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時間:2023-04-10 05:01:07 高一上冊 我要投稿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精選7篇)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背景

      高中生正是價值觀、人生理想的形成期,尤其是相對比較淳樸的上進的學生對毛澤東會十分感興趣,對人生理想抱負也有自己的思索。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對理想抱負的思索,激發(fā)他們了解偉人心靈的興趣;然后可以通過對于詞語的品味,而完成詩詞的欣賞

      這堂課全面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的教學對策是:通過合作探究問題,動用視聽感官渲染氛圍,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偉人詩詞的磅磅氣勢,更好體會寫景抒情類詩歌鑒賞的方法,為高中語文的學習營造良好的開端。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新詩與現(xiàn)代詩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進行詩歌鑒賞。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

      3.背誦經(jīng)典詩歌。

      過程與方法:

      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詩人蘊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價值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探究把握詩詞的情感脈絡,感悟詩人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體會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

     。ù_立依據(jù):新課改《教學大綱》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讀,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詩歌鑒賞能力為主,讓學生能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學生想像力和審美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深秋意境,領會作者情感。

      難點:學會朗誦方法,能正確把握朗誦。

      四、教學方法:

      情感教學法,圖表教學法,朗讀與鑒賞、評說相結合教學法。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及多媒體教學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開門見山,介紹詩詞的奇妙,簡潔導入。

      【講授新課】

      (一)【我疑故我思】

     、倜鞔_學習目標,了解寫作背景:

      默讀文章,用簡潔語言概況初讀感受。

      自我評價,注意部分字的讀音(橘,舸,遒,遏)

      配樂朗讀、入境體情(小組展示朗讀,教師范讀)比較并評價。

      ②合作探究、品讀鑒賞、體景悟情:

      (先動筆批注,然后分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進行成果展示。)

     。ǘ疚覇柟饰以凇

     。1)學生合作探究、品讀鑒賞、體景悟情(重點)

     、偕掀x取了哪些意像?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谙缕茉炝嗽鯓拥摹巴瑢W少年”形象?

     、凵舷缕g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先動筆批注,然后分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進行成果展示:

      明確:上闋:描繪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主旨: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承上啟下)

      下闋:抒發(fā)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懷。(憶)

      (2)課堂小結:教師以提綱的形式展示小組成果。

      有的小組抓住了典型意象,用詩化的語言再現(xiàn)了湘江秋景;

      有的小組注重煉字,對“看”“擊”“翔”“盡”等字有獨到的解讀

      有的小組讀到了詞的'上片,是作者對祖國壯美山河的熱愛,對祖國山河沉淪的憂思;

      有的小組分析了同學少年形象,體會到了詞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

      有的小組探究到了詞構思的精妙,探究到下片是對上片誰主沉浮的藝術回答;

     。3)方法總結、能力提升

      寫景抒情累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知人論世;抓意象,入境體情;分析形象,體會情感;品析語言的精當,構思的精妙;

      (4)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同學背誦展示。

     。ㄈ疚役`故我行】

      提煉升華、拓展延伸

      引入盧新寧在北大畢業(yè)典禮上的致辭,進行本節(jié)課的升華拓展: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是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那么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認為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應該做什么樣的人呢?

      在集體朗誦勵志詩歌《少年強則國強》中結束本課,布置作業(yè)。

      七、教學總結、反思:

      通過《沁園春長沙》的教學,我從以下方面對自己的教學作一個完整的反思,以便更好的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及時調(diào)整,讓學生更好學習。

      一、可取之處:

     。1)從學生來說,這部分需要學生有浪漫思維,和鍛煉相應大膽想象的能力,鑒于以前有接觸過類似的詞的形式,學生上課很有激情,回答問題比較積極,合作探究做得非常好,整個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2)學生普遍有自己的思維、思想,體現(xiàn)了課堂的開放性和靈活性。

     。3)從教師的角度看,備課比較充分,課堂調(diào)度適當,多媒體運用熟練。

     。4)整體上看,較好地實現(xiàn)了對中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育的教學成果。

      二、不足之處:

      (1)因時間有限,個別問題討論淺嘗輒止,未能充分展開。

     。2)在多媒體操作上有個別不恰當之處。

      八、附說明:

     。1)所屬課程名稱: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課《沁園春長沙》。

     。2)知識點(技能點):

      1.訓練學生誦讀經(jīng)典的能力

      2.著重訓練學生抓準詞中意象的能力

      3.培養(yǎng)青年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真情熱愛,較好地實現(xiàn)了對中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德育效果。

      (3)適用對象:初中升高中一年級學生。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篇2

      【設計依據(jù)與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要“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位語言,感受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币霸陂喿x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薄肚邎@春·長沙》上闋實寫眼前之景,描繪了色彩絢麗、生機蓬勃的湘江秋景圖,由此引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薄O麻犠窇浲,抒發(fā)改造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大任的凌云壯志和革命情懷。全詞語言精練,意境優(yōu)美,革命豪情慷慨激昂。因此,本詞的教學設計著力于指導學生通過誦讀、思考、分析與聯(lián)想等方法,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感受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詩詞獨特的閱讀感悟與體驗,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和方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 、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

      2 、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所抒發(fā)的情感及其節(jié)奏。

      3 、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秋是一個豐富的季節(jié),秋是一個多愁的季節(jié),秋也是一個充滿想象的季節(jié),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寫下了許許多多傷秋、感秋或贊秋的詩文,以此來表達他們對秋的感悟與理解,你了解的有哪些?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以下詩句,并讓學生說說這些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老而彌堅)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沉郁壯闊)

     。I造適于本詞鑒賞的情景氛圍,以便于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對詩詞形成一種感性認識,也便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發(fā)學生鑒賞本詞的興趣和熱情。)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播放多媒體課件——配樂朗誦(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橘舸遒遏

     。病W生自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本詞上下闋各以什么表達方式為主,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分別圈出統(tǒng)領上下闋詞句內(nèi)容的兩個字;劃出最能表現(xiàn)本詞主旨的一句詞,體會這句詞在全詞中的作用。

      提出一個自己自學時最難解決的問題。

      3 、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4 、課堂討論,教師歸納板書:

      上闋:描繪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主旨: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承上啟下)

      下闋:抒發(fā)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懷(憶)

     。ㄒ龑W生用誦讀法自學,讓學生走進詩詞的意境,與詩詞對話,通過對話了解詩詞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圈劃法揣摩語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感知詩詞的能力。)

      三、品味鑒賞,體景悟情

      1 、賞析前三句。

     。1)哪位同學能通過合理的調(diào)整、補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順暢地說一說?

     。ㄌ崾荆洪_篇“獨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時令特點與作者處境,實際上讀罷全篇會發(fā)現(xiàn),詩人卻唱了反調(diào):“獨立”而不孤單,“寒秋”卻無冷意。)

     。2)介紹背景,重溫歷史。(播放多媒體課件——“時代背景”)

     。3)比較鑒賞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ā督肥橇谠胃镄率『螅毁H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铩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2 、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1)一個“看”字,一直統(tǒng)領到哪里?(“萬類霜天竟自由”)這里詩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教師指導朗讀。(“看”是領字,要稍加停頓,以下幾句要讀得抑揚頓挫,還要注意關鍵字的重讀,要情緒飽滿,充滿興奮喜悅之情。)

      這幾句詩人給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湘江秋色圖?(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

     。ㄈf)山——紅(遍)

      (層)林——(盡)染

     。┙蹋ㄍ福┚G色給人以活力

      (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ǎ玻┮龑W生討論、演示。

      寫“看”的這幾句詞視角變換和寫景順序有什么特色?(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湘江秋色圖

      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遠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近觀)——寫景,景中有情

      天空:鷹擊長空(仰視)設問

      水底:魚翔淺底(俯察)

     。ǎ常┻@樣寫景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設身處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的情景,并把詩人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請學生上臺演示)

      課堂討論:毛主席的“手”該怎樣?是倒背好,還是插腰好?“視角”的轉換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ㄌ崾荆翰嫜谩Bc好。是興味盎然地品味觀賞,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馬觀花。)你剛才視角轉換得就太快了點。(再請學生演示)要求:神態(tài)自然,從容,頗有點偉人的氣度。

     。ǎ矗w會語言的表達效果。在這幾句中,哪幾個動詞用得好?為什么好?(染、擊、翔。這漫山遍野像火一樣的楓林,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皳簟北取帮w”更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跋琛睂懗隽唆~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古人就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5)比較鑒賞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得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

      古人筆下秋景多蕭殺悲涼、清冷慘淡,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何如此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珴蓶|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6)想象能力訓練

      引導學生完整地想象上闋所描繪的圖畫。

      師: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的花朵!焙诟駹栒f:“想象是最杰出的藝術本領!笨凑l的腦海中綻開的想象的花朵最美麗,誰具備這種最杰出的本領。讓我們微微閉上雙眼,放飛自由的心靈,給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伴著音樂的旋律,飛入這個絢麗多姿,生機勃發(fā)的世界吧。ǚ乓魳罚

      參考:“遠望千山萬嶺,楓林如染,像熊熊燃燒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發(fā),像戰(zhàn)場上無數(shù)奮進的勇士。抬望眼,雄鷹展翅,矯健勇猛,翱翔長空;低眉處,游魚戲水,自由輕快,生機盎然。 ”

      教師引導:展開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可分四步:

      第一步是“勾勒形態(tài)”,將群山、層林、江水、般只、雄鷹、游魚的輪廓勾勒出來。

      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熒屏變?yōu)椴噬珶善,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讓畫面的色彩更鮮艷,更豐富,更美麗。

      第三步“使畫面動起來”,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江水緩緩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爭相競發(fā),雄鷹在藍天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

      第四步“讓畫面更細致、逼真”,在腦海中來幾個特寫鏡頭,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魚的細鱗,水底的沙石……

     。7)背誦這首詞。體味詞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詞句和開闊意境。

      (8)交流想象體驗。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善于引導學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讓學生通過與作品、作者的交流,充分體驗自然的豐富多彩和人生的千姿百態(tài),從而讓學生真正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同時鼓勵學生在比較中鑒別,在鑒別中提高。)

      3 、理解“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豐富含義。

     。ā皭潯卑粋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這樣蓬勃、絢爛,而現(xiàn)實社會卻又是如此沉悶、黑暗,“獨立寒秋”的詩人,仰俯天地,悵望廣闊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憂。禁不住向蒼茫大地發(fā)問:誰來主宰你的盛衰榮枯?“主沉浮”的深層含義是什么?引導學生聯(lián)系時代背景理解詩人以天下為已任、憂國憂民的廣闊崇高的心境。)

      教師小結:“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是全詞的“詞眼”。上闋就是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

      4 、欣賞下闋

     。ǎ保┥祥犔岢觥罢l主沉浮”的問題,下闋是怎樣回答的呢?(“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百侶”與上闋的哪個詞呼應?(“獨立”。)下闋的領字是哪個?一直控制到哪里?(憶!凹S土當年萬戶候”。)

      教師指導:“憶”應稍頓一下,突出其領字作用。以下幾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2)理解詩句,品味情感。

      寫“憶”的詞句是回憶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誰主沉浮”。

      課堂討論為什么這幾句就能回答“誰主沉浮”呢?《沁園春·雪》里的“秦皇漢武”“唐宗宗祖”“成吉思汗”,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為什么詩人用一個“惜”字就將它們?nèi)糠穸四兀慷l(fā)出“俱往點,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呼喚呢?這些“現(xiàn)在”的“同學少年”與歷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

     。v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輸文采,稍遜風騷”,武功尚可,文治才華就差多了,“風流人物”應該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艾F(xiàn)在”這首詞里所列舉的包括詩人在內(nèi)的“同學少年”,這些朝氣蓬勃,奮發(fā)有為的革命青年,這些意氣奔放,才華橫溢的革命青年,這些關心國家命運,斗志旺盛,蔑視權貴,敢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誰主沉?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與何人?所以說下闋通過抒情,藝術而巧妙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重大問題。播放多媒體課件五--文字投影:“意氣奔放,才華橫溢,心系國運,蔑視權貴!保

     。ǎ常╄b賞:“曾記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飛舟?”(多么大的氣魄!這么大的氣魄當然能“主沉浮”。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革命氣概何其大也。

      教師小結:下闋抒發(fā)了改造的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大任的豪情壯志和革命情懷,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5 、歸納總結,指導學法

      縱觀全詞,上闋寫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誰主沉。幌麻犠窇浲,表現(xiàn)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理想。上闋由“立”到“看”再到“問”,下闋由“憶”到“記”,思路清晰,情貫全詞。通過學習,毛主席詩詞那精練形象的語言,深遠而優(yōu)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的文學!倍x詩最主要的是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我們要學會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經(jīng),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評和鑒賞詩歌的能力。(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下面讓我們隨著音樂畫面走進藝術的天地,深入領悟詩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澤東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

      [播放多媒體課件:《沁園春·長沙》歌曲]

     。ㄔ谠娫~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可感可親;情是景的靈魂,輕靈飄渺。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進而“由物及人”,感悟作者的思緒與情懷。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詩詞遣詞造句的特點,最終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發(fā)展個性

      1 、毛澤東既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著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的詩人、書法家。課外欣賞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作品,在班級里安排一次學習心得交流會。

      2 、古今詩歌史上,具有宏闊的意境、遠大的抱負和澎湃的激情的詩人或詩歌作品不勝枚舉,讓有興趣的學生以此為專題,收集相關資料,并將其與毛澤東詩詞進行比較,寫一篇有獨到見解的文學短評。

      (著力于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經(jīng)驗、積累和獨特感受與文學作品進行充分的交流,促進學生溝通各自的心靈,交流各自的體驗,讓各種思想在交鋒中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評析】

      以上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色:

      第一、師生互動是本課設計的精髓。語文教學應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為此,在本教學設計中,基于學生興趣,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合作、交流、探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開拓思路,增強能力,使師生的思維都處于相當活躍的狀態(tài)之中,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互輔互促的動態(tài)過程。

      第二,把握文體特點,選擇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每一種文體都有自身規(guī)律,依據(jù)文體特點,選擇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沁園春·長沙》是一首詞,詩詞以意境取勝,因此,如何引導學生走進詩詞意境,與作品、作者進行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流,是本教學設計的重點。為了幫助學生體景悟情,本教學設計重在學法指導,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徑,深入領悟詩詞意境,努力提高學生品評和鑒賞詩詞的能力。這為學生今后自學詩詞作品提供了范例。

      第三,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本教學設計中,安排了“遷移延伸,發(fā)展個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毛澤東詩詞及書法作品博大精深,個性鮮明,讓學生聯(lián)系文化背景和自己已有經(jīng)驗、閱讀習慣等,闡明自己的感受。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必須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已有經(jīng)驗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的學習心得。事實上這些問題的結論并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投入了,經(jīng)歷了,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就能得到發(fā)展。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設想

      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軍事家,是黨和國家的杰出締造者。同時他還是一位在文學書法領域有很深造詣的人,他一生釀愛古詩詞。他的一生,無論是在臨窗伏案時,還是在戎馬倥傯之間都不斷地默誦吟哦,寫詩作詞。他不僅鑒賞古詩詞,而且也揮筆創(chuàng)作多首詩詞,并自成一家。著名詩人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教讀毛澤東的詩詞,要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認真品評詩詞中壯美的意象,領會其中蘊含的豪邁氣概,并探究出鑒賞詩詞的一般方法和規(guī)律,將讀詩誦詞由感性認識階段上升為理性感悟階段。

      二、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一定看過毛澤東寫的詩詞,一定被他偉人的氣度所折服。以詩言情,抒情達志,毛澤東也不例外!肚邎@春·長沙》這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毛澤東32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請大家首先看到課本注釋,了解寫作背景。開頭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幾句詩的跳躍性很大,語序也有倒置的,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詩意串連起來。請試一試。在深秋時節(jié),毛澤東獨立于橘子洲頭,看著湘江水滾滾北去!蔼毩ⅰ蹦芊窀臑椤罢玖ⅰ薄皝辛ⅰ钡?

      生:不行!蔼毩ⅰ辈粌H表明是詩人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中流砥柱的氣概。

      師:對。聯(lián)系當時的背景,軍閥趙恒惕正在通緝毛澤東,詩人身處險境卻能“獨立寒秋”,坦蕩從容。唐朝柳宗元有一首題為《江雪》的絕句,尚記否?

      生: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師: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的一首詩,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決不妥協(xié)的心志。柳宗元是“獨釣寒江”,毛澤東是“獨立寒秋”,意境何其相似。當然,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師:一個“看”字,一直管到哪里?

      生:“萬里霜天競自由”。共有七句。(可與《沁園春·雪》比較)

      師:這里詩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請朗讀。(生讀)

      “看”是領字,要稍頓,以下幾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最后一句“萬類霜天競自由”是哲理性的概括,要有徹悟、慨嘆之意。|現(xiàn)在大家齊讀這七句,看視角變化和寫景順序有何特色?

      生: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放眼望去(遠眺)

      師: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收回(近觀)

      鷹擊長空――仰視(高景)

      魚翔淺底――俯察(低景)

      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現(xiàn)在請同學設身處地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時的情景,把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手該怎么放?(讓學生模仿毛澤東的動作)視角轉得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生:慢點好。

      師:對。是興味盎然地品味觀賞,而不是急匆匆地走馬觀花。|神態(tài)該自然、從容,顯示出偉人的氣度。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最美麗的花朵”,F(xiàn)在看誰的腦海中能綻開最美麗的想象之花。

      分四步:

      一、勾勒形態(tài):群山、層林、江水、船只、雄鷹、游魚……

      二、染上色彩:“黑白”變“彩色”――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灰色的飛鷹……

      三、“靜畫”變“動畫”: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火焰。江水緩緩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爭相競發(fā)。雄鷹在藍天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

      四、使畫面出現(xiàn)“特寫鏡頭”: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魚的細鱗,水底的沙石……

      在自己的“大腦屏幕”上能看到這一切嗎?感覺到秋色的美好了嗎?嗅到秋的氣息了嗎?(讓學生騁目馳懷)在這幾句中,哪幾個動詞用得傳神?

      生:染、擊、翔……

      師:染:擬人手法。|其實,古人早就用過“染”這個詞,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名句。這漫山遍野的像火一樣的楓葉,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什么?

      生:讓人聯(lián)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勢的蓬勃發(fā)展,“萬山紅遍“,大有燎原之勢。

      師:“擊”改為“飛”好嗎?

      生:不好!皳簟蹦茱@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之勢,“飛”太一般了。

      師:“翔”改為“游”好像更準確一些,魚兒能像鳥兒一樣飛翔嗎?

      生:“翔“寫出了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師:“淺底”說明水真的很淺嗎?

      生:“淺底”并非真的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

      師:最后一句“萬類霜天競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擴展到世間萬物,并做了哲理性升華。既然世間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爭中獲得生存自由,那么,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特別是當時被壓迫被剝削的中國人民,不是更應該競自由嗎?這實際上是對壓迫人民的……

      生:號召與呼喚。如同說,饑寒交迫的奴隸要起來為生存與自由而斗爭。

      師: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給人的總體感覺是什么?

      生:絢麗多彩,生機盎然。

      師:那么,毛澤東筆下的秋為何如此絢麗多彩、充滿生機呢?為何與眾不同呢?這與詩人本身有何關系?

      生:與詩人的氣度、胸襟、性格、身份有關。

      師:毛澤東最與眾不同的是什么?他是一介書生嗎?

      生:不是。他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是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著經(jīng)天緯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見落花而流淚,見流水而長嘆),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

      師:最后詩人筆鋒一轉,出人意料地提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詩人面對廣闊的宇宙,思緒萬端,深沉地思索,禁不住向蒼茫大地發(fā)問:誰來主宰你的沉浮榮衰?“主沉浮”是什么意思?

      生:主宰國家的命運,掌握民族的前途。

      師:這是全詩的“詩眼”。上闕就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生齊讀上闕)上闕提出“誰主沉浮”,下闕是怎樣回答的呢?“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百侶”與上闕的哪個詞呼應?

      生:“獨立”。“橘子洲”是青年毛澤東與同學戰(zhàn)友們常來游覽的舊地,風物景觀非常熟悉。舊地重游,能夠回憶起的往昔不尋常的歲月太多了。

      師:此詞下闕的領字是?

      生:“憶”。

      師:恰,“正值”意。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采才華旺盛勃發(fā),革命青年們意氣風發(fā),正強勁有力;他們指點江山,“江山”指代什么?

      生:國家大事!爸更c”即評點、關心;并且寫出激勵昂揚的文章,宣傳真理,蔑視權貴,把大軍閥大官僚視若糞土,這幾句回憶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誰主沉浮”。

      師:為什么這幾句就能回答“誰主沉浮”呢?

      生:這些青年才華、有能力主宰國家命運。

      師:聯(lián)系《沁園春·雪》,《雪》中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所謂“馬上打天下”的皇帝,為什么詩人用一“惜”字將他們?nèi)糠穸四兀?/p>

      生:因為他們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師:武功尚可,文治才華就差了一些;成吉思汗更是“只識彎弓射大雕”的一介武夫,更不值得一提,更談不上文采。“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些人都過去了,要數(shù)真正的能主沉浮的風流人物,還要看現(xiàn)在!帮L流人物”指什么?

      生: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在詞中是指“風華正茂,書生意氣”之士――有才華、有能力,能文能武,是真正的風流人物。

      師:這樣的人不主沉浮,誰主沉浮?天下降大任不與斯人,更與何人?所以說下闕是通過抒情,巧妙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重大問題。

      下闕為什么不能直截了當?shù)鼗卮鹉?譬如說,知識青年要擔當大任,仁人志士要主宰沉浮。這樣講不是更明白易懂嗎?

      生:詩味不濃,像喊口號。“稍遜風騷”是不?詩歌宜形象,忌抽象。這也是一切藝術的共性。

      師:最后三句——“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多么大的氣魄!這么大的氣魄當然“能主沉浮”。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之志,革命氣概何其大也!下闕抒發(fā)的感情是“慷慨激昂”。齊讀全詞,要感情充沛,氣勢高昂。

      布置練習:將毛澤東的這首詞改寫成現(xiàn)代散文。

      附:板書提綱(設問)

      上闕: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

      下闕:抒情—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

      三、教學反思

      這堂課上得很成功。成功之處在于師生在對話教學中實現(xiàn)了互動。教師授課緊扣文本,啟發(fā)誘導,循循善誘;學生鑒賞詩詞,由品味意象到體悟情感,再到感懷心志,循序漸進。讓人真正體會到了青年毛澤東所具有的革命英雄氣概,胸懷著激濁揚清,改天換地的鴻鵠之志。

      這堂課也有缺憾。教師未能在詩詞鑒賞方法上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未能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與學生共同織一張“網(wǎng)”,使之通過一首詩的學習鑒賞,初步掌握詩詞鑒賞的一般規(guī)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教師應該提醒學生,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總結掌握一套閱讀鑒賞方法,甚至要比單純從一首詩詞的學習中獲得知識更加重要,更具現(xiàn)實意義。

      詩歌鑒賞方法:首先要分析詩詞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了解詩詞格律方面的基本知識;其次在品評鑒賞詩詞時通過讀、想、補、調(diào)、猜等方法,逐步由形式到內(nèi)容,由意象到意境,獲取審美體驗,享受審美愉悅。

      四、教學評說

      在詩歌教學中豐富學生審美體驗

      讀詩賞詞尤其要抓住審美客體,獲取美感。審美客體,是審美主體的審美對象,它可以是音韻的、意象的意境的,它們是學生產(chǎn)生審美體驗的前提。只有抓住了審美客體,方能產(chǎn)生“誘導效應”。

     。ㄒ唬┮庀竺

      這首詞描寫了好些景物。如,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湘江秋景”。詩人藉這些與一般“吟秋詩”不同的景物來抒情言志。情與景相互烘托,益見其美,這就是由于物景對象提供了一種美,一種與詩人情感和諧的美。

      景物在詩詞之中便成了意象,藝術的任務就是創(chuàng)造意象。意象在詩詞之中,通過語言表現(xiàn)出來,語言是意象成了詩人情感的直接現(xiàn)實,也是詩人審美活動的直接現(xiàn)實。詩人的情感表達,主要通過意象的呈現(xiàn)來實現(xiàn),使意象完成“心象”向“語象”的轉變。讀者要想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就得領悟意象之美。

     。ǘ╉嵚擅

      這首詞以《沁園春》為詞牌名,氣勢酣暢淋漓。全詞押“ou”韻,且一韻到底,氣貫長虹。領字的巧妙運用,既看出了詩人創(chuàng)作的思路,更增加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讀來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

      “美讀”就是指“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葉圣陶語)。詩歌中的情感飽和的意象是在一種格律里面的,而建設、轉化格律押韻的美,主要是通過“有節(jié)奏”、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語言的美和意境的美的。

      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讀出作品的節(jié)奏,更要與人物的心境相聯(lián),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讓學生從中受到音樂審美教育,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審美志趣。

     。ㄈ┮饩趁

      教師引導學生再用生動的語言再現(xiàn)詩中描述的情景后,便把他們引入詩的意境;學生憑借感觀,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如同身臨其境,領悟到這首詩景美、情更美的情趣。

      [主講教師評點]

      課上得有特色,評得比較細致。結合“誦(美)讀”來體會作品,這一點很重要,教學過程中似乎強調(diào)得還不夠,有不扎實之處。另,下片“憶”是不是領字,可再斟酌。

      1、導入:(唱詞)

      “名人少年多立志”,中國科學院人才學研究小組對50位名人作過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中有90%是在20歲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飛的“精忠報國”,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周恩來的“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時確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動力。今天,我們學習的《沁園春長沙》,就是表現(xiàn)作者青年時的志向和抱負的藝術寫照――“長沙志”

      2、你知道意象是什么嗎?

      融入了作者主觀感受的客觀景物。

      3、你能找出這首詞中主要運用了哪些意象嗎?你能文中各用一個最具有表現(xiàn)力的字來說說各個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假如把它換成其它的字,你覺得表現(xiàn)的效果會如何呢?你覺得毛澤東筆下的這幅秋景給人的最大感覺是什么(四字成語)?筆下的秋景如此充滿生機,這和作者的情懷有什么關系?

      群山__遍(了):紅之廣闊

      層林__染(紅):紅得深透

      江水__漫(滿):江水溢滿

      江水__透(了):清澈之極充滿生機、昂揚奮發(fā)

      船只__爭(漂):千帆爭發(fā)

      雄鷹__擊(飛):矯健有力

      游魚__翔(游):輕快自由

      萬類__競(都):昂揚奮進

      煉字煉意:在下面橫線處填入最有表現(xiàn)力的動詞,并說明理由。

      虎——深山,魚——潭底,駝——大漠,雁——長(奔行嘯翔游鳴走排藏)

      a、假如是一個消極悲觀的詩人,面對同樣的意象,可能是一種怎樣的感嘆?

      “山如人意懶,石似我心空;水流無情,逝者如斯;黃葉飄零,生命終結;蒼鷹孤獨地盤旋,小魚無力地漂游;是萬類競自由,而是樹倒猢猻散,飛鳥各投林。”

      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在對大自然中萬類生物的激情關注中融入了自己對人生的積極追求。

      b、你能說說作者詠秋與古人詠秋詩詞的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秋天容易給人以荒涼肅殺、清冷慘淡之感,秋風蕭瑟,萬物凋零,所以中國古代就有著“悲秋”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把秋景寫得蕭殺悲涼,清冷慘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寞”“萬里悲秋常作客”“秋風秋雨愁煞人”“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曹雪芹)”等等。

      c、古人多悲秋怨秋之作,為何毛澤東筆下之秋卻“別有懷抱”、“與眾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作者的這種獨特的情懷和詩人的哪些方面有關?

      與詩人所處的那個革命如雨后春筍、蓬勃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與詩人的志向、胸襟、性格密切有關。(時-情-景)毛澤東最與眾不同的是什么?他僅是一介書生嗎?不是。他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是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著經(jīng)天緯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見落花而流淚,見流水而長嘆),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練習二首詠梅題。詠蛙三句何是毛的?比較拓展:比較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體會“景語皆情語”以及寫作賞析文章的方法。

      1、毛澤東筆下的梅花是樂觀、無私的,而陸游筆下的梅花則愁苦、寂寞但又孤芳自賞,至死不渝。

      2、為什么會表現(xiàn)出這種不同呢?因為毛澤東是一個具有寬廣胸懷的革命家,樂觀而又無私,陸游則是一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一生以抗金收復失地為自己的生命,但一直不得志,而他卻一生都沒有改變自己的志向,直到將死還寫下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句,所以他筆下的梅花就呈現(xiàn)出雖寂寞愁苦但又孤芳自賞的品格。

      3、作家的作品往往就是作家人格的寫照,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反映了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

      4、寫景詩句和其后的“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边@一句有什么聯(lián)系?

      秋景如此奮發(fā)!江山誰來主宰?(寫景抒懷)

      5、你能在“同學少年”前加一個修飾語嗎?(這是一批什么樣的青年?)

      從詩人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聯(lián)想到怎樣的形象呢?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明確:憶的是“同學”、“書生”,站在我們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舊世界宣戰(zhàn)的斗士。

      6、你覺得“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一句是在問誰?“擊水”一詞有何含意?你能點評一下編者改“向”為“到”的妙處嗎?

      用只身江心,搏擊風浪急流勇進,不怕艱險堅持到底。中流擊水的氣魄給同伴們更強烈的傳達出“以天下為已任,改造舊河山”豪情壯志。有人會問,既是如此,為何不直說:“天下大任舍我其誰,改造河山系于我輩”?為何偏要引人回憶擊水的情景呢?這是因為詩歌要運用形象思維,要把一個主觀意念用具體的形象的畫面表現(xiàn)出來,而不是赤裸裸地說出來。詩歌的奧妙就在于用形象闡發(fā)抽象的思想,她生來偏愛婉曲而最忌直露。

      7、你覺得“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句話的正常語序該是什么?為什么作者卻寫“獨立”而不是“站立”呢?(為什么作者要獨自一個人,站在橘子洲頭,而不是三五成群,要求學生結合作者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背景談談)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最美麗的花朵”,F(xiàn)在看誰的腦海中能綻開最美麗的想象之花,F(xiàn)在請同學設身處地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時的情景,把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手該怎么放?(讓學生模仿毛澤東的動作)視角轉得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這里的詞序本來應該是“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獨立”,表明是一個人,雖為“寒秋”我卻獨自一人佇立在寒意的秋風之中,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督肥橇谠胃镄率『,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铩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疲;寒秋季節(jié)望著日夜不息的江水,詩人陷入了沉思,表達了對祖國和民族前途的憂思之情;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頂天立地的氣概。(橘子洲:在長沙西湘江中,古時洲上多美橘,因此得名。)

      8、九月的長沙,天氣只能算有些寒意,何有“寒秋”之言?何有“萬山紅遍”之言而不是“黃葉飄零”呢?

      a、“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蓖鯂S<<人間詞話>>,在這里,詩人眼前的“景”已經(jīng)與詩人內(nèi)心的“情”融為一體了。b、作者當時一方面受到黨內(nèi)錯誤思想的排擠,另一方面受到軍閥的通輯令的威脅,同時去廣州的前路未卜,可以說身陷困境,政治生涯也處于低谷之中。因此,“寒秋”正是這種心境的藝術寫照。c、王國維說:“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狈催^來說,作為毛澤東這樣的一代偉人,在任何時候,任何處境,都不會傷感,不會消沉,不會頹喪。他在這樣的困境中依然自信樂觀,依然昂揚奮發(fā),以火熱的心觀看秋色,使秋色絲毫沒有古人筆下的蕭瑟、凄涼,而是充滿活力、生機勃勃、昂揚奮發(fā)的一幅湘江秋景圖!

      9、你能說說作者是如何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化用古詩句來增加文化底蘊?

      (1)擊水: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薄肚f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2)同學少年:杜甫《秋興》詩八首其三:“同學少年多不賤!

      (3)崢嶸歲月:南朝宋鮑照《舞鶴賦》:“歲崢嶸而愁暮。”斔溫接巍妒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聽》詩:“歲月驚崢嶸。”斀暈感嘆流年之辭,毛澤東同志轉用以指不平常的斗爭歲月。崢嶸,本形容山勢高峻,引申則有特殊義。

      (4)百舸:泛指眾多的船只。漢揚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謂之舸!睜幜鳎喝龂猴怠肚儋x》:“爾乃顛波奔突,狂赴爭流!蹦铣蝿⒘x慶《世說新語》卷上《言語》載晉顧愷之贊會稽山川之美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本為群波競逐而涌流,此處轉以形容群舟爭相行駛。

      (5)謂雄鷹展翅搏擊長天,迅猛矯健。鷹擊: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一四《天部》一四《霜》引《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鷹隼擊!薄稘h書》卷二七《五行志》:“故立秋而鷹隼擊!苯灾^搏殺凡鳥。

      (6)翔:本指鳥兒不扇動翅膀的飛行,此謂魚兒悠然自得地輕緩游動。三國魏曹植《情詩》:“游魚潛淥水,翔鳥薄天飛!

      10、你知道作者何以“長沙”為題?

      長沙景長沙情長沙憶長沙志(18歲的毛澤東來到長沙,開始了他在此地長達13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

      11、你了解“詞”嗎?

      a、關于詞的常識:詞這種文學樣式產(chǎn)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長短句”、“詩余”等。它的特點是“詞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最初的詞都是配樂歌唱的,寫詞時依據(jù)的樂譜叫做“詞調(diào)”,各種詞調(diào)的名稱便是“詞牌”,如“沁園春”、“滿江紅”、“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詞牌下另標詞題,如《沁園春長沙》。

      b、詞可以分上下兩段,叫做“片”或者“闋”。詞按字數(shù)分為小令(58字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上)。按段分為單調(diào)(一段或一闋)、雙調(diào)(上下片或闋)和三疊(三段)、四疊等。

      c、沁園春詞牌的來歷:沁園,相傳是東漢明帝的女兒沁水公證的園林,后來被外族竇憲所奪后有人便作詩詠其事,沁園春由此得名。世傳唐朝的呂洞賓作了<<沁園春>>一詞d、豪放派和婉約派是宋代詞壇上的兩大流派。其作品分別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內(nèi)容中抒寫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diào)或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題材較狹窄,多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間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

      根據(jù)有關詞的知識,從選項中選出恰當?shù)囊豁棧呵邎@春蘇軾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晨霜耿耿;云山離錦,朝露溥溥;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微呤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

      A、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B、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C、漸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D、漸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提問:這幅畫除了充滿生機還具有怎樣特征?

      引導學生回答“色彩鮮明”、“色彩繽紛”,讓學生找出這些色彩。

      “紅”、“碧”、“白”(船帆)、“黑”(黑鷹)、“藍”(藍天)。

      △“紅”引導學生得出紅色往往給人朝氣蓬勃,喜慶祥和之感。由此可見,作者當時內(nèi)心中充滿激情。

      △“碧”引導學生得出秋天葉黃葉時,看到碧綠透明的江水,心情就如朱自清先生看碧透:謂江水碧綠至極。到梅雨潭的綠,那樣興奮、舒服、愉快。

      提問:這幅湘江秋景圖具有怎樣的特征?充滿生機。

      紅”與“碧”:一個熱情奔放,一個明凈可愛,對比鮮明;

      從這壯闊的深秋意境中,我們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呢?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篇4

      重點:意象、意境

      難點:鑒賞方法的初步形成

      一、活動導入

      這是一顆種子,我們把它比喻成一個人寫文章的想法。一種思想的萌生,一種表達的愿望,正如一粒種子,總是要向下扎根,我們稱它為“內(nèi)容”。向上萌發(fā)的,是我們看得見的形式。

      這粒種子是一株小草,還是一叢荊棘,抑或是一株參天樹。我們叫它“形式”。也就是這種思想的表達會用一種形式呈現(xiàn),比如唱歌、比如跳舞、比如寫文章、比如寫詩填詞。

      不同的文學形式有不同的章法,記敘文有六要素,議論文有三要素,欣賞詩詞我們要懂的三個關鍵詞分別是象、意象、意境。

      草、荊棘或樹,我們稱之為“象”(所見),“意象”是這些客觀的景或物中注入了作者的主觀感情(所感),“意境”是一組意象形成的一個大環(huán)境,是一個畫面(情感集中表現(xiàn)的一組景物)。學詩歌,我們必須要引入這三個概念,因為它們是詩歌的要素。

      二、活動形式

      繪制一棵思維樹。

      三、活動過程

      齊讀詞作。

      這首詞的.作者是毛澤東,表達的情感基調(diào)是“豪邁”。

      這棵種子發(fā)芽了,我們以“樹”的形態(tài)展示它的具體表現(xiàn)。樹干是“以天下為己任,開創(chuàng)未來新天地”的主題。觀察作品,應該畫出主要枝杈是幾個(兩個)一個實是上片,一個是下片。

      上片分析:

      上片之象(用“樹葉”表示),明確:萬山、層林,漫江、百舸,鷹,魚。

      意象,萬,漫,寫廣闊,寫博大,抒發(fā)豪邁之情;“紅”是革命的色彩;與“碧”相映,展示大好河山的秀美壯麗;百舸爭流,奮勇爭先;鷹翱翔天空,敏銳有力;魚暢游水底。所有意象表達的落腳點集中在一個詞語上,是哪一個詞語?“自由”。

      所見所感所思。

      所思即是“問”,誰主沉浮?究竟誰是這片大地的主人?

      下片分析:

      齊讀下片。找出下片的中心句!皯浲魨槑V歲月稠”。

      是的,往昔的崢嶸歲月中,都有什么樣的體現(xiàn)?少年風華,揮斥方遒。

      應和上片詞尾一問,現(xiàn)在遙相回應一筆。巧妙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在中流擊水的同志們,擊起的浪花阻擋了飛馳的船只。我們有力量、有能力掌握局面,把控大勢。

      過渡語句:上片下片連接性語句是那句?如何承上的,又如何啟下的?

      攜來百侶曾游,寫革命戰(zhàn)友在橘子洲頭相聚的情景;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引出下文革命經(jīng)歷的回顧。

      四、活動深入

      要想一棵樹長得好,要澆灌水潤樹根。也就是我們要對作品的背景探一探,尋一尋,這樣我們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5年秋創(chuàng)作的。長沙是毛澤東成長的地方,也是中國革命的發(fā)源地。1911年,毛澤東在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學校,開始了革命的征程。1917年,毛澤東組織新民學會,開啟了早期的革命活動。1920年,毛澤東再度返回長沙時,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922年,他領導長沙工人罷工,后來被通緝。1925年,他組織農(nóng)民運動,又遭通緝。8月,他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擺脫了敵人的追捕,經(jīng)長沙到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就是此時,他來到了橘子洲。32歲的毛澤東感慨之余,寫下了這首詞,表達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遠大理想。

      再度全詞,涵詠品味。

      五、活動拓展

      為了充分表達這種情感,這種對革命戰(zhàn)友的激情,對革命必勝的信念,選取的意象角度必須是大氣的,縱橫開合的。所以我們看到的是高山大河,雄鷹展翅。這些叫“借景抒情”。在抒情方式上,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間接抒情,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種直接抒情。下片直接抒發(fā)對戰(zhàn)友的感情,噴薄而出,洶涌澎湃。有理想,有信念,戰(zhàn)無不勝,乾坤在心中,天地在手中。意象紛呈,意境宏闊。

      六、活動總結

      課內(nèi)知識總結,見ppt,筆記。

      抒情方式總結。

      七、活動鞏固

      學法指導,通過做題完成學習鞏固

      欣賞詩歌的方法:

      輸入過程朗讀成誦。

      輸出過程(1)詞句內(nèi)涵的體現(xiàn)。課后第二題;考查對中心的體會程度。

      示例:萬山紅遍,“遍”,布滿的意思,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紅紅的楓葉,丹楓似火,表達了作者火熱的情懷,象征著中國革命的美好前途。

     。2)分析意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表達。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形成畫面感,或描繪畫面,或概括畫面。

     。3)結合背景,領會主題。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品讀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感受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品味用詞的精當、巧妙和形象。

      說明:

      對于生活在今天的中國青年學子,要真切感受到一個屹立于天地之間對革命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偉岸青年主席形象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立足于文本輔以一定的背景介紹,在反復誦讀中、在對關鍵語句的反復咀嚼中,借助具體的語言文字來體驗分析,應該是可行的。本文語言精當、巧妙和形象的特點很明顯,老師可以有意識的范讀、點撥,然后學生在教師引領下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勢必逐漸加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對文章語言特點的感悟。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從詞中對湘江秋景的描寫和少年同學的描寫,感悟本詞中闊大的意境。

      2、以分析結尾的兩大問題為抓手,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

      說明:

      詞的上闋側重于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秋景。正是壯觀的景象,闊大的意

      境激起了詩人的滿懷豪情,于是歷史、現(xiàn)實、未來情不自禁的變成了“悵寥廓,問蒼茫大

      地,誰主沉浮”的感嘆。詞的下闋運用聯(lián)想,引發(fā)了對往事的回憶,其中主要是對于少年

      同學的描寫,這些人青春年少、熱情奔放、干勁十足、豪邁自信,心胸闊大。也藝術的回

      答了上闋提出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分析,本詞的解讀基本是流暢、清晰的。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教師引入:他是領袖,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zhàn)地黃花,如血殘陽,神采飛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今朝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走進領袖的寬闊胸懷,走進詩人的崇高心靈。學生自由選擇熟悉的毛主席詩詞進行交流。從已知出發(fā)來帶動未知的求索,為新課學習做好情感體驗方面的鋪墊。

      研讀文本

      整體把握: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聽朗讀錄音。

      2、教師范讀。

      3、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4、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詩詞教學反復朗讀,乃至熟讀成誦是關鍵一環(huán)。當然老師要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清思路,以便促進背誦。

      再讀課文

      深入分析

      1、寫壯景,抒豪情。重點分析湘江秋景圖。

      2、找出文中的對比運用并進行分析。

      3、分析本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4、聯(lián)系上、下闋,分析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寫作特點。自讀文章,教師適時拋出問題或適時引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同伴互助、師生互動中來解決上述重點、難點。在具體語言的品讀過程中完成教學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習慣。

      結束新課

      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學生以各種形式參與背誦。檢查學習效果,構建和諧的師生互動氛圍。

      思路點撥

      本文是整套教材的第一課,教師可根據(jù)學校具體情況安排教學。如果生源條件較好,可以設計為比較閱讀。與初中已學的《沁園春雪》來作比較?梢栽O計為異同的比較。其中有一個問題可以考慮作為中心提問,“《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什么人?《沁園春長沙》中的“同學少年”可算是“風流人物”嗎?為什么?從此可見,本詞上、下闋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練習舉隅

      1、讀了文章,談談你對個人的理想與夢想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2、課外品讀主席的更多詩詞。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一些體裁知識。

      2、品味關鍵詞語,體悟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把握詞作的情感脈絡,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

      2、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文體知識

      詞,興起于隋唐,和樂而歌,始稱“曲子”或“曲子詞”,因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如《稼軒長短句》,還有樂府之稱,如《東坡樂府》。

      詞的基本特點是:詞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

      詞的標題是詞的內(nèi)容的集中體現(xiàn);詞牌是一首詞的詞調(diào)的名稱,決定著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和平仄聲韻。詞以字數(shù)的多少分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調(diào)(59—90字)和長調(diào)(91字及以上)。

      二、寫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戰(zhàn)爭的前一年,當時革命蓬勃發(fā)展,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nóng)民起義,同時國共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但革命該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成為黨內(nèi)外斗爭的焦點。這年深秋,毛澤東同志從上海回到韶山,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準備到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經(jīng)過長沙,并獨自去了橘子洲頭。事后作了此詞。

      三、關于詞牌“沁園春”

      東漢明帝有個女兒叫沁水公主,沁水公主有個園林,“沁園春”就是由此而得名。

      四、導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笔菑埨^筆下的秋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維心目中的秋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王勃筆下的秋天;“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是劉禹錫筆下的秋天;“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晏殊筆下的秋天……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一代偉人毛澤東給我們描繪的秋景,一同走進這位偉人的心田。

      五、誦讀(注意節(jié)奏、押韻)

      六、課文解讀

      1、前三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及人物。

      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2、找出顯示本詞思路的關鍵詞,嘗試理清本詞的思路層次

      關鍵詞:立、看、悵、問、憶、記

      (1)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ㄈf)山——紅(遍)

     。▽樱┝帧ūM)染(染——用擬人寫法,寫出秋色之深)

     。┙蹋ㄍ福

      (百)舸——(爭)流(爭——活現(xiàn)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

      鷹——擊長空(擊——突現(xiàn)鷹的`展翅奮發(fā),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

      魚——翔淺底(翔——體現(xiàn)里魚游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2)用一句總結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征:

      萬類霜天競自由(競——是對前三個動詞的高度概括)

     。3)詩歌意象

      詩歌意象中的“象”就是作者用以表情達意的載體(具體的事物)

      3、面對著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詩人想到了什么?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小結: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4、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

      5、問題:上、下闋的最后一問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請說明。

      明確:上闋為設問,引出下文;下闋為反問,回應前文。

      七、積累有關描寫秋天的詩詞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夠有感情地朗誦和背誦詩歌;感知詩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2、情感目標: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學習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3、能力目標:學會朗誦詩歌的一般方法;掌握鑒賞詩歌的步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2、難點:引導學生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和步驟;

      【教學方法】

      1、 語言品讀法。通過朗讀、品讀、誦讀,體會詞中意象,把握詞作情感。

      2、 比較法。如對《沁園春 雪》《沁園春 長沙》的比較。(如果生源條件較好可以設計為比較閱讀、與初中已學的《沁園春 雪》來作比較、可以設計為異同的比較、其中有一個問題可以考慮作為中心提問“ 《沁園春 雪》中的”風流人物“什么人 《沁園春 長沙》中的”同學少年“可算是”風流人物“嗎 為什么 從此可見本詞上下闋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 )

      3、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千百年來,詩詞已經(jīng)深深地浸透到我們這些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了。閱讀鑒賞詩詞,不僅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純凈我們的心靈,而且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yǎng)。談起中國詩歌傳統(tǒng),人們總是喜歡把詩經(jīng)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并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毛澤東的這首《沁園春長沙》,在學習這首詩詞之前,我需要考驗一下大家以前的語文功底。

      《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二十世紀的中國有出現(xiàn)了一位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詞人毛澤東,現(xiàn)在,就讓咱們充滿激情地追尋著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人的崇高心靈。

      1、師范讀,正音。

      舸 寥廓 崢嶸 遒 遏

      找一個學生讀,師點評。(點撥: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領字,兩字后要稍作停頓,突出領字的作用!翱础弊炙I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恰”字所領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抓住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如“萬”“遍”“漫”“爭”“擊”“翔”字,體會其作用,抓住點明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語,如“獨”“立”“洲”,把握“看”和“憶”等起貫穿全詞作用的詞語,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領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力求背誦全篇。) 找第二個學生讀,或學生齊讀,師點評。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沁園春 長沙》是一首記游之作,其突出特點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詞,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關鍵動詞。

      明確:立 看 悵 問 攜 憶 記(板書)

      通過朗讀全詞咱們可以知道,詞的上片側重寫眼前之景,下片側重追憶往事,表現(xiàn)作者青年時代精神和理想。

      三、具體分析鑒賞

      1、鑒賞前三句

      詩歌語言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詩意串合起來。那么,這三句的正常語序應該是什么呢?(提問學生)

      明確:寒秋(時節(jié)),(我)獨立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

      詞意:深秋時節(jié),毛澤東獨立于橘子洲頭,凝望著湘江水滾滾北去。

      思考討論:“獨立”能否改為“站立”或“直立”?

      明確:不能!蔼毩ⅰ奔缺砻髟~人是一個人,更顯示詞人砥柱中流的氣概。(砥柱中流: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

      2、具體研習湘江秋景圖。

      詞人獨立于橘子洲頭,放眼望去,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呢?現(xiàn)在咱們就來具體欣賞一下。

      詞人通過一個“看”字,以視野所見來些湘江的秋景,使得“看”字所統(tǒng)領的七句連貫直下,一氣呵成,F(xiàn)在咱們來齊讀這幾句。

      學生齊讀,師點評。

     。1)提問:現(xiàn)在大家來找一下,“看”字統(tǒng)領了哪些意象?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

      (2)具體分析詞人是如何表現(xiàn)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

      “萬山紅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紅色的楓林!氨椤睂懗黾t之廣。

      “層林盡染”:樹經(jīng)霜后變紅的程度和紅遍現(xiàn)象。

      聯(lián)系: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滿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見底,江面上往來的船只爭先恐后,你追我趕。描寫了一個十分熱鬧的場面。漫:寫出江水滿溢之狀。爭:展現(xiàn)了江面上千帆競發(fā)、爭先恐后的熱鬧場面。

      “鷹擊長空”,“擊”可以改為“飛”嗎?

      明確:擊: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展翅、迅猛有力的矯健雄姿。翔:

      “魚翔淺底”,“翔”可以改為“游”嗎?

      明確:天空中的景象倒映在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魚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用“翔”精確地描繪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tài)。

      “萬類霜天競自由”:表現(xiàn)出了萬物蓬勃活躍、奮發(fā)自強的景象。這句也是一個哲理性的概括。比較:競:競爭,競賽。竟:出乎人意料。(板書:競、竟)

      (3)思考:這么一幅絢爛的秋景圖,詞人又是怎樣變換視角來描繪的呢?

      明確:有遠眺、近觀、仰望、俯視。

      思考:這一處景色有什么樣的'特點?

      明確:有遠有近,有仰有俯,有靜有動,有顏色的對比(紅、碧),和動作的對比(擊、翔),絢麗多彩,生機盎然。

      小結:詞人用一系列形象鮮明的景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絢爛的湘江秋景圖,流露出詞人開朗昂揚、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傾注了詞人對祖國山河的摯愛。

     。4)比較鑒賞

     、偬靸羯 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②湘江秋景圖

      《天凈沙 秋思》:蕭索寂寥,蒼茫凄迷,是“秋思之祖”。表達了悲傷孤獨,游子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

      湘江秋景圖:絢麗多姿,充滿生機。表達了開朗昂揚、積極向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3、品讀上片后三句。

     。1)面對著絢麗多姿、充滿生機的湘江秋景,詞人為什么會感到“悵”呢?(聯(lián)系時代背景)

      明確:詞人面對著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面對著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競自由的萬物,他想到了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于是感到了“悵”。這里的“悵”不是失意,是悵惘。于是他就開始了“問”。

     。2)“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含義是什么?表達了詞人怎么樣的感情?

      明確:詞人由大自然的萬物引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主沉浮”在這里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質是詞人進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出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板書:問:誰主沉浮)抒寫出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塣志。

      寫塣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書: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四、課堂小結

      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jié),古代文人往往表現(xiàn)出“傷秋”“悲秋”的意緒。如“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而毛澤東卻拋卻了這種哀傷嘆息的悲哀之態(tài),以生動地描寫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新境界。

      五、作業(yè):背誦全詞。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沁園春·長沙》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10篇)03-23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11-22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02-18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通用10篇)03-23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05-31

    語文《沁園春·長沙》教學實錄(通用12篇)12-08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優(yōu)秀05-13

    關于《沁園春·長沙》的說課稿(通用11篇)04-15

    讀《沁園春雪》與《沁園春長沙》有感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