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為什么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個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說的是趙匡胤通過兵變奪取了后周的政權,建立了宋朝的故事。那么陳橋兵變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說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
陳橋兵變的時間
陳橋兵變發(fā)生在后周。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jié)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zhèn)危鼻糙w匡胤統(tǒng)率諸軍北上御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fā)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后,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后,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锜、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jié)度使位號。
為何陳橋兵變是最成功的
為什么說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宋太祖趙匡胤,就是憑借這次赫赫有名的“陳橋兵變”,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后周的政權,并且,一舉奠定了趙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基業(yè)。
第二:雖然,趙匡胤是通過兵變奪取了后周的政權,但是,并沒有留下篡周的罵名。而是顯得被迫無奈,被將士們把黃袍強加在身上。
在北宋取代后周的過程中,因趙匡胤注意嚴肅軍紀,一回開封就下令軍隊各歸兵營,開封城中沒有發(fā)生以往五代改朝換代時出現(xiàn)的那種燒殺搶掠的混亂局面,因而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
北宋建立伊始,后周一些帶重兵在外執(zhí)行巡邊使命的將領,如慕容延釗、韓令坤,都表示擁護宋太祖登皇帝位,只有盤踞潞州(今山西上黨)的昭義軍節(jié)度使李筠及在揚州的淮南節(jié)度使李重進先后起兵反抗,于是宋太祖親率大軍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先后擊敗李筠和李重進。他們的失敗,使得一些勢力較小,又對趙匡胤代周不滿的地方藩鎮(zhèn)更感到無力與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這樣,北宋在原后周統(tǒng)治區(qū)已基本上穩(wěn)定了局勢。
不流血的兵變
這場兵變,沒有喋血宮門,伏尸遍野,更沒有烽煙四起,兵連禍結,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創(chuàng)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跡”。一般以為,這不過是兵權與實力威懾的結果,事實上,兵權、實力等等這些絕對的優(yōu)勢,只能保證兵變的最終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則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決策者的謀劃水平和政治見識,能夠將大事化于無形,翻手為云、覆手為雨,這本身就充分地體現(xiàn)了趙匡胤的政治手段。
其中較為明顯直觀,兵變之際,趙匡胤曾數(shù)次“嚴敕軍士,勿令剽劫”,從而保證了兵變入城時的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由此贏得了民心,“都城人心不搖,四方自然寧謐”。這與五代某些“縱兵大掠”的兵變相比,趙匡胤的“嚴敕軍士”無疑表現(xiàn)出一種政治見識。
陳橋兵變早有預謀
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趙匡胤即位后竟無須再出征,遼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汴梁在兵變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上現(xiàn)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及趙匡胤母親之言:“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
即位之后,趙匡胤斬封邱的守門官,升了陳橋守門官的官職。等史料來看,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早有預謀的軍事政變。建隆二年,趙匡胤罷去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一職,以免“點檢做天子”的戲碼重演。
這場兵不血刃的變革,從此開創(chuàng)宋朝三百余年的江山國祚,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上經(jīng)濟和生產(chǎn)力最為強盛的時代。但也是因為這個王朝以陳橋兵變?yōu)殚_端,是以宋朝一直在兵力這方面極力壓制,形成了獨特的重文抑武的局面,也給后世留下了積貧積弱的印象。
【為什么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相關文章:
歷史上跟馬的成語故事(通用22篇)11-21
為什么會下冰雹04-18
為什么胃液是酸的06-05
為什么泥鰍要吐泡02-22
孔雀為什么要開屏11-11
為什么會產(chǎn)生酸雨03-16
為什么香蕉沒有籽11-12
為什么香油有香味07-31
為什么要接種疫苗03-29
為什么竹子中間是空心的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