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初二語文上《藤野先生》課文
《藤野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奠基人魯迅于1926年在廈門大學時創(chuàng)作的回憶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在日本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今日本東北大學)的留學生活,表達了對藤野嚴九郎先生的深切懷念之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二語文上《藤野先生》課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藤野先生》課文
魯迅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jié),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shù)脤W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里有幾本書買,有時還值得去一轉;倘在上午,里面的幾間洋房里倒也還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間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斗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
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臺的醫(yī)學專門學校去。從東京出發(fā),不久便到一處驛站,寫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這名目。其次卻只記得水戶了,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臺是一個市鎮(zhèn),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
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臺也頗受了這樣的優(yōu)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監(jiān)獄旁邊一個客店里的,初冬已經(jīng)頗冷,蚊子卻還多,后來用被蓋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只留兩個鼻孔出氣。在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wěn)了。飯食也不壞。但一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我雖然覺得客店兼辦囚人的飯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難卻,也只得別尋相宜的住處了。于是搬到別一家,離監(jiān)獄也很遠,可惜每天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梗湯。
從此就看見許多陌生的先生,聽到許多新鮮的講義。解剖學是兩個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學。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后面有幾個人笑起來了。他接著便講述解剖學在日本發(fā)達的歷史,那些大大小小的書,便是從最初到現(xiàn)今關于這一門學問的著作。起初有幾本是線裝的;還有翻刻中國譯本的,他們的翻譯和研究新的醫(yī)學,并不比中國早。
那坐在后面發(fā)笑的是上學年不及格的留級學生,在校已經(jīng)一年,掌故頗為熟悉的了。他們便給新生講演每個教授的歷史。這藤野先生,據(jù)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們的話大概是真的,我就親見他有一次上講堂沒有帶領結。
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中間,——他其時正在研究著頭骨,后來有一篇論文在本校的雜志上發(fā)表出來。
“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他問。
“可以抄一點!
“拿來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jīng)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xù)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jīng)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匀,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F(xiàn)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但是我還不服氣,口頭答應著,心里卻想道:——
“圖還是我畫的不錯;至于實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記得的!
學年試驗完畢之后,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fā)表了,同學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這回藤野先生所擔任的功課,是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
解剖實習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說道:
“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尸體,F(xiàn)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為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級的學生會干事到我寓里來了,要借我的講義看。我檢出來交給他們,卻只翻檢了一通,并沒有帶走。但他們一走,郵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開看時,第一句是:
“你改悔罷!”
這是《新約》上的句子罷,但經(jīng)托爾斯泰新近引用過的。其時正值日俄戰(zhàn)爭,托老先生便寫了一封給俄國和日本的皇帝的信,開首便是這一句。日本報紙上很斥責他的不遜,愛國青年也憤然,然而暗地里卻早受了他的影響了。其次的話,大略是說上年解剖學試驗的題目,是藤野先生講義上做了記號,我預先知道的,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末尾是匿名。
我這才回憶到前幾天的一件事。因為要開同級會,干事便在黑板上寫廣告,末一句是“請全數(shù)到會勿漏為要”,而且在“漏”字旁邊加了一個圈。我當時雖然覺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譏刺我了,猶言我得了教員漏泄出來的題目。
我便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干事托辭檢查的無禮,并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果,發(fā)表出來。終于這流言消滅了,干事卻又竭力運動,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結末是我便將這托爾斯泰式的信退還了他們。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 兒,分數(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zhàn)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yī)學,并且離開這仙臺。他的臉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
“我想去學生物學,先生教給我的學問,也還有用的!逼鋵嵨也]有決意要學生物學,因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說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
“為醫(yī)學而教的解剖學之類,怕于生物學也沒有什么大幫助。”他嘆息說。
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后面寫著兩個字道:“惜別”,還說希望將我的也送他。但我這時適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并且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后的狀況。
我離開仙臺之后,就多年沒有照過相,又因為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也怕敢寫了。經(jīng)過的年月一多,話更無從說起,所以雖然有時想寫信,卻又難以下筆,這樣的一直到現(xiàn)在,竟沒有寄過一封信和一張照片。從他那一面看起來,是一去之后,杳無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guī)煹闹,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y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y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jīng)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xù)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注釋
、偬僖跋壬褐柑僖皣谰爬桑1874—1945),日本福井縣人,1901年起任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教師,1915年離職回鄉(xiāng)自設診所,1945年病逝。
、谏弦埃喝毡緰|京的一個公園,以櫻花著名。
、鬯俪砂啵褐笘|京弘文學院速成班。當時初到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一般先在這里學習日語等課程。
、芨皇可剑喝毡咀罡叩纳椒澹鹕,位于本州島中南部,山體呈圓錐形。
、萦凸饪设b:這里是說,頭發(fā)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鏡子一樣可以照人。鑒,照。
、迾酥拢浩痢_@里是反語,用來諷刺。
、邥^:舊時同鄉(xiāng)或同業(yè)的人在京城、省會或大商埠設立的機構,主要供同鄉(xiāng)或同業(yè)的人聚會和住宿。這里指設立在日本東京供中國留學生活動和居住的場所。
⑧斗亂:飛騰雜亂。斗,通“抖”。
、饩〞r事:這是諷刺的說法。他們“精通”的“時事”其實是一些無聊的事情。
、庀膳_:日本城市,在本州島東北部。1904年至1906年,作者曾在這里學醫(yī)。
水戶:日本城市,在東京和仙臺之間。
朱舜水:即朱之瑜(1600—1682),號舜水,浙江余姚人,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曾進行反清復明活動,事敗后長住日本講學。他忠于明朝,所以說是“明的遺民”。
客死:死在異國他鄉(xiāng)。
膠菜:山東膠州市一帶出產(chǎn)的大白菜。
掌故:關于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的傳說或故事。這里指學校里發(fā)生過的一些事情。
落第:原指科舉時代應試不中,這里指考試不及格。
《新約》:基督教圣經(jīng)《新約全書》的簡稱,記載耶穌和他的門徒的言行。
托爾斯泰:指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著名作家。作品有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日俄戰(zhàn)爭:指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俄兩國為爭奪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的權益而進行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主要在中國進行,而清政府竟屈辱地宣布中立。
給俄國和日本的皇帝的信:托爾斯泰寫給俄國和日本皇帝的信,登在1904年6月27日倫敦《泰晤士報》上;兩個月后,譯載于日本《平民新聞》。
愛國青年:指當時日本一些受軍國主義思想影響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的青年。這里是諷刺的說法。
詰(jié)責:質問并責備。
創(chuàng)作背景
1902年4月,魯迅22歲,他懷著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學,在東京的弘文學院補習日文。1904年9月,轉赴仙臺,進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醫(yī)。畢業(yè)于愛知縣立醫(yī)學校(現(xiàn)名古屋大學)的藤野先生,在魯迅入學的兩個月前,升格為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的解剖學教授。魯迅在此認識了這位日本學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師生友誼。在日本軍國主義影響下,當時的日本人對中國人民抱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對來自弱國的魯迅毫不歧視,倍加愛護,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質給魯迅以極大的影響。
這篇散文寫于1926年10月12日,當時作者魯迅正遭受北洋軍閥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從北京南下,來到廈門大學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懷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發(fā)表于同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思想內容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偏重于敘事,生動地記敘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期間的幾個生活片段,在質樸的敘述中隨時挾帶著精辟的議論,表達了作者熾熱的愛國主義感情。此文通過懷念藤野先生,贊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性格和正直、熱忱、高尚的品質,回顧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毅然地放棄了跟隨生平最敬愛的老師一一藤野先生學習醫(yī)學,擯棄了科學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改為從事文藝運動以喚醒人民群眾起來革命;從而激勵自己要永遠不忘革命的初衷,決心同封建及帝國主義勢力斗爭到底。
文章一開頭就寫目擊東京“清國留學生”的醉生夢死,激起自己想“到別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著寫去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這是此文的主體,著重寫藤野先生對自己的關懷、教育的深厚情誼,以及放棄學醫(yī)的思想變化原因。這部分在寫藤野先生之前,敘述了從東京去仙臺的途中所見以及在仙臺醫(yī)專所受的優(yōu)待。最后“從離開仙臺之后”到結尾,寫出了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深深懷念以及藤野先生給魯迅的激勵和鞭策。魯迅回國以后,之所以沒有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這是“因為狀況也無聊,說起來也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也怕敢寫了”。這里透露了作者對辛亥革命后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xiàn)狀的失望和不滿,從而也覺得無法報答藤野先生對自己對中國人民的關心和期望,含蓄的筆調更加強了文章思想的深度。接著寫對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懷念:我“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guī)煹闹,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在對藤野先生的評價后,魯迅更進一步揭示藤野先生的思想境界:“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是為中國”,“希望中國有新的醫(yī)學”;“是為學術”,“希望新的醫(yī)學傳到中國去”。正因為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心乃是對中國人民的關心,所以魯迅懷著深深的敬意贊頌“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
藝術特色
《藤野先生》充分顯示了“散文”藝術,魯迅用一根時隱時現(xiàn)的線,把一堆看似毫無關系,雜亂無章的材料串構的天衣無縫,是散文創(chuàng)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作者始終圍繞主題組織材料,所以做到了語不離宗,主線明晰,中心突出,形散實嚴。如文章第一部分,魯迅先生不從初遇藤野寫起,卻在前面加了段對東京的清國留學生界的烏煙瘴氣的評述。這段文字很精練,作用是用它來和關心中國醫(yī)學的藤野對比。以下有一段初到仙臺食宿情形的描寫,為的是說明仙臺醫(yī)專一般職員對他所以優(yōu)待,不過是像北京白菜運往浙江被視為“膠菜”,物以稀為貴罷了,筆法活潑,用墨如潑而不見其散:一般日本人對“我”懷有物以稀為貴的獵奇心理而藤野先生處處關心“我”竭誠指導“我”。又如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層次,寫作于遭到有民族偏見的日本學生的侮辱,以及在看電影后心情的變化,看起來似乎與贊頌藤野先生無關,但實際關系很密切。第一,這是作者離開藤野先生的主要原因;第二這從反面襯托出藤野先生的偉大。更妙的是,結尾說藤野先生使作者在二十多年后增加了寫“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的勇氣。這篇“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散文,原來并非出于“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見《朝花夕拾》小引)而是為了借往事進行斗爭。二十多年前日本教員藤野先生是如此沒有民族偏見,而此時此地的“正人君子”卻拜倒在帝國主義的腳下,為他們滿是血污的臉涂脂抹粉,說北京的愛國青年為主權請愿是“自蹈死路”,這又是一個形象的對比。
從結構上看,這是一篇很“散”的散文,但作品中的敘述和抒情,都是圍繞贊頌藤野先生而設置展開的。魯迅贊頌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這條主線貫穿首尾,啟動聯(lián)想的翅膀把很“散”的材料綴成有機的整體,而且在敘述、描寫、抒情過程中又時時給予照應,使這條主線在文章中絲絲入扣,涓涓不斷。
后世影響
魯迅的散文《藤野先生》是被中學教科書選用了數(shù)十年的傳統(tǒng)篇目,它使得藤野嚴九郎這個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因這篇名文而走進了億萬中國讀者的內心世界。在《藤野先生》傳到日本的過程中,魯迅對這位藤野先生的真切的思念、深情的懷念之情同這篇散文一樣感人至深,并由此演繹出一段文壇佳話。他們的友好交往、深厚情誼通過新聞媒體迅速在日本各地傳播開來。《藤野先生》也成為日本人最為熟悉、讀得最多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甚至入選日本高等學!冬F(xiàn)代文》教材。
日本人民為了讓后人弘揚藤野先生的無私精神,永遠銘記兩位先生的友好佳話,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在許多地方都建造了永久性紀念設施,使之成為永恒的紀念。1959年宮城縣日中友好協(xié)會提議建立魯迅先生紀念碑,并發(fā)動募捐活動。1961年4月5日該紀念碑建成,魯迅夫人許廣平女士應邀出席了揭幕儀式。紀念碑坐落在仙臺市(宮城縣府所在地)西郊的青葉山下、廣瀨川畔。每年在魯迅誕辰和逝世紀念日的那一天都有人在碑前舉行紀念活動。19.64年4月,在藤野先生的故鄉(xiāng)福井縣足羽山建造了藤野嚴九郎碑,碑上鐫刻著《藤野先生》中提到的他所贈給魯迅的照片及背面的“惜別”二字,這兩個字取自上海魯迅紀念館所藏的藤野先生小照背面的藤野先生手跡。1976年10月19日,為紀念魯迅逝世40周年,魯迅展覽會在仙臺市開幕。這個展覽會拉開了新時期中日兩國共同紀念魯迅藤野的序幕。1980年藤野先生出生地福井縣蘆原町建立了一座“藤野嚴九郎先生碑”。1984年7月,在藤野先生的故居,又建成了藤野嚴九郎紀念館。該館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展覽館,一為舊居。1990年7月,在蘆原町建造了“藤野嚴九郎和魯迅的像”。凡此種種可見,《藤野先生》在日本的深遠影響。魯迅先生與藤野先生交往的美談早已在日本廣為流傳,他們的故事成為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推動力和象征。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樟壽、周樹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從1918年5月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始以“魯迅”為筆名。除魯迅外,還有鄧江、唐俟、鄧當世、曉角等筆名。其著作收入《魯迅全集》及《魯迅書信集》,并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初二語文上《藤野先生》課文】相關文章:
課文《藤野先生》教學設計05-27
語文《藤野先生》教學設計02-29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12-05
語文《藤野先生》教學設計優(yōu)秀04-28
語文《藤野先生》教學設計(精品)04-28
中學課文《藤野先生》優(yōu)質教案(通用16篇)04-29
初中語文《藤野先生》教學反思07-30
(通用)語文《藤野先生》教學設計6篇06-20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精選9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