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臺·西湖春感》賞析及譯文注釋
《高陽臺·西湖春感》
宋朝:張炎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xù)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高陽臺·西湖春感》古詩簡介
《高陽臺·西湖春感》是宋末詞人張炎的作品。此詞借詠西湖抒發(fā)國破家亡的哀愁。開頭三句寫景,以景襯托國破家亡的凄涼!澳軒追巍倍涫惆l(fā)出朝不保夕的無限哀愁。下闋“當年燕子知何處”暗用劉禹錫《烏衣巷》句意,道出江山易主之恨!耙娬f新愁”以下,詞人傾訴個人的滿腔哀怨,再無心事追尋往日歡樂,聽到鵑啼,真教人肝腸碎裂,痛苦難當。全詞凄涼幽怨,悲郁之至,尤其兩個“怕”字,真切地勾畫出詞人睹物傷情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高陽臺·西湖春感》翻譯/譯文
茂密的碧葉上黃鶯在筑巢,湖面微波輕卷著落葉柳絮,暮色蒼茫斷橋下馳回歸船。春日苦短還能夠暢游幾次?想再看花開又要等到明年。東風啊請暫伴薔薇少住,待到薔薇花開春光已少得可憐。更讓人感到凄涼的是,萬綠叢中的西泠橋畔,如今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煙。
當年棲息在朱門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飛向何邊?只見豪門舊居長滿苔蘚,游賞勝地也荒草連天。聽說這深深的新愁,如今讓那些清閑的白鷗也愁得白發(fā)翩翩。我再也無心去重溫笙歌舊夢,只把緊掩重門喝點悶酒獨自閑眠。請不要拉開窗簾,怕見落花紛飛,怕聽聲聲啼鵑。
《高陽臺·西湖春感》注釋
⑴高陽臺:詞牌名,調(diào)名取自宋玉《高唐賦》,又名“慶春澤”。雙調(diào)一百字。
⑵接葉巢鶯:杜甫詩:“接葉暗巢鶯。”
、菙鄻颍何骱律絺(cè)橋名。
⑷西泠:杭州西湖橋名。
⑸一抹:一片。
⑹韋曲:唐時長安城南皇子陂西韋氏、杜氏累世貴族,所居之地名韋曲、杜曲。
、诵贝ǎ涸诮鲝]山側(cè)星子、都昌二縣間,陶潛有游斜川詩,詞中借指元初宋遺民隱居之處。
、獭耙娬f二句”:沙鷗色白,因說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頭。辛棄疾《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詞:“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高陽臺·西湖春感》賞析/鑒賞
此詞是張炎在南宋滅亡后重游西湖時所作的一首詞,從形式上看是“舊瓶裝新酒”,借西湖觀感這一舊話題抒發(fā)亡國之痛烈心情。
上闋起句寫春深美景,平和舒緩!敖尤~巢鶯,平波卷絮”,從寫景起筆,用平緩的筆調(diào)寫出了春深時景。張詞的頭一句就化用杜詩“接葉暗巢鶯”。在密密麻麻的葉叢里,鶯兒正在以歌表意“平波卷絮”寫輕絮飄蕩,被微波卷入水中“斷橋斜日歸船”“斷橋”,一名段家橋,地處里湖與外湖之間,其地多栽楊柳,是游覽的好去處。張炎在這里寫的`,正是抵暮始出的“歸船”。游船如舊,而心情已不再。筆鋒一轉(zhuǎn),“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秉c出良辰美景仍在,卻是春暮時刻,未幾花將凋謝,只好靜待明年了!按菏拧钡陌Ц袕浡谛兀缓猛炝舸禾!皷|風且伴薔薇住”,意思是說:東風呀,你伴隨著薔薇住下來吧。而薔薇花開,預示著春天的即將結(jié)束!暗剿N薇、春已堪憐”,春光已無幾時,轉(zhuǎn)眼就要被風風雨雨所葬送。“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盡管春天尚未歸,西泠橋畔,卻已是一片觸目驚心的荒蕪。筆意剛酣暢,卻又轉(zhuǎn)為傷悲。西泠橋是個“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但現(xiàn)在只剩下“一抹荒煙”,今昔對比之強烈,已觸著抒發(fā)亡國之痛的主題了。
下闋起筆令人一振!爱斈暄嘧又翁?”此句代用劉禹錫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詞在劉詩基礎(chǔ)上進一步點明了自己的故國之思。“韋曲”唐時韋氏世居地,在長安城南,“斜川”位于江西星子縣,陶淵明曾作《游斜川》詩,這里指西湖邊文人雅士游覽集會之地!疤ι睢薄ⅰ安莅怠毙稳莼氖徖渎渲疇。當年的繁華風流之地,只見一片青苔野草。昔日燕子也已尋不到它的舊巢。而且不光如此:“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詞人暗用了辛棄疾的兩句詞:“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意謂連悠閑的鷗,也生了新愁。白鷗之所以全身發(fā)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鷗的白頭來暗寫自己的愁苦之深!盁o心再續(xù)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此二句既說現(xiàn)在的倦怠失意,又點出自己從前的身份:貴公子和隱士!澳_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開簾”照應“掩門”,“飛花”照應“卷絮”,“啼鵑”應“巢鶯”,首尾呼應,營造了一種花飄風絮,杜鵑啼血的悲涼氛圍。張炎此詞用鳥聲結(jié)尾,這就使詞有凄切哀苦的杜鵑啼泣之聲,余音裊裊,收到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
這是一首寫春暮時景的詠物詞。寫春天的景色等是實寫,寫內(nèi)心的亡國之痛則是虛寫。以景示情,以情帶景,堪稱“郁之至,厚之至”。讀耐人尋味,耐人咀嚼。張炎是一個婉約派的詞人,追念故國之思不是直接傾瀉而出,而采取不直言的手法。借“怕見飛花、怕聽啼鵑”委婉的方式來表達。此詞章法謹嚴,有自然流動之勢,只是詞文過于蘊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思想的軟弱性。
《高陽臺·西湖春感》作者簡介
張炎(1248-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詞人,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貴族后裔(循王張俊六世孫),前半生富貴無憂。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南宋亡,張炎祖父張濡被元人磔殺,家財被抄沒。此后,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長期寓居臨安,落魄而終。
【《高陽臺·西湖春感》賞析及譯文注釋】相關(guān)文章:
《高陽臺·西湖春感》全詞譯文及鑒賞01-20
《西湖雜詠·春》譯文及注釋12-10
張炎《高陽臺·西湖春感》鑒賞及譯文參考04-16
春懷故園的注釋譯文及賞析11-14
《天凈沙·春》譯文及注釋06-03
柳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8-18
玉蝴蝶賞析及譯文注釋06-24
《思舊賦》注釋、譯文及賞析11-04
《武陵春·春晚》譯文注釋及鑒賞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