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窯賦原文注解及譯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唐雎不辱使命》譯文及注釋
《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題目為后人所加。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國滅掉魏國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領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最終折服秦王,這篇文章寫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經(jīng)過。那么《唐雎不辱使命》譯文及注釋是怎樣的呢?以下僅供參考!
原文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說 通:悅)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譯文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打算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以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實在是善事;即使這樣,但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衛(wèi)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后(很)不高興。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為什么?況且秦國使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就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F(xiàn)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這不是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并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地所以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這僅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鼻赝跽f:“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數(shù)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數(shù)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百姓發(fā)怒嗎?”秦王說:“百姓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現(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連同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現(xiàn)在就是這個時候。”說完,拔劍出鞘立起。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在!”
注釋
1.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務。辱,辱沒、辜負。
2.秦王:即秦始皇嬴政,當時他還沒有稱皇帝。
3.使:派遣,派出。
4.謂...曰:對...說。
5.欲:想。
6.以:用,用作介詞。
7.之:的。
8.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安陵是當時的'一個小國,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國的附屬國。戰(zhàn)國時魏襄王封其弟為安陵君。
9.守:守護。
10.易:交換。
11.直:只,僅僅。
12.怫然:盛怒的樣子。
13.公:相當于“先生”,古代對人的客氣稱謂。
14.布衣:指平民。古代沒有官職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稱布衣。
15.亦免冠徒跣(xiǎn),以頭搶(qiāng)地耳: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搶,撞。徒,光著。
16.庸夫:平庸無能的人。
17.士:這里指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18.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
19.聶政之刺韓傀(guī)也,白虹貫日: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
20.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倉,通“蒼”,蒼鷹。
21.懷怒未發(fā),休祲(jìn)降于天,與臣而將(jiāng)四矣: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將效仿專諸、聶政、要離三人,刺殺秦王。休祲,吉兇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于,從。
22.若:如果。
賞析
在矛盾沖突的發(fā)展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變化的軌跡,是本文一個鮮明的特點。秦王嬴政在“滅韓亡魏”之后,雄視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脅,企圖以“易地”的謊言詐取安陵。在他看來,安陵君哪敢說個“換”字,更不敢說“不”,“安陵君其許寡人”,這種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現(xiàn)了他的強橫無理,又表現(xiàn)了他對安陵君的輕蔑。不料在安陵君那里竟碰了個軟釘子,因此當唐雎出使來秦,秦王便在強迫對方服從的基礎上,增加了脅迫威逼的氣勢,“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秦王恃強凌弱,不可一世的嘴臉漸露猙獰,“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面對秦王的盛氣,唐雎則寸步不讓,據(jù)理力爭:“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一個委婉的反詰句,既駁斥了秦王的無理要求,也表示了對秦王強烈的輕蔑。這使本來就很尖銳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瀾,讀者頓生焦慮之情,為沖突的后果而擔憂。
秦王自以為無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頭上猛擊一掌。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脅,而唐雎則針鋒相對以“布衣之怒”奮起抗爭。唐雎以布衣俠士為榜樣,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作者充分調(diào)動了對比、夸張等藝術(shù)手段以烘托氣氛,同時對二人的情態(tài)舉止的變化略加點染,強化沖突,精心營造戲劇性的驚心動魄的場面,成功地刻畫出唐雎不畏的鮮明個性。
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縣(今屬江蘇)人。西漢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zhàn)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唐雎不辱使命》譯文及注釋】相關文章: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譯文注釋01-17
《唐雎不辱使命》說課稿12-26
唐雎不辱使命的說課稿11-01
唐雎不辱使命閱讀練習04-23
讀《唐雎不辱使命》有感04-04
《唐雎不辱使命》閱讀題04-20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10-29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10-28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實錄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