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子請死文言文翻譯
桓子請死是春秋時期的一篇文言文。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桓子請死文言文翻譯,喜歡的朋友不要錯過了。
桓子請死
【原文】
秋,晉師歸,桓子請死,晉侯欲許之。士貞子諫曰:“不可。城濮之役,晉師三日谷,文公猶有憂色。左右曰:‘有喜而憂,如有憂而喜乎?’公曰:‘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斗,況國相乎!’及楚殺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 曰:‘莫余毒也已。’是晉再克而楚再敗也。楚是以再世不競。今天或者大警晉也,而又殺林父以重楚勝,其無乃久不競乎?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wèi)也,若之何殺之?夫其敗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損于明?”晉侯使復其位。
譯文:
魯宣公十二年秋天,晉楚交戰(zhàn),晉敗回到了國內,將軍荀林父(桓子)因而請求死罪,晉景公打算答應他。 士貞子勸諫說:“不可以。以前城濮一戰(zhàn),晉軍勝利后已經(jīng)吃了三天楚軍留下的糧食,但晉文公還是面有憂色。左右隨從說:‘有了喜事卻憂愁,難道有了憂愁的事才高興嗎?’文公說:‘楚國大將得臣還在,憂愁還不能結束。一頭被圍困的野獸,尚且還要作最后的'搏斗,何況是一國的宰相!’等到得臣受責而死后,文公才表現(xiàn)出高興的樣子。因為這是晉國的再次勝利,并且是楚國的再次失敗,以致楚國歷經(jīng)兩代君主都不能強盛。如今晉國戰(zhàn)敗,或許是上天要警戒晉國,但若殺了荀林父,便等于楚國再勝利一次,恐怕晉國也無法長久強盛吧!荀林父侍奉國君,進則想要竭盡忠誠,退則想要彌補過失,是國家的忠誠衛(wèi)士,怎能殺他呢?他的戰(zhàn)敗,就如同日蝕月蝕般,哪里會損害他的光明?”景公于是讓荀林父恢復官職。
賞析
這是感情和理智的論辯:按照一般的道理,戰(zhàn)敗既損失了實力又打擊了士氣,更何況對方是楚國!所以不要說桓子自己主動請求死,就是他不這樣,晉侯都要這樣了!戰(zhàn)爭有戰(zhàn)爭的規(guī)矩,作為將領,桓子沒有什么怨言,而若真得處死桓子,好像誰也都沒有可資求情的理由。一般的思維都是這樣!可是同樣的問題,若站在不同的角度,那么也就有不同的看法!士貞子的觀點不可不謂謂獨辟蹊徑:他不是站在自己的損失立場上說事,因為晉侯的答應就是基于這一點。他卻從敵方的接受立場上分析,這樣楚國當然希望晉國這一邊損失越大越好了,而桓子的請死一旦答應,就正好成全了楚國的希望!從感情上講,晉國沒法接受失敗的沖擊,可是若從理智上講,則應該把目光放的更大更長遠一些,赦免確實遠比殺了桓子更有利于晉國的發(fā)展!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一般都是如晉侯的思考的路子,就事論事,看似公平合理,賞罰分明,其實未必是最合理的解決辦法!有時我們暫時冷靜一下,換個角度再看看,那么當一些損失已經(jīng)沒法挽回了,我們就應該想著怎么補救,而不是急于為失敗去懲罰什么!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一旦事情真的來了,誰又能在短時間里冷靜地全盤思考呢?所謂的理智,有時更近于理想化!
出處:
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
【桓子請死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子奇治縣》文言文翻譯及啟示03-08
趙某誤子文言文翻譯注釋及啟示01-17
子罕弗受玉文言文翻譯注釋及啟示01-17
文言文“公輸”翻譯01-20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譯05-31
《過秦論》文言文翻譯01-15
文言文翻譯方法01-14
文言文教學實錄:《方山子傳》03-16
馬說文言文翻譯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