián)借典故表達對戍邊將士的贊美之情。

     。1)頷聯(lián)中“征蓬”“歸雁”比喻什么?透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人以“征蓬”“歸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像振翅北飛的大雁。詩人雖然是奉使出塞,卻有漂泊無依之感,暗寫詩人被排擠出京的激憤和抑郁之情。

     。2)品讀詩的頸聯(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描繪了塞外雄偉壯觀的景象。詩人選取“大漠”“烽煙”“長河”“夕陽”這些意象,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色彩鮮明。且“直”“圓”兩字精煉傳神,線條簡約,雖景物不多,但層次豐富。這兩句詩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色。

      這首詩描繪了塞外奇特壯美的風光,歌頌了戍邊將士保衛(wèi)家國的愛國精神,表達了詩人因個人際遇而產生的孤寂和抑郁之情。

      使至塞上詩中有畫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畫中有情贊嘆贊美

      1、背誦學過的三首唐詩。

      2、說說每首詩表達的詩人的情感。

      李白《渡荊門送別》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其詩豪邁奔放、飄逸若仙。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學生聽讀,整體感知。

     。1)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寫作者李白出四川至荊門來到楚地時所見到的景色及感受。

      (2)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故鄉(xiāng)的依依不舍,出蜀游歷的滿腔豪情。

      品讀詩句,體味內涵。

     。1)首聯(lián)寫了什么內容?

      首聯(lián)敘事,交代行蹤。作者從蜀地出來,經過荊門來到楚地。

     。2)頷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描繪了船過荊門后長江兩岸特有的景色:山逐漸消失,眼前是一片低平的原野;長江沖出三峽,在茫茫原野中一瀉千里。一個“隨”字生動的將山與平原的位置的變化展現(xiàn)了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入”字,表現(xiàn)出長江奔騰洶涌的氣勢。這聯(lián)詩,景中蘊藏著詩人初出四川時的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氣。

     。3)詩的頸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景?蘊含詩人怎樣的心情?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詩句借助瑰麗的想象,生動的比喻,描繪出船行出三峽后江面平靜,寬廣無邊的綺麗景象。詩人借天鏡“飛”、海樓“結”,表達了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和向往。

      (1)全詩意境高遠,形象奇?zhèn),想象瑰麗。詩的頸聯(lián)寫到“飛天鏡”“結海樓”,借助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江面上平靜無波,云霧彌漫的景象,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2)用詞精煉傳神!半S”“入”等動詞的運用,都很凝練傳神,富有表現(xiàn)力。

     。3)襯托手法。頸聯(lián)中,水中明月如鏡反襯江水之平靜無波;云彩變換構成海市蜃樓反襯江岸之遼闊。

      這首詩描繪了出蜀經荊門至楚地過程中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依依不舍之情及初出四川時的喜悅之情。

      渡荊門送別動景隨入渡荊門之景靜景飛天鏡結海樓送別之情依依不舍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太原(今屬山西)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朗讀

     、侔盐赵姼韫(jié)奏自讀—范讀(配樂朗誦)—試讀—齊讀

     、诎盐赵姼韪星榉蹲x(配樂朗誦)—學讀—齊讀—賽讀

      品味詩句,把握內容

     。1)通過朗讀詩句,你體會到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從哪里看出來的?

      早春。從春潮、早鶯爭暖樹、新燕筑窩、亂花、淺草看出。

     。2)詩人是步行還是騎馬觀賞景致?通過哪句話看出?

      騎馬。唐時,西湖上騎馬游春的風俗極盛。從“淺草才能沒馬蹄”看出。

      (3)詩人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后說說詩人的游蹤。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一路行來,到最后湖東的白堤。

     。4)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一聯(lián)?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三四句,鶯燕爭春光。在幾處向陽的樹枝上,蹦蹦跳跳著早來的黃鶯,婉轉悠揚地唱著春天的歌兒;在濕潤的湖岸邊,不知是新到誰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著銜泥筑巢。早鶯尚少,只在“幾處”;新燕不多,不知“誰家”。西湖是鳥兒們理想的天堂,它們中的先到者早早地開始雀躍起來了。詩句在對鶯歌燕舞的動態(tài)寫照中,傳達出西湖生動的早春氣息。

     。5)所有的景物中,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呢?(品讀末兩句)

      詩人最愛湖東的白堤,因為這里綠柳成蔭,景色更是美不勝收,使人久久不忍離去。詩人對西湖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6)全詩描寫了西湖早春清新優(yōu)美、生機勃勃的景色,字里行間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西湖的喜愛,對自然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熱愛。

      詩人描寫了西湖早春鶯飛燕舞、花亂草淺、柳樹成蔭的美麗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1)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全詩以游蹤為線索描寫西湖美景。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一路行來,最后到湖東的白堤,使整首詩結構嚴密。

     。2)景中寄情,情景交融。詩中描寫了西湖美麗的自然風光,在寫景中寄寓作者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錢塘湖春行(早)鶯(新)燕(亂)花(淺)草初春之景贊賞西湖、熱愛自然

      本課的五首詩都是唐代律詩,格律工整,情感真摯,感人至深。而“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可以這么說,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出發(fā),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列入課程目標之中,更可見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fā)展!

      一、整體入手,潛心會文

      上課伊始,緊扣每首詩題眼設問,初步感知詩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反復誦讀,通過“找、畫、寫”的方式潛心會文,讓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從語言文字中感受詩人的情懷。

      二、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并通過“以讀激情”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指導學生不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內部,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蘊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尖利、能耐、悠閑、寒噤、陰慘、仄歪、央告、轉彎抹角、月明風清、張皇失措”等詞語,掌握字音、字形和詞義。

      2.了解作者及故事發(fā)生的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及環(huán)境特征,感受其傳奇色彩。

      能力目標

      1.把握故事情節(jié),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掌握解讀敘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德育目標

      從文中智勇雙全的“老頭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葦塘里堅持抗戰(zhàn)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怕艱險、豪邁樂觀、斗志昂揚的英雄品格,我們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

      ●教學重點

      1.通過體味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探究問題: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于”二字?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通過反復誦讀,把握故事情節(jié),在復述中再現(xiàn)文章內容,感受其傳奇色彩。在熟悉內容的前提下,對文章進行美點追尋,賞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寫,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jié),感受課文內容的傳奇色彩,并探究傳奇色彩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到過許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個抗日英雄“老頭子”的故事。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可謂智勇雙全,讓我們走進《蘆花蕩》去見識見識這位神奇的老人。(板書文題)

      設計(二)

      請大家翻開課本前面的彩色插圖《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個淀組成,占地面積四十多萬畝,水道縱橫,蘆葦萬頃,俯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淼的淀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我們可曾想到這里曾是抗戰(zhàn)的大舞臺,上演了無數(shù)個英雄的故事,讓我們在蘆花叢中,尋找英雄的足跡,追隨他們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簡介

      多媒體顯示:

      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白洋淀紀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建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qū)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zhàn)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其中《荷花淀》《蘆花蕩》等反映抗戰(zhàn)時期的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為現(xiàn)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視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多媒體顯示白洋淀優(yōu)美風光,聲屏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感受課文內容。

      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辨明字音:

      提防(dī fɑnɡ) 竹篙(ɡ。) 葦塘(wěi) 瘧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 he) 一梭機槍(suō) 躥(cu。)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颯(sà)

      轉彎抹角(mò)

      辨析詞義: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仄歪(傾斜、歪斜)

      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怎么辦才好)

      2.學生自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jié),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選兩位同學復述故事,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教師點撥:故事情節(jié)是小說的一大要素,復述時應抓住主要人物“老頭子”,他活動在敵人監(jiān)視的葦塘里,“老頭子”的主要活動構成了整個故事內容的框架。

      明確:一個干瘦的、眼睛特別明亮的老者撐著一只小船,無數(shù)次地穿過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運干部。他不帶一支槍,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樣的衣服(除了那件藍色的破舊短褲),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馳騁,從未發(fā)生一次意外?苛怂,稻米和肥魚的香味,才和歌聲一起從葦塘里飄出來;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聯(lián)絡才得以維系。

      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下接著復述故事情節(jié)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以“但有一次,卻發(fā)生了意外……”開頭,續(xù)說下文。

      四、美點大追尋

      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一次美點大追尋,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美,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美。

      1.教師以記者的身份采訪同學讀這篇小說的感受,要求同學用“我喜歡 ,因為 ”這樣的句式說話。

      學生各抒己見,暢談閱讀的感受。

      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有:

      “我喜歡這篇小說的情節(jié),因為它具有濃濃的傳奇色彩!

      “我喜歡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老頭子’,因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戰(zhàn)勝十幾個鬼子,本領神奇!

      “我喜歡這篇小說中的兩個俊女子,因為她們小小年紀便投身革命,大菱受傷后表現(xiàn)得非常堅強,是個真正的革命戰(zhàn)士。”

      “我喜歡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因為它富于詩情畫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這樣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多么令人賞心悅目。 

      “我喜歡小說把嚴酷的戰(zhàn)爭與溫柔的水鄉(xiāng)結合在一起的寫法,因為它具有一種搖曳的美。”

      ……

      2.教師對同學的發(fā)言作總結歸納,明確這篇小說的美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描寫。

      五、教師引導學生深層體味故事情節(jié)的傳奇色彩

      1.要求學生就“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的問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

      2.各小組組長代表本組發(fā)言,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表現(xiàn)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體干瘦,卻神出鬼沒。無數(shù)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就是因為他,敵人的陰謀總不能得逞。

      表現(xiàn)在老英雄的英雄行為上。老人手無寸鐵,獨自一人,竟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3.深層探究

      提問: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的?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1)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jiān)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非常自信;業(yè)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部落空,保證了塘內物質的充足與聯(lián)絡的`通暢。兩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傳奇色彩。

      (2)“英雄的行為”更富有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大菱受傷后,老人發(fā)誓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焙髞碛终f“等到天明,你們看吧”,而女孩卻一再懷疑,先不答話,后來竟說“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女孩的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后來敘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過程,而不寫他事先已設好圈套;寫打鬼子的過程,只寫老人的行動,也不寫其用意,就在剝蓮蓬、繞小船中,巧妙地痛擊鬼子。讓人讀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

      六、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題。

      第 二 課 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賞析小說的人物美、景物美,把握刻畫人物的多種手段,明確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充分體會故事情節(jié)的傳奇色彩,感覺《蘆花蕩》像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著我們,身處磁場,我們似乎身不由己。今天,我們繼續(xù)品讀《蘆花蕩》,賞析小說的人物、景物。

      二、賞讀小說中的人物

      1.以小組為單位,就“你認為小說中人物的刻畫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小組組長作總結歸納。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明確: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為“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很豐滿,很真實,很可愛!柏S滿”表現(xiàn)在小說中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寫出了人物的各個方面,具有一種立體美;“真實”表現(xiàn)在作為一個大英雄,小說不僅寫其智勇雙全,而且寫其過于自信、自尊,寫他自責、歉疚;“可愛”表現(xiàn)在“老頭子”對待兩個女孩的態(tài)度上。

      2.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立體美。

      要求學生從課文中畫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并說明表現(xiàn)人物的手段,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學生讀課文,畫出相關語段。

      明確:外貌描寫:“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枝竹篙!

      肖像描寫:“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語言描寫:“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薄安慌拢虿恢覀!”“我沒臉見人!薄八麄兇騻四,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

      心理描寫:“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動作描寫集中表現(xiàn)在那一場英雄行為中,他捉弄鬼子,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

      教師點撥:這些片斷從多方面展示了“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他有愛國抗日的熱情,有老當益壯的氣概;他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他愛鄉(xiāng)土、同胞,他恨敵人;他過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氣,有膽略,只身制服敵人。

      教師補充:除了對老英雄的正面刻畫外,也有側面描寫,如“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备杪、香味讓我們想像到戰(zhàn)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從側面表現(xiàn)老英雄的功勞。再如“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寫敵人的束手無策,從側面表現(xiàn)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寫二菱對老英雄的懷疑、不信任,側面寫老人的英雄行為。

      3.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真實美。

      (1)提問: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xiàn)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學生明確:①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許諾一切靠他,一切保險;②通過敵人封鎖線,老人就像一個沒事人,顯得悠閑自得;③送兩個女孩進葦塘,他以為萬無一失,結果大菱受傷,確實過于自信;他覺得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又有些過于自尊。④老頭子發(fā)誓要討回血債,這場極其精彩的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自信的。

      (2)仔細揣摩文中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真實、可愛。

      學生齊讀相關語段,在想像中感受老人的復雜心理。

      第 三 課 時

      三、賞讀小說中的景物描寫,領悟這種描寫的好處

      1.課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要求學生從文中畫出并摘抄,仔細體味寫景的妙處。

      明確:(1)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3)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5)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6)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7)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8)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學生齊讀寫景語段,展開想像,感受那濃濃的詩情畫意。

      2.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寫景的作用。

      (1)教師示范分析第(1)、第(8)句。

      明確:“敵人”“炮樓”點明了環(huán)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著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么優(yōu)美的水鄉(xiāng)卻被敵人封鎖。白天一片死寂,連水鳥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鮮明的愛憎情感。寫“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zhàn)斗的詩情畫意,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第(8)句是老人致敵人于死地時,“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所產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之中,那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會顯得格外美麗。這段景物描寫有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決非可有可無。

      (2)學生品味其他寫景句,分析其作用。可從點染環(huán)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等角度入手。

      四、課堂小結

      孫犁的《蘆花蕩》寫得非常優(yōu)美,那故事情節(jié)的傳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實、可愛,那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讓我們流連駐足,不忍離去,這是孫犁創(chuàng)作魅力的最高體現(xiàn)。特別是文中那位智勇雙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讓我們贊嘆不已。從他身上,我們深深地感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五、課堂練習

      請同學們展開想像,把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教師點撥:抓住對老英雄的崇敬、贊嘆,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對昨天自己懷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來寫。

      選三位同學口頭回答,其余同學點評。

      六、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孫犁的《荷花淀》,感受作品的詩意美。

      ●板書設計

      情節(jié) 傳奇色彩

      蘆花蕩——美 人物 立體美 真實美

      環(huán)境 詩情畫意

      教學后記:學生對“老頭子”的誘敵殺敵理解得透徹;但對充滿詩情畫意的戰(zhàn)爭描寫的理解要引導。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4

      知識與技能

      1.簡單了解作者,熟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作者觀點。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點,得到有益的人生啟迪。

      過程與方法

      朗讀、批注、共鳴、爭鳴多種方式相結合,辯證地理解作品內涵及作者感情。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思索人生,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第1課時 《永久的生命》

      1.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重點)

      2.精讀品味,欣賞富有哲理的語言及欲揚先抑寫法的妙處。(難點)

      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樹立樂觀、豁達的人生觀。

      一、導入新課

      有人說,生命偉大而神秘,豐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說,世上沒有永恒的春天,亦沒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們來聽聽作家嚴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把握課文,整體感知

      提問1:通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哪幾層意思?

      明確:課文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先談生命的易逝;再談生命的永久;最后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高唱生命的凱歌。三個層次,條理清晰,章法井然。

      提問2:作者對生命有哪些感悟?這些感悟矛盾嗎?

      明確: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個人擁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個體的生命終將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實是不矛盾的。就個體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體而言,它又是延綿不絕的,永久存在的。

      提問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確: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夠不斷地創(chuàng)造新的生命。

      提問4:課文寫對生命的感悟,開始說“我們都非?蓱z!”后來又說“這就是奇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作者寫對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先寫生命的易逝,人們的無奈與可憐,感情轉入低谷;接著用“不應該為此感到悲觀”一轉,描寫生命的神奇,個體生命有限,集體生命無窮,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贊美;最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要以愛情來贊美生命,感情高亢,給人以磅礴的力量。這樣寫,前后對比,把對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層次,同時使行文有了波瀾,更能夠打動人心。

      提問5:作者為什么贊美生命?

      明確:因為它充滿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著,蔓延著,隨處宣示它的快樂和威勢。

      目標導學二:深度解讀,思考人生

      提問6:聯(lián)系實際,怎樣理解“生命在那些終于要凋謝的花朵里永存,不斷給世界以色彩,不斷給世界以芬芳”?

      明確:生命像花朵一樣,最終必將凋零。但是,生命的意義不是去哀傷,而是在凋零之前,給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樣的生命,將和世界一起,獲得永存。

      提問7:你對生命有哪些思考?請用比喻的修辭,寫幾句話和同桌交流。

      明確:這個練習,不僅要關注學生的人生觀,學生對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廣度,而且要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交流欣賞中發(fā)現(xiàn)精彩的表達,并推薦給全班欣賞。

      三、板書設計

      永久的生命生命的易逝

      生命的永久

      生命的贊歌珍惜時間

      建功立業(yè)

      奉獻社會

      獲得永恒

      第2課時 《我為什么而活著》

      1.了解作者羅素,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2.理解作者活著的三條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懷。

      3.思考自己的人生,從文中得到有益的啟迪。

      一、復習回顧,引入新課

      復習回顧《要生活得寫意》的主要內容,導入新課學習。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整體感知

      提問1:你了解羅素嗎?和同學分享你所知道的。

      明確:伯特蘭·羅素(1872—1970),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shù)理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無神論者,也是二十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xù)不斷地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學史》《數(shù)學原理》《物的分析》等。

      提問2: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作者為什么活著。

      明確:作者在這篇短文中,開門見山地回答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他活著的三個理由或三個目標是:第一,對愛情的渴望;第二,對知識的追求;第三,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純潔”“強烈”兩個詞來形容這三種感情,它們是作者在漫長一生中奮斗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

      目標導學二:理解課文,把握內涵

      提問3:作者為什么把追求愛情作為活著的第一條理由?

      明確:作者說,追求愛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愛情可以帶來狂喜;第二,愛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愛情的結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傊,愛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愛情,則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這里,作者把愛情描寫得極其美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提問4:作者為什么追求知識?

      明確:一是可以了解人的心靈;二是可以了解星辰為什么發(fā)光;三是能夠理解畢達哥拉斯的思想威力。這三方面實際上包含了人類知識的幾個重要方面:人類、自然和社會。

      提問5:作者活著的第三條理由是什么?這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胸懷?

      明確: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邊經;仨懫鹜纯嗟暮籼枺矍案‖F(xiàn)饑餓的兒童,被壓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無依的'老人。在這里表現(xiàn)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博大胸懷。但作者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他對苦難往往無能為力,這就使人更加痛苦。

      提問6: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的?

      明確:這段話再次重申活著的理由,并表明對自己一生的肯定。確實,愛情、知識、同情,寫在了羅素生活的旗幟上,高高飄揚。他的追求愛情,追求知識,關愛人類,從不同角度塑造了偉人羅素。他追求愛情,他說:“在我所愛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們,我的心地將偏狹得多!彼非笾R,生命不息,寫作不輟,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無數(shù)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獻給了人類。他從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關愛人類,反對戰(zhàn)爭,反抗獨裁專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輕時因反戰(zhàn)而鋃鐺入獄,在他老邁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運動,為此奔走呼號,創(chuàng)立和平基金會。就在他逝世的當天,還為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憂心忡忡。這一切緣于他對人類的同情和愛心。

      這篇文章,可看作羅素生活的宣言書,這其實也是古今中外許多偉人共同的人生準則,具有普遍意義,所以它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目標導學三:思考人生,得到啟迪

      提問7:你想過自己為什么活著嗎?請寫幾條自己活著的理由或者自己的追求目標。

      明確:讓學生敞開心扉自由訴說,但要注意往積極方面引導。

      三、板書設計

      我為什么而活著對愛情的渴望帶來狂喜

      解除孤寂

      看到天堂

      對知識的追求了解心靈

      了解星辰

      理解力量

      對人類的同情孩子受饑荒煎熬

      無辜者飽受折磨

      老人們變成累贅博大胸懷

      可取之處

      這兩篇散文,屬于哲理散文,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的敏銳思考,其與眾不同的特別特點,征服了廣大讀者。學習這樣的文章,既要充分理解作者的觀點,產生深深的共鳴,又要有自己的思考,敢于與作者爭鳴,深化對人生價值的認識。所以,在教學時設計了共鳴和爭鳴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既能汲取人類思想的精華,又能辯證地對待前人觀點,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書”。

      不足之處

      哲理散文側重對情感的抒發(fā),所以老師的引導占主導,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5

      一、班情分析

      本班現(xiàn)有在籍學生23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0人。在實施新課改中,教師熱心進行語文教學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綜合實踐能力,對推進新一輪教學改革積累了成功的經驗。但是,部分學生對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適應。受應試教育的慣性影響,教師在實施教學中,仍然有重知識輕能力的現(xiàn)象,沒有進入課改規(guī)定的情境。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編排的新教材,體現(xiàn)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于構建新的教材系統(tǒng),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全書按主題合成單元,每個單元按照主題進行綜合訓練,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學科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fā)展健康特別,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

      了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3、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

      在小學語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說,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的思路,了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yǎng)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4、人文素質目標

      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tài),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四、教學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教師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編輯者的意圖及內在聯(lián)系,從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說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后勁,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網(wǎng)上學習的探索,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效率,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yǎng),陶冶高尚情操,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6、注重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開發(fā)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語文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xiàn)終身受用。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6

      教學依據(jù):

      教讀任何一篇課文一定要注意與作者、與編者、與作品三方面的對話。

      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xiāng)村世界的主要表現(xiàn)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于虛偽、自私、冷漠的都市,卻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廟供奉的是“人性”。

      就教材的編輯意圖而言,根據(jù)單元開頭的單元提示短文所說,是按照“民俗”的主題來編排課文的,所以,關注民俗文化因該是本單元教學目標的著眼點之一。

      研讀課文本身,我們發(fā)現(xiàn)在“歌會”的大標題下,三種不同場合的民歌演唱鮮活滋潤,各有風情,我們就能感受到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捕捉到沈從文字里行間所充溢著的活力,是一種自然本色的生命力。而這一切,正如他在原文《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jié)》中所說“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于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彼晕覀兛梢园颜n文的解讀為是一曲“生命的頌歌”。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三種不同場合的歌會。

      2、品讀作品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示,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賞析能力。

      3、感受作者情懷,感受云南歌會的人之美、景之美、情之美,進而激勵學生關注民俗文化。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特別研讀文本的能力。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注重課文的朗讀,語言的感悟積累。

      教學難點:

      激勵學生感悟生命之美,關注民俗文化。

      教學構思:

      本文計劃兩課時完成。分為預習課與展示課。

      第一課時是預習課,主要以自主閱讀、小組合作等形式,疏通字詞,完成導學案中的部分內容,讓學生對云南歌會有初步了解,并以小組為單位對研讀的重點做好展示準備。

      第二課時是展示課,主要以小組展示、老師點撥等形式,對文本研讀賞析,感受云南歌會的人之美、景之美、情之美,進而激勵學生感悟生命之美,關注民俗文化。

      全班分為5個大組,每大組又分為A、B小組,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參與完成教學任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預習課)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

      2、完成導學案二、三。

      教學過程:

      一、默讀課文。

      請認真默讀課文兩遍,完成以下任務:

      1、標劃課前提示、課下注釋、課后練習。

      2、中心句、關鍵詞、自己喜歡的句子,對于特別喜歡的句子寫一點點評。

      3、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的注音、理解。(重點“讀一讀、寫一寫”)

      二、美讀課文。

      把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可比賽或合作)

      三、研讀課文

      1、借助資料,了解作者。(把重要信息整理在課本上)

      2、完成導學案二、三。

      附:導學案

      二、課文初探

      1、落實字詞

      A、注音:

      迤( )西 譬( )喻 淳( )樸 蹲踞( )

      忌諱( ) 酬( )和( ) 鐵箍( ) 熹( )微

      龍吟鳳噦( ) 即物起興( )

      B、釋意:

      悠游自在:

      熹 微:

      2、在認真研讀課文的基礎上,完成以下兩個問題:

      你對云南歌會有了哪些了解?

      個人探究:(可從演唱場合、方式、內容等方面考慮)

      小組合作:(對篩選的信息分析、匯總)

      你認為沈從文先生是帶著怎樣一種情感寫這篇?你能否從課文中找到依據(jù)?

      個人探究:

      小組合作:

      3、結合課后研討與練習,提出1-2個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小組探討,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在下面。

      三、文本拓展

      東莞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四、合作探討

      1、各學習小組逐一討論明確導學案二、三中的問題,把討論后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匯總起來上交老師。

      2、各小組認真研討分組的預習任務,明確答案,小組代表做好展示準備。

      一組:研讀全文,思考云南歌會有幾種不同場面?演唱地點、內容、形式各有什么不同?

      二組:研讀第一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選擇這部分中你們認為最精彩的地方做展示?梢韵认胂肽膬鹤罹剩m合什么形式的展示。(溫馨提示:朗讀、語言賞析、表演、繪畫、仿寫等,鼓勵有特別的表現(xiàn))

      三組:研讀第二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選擇這部分中你認為最精彩的地方做展示?梢韵认胂肽膬鹤罹,適合什么形式的展示。(溫馨提示:朗讀、語言賞析、表演、繪畫、仿寫等,鼓勵有特別的表現(xiàn))

      四組:研讀第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選擇這部分中你認為最精彩的地方做展示。可以先想想哪兒最精彩,適合什么形式的展示。(溫馨提示:朗讀、語言賞析、表演、繪畫、仿寫等,鼓勵有特別的表現(xiàn))

      五組:研讀全文,你們能否從三種不同場合的云南歌會中發(fā)現(xiàn)共同點?如果有,是什么?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第二課時(展示課)

      教學目標:

      1、品讀作品語言

      2、感悟作者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作者、題目。(課前播放音樂《彩云之南》)

      師:同學們,“彩云之南”是哪里?

      ——

      今天,就讓我們和沈從文先生一起走進風光旖旎的云南,領略生面別開的云南歌會。

      板書:題目、作者

      師:哪位同學可以為大家介紹一下沈從文?

      示例: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在散文、小說創(chuàng)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師:你怎樣獲取了這些信息?

      示例:看注釋、查資料、上網(wǎng)搜索等等。

      師:請同學們注意學習這種自學的方法。老師也想補充一點,沈從文曾在云南生活長達8年之久,他像愛自己的故鄉(xiāng)一樣,愛上了云南的山水,云南的百姓,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能夠體會到這種情感。

      二、小組展示

      師:預習課同學們已經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今天就分小組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有請第一小組的代表。

      第一組代表發(fā)言(中心發(fā)言人先說,其他同學可補充)

      示例:我們探究的是云南歌會的三種場面的不同。演唱地點分別是山野、山路、山寨;第一種場合的演唱內容多是情歌酬和、也唱其他故事,第二種場合是各種本地悅耳好聽的山歌,第三種是唱什么都不犯忌諱;演唱的形式有對歌、漫歌、傳歌。

     。◣煟鹤⒁庖龑W生從原文尋找答案。)

      教師點撥

      1、師:能否用簡潔的語言對三種場合加以概括?

      示例:山野對歌、山路漫歌、山寨傳歌。(學生也可能有其他答案,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2、師:“對歌”“傳歌”都出自課本,為什么第二個場合要概括為山路漫歌,而不用山路唱歌?

      你能否結合原文說一下你的理由?(引導學生注意研讀文本)

      示例:不可以。從“一面——一面-----”等句子中可以感受到趕馬女孩是輕松愉悅的心情,是隨意的自由的歌唱,山路唱歌不能體現(xiàn)這一特點。

      3、師:提醒其他小組同學做好筆記。

      第二組代表發(fā)言(中心發(fā)言人先說,其他可補充)

      示例:我們展示的是第一個場面的歌會。我們選擇了兩種不同的展示形式。A組賞析2節(jié)人物描寫;B組仿寫3節(jié)人物外貌描寫。請A、B組的同學分別展示。

      A組示例:“一連”“三個”“逼”等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年輕女人對歌水平高;“輕輕”“理理”“拍拍”“笑笑”等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年輕女人心情的愉快輕松。(學生也可能有其他答案,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B組示例:本班同學的一段肖像描寫。

      教師點撥

      1、師:你能否把這種高超的技藝、輕松的心情通過朗讀體現(xiàn)出來?

      ----

      2、師:“一連”“三個”“逼”是輕讀還是重讀?為什么?“輕輕”“理理”“拍拍”“笑笑”讀時要注意什么?

      示例:“一連”“三個”“逼”需重讀,可以體現(xiàn)年輕女人水平高;“輕輕”“理理”“拍拍”“笑笑”語速要舒緩。

      3、指導學生誦讀“那次——去了”部分,老師傾聽,相機點撥,指導,再讓學生齊讀。

      4、師:你認為3節(jié)的人物外貌描寫有什么特點?能否結合原文來說?你們小組在仿寫時注意了什么?

      示例:原文人物外貌描寫抓住了人物外貌特點,寫得比較細膩,如“黑中透紅棗子臉”“白白的糯米牙”等詞語真實細膩地刻畫了人物形象。所以仿寫時應注意這些。

      5、師:你知道這種外貌描寫的方法叫什么嗎?它的特點是什么?

      示例:人物描寫中的'工筆描繪,特點是真實細膩。

      6、師:范讀3節(jié),提醒同學進一步體會工筆描繪的特點。

      7、師小結:山野對歌,雖然是劍拔弩張的比賽,沈先生卻著重渲染了它的輕松與快樂。

      第三組代表發(fā)言(中心發(fā)言人先說,其他可補充)

      示例:我們展示的內容是山路漫歌的場面,展示的形式是A組朗讀加表演,B組語言賞析。

      A組示例:學生選擇課文中的精彩片段一生朗讀,其他模擬動作或唱歌(學生也可能有其他展示,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B組示例:“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而成的”寫出了花的可愛!按F痤^頂花冠”的“矗”和“瞪著個油亮亮的眼睛”的“瞪”動詞寫出了戴勝鳥的調皮,可愛。(學生也可能有其他語句的賞析,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師:請其他同學點評、補充。

      教師點撥

      1、師:題目是歌會,為什么要花大筆墨寫環(huán)境呢?是不是喧賓奪主?

      示例:用環(huán)境的美襯托歌聲的美。(學生也可能有其他的理解,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2、師:還有沒有更深的理解?廣東本地有沒有這種山歌呢?與山歌相比,廣東特色的文藝有什么?

      示例:粵劇

      3、師小結: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根植于它的土壤中,正所謂地杰方能

      人靈。請大家記住,正是因為有了云南的山靈水秀,才有了淳樸自然的云南民歌。

      第四組代表發(fā)言(中心發(fā)言人先說,其他可補充)

      示例:我們小組展示的是村寨傳歌,A組同學用圖畫的形式展示對村寨傳歌的解讀,B組同學用朗讀合作表演的形式展示參加歌會的人物。

      A組同學黑板展示簡筆畫,并對簡筆畫的內容解說、介紹。(如代代相傳的特點、熱情無私的精神等)

      B組同學一生朗讀“我以——真不少”部分,其他穿插表演。

     。◣煟阂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鼓勵學生特別解讀,老師對學生的不同理解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教師點撥:

      1、師:參加村寨傳歌的都是什么人?多不多?為什么作者不厭其煩地介紹他們的身份?(引

      導學生感受村寨傳歌場面的宏偉,氣勢的壯觀,領悟云南歌會是民間的歌會、百姓的歌會)

      ——

      2、師:村寨傳歌中大家僅僅在傳歌嗎?你能結合原文分析一下嗎?(引導學生結合原文分析

      體會歌會不僅傳歌,更傳遞了熱情與智慧)

      ——

      3、師:如果朗讀這一部分,描寫老吹鼓手的那一句如何去讀?(引導學生體會“最當行出色”“早”“卻”等詞要舒緩、重音。)

      ——

      4、自由朗讀:“集會表面——原來如此”部分,注意讀出贊美欣賞的語氣。

      5、師小結:有人說,心中擁有陽光的人,才能把陽光撥撒到別人的心理,老吹鼓手不僅在傳歌,更傳遞了真誠與熱情,這種情之美是最動人的!

      6、師:以上我們分析了三種場合歌會的不同,那么通過這些不同,我們能否發(fā)掘出他們的相同點呢?請第5小組的同學深入分析一下。

      第五組代表發(fā)言(中心發(fā)言人先說,其他可補充)

      示例:我們探究的是云南歌會三種場面的相同點。我們通過分析認為三種場合的歌會人美,景美、歌美、情更美。(學生可能有不同答案,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教師點撥

      1、師:你認為沈從文先生為什么對云南的歌會感興趣?(引導學生認知歌會人美,景美、歌美、情更美。)

      ——

      2、師小結:在云南的歌會上,有輕松愉快、有淳樸自然,更有熱情與真誠,就是這些深深吸引了沈先生,而他也早在課文的開頭就以總領全文的兩句話,表達了這種贊賞之情,請齊讀課文第1節(jié)體會,注意讀出贊美之情。

      3、生齊讀課文1節(jié)。

      三、擬寫副標題

      1、師:通過以上的品讀、分析,我們已經對課文有了相當?shù)睦斫猓芊駨牟煌嵌,為本文擬一個副標題,傳達自己學完本文的獨特感受?請獨立思考,想好以后可以到前面板書出來,也可以和直接和大家交流。(自由發(fā)言,鼓勵不同的答案,激勵思維火花的碰撞)

      示例:“云南韻”“不同的歌會,同一種美”“情動云南”等等。

      師:以上同學的答案非常精彩,也觸動了老師,在云南的歌會上,人美、景美、歌美、情更美,怎一個美字了得!而通過這些美,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一個個鮮活質樸熱情的生命,所以沈先生也是用這篇譜寫了一曲“生命的頌歌”。ò鍟

      四、課堂釋疑

      1、師:預習環(huán)節(jié)同學提出的有價值而尚未解決的問題提出1-2個,大家共同釋疑。(先請?zhí)岢鋈苏効捶ǎ渌瑢W補充,老師引導、點撥。不一定要有完整答案,只是引導思考,探討)

      ——

      2、師:最后,老師提醒同學們注意,任何一篇課文不能孤立地學習,我們應該了解編者的意

      圖,本單元是民俗單元,編者選編本文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同學們能關注民俗文化。

      有消息證實,世界上篇幅最長的史詩--藏族英雄史詩 《格薩爾》,目前也面臨瀕危搶救的問題;嶺南文化的瑰寶——粵劇目前“鐵桿”戲迷只有20xx多人。同學們,相信你們現(xiàn)在的心情一定和老師的一樣沉重。所以老師特別希望通過今天這篇課文的學習,提醒大家注意:

      有些聲音我們不能遺忘,雖然時間讓它們沉下歷史的河床,但當伴著田間嗒嗒的馬蹄和奏響在山野村落的鳥鳴,民歌、腰鼓、戲曲、民間藝人悠揚的二胡,這些民俗文化的精粹在我們的耳畔隱約傳來的時候,同學們,讓我們駐足、欣賞,讓這些天籟之音,把我們的智慧之燈點亮,讓民俗文化源遠流長!

      五、布置作業(yè)

      師:想不想做民俗文化的守衛(wèi)者?

      ——

      請課下小組合作完成課后練習四。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7

      一、 教材簡析

      本教材分為閱讀和綜合性學習兩大部分,書后還有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和附錄等內容。其中閱讀分為以下六個專題,即戰(zhàn)爭、愛、建筑、科學、古詩文、自然山水;綜合性學習也有六個專題,分別是:世界何時鑄箭為犁、讓世界充滿愛、說不盡的橋、走上辯論臺、蓮文化的魅力、怎樣搜集資料等。該教材有以下突出特點:(1)立足學生實際 (2)體現(xiàn)現(xiàn)代意識 (3)弘揚人文精神 (4)突出開放性 (5)注重策略引導。

      二、 目的要求

     。、 熟練地使用工具書,認識本冊教材中出現(xiàn)的生字,做到會讀、會寫、會用;學寫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字,具有較快的書寫速度。

     。、 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反復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yǎng)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文章的思想情感能作出比較恰當?shù)脑u價;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并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并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品味并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學習課文的語言運用技巧和文章的表達技巧;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场 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品味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能根據(jù)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寫出感情真摯的文章。

     。础 能根據(jù)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大膽地進行交流。

      5、 能夠主動參加綜合性學習,掌握查找資料、搜集信息的基本方法,能與同學合作探究,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三、 學生情況簡析

      八年級一班和三班共有學生100來人,少數(shù)同學們愛好語文學習,約只有二十分之一的同學語文基礎較好,語文成績相對優(yōu)異的。另有十分之四的同學語文基礎較差,成績很不理想,主要表現(xiàn)在不能正確地理解所閱讀的文章內容,不敢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寫文章詞不達意,材料成舊,抓不住要領,對語文學習興趣不足。

      四、 教學措施

      1、 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3、 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積累豐富的語文素材。

     。、 加強作文指導,特別是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技巧。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一、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通過練習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解題能力。

      二、通過中考鏈接,深入體會大自然中的樹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練習的過程及講解練習的過程是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也是傳授給學生學習方法的一個途徑,更是檢測學生對于學習方法掌握程度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每一次的練習都會有不同的方法讓學生來學習、來訓練。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通過課內的習題,舉一反三,引導學生掌握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二、難點:對于各題目中的要求,正確理解文本的含義,特別是中考鏈接,要一邊復習所學的方法,一邊掌握新學的方法。

      練習很好講,但是要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方法,那就不簡單了,學生往往對于這道題會解了,也掌握了解題的方法,說起來是頭頭是道,但是同樣的問題,卻望而卻步了,關鍵在于不會舉一反三,每次的練習講解并不能馬上解決問題,但是會讓學生離成功更進一步的。

      教學過程:

      一、基礎鞏固:

      請學生自告奮勇地將答案寫在黑板上。其他學生可以對錯誤的地方加以糾正。

      幾次講解練習下來,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非常樂意將自己的答案寫在黑板上,這里也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

      二、能力提高:

      學生自告奮勇地回答,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就要積極提出。

      很多學生只對標準答案感興趣,甚至認為老師說的肯定是對的,其實語文就只有標準答案而沒有正確答案,同一個意思的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說法,若學生能很出色的回答,那也是對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

      三、中考鏈接:

      請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先讓學生談談讀了之后的感受;再讓學生想說哪題就說哪題,并且可能提出異議。

      課外的文本練習正是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工具,由于沒有講過,可以讓學生談感受,是很好的`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讓學生選題,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作業(yè)

      1、訂正

      2、預習《古代神話四則》,給生字注音

      畢竟課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很多同學沒有能在課上及時訂正,便讓他們作好相應的記號和記錄,課后的訂正不僅是彌補課堂時間不足的據(jù)點,也是讓學生再次復習的好機會。

      預習很有必要,是對下堂課作的一個準備。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9

      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課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詞匯。

      2.抓住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

     。ǘ┠芰δ繕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樸實語言所飽含的豐富情感。

     。ㄈ┣楦心繕

      1.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2.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yǎng)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點: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里行間的人間至情。

      教學難點: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自己的故事與父親的故事導入,父親是一部大書,年輕的兒女們常讀不懂,直到他們真正長大,站在理想與現(xiàn)實、歷史與今天的交匯點上重新打開它時,才能讀懂父親那顆真誠的心。今天我們一同走進朱自清的《背影》。通過“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一同感受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現(xiàn)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共同體會父子深情。

      二、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識記字詞寫法。

      交(jiāo)卸(xiè)奔(bēn)喪(sāng)狼(láng)藉(jí)簌(sù)簌(sù)典(diǎn)質(zhì)賦(fù)閑(xián)頹(tuí)唐(táng)瑣(suǒ)屑(xiè)差(chāi)使(shi)虧(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揀(jiǎn)攙(chān)蹣(pán)跚(shān)

      2、看意思說出詞語

      1.亂七八糟的樣子( )2.紛紛落下的樣子( )

      3.凄慘暗淡,不景氣( ) 4.失業(yè)在家( )

      5.短時間停留( ) 6.言行守舊,不合時宜( )

      7.衰頹敗落( ) 8.看到某種情況,心里感到悲傷( )

      9.感情積在心里不得發(fā)泄( )10.細小而繁多(的事)( )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速、語調、節(jié)奏和感情)

      質疑探究

      1、文中四次出現(xiàn)“背影”,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一個動詞,以便理解四處“背影”的不同含義。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

      2、四次出現(xiàn)“背影”,作者重點刻畫的是哪一次?

      重點賞讀第六段。圈點勾畫出對父親進行描寫的語句。分析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摯感情。

      注意父親穿著、動作、語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讓學生品讀,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與學生展開對話,

     。、父親的穿戴黑、深青 家境不好,心情憂傷

     。、走路的姿勢 蹣跚年齡大,腿腳不便

     。、爬月臺時的動作 探、攀、縮、傾行動不便,艱難

      四、再讀首尾,領悟深情,既而把握主旨。

      再讀首尾段,引導學生談自己感受,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課文所飽含的真摯的父子之情。

      五、聆聽《父親》,感悟艱辛。

      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

      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yǎng)大

      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等我長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

      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shù)星斗都說養(yǎng)兒能防老

      可兒山高水遠他鄉(xiāng)留都說養(yǎng)兒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清歌一曲和淚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1、 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

      3、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

      目標1

      教學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一則新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tài)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鋵W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給予指點。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1分鐘)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黔之驢》,同學們猜猜看,這位作家是誰?(生答:柳宗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知課文。

     。▊鋵W生)如果學生未做充分預習,教師要預留時間給學生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時,要求學生落實掌握字詞。

      解釋及翻譯。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預習,落實字詞。

      投影顯示:

     、俳o下列字詞注音。

      A、篁竹 ( ) 清冽( ) 為坻( )

      B.為嶼( ) 為嵁(山甚)( ) 佁然( )

      C.俶爾( ) 翕忽( ) 差互( )

      D.寂寥( ) 悄愴( ) 幽邃( )

     、谙铝芯渥臃g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底。

      B.潭中魚可百許頭:潭中的魚可以數(shù)出有百多條。

      C.佁然不動:(魚影)呆呆的一動不動。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

      3.抽查學生朗讀課文,全班學生齊讀課文。

      四、教學目標完成過程。(目標2)

     。▊鋵W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并通過小組討論完成,其他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如果學生覺得問題較難的話,教師要做充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學生能有機會發(fā)表意見。

      1.引導討論下列問題。投影顯示以下問題。

     、僮髡呤窃鯓影l(fā)現(xiàn)小石潭的?請用譯文回答。

      明確:隔著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樂起來。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明確:一整塊石頭做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塾昔~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明確: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散在石上,靜止不動;忽然向遠處游走了,往來很快。

     、茏髡呤窃鯓用鑼懱渡暇拔锏?

      明確: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沒有人家,使得心神凄涼,寒氣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菡n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清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明確: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投影顯示)

      2.熟讀課文。

      五、小結:(1分鐘)

      請一學生概括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六、布置作業(yè)。(1分鐘)

      1.熟讀并背誦全文。(A)

      2.翻譯第二自然段。(B)

      3、《掌握語文》(C)

      七、說課精要:

      技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教師可以導游的形式,引導學生理清思路,把握課文內容。輔之以配樂范讀,學生想象畫面結合起來,增強直觀效果。詞語、生字在預習中解決,對文中的一些活用現(xiàn)象不必涉及,只作整體理解即可。

      八、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學習體會寫景抒情的方法。

      2、 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教學重點]

      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

      目標1

      教學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tài)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鋵W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給予指點。

      二、復習舊課,導入新課。(1分鐘)

      上節(jié)課我們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課文內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記中的名篇,歷來膾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樣寫景抒情的,他是怎樣借被遺棄于荒遠地區(qū)的美好風物,寄喻自己的心情的,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目標。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和目標的完成過程。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段。

      2、引導討論下列問題:

      (備學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并通過小組討論完成,其他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如果學生覺得問題較難的話,教師

      要做充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學生能有機會發(fā)表意見。

     、俚谝欢蚊鑼懥四男┚拔?作者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請找出來。

      明確:寫了篁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huán)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②這一段寫景用了什么寫法?

      明確:用的是先聞其聲,后見其形,"移步換景"的寫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點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風景影片。

      板書或投影顯示:

      發(fā)現(xiàn)小潭

      篁竹~水聲~小潭~青樹、翠蔓

      隔~ 聞~伐、取、見(動詞準確)

      移步換票的寫法

      3.全班齊讀第一段。

      4.點一個小組讀第二段。

      5.討論下列問題:

     、俚诙螌懥四男┚拔,用的是什么寫法?

      明確:描寫了潭水、游魚,用的是特寫鏡頭。

     、谔端惺裁刺攸c?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投影錄像:潭水、游魚畫面。

      明確: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里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xiàn)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面描寫。

     、畚覀冊倏纯矗髡呤窃鯓訉戶~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采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先寫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就是呆呆的樣子。潭底石頭上印著清晰的魚影兒,這是靜止的畫面;忽然,一些魚飛快地竄往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游到那兒,非;钴S,這是活動的畫面。這些魚兒,又好像跟游人同樣的快樂,這是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板書或投影顯示:

      潭中景物 潭水

      游魚、陽光 影子

      側面描寫水的清澄 游魚 佁然不動

      俶爾遠逝 動靜結合 特寫鏡頭

      6、全班齊讀第二自然段。

      7、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8.引導討論以下問題:

     。▊鋵W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并通過小組討論完成,其他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如果學生覺得問題較難的話,教師要做充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學生能有機會發(fā)表意見。

     、俚谌匀欢蚊鑼懶√对戳,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描寫?運用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小溪,就溪身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里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②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明確:因為小溪是那樣曲折,所以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吹靡姷囊欢嗡娣从持旃庠朴埃悦髁;看不見的一段光亮就滅了。一明一滅,非常精確地寫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投影或板書顯示:

      小潭源流

      溪身

      斗折蛇形

      明滅可見

      曲折、蜿蜒

      岸勢:犬牙差互--參差不齊 比喻

      9.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10.教師范讀第四自然段。

      11.討論以下問題:

     、俚谒淖匀欢螌懽髡咴谔渡纤姷降木拔锖妥约旱母惺,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靈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結合起來,寫出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凄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進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2.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明確: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投影或板書顯示:潭中氣氛:幽深冷寂(孤凄悲涼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13.結尾是記錄同游者,是游記常用的一種格式。

      四、總結全文。

      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fā)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

      游記里各種描繪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寫法,精練的語言,都值得我們借鑒。至于篇末表現(xiàn)出來的凄苦的心情,那是作者當時所處時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樣的時代已成為歷史的陳跡,跟我們今天的偉大時代完全不合了,對這點我們必須有明確的認識。

      五、布置作業(yè)。

      1、 背誦全文。(A)

      2、《掌握語文》(B)

      3、完成課后練習題三(寫感受)。(C)

      六、說課精要: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背誦及體會寫景抒情的方法。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怎樣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要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完成,以解決教學目標。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1

      一、核心素養(yǎng)

      1.語言建構與運用

      體會樸實無華的語言中蘊含深情的特點。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學習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的手法。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

      學會分析文中人物情感。

      4.文化傳承與理解

      了解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培養(yǎng)尊重、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精神。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能力目標: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寫,理解作者矛盾的情感。

      情感目標:感受中國傳統(tǒng)習俗,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對于舊歷新年的復雜情感。

      2.引導學生感受新年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感悟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示新年景象,通過引導學生講述過新年的事情,渲染節(jié)日氣氛,把學生的思維引入過年的情景之中。

      2.討論點撥法。對于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矛盾情感,老師可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及作者自身情況探討。

      3.品讀鑒賞法。學生通過多次默讀和自由朗讀體會文中情感,感受節(jié)日氣氛。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過春節(jié)的有關圖片或視頻)

      師:看到這些畫面,你一定不會陌生,這是什么時候的景象?

      (學生一般都知道是春節(jié)的景象)

      師:大家說說你們家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你過春節(jié)時心情怎樣?

      (兩三個學生談談)

      師:確實,說到過節(jié),大家都很興奮,都很激動。我們中國,過節(jié)的習俗由來已久。在過去人們是怎樣過節(jié)的,他們的心情會和我們一樣嗎?今天,就讓我們跟著林語堂先生去感受感受上世紀30年代他“慶祝舊歷元旦”的氛圍吧!(打出題目《慶祝舊歷元旦》)

      二、整體感知

      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1、文中的“舊歷元旦”究竟是什么節(jié)日?

      2、“舊歷元旦”有哪些習俗?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讀書,老師用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學生讀后基本上能回答:“舊歷元旦”就是現(xiàn)在的春節(jié)。文章寫到的“穿好的衣服,停止營業(yè),閑逛,賭錢,打鑼,放鞭炮,拜客,看戲”“紅色春聯(lián)貼滿在每家門上”“街頭屋前,到處是爆竹聲,充塞著硫磺味”“春聯(lián)、年夜飯、鞭炮、紅蠟燭、福建橘子、清晨拜年”等等,這些景象和我們現(xiàn)在的春節(jié)景象基本一樣。

      三、素養(yǎng)提升

      1、再讀課文,思考全文可分為幾部分?

      (主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層次,理清文章思路。具體是幾層不是很重要,但通過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其是否把握文章脈絡。分兩部分可以,分三部分也可以)

      第一部分(1-3段):總的.寫過舊歷新年的習俗。

      第二部分(4-5段:政府及我對舊歷新年的態(tài)度。

      第三部分(6段-末尾):具體記敘廿四年過舊歷新年的經過。

      (或者:第一部分:(1-5段):總的寫過舊歷新年的習俗。

      第二部分:(6段-末尾):具體記敘廿四年過舊歷新年的經過。)

      2、精讀重點段落(6段-末尾),理解作者情感。

      (1)文章6段之后具體記敘廿四年過舊歷新年的經過,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勾出表明順序的標志性詞語!

      一月初、一星期后、二月一號、二號、到二月三號、早餐后、中飯時、下午三時、五時、五時半、六時

      (2)在第5段中作者說“我在過新年時大失所望”。他真的“失望”了嗎?作者過新年的情感態(tài)度是怎樣的?勾出表明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詞句!

      我并不要舊歷新年----這是我屈服的開始----兒時情景不自禁地出現(xiàn)在我眼前----我很激烈地感到我像一個罪人-----心旌顯得有點動搖,但還能堅持-----我的科學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虛空了------那不是我的科學意識,一定是另外一個意識-----向我的意識深處進攻------我不自覺的感覺到很愉快

      (4)怎樣理解作者過新年時的矛盾糾結的情感?

      這一點對于學生應該是一個難點?梢苑謨刹揭龑W生理解:

      A.結合林語堂《紀元旦》一文理解。學生閱讀《紀元旦》一文,看看當時作者寫此文時的情感。

      學生可理解到是作者既想玩耍又想工作,所以內心煩躁矛盾。

      但真是如此嗎?試比較兩文,看看兩篇文章有很多相同的內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可見此文是作者加以修改了的。比較本文和《紀元旦》,看看課文與《紀元旦》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讀后不難發(fā)現(xiàn),課文中多次提到“科學”“理智”“守舊”等詞句,如“中國政府早已正式廢除陰歷新年,但陰歷新年依然故我,不曾被廢除掉!薄拔沂莻極端摩登的人。沒有人可以說我守舊。我不懂遵守舊歷,而且還喜歡倡行十三個月的年歷,每月只有四個星期或二十八天。換句話說,我的觀點很科學化,很邏輯化。就是這點科學的驕傲,使我在過新年時大失所望。每人都假裝著慶祝,一點沒有真感情。”“科學的理智教我不要遵守舊歷,我也答應照辦!薄八圃诔靶ξ业目茖W理智。那時我的科學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虛空了!薄澳遣皇俏业目茖W意識,一定是另外一個意識”

      由此可想,作者寫此文一定有深刻的意圖,那他究竟要表現(xiàn)什么呢?那就要看看林語堂所處的時代吧!也許會幫助我們理解。

      B.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師問:課文寫于那一年?(提示學生在《紀元旦》一文中找到寫作的時間!)

      寫于廿四年(民國二十四),即1935年,當時作者所處的時代是怎樣的呢?

      老師介紹時代背景: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不斷加劇,國民黨政府文化專制主義政策日益加強,在亡國滅種的外患內憂催化下,中國知識界先進分子的民族和民主意識被喚醒了(林語堂就是其中一員)。在五四運動后,即20世紀30-40年代又發(fā)生了一個“新啟蒙運動”。新啟蒙運動倡導自由、理性,主張科學的邏輯思維。五四新文化運動是要求以西方文化代替中國舊有的文化,但是新啟蒙運動者則是力求辯證對待中西方文化,他們認為,一種新的文化的出現(xiàn),是綜合了多種不同的文化產生出來的。新啟蒙運動是一場民族的科學的民主主義文化運動,運動中對中西方進行了全面考察和區(qū)別對待,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遺產辯證的繼承,并結合符合中國特色的外來文化,促進了新的文化在中國的生根發(fā)芽。它所要造的文化不應該只是毀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接受外來西洋文化,當然更不應該是鼓手中國文化,而拒絕西洋文化;而應該是各種現(xiàn)有文化的一種辯證的或有機的綜合。(部分摘選自《20世紀30年代新啟蒙運動淺論》)

      課文其實就可見到當時時代的印記:“中國政府早已正式廢除陰歷新年”“我的觀點很科學化,很邏輯化”“科學的理智教我不要遵守舊歷”。

      了解了時代背景,那同學們覺得本文要表明什么思想呢?

      (學生探討發(fā)言)

      老師總結歸納:陽春佳節(jié)的意味,迫著人喜躍,科學的理智無法鎮(zhèn)服心靈深底的蕩漾,是應該做理智的動物呢,還是應該做近情的人呢?作者在文中一直矛盾糾結,但最終理智抵制不住節(jié)日的濃厚氣氛,被周圍人們的歡愉所感染而不自覺地沉浸在愉悅之中?梢,我們的民俗文化、傳統(tǒng)文化早已深入人心。走進新時代,接受新思想不是要否定舊的一切文化一切思想,尊重人們的思想情感,尊重傳統(tǒng)文化是在20世紀30年代處于新啟蒙運動中的作者所要倡導的吧!

      (5)拓展延伸

      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它為何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值得我們去傳承?你能否通過本文的閱讀找到人們喜愛春節(jié)的些許原因?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通過作者對人們過舊歷元旦的描述,探討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

      學生交流后,可歸納出幾點:A.熱鬧喜慶;B.寄予人們美好的祝福與愿望;C.是生命復歸的日子;D.有著自由、民主、平等

      是呀,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是歷史的結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館里的陳列品,而是活著的生命,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xiàn)實性、變異性,它無時無刻不影響、制約著今天的中國人。因此,傳統(tǒng)文化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在現(xiàn)實生活的強勁脈搏里,時時刻刻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現(xiàn)在,我們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尊重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我們的民俗文化的觀念也越來越強,比如,每年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春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國家要放假,我們的“二十四節(jié)氣”申遺成功,都表明我們國家及人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的尊重。

      3.體會本文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特點。

      師:請同學們再看課文,看看作者在文中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作者運用有何特點?

      表達方式:用了記敘、描寫(環(huán)境描寫、心理描寫生動形象)、抒情等表達方式。(舉文中語句說明!)

      特色:記敘:既有概括敘述又有細致描寫;

      描寫:環(huán)境描寫、心理描寫生動形象;

      抒情:作者情感的抒發(fā)多和記敘描寫相結合。舉具體語句分析!如:

      A.五時炒年糕吃,滿房是水仙的芳香,我很激烈地感到我像一個罪人!拔也粶蕚溥^新年”我下了決心說,“晚上我要出去看電影!

      B.“誰給她穿的新衣服?”我責問,心旌顯得有點動搖,但還能堅持。

      C.六時發(fā)現(xiàn)蠟燭臺上點起一對大紅蠟燭,燭光閃閃,似在嘲笑我的科學理智。那時我的科學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虛空了。

      D.一時鞭炮聲音四起,一陣陣的乒乓聲,像向我的意識深處進攻。

      E.在一片乒乓聲中,我坐下來吃年夜飯,我不自覺的感覺到很愉快。

      四.總結:

      我們通過作者對過舊歷元旦的習俗及自己過舊歷元旦過程中的矛盾復雜的心情的描述,感受到了新春佳節(jié)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看到了中國傳統(tǒng)習俗及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懂得了應該尊重并傳承我們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3、展開想象,體味文章意境。

      【教學重點】品讀課文,感受三峽的獨特美。

      【教學難點】體味文章意境。

      【輔助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著名學者余秋雨說過這么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 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么,三峽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請看:(播放三峽風光片)看來,三峽的確魅力無窮。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追隨著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請同學配樂朗讀課文。(多媒體課件)3、請大家齊讀課文。(多媒體課件)4、同學們自讀課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賞三峽風光。(如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可與同學或老師交流解決)。剛才我們初步領略了三峽風光,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學生自由發(fā)言)三、賞讀課文,理解文意。

      第二課時

      四、拓展延伸:過渡:三峽自古就有“山水畫廊”之稱,三峽的山,千年屹立,三峽的水,從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峽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觀呢?三峽現(xiàn)在正在進行一項規(guī)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那就是--三峽大壩工程。大家有查到關于三峽大壩工程的資料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師生共同交流,多媒體展示三峽大壩工程的資料: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破土動工。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發(fā)電、航運等綜合效益于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xx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開始第二次蓄水,三峽水庫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礎上悄然漲到137.4米,10月31日,壩前水位提高到139米。20xx年,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20xx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小結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著世人矚目的光輝,宏偉的葛洲壩工程,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著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觀。我相信,不管這塊神奇的土地怎么變,三峽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永遠不會變,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著我們永遠的愛!作業(yè):

      1 對三峽工程眾說紛紜,你的看法呢?結合課文和你查找的資料,談談你對建立三峽水利工程的看法。

      2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出一期以“三峽”為主題的板報。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有關克隆的科學知識,及其發(fā)展和意義;

      2、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探求科學的興趣和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解決閱讀中的疑難問題,由興趣引領他們在科學的道路上前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tài)度和精神,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全面看待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實現(xiàn)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統(tǒng)一。

      教學重點:

      1、了解有關克隆的知識和克隆研究的動態(tài);

      2、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3、揣摩語言,體會說明文的科學性。

      教學難點:

      1、理清"克隆鯽魚出世前后"的說明順序,理解這樣安排的原因。

      2、對文章結尾一段話的理解。

      3、對克隆問題引發(fā)的倫理、道德、法律問題的認識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西游記》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孫悟空有個絕活讓我們羨慕不已——他經常在緊要關頭從身上拔一把猴毛變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樣的猴子。當然這只是我國明代大作家吳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寫。但這一想象卻在今天成了可能,這就是克隆。今天我們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領域去探究一番。

      二、感知課文,展開競賽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設計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多媒體顯示: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囊

      胚胎

      蟾蜍

      脊椎

      兩棲2.解釋下列詞語,并用詞造句。繁衍相安無事

      3.克隆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4.“克隆鯽魚出世前后”和“克隆綿羊‘多利’”分別為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克隆羊的誕生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5.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計時閱讀,然后小組組長代表本組發(fā)言進行全班交流。教師作總結發(fā)言,以歷時最短、概括較準確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

      明確:1.náng pēi tāi

      chán chú jǐ zhuī qī

      2.繁衍(yǎn):逐漸增多或增廣。相安無事:相處沒有沖突。

      克隆羊的誕生在世界引起了轟動,主要原因是它標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這個結果證明:動物體中執(zhí)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tài)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說,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边@一突破意味著它既可以造福于人類,也可能危害于人類。

      5.課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于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

      四、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分析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條理性和科學性學生精讀課文,教師設計思考題,指導學生閱讀。多媒體顯示:

      1.文章四個部分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能調換順序嗎?

      2.文章第一部分為了說明“克隆是什么”,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鯽魚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4.第三部分“克隆綿羊多利”介紹多利的誕生過程,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學生思考,自主作答,明確:

      1.文章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fā)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邏輯順序說明事理,逐層深入,步步推進。

      2.作者為了說明“克隆是什么”,運用了三種說明方法:舉例子、作解釋和引用。舉例子:列舉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說得簡明易懂。作解釋: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并作出解釋。引用:引入《西游記》中孫悟空拔一根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動說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3.文章第二部分采用了時間順序。小標題“克隆鯽魚出世前后”顯示這一部分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的,這樣便于勾勒克隆技術發(fā)展的脈絡。

      2 4.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綿羊‘多利’”是按時間順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標志性詞語可供分析,如“‘多利’綿羊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來的呢?……先給……與此同時……手術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換核卵’一步一步發(fā)展的結果,因此是‘克隆羊’”。

      教師對學生交流的情況作評價,對不當之處應予以糾正。

      教師提示:關于第二部分的說明順序,應考慮如下一些內容:第一節(jié)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從中國的“克隆試驗”寫到外國的“克隆試驗”,一條是寫“克隆試驗”從魚類、兩棲類再到哺乳類。以此來看,關于“時間順序”的判斷是不準確的。

      那么,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呢?第一條線索突出反映了我國科學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貢獻。第二條線索體現(xiàn)了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求索探究的過程,體現(xiàn)了科學家們的追求精神,同時也為下文寫“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提供了科學基礎,做好行文的鋪墊。

      四、揣摩語言,體會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科學態(tài)度

      生1:“用鯽魚囊胚期的細胞進行人工培養(yǎng),經過385天59代連續(xù)傳代培養(yǎng)后,用直徑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顯微鏡下從培養(yǎng)細胞中吸出細胞核!

      生2:“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經過80多天培養(yǎng)后長成8厘米長的鯽魚!

      生3:“經幾百次灰、黑、白這樣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終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生4:“經過247次失敗之后,他們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綿羊。 ……

      選兩位同學談體會。

      五、學生自由問答、質疑、釋疑

      學生爭論的焦點在于文章最后一段。文章寫道:“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科技越發(fā)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

      這段話該如何理解呢?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1.科學是一把雙刃劍,既可造福人類,也可殃及人類,而且科學造福人類和殃及人類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長,如核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

      2.科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從自然界逼近了人類本身,越來越深刻地觸及人類的倫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類心靈,如克隆人問題;

      3 3.科學發(fā)展也會引發(fā)人類道德倫理觀的變革和更新。如何確立并完善現(xiàn)代社會倫理道德價值觀,使之既能導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又能適應科技的進步,理性而德性運用科學之劍,使之為人類造福,這將是現(xiàn)代社會必須探討和面對的問題。

      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課后查找資料,完善自己的觀點看法。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后閱讀有關克隆的文章或上網(wǎng)查詢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

      2.完成同步練習。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積累“翳”“策”“躋”等實詞的含義。

      2、理清作者的記游順序,體會其條理分明的記游特點。

      3、學習作者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的精神。

      教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做到讀準音,讀順句。

      2、借助資料,了解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記》。

      3、多媒體課件。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有這樣一部著作,這是我國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記,也是一部我國地理學名著。它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的旅游勘察汗水。這部著作就是《徐霞客游記》這部著作被譽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這部著作的文章——————《游恒山記》。多媒體展示作者及文字圖片資料。

      二、疏通文意

      1、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文意的疏通這一學習任務。

      2、交流在疏通文意過程中所產生的疑難問題。由組長匯報,組員補充。班際間解決。

      三、合作探究

      1、速讀課文,劃出作者登山所經過的地方,并繪制作者登山示意圖。

      明確:作者上山經過了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等地方。示意圖略

      2、劃出文中標明里程的句子,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明確:一里,又一里,又三里,三里——————

      作者這樣寫,顯出文章記游順序清晰,條理分明的特點。

      3、細讀文章第三段,說出作者的觀察角度,寫景順序。

      明確:觀察角度為俯視,由文中“俯瞰山北”“北瞰”可以得出。

      寫景順序為:按照北—南—西——東的空間順序來寫景,并且是由遠及近的。

      多媒體展示恒山圖片,增強學生的感官認識。

      4、劃出課文中寫徐霞客登頂經過的文字,體會其所擁有的精神。

      明確:課文第二段“余時欲躋危崖、登絕頂——————久之棘盡,始登其頂。這是寫作者登頂經過的文字。

      從登頂經過充分表現(xiàn)了徐霞客不畏艱險,不怕辛勞,勇于實踐求實的.精神。

      5、 小結:

      這篇文章清晰地介紹了作者的游蹤,描寫了作者游恒山登頂?shù)慕涍^,表現(xiàn)了他不畏險,不怕辛勞,勇于踏勘實踐的精祌。

      四、遷移拓展

      1、查閱資料,探究“是山土山無樹,石山則有。北向俱石,故樹皆在北”。這種現(xiàn)象的成因。

      2、利用圖書館,閱讀整本的《徐霞客游記》,寫好讀書筆記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5

      【學習目標】

      1、掌握課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詞匯。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里行間的人間至情。

      3、把握文章線索,理清文章脈絡

      【重點難點】

      1、體會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感受理解父親的愛子之情。

      2、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課前準備:

      電子白板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行為 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 白板呈現(xiàn)父親的手拉孩子的手照片,同時播放崔京浩的《父親》,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說說歌曲和照片的主題。

      2、白板呈現(xiàn)油畫家羅立中的作品《父親》。

      3、白板呈現(xiàn)兒子坐在父親肩上放風箏的照片。

      4、導語:歌唱家用聲音演繹父愛; 畫家用色彩和線條描繪父愛;攝影師用鏡頭記錄父愛;文學家會用什么來表達這一崇高的情感呢?(文字)

      今天我們就跟隨朱自清老先生一同在父親的背影里去體驗父愛、觸摸父愛! 1、 欣賞油畫《父親》、父愛照片。

      2、 聽歌曲《父親》,進入情境。

      3、 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體會情感。 通過欣賞油畫,播放歌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感情。初步感知課文,了解生疏字。

      二、出示學習目標

      出示學習目標 了解學習目標。 做到有的放矢。

      三、檢查預習

      1、你了解朱自清嗎?

      2、這些字詞你會讀嗎?

      3、根據(jù)意思說出是哪個詞。

      4、指名學生說說他們了解的朱自清,其他學生補充。

      5、學生讀,其他人幫助正音。

      6、學生說出對應的詞。 檢查預習并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

      四、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1、 文中幾次出現(xiàn)“背影”,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一個動詞,以便理解 “背影”的不同含義。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

      2、 同學們有感情(舒緩、深沉)的朗讀第六段,再次體會父親的愛子深情并熟讀成誦。再讀課文,討論,明確答案。

      (1)四次寫到“背影”:點題的背影、買橘子的背影、分別時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 感觸最深的“背影”:買橘子的背影。

      4、 有感情的朗讀。

      5、 熟讀成誦,互相試背。 讓學生理清全文的脈絡,幫助理解課文。

      五、拓展延伸

      朱自清父親讀《背影》

      1928年,我家已搬到揚州東關街仁峰豐里一所記錄的屋子里。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開明書店寄贈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書本,不敢怠慢,一口氣奔上二樓父親臥室,讓他老人家先睹為快。父親已行動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鏡,一字一句誦讀著兒子的文章《背影》,只見他手不住的顫抖,昏黃的.眼珠,好像猛然發(fā)射出光彩。

      是兒子的文章感動了父親。請根據(jù)你對父愛的理解,仿寫下列句式,表達你對自己父親的敬意。

      1、 父愛如傘,為你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為你濯洗心靈;

      2、父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父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 學生練習寫作。 通過仿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六、課堂小結

      《背影》寫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憶性抒情散文。文章追憶了八年前( )的情景,刻畫了一個( )形象,表達出真摯深沉的父子之情,抒發(fā)了作者對父親的( )之情。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文中描寫父親背影的一段文字(第六段) 。 學生課后背誦。 讓學生在情感上更有所增益,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解并掌握新聞的基本要素

      2、識記課文重點字詞

      (二)能力目標: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評價新聞

      (三)教育目標:

      了解感悟人民解放軍在戰(zhàn)略決戰(zhàn)階段的偉大氣勢,分析評價戰(zhàn)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

      二、重點難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zhàn)爭的主題,從遣詞造句上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三、教學媒體:

      投影儀、錄音機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們都是通過哪些方式來了解世界的風云變幻、國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眾的街頭巷議呢?

      新聞縮短了你、我、他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尋常百姓足不出戶,便可了解國內外時事,獲取各種生活的信息。好的新聞是可以穿越時空,供人們品讀與回味的。今天,并讓我們來共同研讀一篇來自于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新聞佳作,讓我們重溫那段蕩氣回腸、青春激揚的硝煙歲月。

      (二)揭題解題

      (三)學生自讀課文(包括讀“預習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識)。讀書時,畫出生字詞(或自己查字典解決)。

      識記重點字詞:

      鄂(湖北)豫(湖南)綏靖阻遏銳不可當氣勢磅礴回腸蕩氣聿闈鄉(xiāng)

      【說明】熟悉歷史背景,學習字詞,大致了解全文內容。

      (四)朗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對照書上的示意圖,進一步了解三路大軍渡江戰(zhàn)役的經過。提出要求:對照示意圖,能夠復述渡江戰(zhàn)役的大致過程。

      (五)兩位學生一組,彼此照著示意圖復述渡江戰(zhàn)役的經過。教師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復述較好的同學,準備請他(她)上黑板前面復述。

      (六)教師出示一張較大些的渡江戰(zhàn)役示意圖(或對照教材也可),請剛才發(fā)現(xiàn)的復述較好的一位同學指圖復述,其他同學靜聽。然后,指出其復述的不確之處。

      【說明】利用復述這一方法,引導學生理清三路大軍渡江的情況,從而認清本則新聞主體的內容。學生指圖復述時,教師可隨之板書如下,增強學生認識本文內容的條理性。

      中路軍

      西路軍

      東路軍

      (七)借助問題,傳授新聞結構的知識。

      1、文中哪兩句話概括了同學們剛才復述的內容?(第1句、第2句)

      2、有沒有哪一句能夠概括全文主要內容?(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3、教師講知識:

      (1)這則新聞的前兩句是“導語”(板書),它一般是對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導語在新聞的'開頭,一般不長,往往是一兩句話,有時也用一段話。

      (2)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稱為“主體”,剛才同學們復述內容就是這則新聞的“主體”。評述三路大軍渡江戰(zhàn)斗的經過,指出我軍勝利渡江的重大意義。

      (3)新聞還要有“標題”!叭嗣窠夥跑姲偃f大軍橫渡長江”就是本文標題。標題以凝煉的語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標題、導語、主體是一則新聞不可缺少的三個部分(如有條件,教師可適當增加些知識給學生,如副標題、結語等)。一則新聞,往往由這三部分構成。

      【說明】教師隨著講解,板書:標題、導語、主體。這是傳授知識的環(huán)節(jié)。作為學生新接觸的一種體裁,講些必要的知識是有用的,不能忽視。在學生對本文內容和構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傳授有關知識,顯得自然,學生接受起來也不太困難。

      (八)通過比較,傳授新聞特點的知識。

      1、這則新聞起始,括號里的內容表明這則新聞報道的單位、時間。這些內容去掉與保留有沒有不同?

      (括號及其中的內容屬于新聞的“電頭”學生答題后教師再講,這些內容表明所報道的材料的真實性,報道的及時!邦A習提示”介紹“22日夜,毛澤東同志又撰寫了這一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zhàn)況的新聞稿”,證明了報道的及時。)

      2、從這里我們能看出“新聞”具有怎樣的一個特點?(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3、主體部分中,有兩處寫到“至發(fā)電時止”。這樣寫說明了什么?(報道準確)

      教師板書:真實、及時、準確

      這是新聞的三個特點。此外,簡明也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特點(板書“簡明”)。渡江戰(zhàn)役頭緒多,戰(zhàn)線廣,但這則新聞卻寫得簡明扼要,并及時報道,使廣大人民群眾盡快了解到戰(zhàn)役的進展。關于簡明扼要問題,課后有短文專門講解,課下閱讀。

      (九)體會本文語言表達的一些特點。

      1.題目是“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百萬”是實數(shù),還是虛數(shù)?

      (是實數(shù)。中路軍30萬人;西路軍35萬人;東路軍35萬人)

      人數(shù)的確切,更體現(xiàn)了報道的真實、準確、嚴密。

      2.“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qū)域!逼渲,“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這個表明地點的句子里,準確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因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則新聞,客觀、真實地報道渡江戰(zhàn)役的經過,但是,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請你找出一兩處帶有較強感情色彩的語句,讀一讀。

      (十)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三。口頭完成;

      課后練習六。書面完成。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7

      設計思路

      本文是短篇精品,內容豐富字詞句方面,根據(jù)學生已經學過的基礎文言和課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學輔導設計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精品,喜歡精品,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并聯(lián)系實際,有所啟發(fā)

      1、教學時按照“讀——品——背”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初步學會鑒賞詩歌

      2.多層次誦讀法以讀為主要手段,讀前做好指導與要求

      3.采用圈點批注、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淺層意義,挖掘其深層內涵

      教學方法

      “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話……要能形成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據(jù)此,我指導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文本,采用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質疑法等來激活學生的思想,開拓他們的思維由于本文內涵的豐富性和內容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我采用多媒體引入了大量有關材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供感性領悟的氛圍,為學生順利解讀文本作了有力的保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有關文學常識及本文寫作背景掌握重點實詞,并能準確翻譯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將古詩詞拓展到現(xiàn)實生活,深刻領悟詞中的感情能初步鑒賞品評名句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實詞,并能準確翻譯課文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xiàn)

      教學準備

      flsh配樂朗讀,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長久》,ppt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1、欣賞美侖美奐的月亮圖“古今一輪月,千載寄情思”,配《明月幾時有》的輕柔笛音樂曲(為營造典雅的氣氛作準備,使學生可以快速的進入學習氛圍中)

      2、古往今來,明月牽動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們信口就可以拈來幾句下面請大家背誦幾句吧,讓我們共同欣賞文人騷客鐘愛的“月亮”這些詩句,詩人常通過月亮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思念、苦悶、孤獨、惆悵等)

     。ń處煹囊痪湓捑涂梢约て饘W生詩情的波浪結合舊知導入,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聯(lián)系舊知識,起到了對比理解、融合貫通的效果)

      二、傾聽作品,整體感知

      1、欣賞課文的音畫朗讀,說說聽完朗讀后的總體感受

     。ā皼]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文章的flash朗讀兼具美麗的畫面和聲情并茂的朗讀,對于學生讀準字音進入情境非常有效)

      2.、ppt作者簡介,生平經歷,代表作品及其風格

      3、關于宋詞的基本常識,學生簡析這首詞的結構

      三、反復誦讀,走進詩詞

     。、聽配樂范讀,學生小聲跟讀,讀準字音

      2、全體同學模仿配樂范讀有感情大聲跟讀,要求讀出節(jié)奏與韻律來

      3自由朗讀體驗,并請個別學生展示朗讀,集體評議

      (選配古箏曲目《春江花月夜》,以及投影這首詞的內容)

      4、老師讀小序,男生配樂朗讀上闕,女生配樂朗讀下闕

     。ā皶x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先跟讀,后自由誦讀再請幾名學生朗讀,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聽讀、評議,然后集體朗讀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配樂朗讀《明月幾時有》這首樂曲節(jié)奏舒緩而有力,正好適宜這首詩的基調,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詩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詩奠定良好的基礎)

      5、這首著名的中秋詞中,蘇軾借吟詠月亮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ìF(xiàn)代教育理論主張在課堂上拋出一個主問題來帶動學生對全篇進行質疑、分析、探討,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層浪;而不是象從前一樣用一個個瑣碎的問題來牽著學生鼻子走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在探討文意之初就拋出主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時又統(tǒng)領全文的教學活動)

     。1)學生探討交流:小序交代了寫作時間是中秋,目的是“兼懷子由”蘇軾借月表達了對弟弟的思念

     。2)蘇軾為何在這時會懷念他的弟弟呢?

      學生討論并展示顯示搜集到的背景資料:

      蘇軾和他弟弟七年沒有見過面了而且他們兩兄弟感情特別好他們從小志同道合,在文學上珠聯(lián)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官到黃州,蘇轍馬上上書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為他哥哥贖罪這足以證明他們兄弟情深他們的書信往來也是非常頻繁的蘇軾寫給蘇轍的詩歌多達104首,而蘇轍給蘇軾的詩歌更多,有130首

     。3)品讀詞句,你能不能從詞中找到表現(xiàn)蘇軾懷念子由,渴望和他團聚的句子呢?

      學生自由朗讀,并勾畫表達思念的語句,自由回答,發(fā)表觀點教師點拔追問)

      語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何事長向別時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

      (4)、小結:通過對詞的解讀,發(fā)現(xiàn)蘇軾在這首詞中緊緊圍繞月亮,借助月亮抒發(fā)了對弟弟的懷念雖然,蘇軾不能和弟弟團聚,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悲觀,最后還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們發(fā)出美好的祝愿蘇軾這種樂觀豁達的胸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

      6、蘇軾寫這一首詞難道只是為了借月表達對弟弟的思念嗎?

     。ㄟ@一問題的設計緊緊承接上一問題,層層推進,探尋作品的深層涵義)

     。1)學生探詞索句發(fā)現(xiàn):從小序“兼懷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蘇軾寫這首詞還有其他目的

     。2)蘇軾還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詞中還代表什么呢?讓我們先來了解蘇軾的生平經歷

      (多媒體顯示背景資料)

      從背景材料中我們可以得知,雖然蘇軾一心報國,最后還是被貶黃州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說本詞除了表達他懷念子由,更傳達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3)朗讀上片,找出描寫月亮的句子聯(lián)系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可以先結合注釋翻譯上片再思考

      學生交流明確:“明月幾時有”、“天上宮闕”、“瓊樓玉宇”、“高處”等都是在寫月亮月亮在這里還有另外一個更深的含義,代指朝廷

     。4)讓學生把“朝廷”代進上片,重新說說這段的意思

      學生自由表述:不知道朝廷現(xiàn)在的情況是什么時候?我想乘風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

     。5)蘇軾想回到朝廷嗎?朝廷又如何呢?寒冷應如何理解呢?回到朝廷做官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學生討論明確:蘇軾借助月亮表達了分充滿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卻又害怕朝廷中爾虞我詐的斗爭所以說蘇軾這首詞中月亮代表了兩種情感:懷念和失意

     。6)“何似在人間?”這句中“人間”作何理解?這句詞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政治理想?

      學生:雖然政治失意,但對生活的熱愛依舊遠離了爾虞我詐的官位要職,在自己貶官的卑微職位上,盡心盡責,造福一方百姓

      四、品味詩歌,體會情感

      1、《水調歌頭》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其豪放詞風在本詞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讓學生自主誦讀體會之后再討論回答)

     。ìF(xiàn)代的詩詞教學中,背誦理解是基礎,賞析詩句是學習的難點,也是學生知識到能力的轉變要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

      學生1:乘著酒興,他舉杯質問青天——“明月見時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長向別時圓”將青天擬人化,人與天對話,想像大膽奇特

      學生2:“把酒”“歸去”“弄清影”幾個詞語同樣有一種揮灑自如的氣派想象著作者端著酒杯在月下舞蹈,無拘無束,感情奔放豪邁

      2、找出詞中蘊涵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并作分析

      3、小結: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在前面感知的基礎上,學生自主歸納)

      4、學生再次朗讀全詞,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語氣和語調

      五、情境說話,能力遷移

     。▌(chuàng)設生活情境,既能學以致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檢測對詩句理解程度)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親人,這時引用這首詞中哪一句祝福?

      2、你媽媽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學的哥哥,請你引用《水調歌頭》中一句詩來勸勸她你會怎么說?

      3、詩中哪一句與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六、對話詩人,情感升華

     。▌(chuàng)設多種情境,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老師與學生融洽交流體驗,很好起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加深體驗)

      1、積極聆聽王菲歌曲《但愿人長久》,你想到了什么?你似乎看到怎樣的畫面?(再次回到詩詞的意境之中,情感再現(xiàn))

      2、讀完這首詞,你有何啟示?(學生結合自身體會,談出一種感受即可)

      3、如果你通過時間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么?

      4(《望月》的'曲聲漸起,“望著月亮的時候,就想起你“婉轉而感染人的樂曲,將對作品的理解感知,上升到了對作者人生境界的理解)

      老師誦讀:(投影)你,從遙遠的北宋走來,衣袂飄飄,把酒問月你留給我們的何止是這幾個名句呢?你像我們一樣刻苦讀書——“閉門書史叢,少有凌云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饑”你也買了房子——“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卻又“驚魂未定,夢游縲紲(léixiè)之中”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剛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你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shù)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你說:“此心安處是吾家”你被無數(shù)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丑態(tài),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有人這樣總結你的一生:“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

      學生集體誦讀:

      啊,蘇東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卻能以你廣闊、博大的胸懷一一化解,為后世留下一個光輝的形象

      七、內容遷移和寫作實踐

      1、將《水調歌頭》改成現(xiàn)代詩歌

      2、課后隨筆《我眼中的蘇軾》

      3、閱讀蘇軾的《念奴嬌?赤璧懷古》《赤璧賦》

     。ㄗ鹬貙W生的不同特別特征,讓其自主選擇,關注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培養(yǎng)生語文素養(yǎng)服務)

      教學反思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如何才能超越工具理性,讓閱讀成為自由的夢?新課改探索了多年,這些問題,依舊困擾著每一個語文老師,本篇教案,試圖突破傳統(tǒng)的以知識本位為主的教學模式,構建以“語文素養(yǎng)”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把文本僅僅作為語文實踐活動的一個載本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注重學生的理解,體驗和感悟拓展學習空間,打通課內與課外的聯(lián)系等方面努力作出嘗試

      回顧備課過程,我想我應該教給學生什么?以自己研讀教材的體驗作為設計教學的立足點、出發(fā)點,而非一味地依賴教參、教案在查閱、鉆研教學參考資料上不能替代自己對文本的獨立鉆研,有了對文本獨立鉆研,才會知道教材最動人的是什么,理解上最困難的是什么,能夠開發(fā)進行的能力訓練是什么教師鉆研教材的過程,往往就是教學方案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在解讀文本時首先要求自己擷取該詞的精華,深刻透徹地領會作品的思想實質及其表達形式,力求創(chuàng)新,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啟發(fā)學生,自己的收獲能有效地幫助學生.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①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培養(yǎng)文言語感。

     、隗w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厶骄俊吧绞小毙纬傻目茖W原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俜磸驼b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大意。

      ②通過想像描述畫面,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厶骄可绞行纬傻目茖W原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

      教學難點

     、僬Z言的品位

     、诋嬅娴拿枋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課文

      述:最近許多電視臺都在熱播一部談狐說鬼、充滿神奇色彩的電視連續(xù)劇――《聊齋志異》(學生接,老師板書《聊齋志異》)那么同學們對《聊齋志異》了解些什么?(生答,可能從作者、內容,主題、特色方面答)

      (如果答到了創(chuàng)作藝術,師就說:郭沫若曾給蒲松齡題了一幅對聯(lián)“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就是對其藝術成就的高度概括。)

      問:《聊齋志異》的書名是什么意思,知道嗎?(生說一說,不知道,老師就明確指出)

      述:“聊齋”是蒲松齡書房的名字,“志異”即記下一些奇聞異事!读凝S志異》以狐鬼故事著稱,但也包含極少部分自然界的奇異現(xiàn)象,今天我們就學習其中的一篇《山市》。(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熟

      述:請翻書至100頁,老師朗讀一遍,同學們認真聽,拿起筆,查查老師的錯誤。此為第一次讀――老師讀中間重點部分

      師故意讀錯幾個字:甍(yuan)垣(tan)睥睨(beini)亙(huan)

      問:老師讀得怎么樣?有錯誤和遺漏嗎?(生評,找錯誤之處)

      述:好,請你把正確的讀音領讀兩遍。(生領讀)

      述:哦,還遺漏了開頭和結尾,原因請聽下回分解。

      述:好,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能否在最短的時間里讀準字音讀得流暢。此為第二次讀――學生自由讀,

      述:停!時間到!全班齊讀來展示一下我們的讀書效率――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此為第三次讀――檢查齊讀(糾正學生可能讀錯的“數(shù)”字)

      三、理清思路,明確大意

      問:作者描繪的“山市”景觀給了你怎樣的'印象?請用一個四字詞語概括。

      (引導答出“瞬息萬變”,并板書“瞬息萬變”)

      問:“萬變”變了哪些景象?

      孤塔-宮殿-城郭-危樓

      問:“瞬息”體現(xiàn)于哪些詞語?

      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注意邊找出這些詞語,邊引導學生念讀(第四次讀),熟悉變化的過程)并明確這些詞語共同的意思

      四、再讀課文,品析語言

      問:變換的這些景象具有什么特點?你能找出文中相關的詞語來品析嗎?(兩個人一組,相互交流,時間能否允許)

      如:生可能找出“高插青冥”、“直接霄漢”,說――寫出了孤塔和危樓高的特點。

      師評或補充:多么雄偉的氣勢,讓人感覺心胸開闊,化靜為動

      生可能找出“碧瓦飛甍”,說――宮殿的瓦師碧綠的顏色,屋檐是飛起來、向上翹起來的樣子。

      師評:有色彩的渲染,也有情態(tài)的描摹

      生可能找出“高垣睥睨”、“連亙”,說――寫出了城墻凹凸不平的形狀。

      師述:表現(xiàn)生動,描寫細致!你是不是聯(lián)想到了萬里長城呢。

      生可能找出“裁如星點”、“如拳如豆”,說――寫出了危樓越變越小的特點

      師述:比喻修辭,形象生動。

      生可能找出“往來屑屑”,說-(師注意提示詞義的理解――匆匆)

      生還可能找出“歷歷在目”、“風定天清”、“黯然飄緲”等――情景交融。

      師述:我們來直觀地分析一下,同學們剛才找的詞語大多都是幾個字的詞語?(四個)可見作者的語言表達多么簡練!請一位朗讀水平最好的同學來朗讀一遍,大家聽讀來體會體會這簡練的語言風格。(點讀,第五次讀)

      五、依托課文,再造畫面

      述:聽了同學們的分析和朗讀,老師頭腦中已經呈現(xiàn)了一幅流動的畫卷。

      “一座聳立起來的孤零零的寶塔,高高地直插青天,它的背景是一片蔚藍的天空,天空中朵朵白云漂浮而過,輕拂著它的臉龐,讓它在雄偉壯觀之中也顯出幾分清麗與嫵媚。”

      這是老師頭腦中的第一幅畫面,你的頭腦中呈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呢?(生描述畫面,至少點3人把流動的畫卷描述完)

      (看看時間,時間夠就再齊讀一遍課文(第六次讀),“讓我們插上想像的翅膀再來朗讀一遍課文‘忽減山頭有孤塔聳起!A備開始!”)

      六、解讀頭尾,延展探究

      問:為什么遺漏了開頭和結尾沒讀呢?你來猜猜原因,看是否與老師心有靈犀。(生答,)

      述:哪位同學把遺漏的開頭朗讀一遍?(點讀遺漏的開頭)

      問:奐山山市是奐山縣的八大勝景之一,是不是每年都能看到呢?(生答)你怎么知道的呢?(引導理解“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問:蒲松齡親眼目睹過嗎?(生答)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引導理解“孫公子禹年”)

      述:遺漏的結尾誰來讀?(點讀遺漏的結尾)

      問:為什么蒲松齡稱山市為“鬼市”?(生答)

      述:科技不發(fā)達,無法解釋,加上多年的迷信思想的控制,也使人們相信真有所謂的鬼神了。難怪蒲松齡把這一類文章也歸入《聊齋志異》呢!可是現(xiàn)在,科學的巨手早已揭開了這種景觀的神秘面紗。

      問:你知道嗎?怎么知道的?

      (查閱詞典的就讀一遍,強調查閱工具書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述:哎呀!聽了同學們的解釋,老師這時才恍然大悟:蒲松齡看到的山市景觀原來是通過光的折射或反射,把遙遠地方的景物再現(xiàn)了。因為空氣的密度不斷變化,所以反射或折射的景觀也就瞬息萬變啦。

      問:還有其他了解的途徑嗎?(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述: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海上、山中、甚至沙漠中?為什么不常出現(xiàn)?產生需要哪些條件?僅僅詞典上的解釋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求知欲。同學們,要想做明白人,就必須自己動手,探索研究。那么交給大家一個任務:六人一組,課后查閱資料,得到有關海市蜃樓的詳細知識,整理成文,給蒲松齡寫一封信,告訴他“山市”的科學成因,讓他也地下有知。

      (有時間,全班再從頭至尾齊讀一遍課文,第七次讀)下課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9

      教學構想:

      一、激趣

      以“走近五岳”“走近泰山”“走近杜甫”為題,在介紹某作家及其寫作的時代背景的同時,解說本詩的含義,從而提高辨析和想象能力。

      二、品讀

      按照“聽——讀——品——評”的模式讓學生在情境中反復誦讀,品味語言,把握感情,激發(fā)想象。

      三、領悟

      這里的領悟是帶領學生悟讀詩質。著重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作用,訓練學生理解古詩能力,培養(yǎng)合作探究精神。從重點字詞到整首詩意的理解以及詩文的寫作技法賞析等都讓學生在“自助、互動”中訓練,在交流中質疑研討,并在討論的基礎上做出結論,教師只起“適時點撥,相機誘導”的作用。

      四、立志

      “詩言志”是歷代詩人的`共識,“志”不僅反映在詩人的言談中,更體現(xiàn)在他們的詩作里,作何一首詩歌,或對某事物表示一種態(tài)度,或抒發(fā)一種情感,或揭示某種哲理;無不表現(xiàn)為人之“志”,教學古詩,就要讓學生從學習過程中深刻體會詩的本質所在。本首詩,引導學生熱愛祖國河山,了解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樹立“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

      教學模式:

      查——釋——品——探——悟 五步教學法

      教學流程:

      導入設計:

      走進五岳

      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山河秀麗、美不勝收,名勝古跡、文化遺產數(shù)不勝數(shù)。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單就名山大川來說,就有“五岳歸來不看山”之說。大家都喜歡旅游登山嗎?到過泰山嗎?那么我們就通過視頻來神游一下泰山

      視頻文件欣賞

      大家看了之后,對泰山有什么感覺?

      想象一下,你如果站在泰山腳下,會是什么樣的心情?

      一、查——資料查詢識詩人

     。ㄕn前布置學生從圖書館、網(wǎng)絡、資料查詢所要學習的古詩的作者生平事跡、主要作品、寫作背景、社會環(huán)境、文化常識,然后整理到自己的資料本上)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20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中內含豐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稱,借助豐富的想像,表現(xiàn)出對人生的思考。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2、理解作者筆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熾熱(chi4)禱詞(dao3)執(zhí)拗(niu4)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饋贈(kui4)憔悴(cui4)真諦(di4)

      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鑲嵌(xiang1qian4)

      翱翔(ao2)喪吁短嘆(xu1)千山萬壑(he4)

      2、解釋下列詞語。

      執(zhí)拗:固執(zhí)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饋贈:贈送(禮品)。

      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

      鑲嵌: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愛時所立的誓言和盟約,表示愛情要像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

      長吁短嘆:因傷感、煩悶、痛苦等不住地唉聲嘆氣。

      盛氣凌人:傲慢的氣勢逼人。

      紋絲不動:一點兒也不動。

      二、導入

      詩人有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筆下,浪和雨有生命,有靈氣,有特別,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

      作者簡介:

      紀·哈·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選自《淚與笑》!督M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詩,這里選的是其中兩首。

      三、朗讀課文

      要求讀出感情和節(jié)奏,初步體會兩首詩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學習課文

     。ㄒ唬⿲W習《浪之歌》。

      1、朗讀課文,學生在散文詩旁用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短評。

      如《浪之歌》開頭寫浪花對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潑的,她像一個純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戲在海岸身邊……

      學生討論、交流。

      2、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確: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

     。ǘ⿲W習《雨之歌》。

      1、朗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

      2、理解文章豐富的內蘊。

      明確:風情雨態(tài)是難以描摹的,更何況所寫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場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繪了種種的雨:輕輕灑下的,如金線瀉地,珍珠拋落;伴同雷電而來的,瓢潑而下,療救饑渴的大地;叮咚作響的,輕叩著人們的心扉。

      作者借助豐富的想像,藝術地描繪了“雨”的生活,借寫雨來贊頌人類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愛,并借以袒露詩人自己仁愛博大的襟懷,表現(xiàn)出對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寫雨的精魂,精魂離不了形體,從形體描摹入手,從與各種各樣外物的關系中展開,不求工巧,而求離形得魂,從一枝一葉中讓人想見全貌。如第四節(jié)寫雨在云彩和田野間傳信,天低云暗,雨絲綿綿,似乎把云彩與田野連結起來了,雨霽風止,云淡了,龜裂的土地平復了,確實如“這位干渴難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醫(yī)治!薄坝辍笔菚邕_的,對于自己的放逐,雖然有過淚,但它明白!皦m世人生也是如此:開始于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終結在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對“死”的淡然態(tài)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來的結局,因此甘于犧牲自己,造福萬物。

      五、口頭仿寫訓練

      朗讀《浪之歌》第五節(jié)“曾有多少次,當美人魚從海底鉆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賞星空時,我圍繞她們跳過舞;曾有多少次,當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傾訴自己為愛情所苦時,我陪伴他長吁短嘆,幫助他將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與礁石同席對飲,它竟紋絲不動,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無笑容。……”

      要求運用“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來說一段話。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說話要有一個中心,前后句連貫,銜接自然。

      六、拓展閱讀

      教師向學生推薦紀伯倫《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學生用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短評,并摘抄散文詩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話語,大自然說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間,然后又說一遍……

      我是星星,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

      我是諸元素之女:冬將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與死者最后的祭獻。

      清早,我同晨風一道將光明歡迎;傍晚,我又與群鳥一起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只碩大無比的.獨眼向我凝視。

      我飲著朝露釀成的瓊漿;聽著小鳥的鳴囀、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為我鼓掌。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會。

      七、小結

      紀伯倫《組歌》與一般哲理詩一樣,也采用擬人化手法,但又與一般哲理詩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種哲理為目標,而是最終形成一個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抽象為簡單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從中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是世間種種美好事物的守護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lián)結起來。

      八、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教學反思

      《組歌》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一篇佳作,作者紀伯倫。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作者是以熱烈的愛情作喻,對中學生來說比較敏感。所以,我最初對這篇文章的處理原則是:朗讀為主,稍作點撥,點到為止。把教學重心放在第一篇《浪之歌》上。的語言清麗流暢,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作者在抒情的同時展開了豐富的想象。

      在以《浪之歌》為代表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預想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盡全力調動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主宰課堂的主人。但最大的感受還是感覺設計課的時候想達到的效果和真正通過上課達到的效果的差距比較大。分析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自己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了解不夠充分,另一個原因自己對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握不夠熟悉,對詩作詞語的推敲不夠到位等,沒有足夠的經驗應對學生發(fā)散性的問題回答。

      《浪之歌》是紀伯倫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詩,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對詩歌意象的重點講解。預設問題時,也沒能本著循序漸進的手法,讓學生一步步領悟出“浪”的形象。在通讀幾遍課文后,考慮課堂時間分配問題,就匆匆設下問題,讓學生自己總結“浪”的代表形象,問題的難度比較大,卻沒考慮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行文用句方面有何不理解的地方。

      現(xiàn)在想想,將教學的環(huán)節(jié)相對調,讓學生們在美讀中品味情感,領悟意象,效果應該會比這節(jié)課好很多。反復地美讀課文,學生們會逐步體會出,作者筆下的事物,都蘊含著深刻的情感。這樣就能感受到“浪”的一個博愛形象,一個奉獻形象,一個世界萬事萬物的守護者的形象。更能深知作者是一個有著大愛的人,如此課文的主題便突顯出來,情感自然就能不期而至。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21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背誦并默寫課文。

      2、通過品讀課文,理解作者復雜微妙的感情;學習古人借景抒情的方法。

      3、感受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學習他面對逆境中的達觀處世的心態(tài)。

      二、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學習古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創(chuàng)作方法

      三、教學難點

      1、理解“閑人”的含義。

      四、教學設想

      用研讀法精講課文,講一個課時。

      五、學生預習

      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搜集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有和好朋友一起看日出的經歷嗎?(生答)那又有和好朋友夜深人靜時分一起出游的經歷嗎?有沒有哪個同學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那時的'快樂?(生回憶)今天,不管是有過這種快樂回憶的同學,還是沒有的,我們一起在學習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一起走進蘇軾那時夜游的時候,一起分享他筆下的美好景物,一起感受他那時不一樣的心情。

      (轉寫板書:課題作者)

      (二)解題

      “記”即游記。“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南,點明地點!耙埂保c明時間。蘇軾在夜晚小游承天寺,用詩一樣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一個冷清皎潔的意境,表達了自己復雜微妙的心情。

      (三)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學生根據(jù)查閱到的資料簡述、交流蘇軾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與父蘇洵、弟蘇轍,號稱“三蘇”。20歲舉進士,多次被朝廷命官,又因新舊兩黨斗爭,御使李定等人摘出蘇軾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反對王安石創(chuàng)行的新法,橫加“訕謗朝政”的罪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烏臺是御史府的別稱)。出獄后,他被貶為黃州團練副史。元祐中,舊派執(zhí)政,蘇軾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學士、禮部貢舉等官,不久因與舊派政見有分歧,再次外調杭州。經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蘇軾又一再被貶,最后貶為瓊州(今海南省天涯海角)別駕。蘇軾人生多遭貶謫,一生坎坷。1101,遇赦北歸,七月卒于常州,謚“文忠”。他擅長詩詞,散文,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東坡全集》傳世。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2-17

    初中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3-25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的教案03-14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3-23

    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教案03-05

    八年級上冊語文《臺階》教案03-04

    八年級上冊語文背影教案04-24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案02-26

    《臺階》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04-29

    八年級語文上冊《靜夜》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