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文言文《人有負鹽負薪者》原文及譯文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升華。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到文言文的精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人有負鹽負薪者》原文及譯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有負鹽負薪者》
唐代:李延壽
人有負鹽負薪者,同釋重擔息樹陰。少時,且行,爭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訟于官;萸矤幷叱觯欀菁o綱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無答者;萘钊酥醚蚱は,以杖擊之,見少鹽屑,曰:“得其實矣!笔範幷咭曋,負薪者乃伏而就罪。
【譯文】
有背著鹽的和背著柴的人,兩個人同時放下重擔在樹陰下休息。一會兒,將要走了,爭一張羊皮,都說是自己墊肩的東西。久久沒得出結(jié)果,就去報了官。李惠讓他們出去,回頭看州府的主簿說:“憑借這張羊皮能夠查出它的主人嗎?”下屬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看見(發(fā)現(xiàn))有少許鹽末,就說:“得到實情了!”再讓爭吵的雙方進來看,背柴的人于是伏在地上承認了罪過。
擴展閱讀:李延壽史學貢獻
李延壽一生中的成就是獨立完成兩部正史——《南史》、《北史》。寫南北朝史是李大師的夙愿,這也是個大膽、新穎的做法。那個時代,史家已習慣于或仿班固寫某朝某代史,或仿司馬遷寫從古到今的通史,那么李大師為什么單單要把數(shù)代歷史連起來寫呢?他認為,南北朝時期國家分裂,南北各政權(quán)相互攻擊,各國修史者均站在本國立場上,南稱北為“索虜”,北稱南為“島夷”,由于偏見作怪,記他國事既不詳備,又往往失實。這些史書在隋唐大統(tǒng)一之后更顯得與時代不協(xié)調(diào)。為了全面真實反映南北朝時期的歷史,李大師計劃仿《吳越春秋》的體例,著一部南北朝編年體史書。可是,李大師沒來得及寫完這部編年史就死了。李延壽從任史官之始,就著手搜集資料,決心完成父親的遺愿。
李大師的南北朝編年史完成了多少呢?李延壽在《北史·序傳》談到,在父親舊稿中,齊、梁、陳、周、隋五代的事“所未見”?梢娎畲髱熅幾氖悄铣巍⒛淆R和北朝魏這三代史事。大師在世時,這三代已有較完整系統(tǒng)的史書可供參考,即沈約所著的《宋書》,蕭子顯所著的《南齊書》,魏收所著的《魏書》。恰好,李延壽在貞觀年間所參與撰修的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正是大師舊稿中所沒有的內(nèi)容,延壽正可以憑借修史的有利條件續(xù)補。所以延壽除了完成史局規(guī)定的任務,“因于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工作極為辛苦。過了兩年,延壽因事離開史局,資料遠未抄錄完,“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闕,未得及終”。幸運的是,在貞觀中、后期,延壽又獲準參加修《五代史志》和《晉書》,于是他進一步“遍得披尋”,繼續(xù)全面搜集史料。
李延壽還利用自己能夠接觸官藏史書的有利條件,對父親舊稿內(nèi)容加以完備,“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由于五代史修成后,暫時未予公開流布,只是藏于秘閣,延壽“不敢使人抄錄”,只能自己以史官身份去翻閱抄寫,又因“家素貧罄”,無錢雇人謄寫,所需各種史書不得不自己動手去抄。延壽從八部正史之外,更勘雜史于正史所無者1000余卷,皆以編入,其煩冗者,即削去之。八代正史共566卷,加上雜史1000余卷,延壽在抄錄、勘究這么巨大數(shù)量史書的基礎(chǔ)上,才寫成《南史》、《北史》180卷,史料準備和最后成書的比例大約是十比一左右,可見延壽作史的勤奮精神和認真態(tài)度。
李延壽自述“始末修撰,凡十六載”,指的是具體編寫過程所費的時間。他從貞觀十七年(643)著手編纂,“本紀依司馬遷體,以次連綴之”,到顯慶四年(659)成書上進,時間為十六年。如果將貞觀三年至貞觀十七年的搜集史料時間也包括在內(nèi),那么延壽為《南史》、《北史》的誕生付出了三十年的艱苦勞動。延壽雖繼父遺志修史,并參考父親的未成稿,但并未遵循父親舊稿的體例。李大師所作是仿《吳越春秋》,為編年體;延壽所作則仿《史記》,為紀傳體,但又與《史記》不完全一樣,是介于《史記》和《漢書》間的一種體例。
人們都熟悉,司馬遷的《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上自遠古黃帝,下迄西漢武帝。班固的《漢書》是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記敘西漢一代史事。后世史家紛紛仿效《漢書》的體例纂修前代史。到了唐初,官方又把《史記》以下的歷代紀傳體斷代史列為“正史”,視為史學正宗。不過,唐以前所修的七部正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宋書》、《南齊書》、《魏書》)都是私家所修或是由官方批準,以個人之力完成。
李延壽所處時代,官修史書,宰相監(jiān)修制度已確立,官修前代紀傳體斷代史的一統(tǒng)局面已定。南北朝的各代紀傳體史書除前代所修三部外,其余均由本朝剛剛補齊,并且這些書都是本朝“欽定”。李延壽不過是一名普通史官,卻要重修南北朝史,對本朝皇帝批準的正史加以整理刊正,顯示出他是一位較有勇氣和責任心的史家。他之所以這樣做,原因之一是要完成父親的修成南北朝通史的遺愿,原因之二是他對已有的南北朝各斷代史不滿意,他在《進書表》中批評這些史書記敘矛盾,“互陳聞見,同異甚多”,又認為這些史書采集史料不廣,而那些被忽視的史料“易為湮落”,如不抓緊利用,以后即使想糾史書之失,也會“求勘無所”。
【文言文《人有負鹽負薪者》原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人有負鹽負薪者文言文翻譯03-29
關(guān)雎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5-08
鄭人買履文言文原文及譯文11-23
文言文《月賦》原文與譯文09-08
捕蛇者說原文和譯文03-14
人有亡斧者文言文翻譯09-29
世無良貓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8-13
吳起守信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