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后漢書》志第七·祭祀上
《后漢書》,是南朝宋時期歷史學(xué)家范曄編撰的史類文學(xué)作品,屬“二十四史”之一。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后漢書》志第七·祭祀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光武即位告天 郊 封禪
祭祀之道,自生民以來則有之矣。豺獺知祭祀,而況人乎。故人知之至于念想,猶豺獺之自然也,顧古質(zhì)略而后文飾耳。自古以來王公所為群祀,至于王莽,《漢書·郊祀志》既著矣,故今但列自中興以來所修用者,以為《祭祀志》。
建武元年,光武即位于鄗,為壇營于鄗之陽。祭告天地,采用元始中郊祭故事。六宗群神皆從,未以祖配。天地共犢,馀牲尚約。其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睠顧降命,屬秀黎元,為民父母,秀不敢當(dāng)。群下百僚,不謀同辭。咸曰王莽篡弒竊位,秀發(fā)憤興義兵,破王邑百萬眾于昆陽,誅王郎、銅馬、赤眉、青犢賊,平定天下,海內(nèi)蒙恩,上當(dāng)天心,下為元元所歸。讖記曰:劉秀發(fā)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秀猶固辭,至于再,至于三。群下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二年正月,初制郊兆于雒陽城南七里,依鄗。采元始中故事。為圓壇八陛,中又為重壇,天地位其上,皆南鄉(xiāng),西上。其外壇上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之地,赤帝位在丙巳之地,黃帝位在丁未之地,白帝位在庚申之地,黑帝位在壬亥之地。其外為壝,重營皆紫,以像紫宮。有四通道以為門。日月在中營內(nèi)南道,日在東,月在西,北斗在北道之西,皆別位,不在群神列中。八陛,陛五十八醊,合四百六十四醊。五帝陛郭,帝七十二醊,合三百六十五醊。中營四門,門五十四神,合二百一十六神。外營四門,門百八神,合四百三十二神。皆背營內(nèi)鄉(xiāng)。中營四門,門封神四,外營四門,門封神四,合三十二神。凡千五百一十四神。營即壝也。封,封土筑也。背中營神,五星也,及中官宿五官神及五岳之屬也。背外營神,二十八宿外官星,雷公、先農(nóng)、風(fēng)伯、雨師、四海、四瀆、名山、大川之屬也。
至七年五月,詔三公曰“漢當(dāng)郊堯。其與卿大夫、博士議”時侍御史杜林上疏,以為“漢起不因緣堯,與殷、周異宜,而舊制以高帝配。方軍師在外,且可如元年郊祀故事”。上從之。語在《林傳》。
隴、蜀平后,乃增廣郊祀,高帝配食,位在中壇上,西面北上。天、地、高帝、黃帝各用犢一頭,青帝、赤帝共用犢一頭,白帝、黑帝共用犢一頭,凡用犢六頭。日、月、北斗共用牛一頭,四營群神共用牛四頭,凡用牛五頭。凡樂奏《青陽》、《朱明》、《西皓》、《玄冥》,及《云翹》、《育命》舞。中營四門,門用席十八枚,外營四門,門用席三十六枚,凡用席二百一十六枚,皆莞簟,率一席三神。日、月、北斗無陛郭醊。既送神,燎俎實(shí)于壇南巳地。
建武三十年二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泰山。詔書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編錄;腹,管仲非之”若郡縣遠(yuǎn)遣吏上壽,盛稱虛美,必髡,兼令屯田”從此群臣不敢復(fù)言。三月,上幸魯,過泰山,告太守以上過,故承詔祭山及梁父。時,虎賁中郎將梁松等議“《記》曰齊將有事泰山,先有事配林,蓋諸侯之禮也。河岳視公侯,王者祭焉。宜無即事之漸,不祭配林”
三十二年正月,上齋,夜讀《河圖會昌符》曰“赤劉之九,會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于承。誠善用之,奸偽不萌”感此文,乃詔松等復(fù)案索《河》、《雒》讖文言九世封禪事者。松等列奏,乃許焉。
初,孝武帝欲求神仙,以扶方者言黃帝由封禪而后仙,于是欲封禪。封禪不常,時人莫知。元封元年,上以方士言作封禪器,以示群儒,多言不合古,于是罷諸儒不用。三月,上東上泰山,乃上石立之泰山顛。遂東巡海上,求仙人,無所見而還。四月,封泰山?炙┯梅鞘,乃秘其事。語在《漢書·郊祀志》。
上許梁松等奏,乃求元封時封禪故事,議封禪所施用。有司奏當(dāng)用方石再累置壇中,皆方方尺,厚一尺,用玉牒書藏方石。牒厚五寸,長尺三寸,廣五寸,有玉檢。又用石檢十枚,列于石傍,東西各三,南北各二,皆長三尺,廣一尺,厚七寸。檢中刻三處,深四寸,方五寸,有蓋。檢用金縷五周,以水銀和金以為泥。玉璽一方寸二分,一枚方五寸。方石四角又有距石,皆再累。枚長一丈,厚一尺,廣二尺,皆在圓壇上。其下用距石十八枚,皆高三尺,厚一尺,廣二尺,如小碑,環(huán)壇立之,去壇三步。距石下皆有石跗,入地四尺。又用石碑,高九尺,廣三尺五寸,厚尺二寸,立壇丙地,去壇三丈以上,以刻書。上以用石功難,又欲及二月封,故詔松欲因故封石空檢,更加封而已。松上疏爭之,以為“登封之禮,告功皇天,垂后無窮,以為萬民也。承天之敬,尤宜章明。奉圖書之瑞,尤宜顯著。今因舊封,竄寄玉牒故石下,恐非重命之義。受命中興,宜當(dāng)特異,以明天意”。遂使泰山郡及魯趣石工,宜取完青石,無必五色。時以印工不能刻玉牒,欲用丹漆書之。會求得能刻玉者,遂書。書秘刻方石中,命容玉牒。
二月,上至奉高,遣侍御史與蘭臺令史,將工先上山刻石。文曰:
維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東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班于群神,遂覲東后。從臣太尉熹、行司徒事特進(jìn)高密侯禹等。漢賓二王之后在位。孔子之后褒成侯,序在東后,蕃王十二,咸來助祭!逗訄D赤伏符》曰“劉秀發(fā)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河圖會昌符》曰“赤帝九世,巡省得中,治平則封,誠合帝道孔矩,則天文靈出,地祇瑞興。帝劉之九,會命岱宗,誠善用之,奸偽不萌。赤漢德興,九世會昌,巡岱皆當(dāng)。天地扶九,崇經(jīng)之常。漢大興之,道在九世之王。封于泰山,刻石著紀(jì),禪于梁父,退省考五”《河圖合古篇》曰“帝劉之秀,九名之世,帝行德,封刻政”《河圖提劉予》曰“九世之帝,方明圣,持衡拒,九州平,天下予”《雒書甄曜度》曰“赤三德,昌九世,會修符,合帝際,勉刻封”《孝經(jīng)鉤命決》曰“予誰行,赤劉用帝,三建孝,九會修,專茲竭行封岱青”《河》、《雒》命后,經(jīng)讖所傳。昔在帝堯,聰明密微,讓與舜庶,后裔握機(jī)。王莽以舅后之家、三司鼎足冢宰之權(quán)勢,依托周公、霍光輔幼歸政之義,遂以篡叛,僭號自立。宗廟墮壞,社稷喪亡,不得血食,十有八年。楊、徐、青三州首亂,兵革橫行,延及荊州,豪杰并兼,百里屯聚,往往僭號。北夷作寇,千里無煙,無雞鳴狗吠之聲;侍觳C顧皇帝,以匹庶受命中興,年二十八載興兵,以次誅討,十有馀年,罪人斯得。黎庶得居爾田,安爾宅。書同文,車同軌,人同倫。舟輿所通,人跡所至,靡不貢職。建明堂,立辟雍,起靈臺,設(shè)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贄。吏各修職,復(fù)于舊典。在位三十有二年,年六十二。乾乾日{(diào)曰矢},不敢荒寧,涉危歷險,親巡黎元,恭肅神祇,惠恤耆老,理庶遵古,聰允明恕。皇帝唯慎《河圖》、《雒書》正文,是月辛卯,柴,登封泰山。甲午,禪于梁陰。以承靈瑞,以為兆民,永茲一宇,垂于后昆。百僚從臣,郡守師尹,咸蒙祉福,永永無極。秦相李斯燔《詩》、《書》,樂崩禮壞。建武元年已前,文書散亡,舊典不具,不能明經(jīng)文,以章句細(xì)微相況八十一卷,明者為驗(yàn),又其十卷,皆不昭晰。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受其禮”后有圣人,正失誤,刻石記。
二十二日辛卯晨,燎祭天于泰山下南方,群神皆從,用樂如南郊。諸王、王者后二公、孔子后褒成君,皆助祭位事也。事畢,將升封;蛟弧疤┥诫m已從食于柴祭,今親升告功,宜有禮祭”于是使謁者以一特牲于常祠泰山處,告祠泰山,如親耕、貙劉、先祠、先農(nóng)、先虞故事。至食時,御輦升山,日中后到山上更衣,早晡時即位于壇,北面。群臣以次陳后,西上,畢位升壇。尚書令奉玉牒檢,皇帝以寸二分璽親封之,訖,太常命人發(fā)壇上石,尚書令藏玉牒已,復(fù)石覆訖,尚書令以五寸印封石檢。事畢,皇帝再拜,群臣稱萬歲。命人立所刻石碑,乃復(fù)道下。
二十五日甲午,禪,祭地于梁陰,以高后配,山川群神從,如元始中北郊故事。
四月己卯,大赦天下,以建武三十二年為建武中元元年,復(fù)博、奉高、贏勿出元年租、芻稿。以吉日刻玉牒書函藏金匱,璽印封之。乙酉,使太尉行事,以特告至高廟。太尉奉匱以告高廟,藏于廟室西壁石室高主室之下。
作品簡介
《后漢書》是歷史類文學(xué)作品,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漢朝東漢時期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xiàn)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漢書》紀(jì)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章懷太子李賢注,此書綜合當(dāng)時流傳的七部后漢史料,并參考袁宏所著的《后漢紀(jì)》,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漢史。北宋時,有人把晉朝司馬彪《續(xù)漢書》志三十卷,劉昭注,與之合刊,成《后漢書》。首先,他在帝紀(jì)之后添置了皇后紀(jì)。漢朝東漢時期從和帝開始,連續(xù)有六個太后臨朝。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jì)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準(zhǔn)確地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diǎn)。其次,《后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dú)行傳》、《方術(shù)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范曄是第一位在紀(jì)傳體史書中專為婦女作傳的史學(xué)家。尤為可貴的是,《列女傳》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貞女節(jié)婦,還包括并不符合禮教道德標(biāo)準(zhǔn)的才女蔡琰。
《后漢書》自有其特點(diǎn)。從體例上看,與《史記》和《漢書》相比,有一些改進(jìn)。在本紀(jì)方面,它不同于《漢書》的一帝一紀(jì),而是援引《史記·秦始皇本紀(jì)》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jì)氲南壤。在《和帝紀(jì)》(和帝劉肇)后附殤帝(殤帝劉隆),《順帝紀(jì)》(順帝劉保)后附?jīng)_、質(zhì)二帝。這既節(jié)省了篇幅,又不遺漏史實(shí),一舉而兩得。在皇后方面,改變了《史記》與《漢書》將皇后列入《外戚傳》(呂后除外)的寫法,為皇后寫了本紀(jì)。這樣改動,符合東漢六個皇后臨朝稱制的史實(shí)。
《后漢書》宋白鷺洲書院刻本
這些列傳既是新創(chuàng),又反映了漢朝東漢時期的實(shí)際情況。如漢朝東漢時期一代黨錮大興,許多比較正直的大臣都以結(jié)黨的罪名被殺;另外,漢朝東漢末年的宦官多參與朝政、殺戮大臣,是黨錮之獄的主要制造者。這些現(xiàn)象充分反映了漢朝東漢時期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和斗爭。范曄根據(jù)這些史實(shí),創(chuàng)立了黨錮和宦者兩個列傳。
為列女立傳,最早始于漢朝西漢時期的劉向,范曄在劉向的啟發(fā)下增寫了《列女傳》,這在正史中是第一次出現(xiàn)。他寫《列女傳》的宗旨是:“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專在一操而已!彼摹读信畟鳌分,有擇夫重品行而輕富貴的桓少君、博學(xué)的班昭、斷機(jī)勸夫求學(xué)的樂羊子妻、著名才女蔡琰等,不拘于三綱五常的界域。
《后漢書》的列傳,還往往打破時間的順序,將行事近似的人寫成合傳。如王充、王符和仲長統(tǒng)三人,并不是同時代的人,因?yàn)樗麄兌驾p利祿而善屬文,行為近似,所以合傳。
作者介紹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南朝宋史學(xué)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縣)人。官至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yàn)椤白筮w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后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jì),八十列傳。原計(jì)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xù)漢書》中抽出來補(bǔ)進(jìn)去的。
范曄出生在河南南陽一個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范晷為西晉雍州刺史,加左將軍。曾祖范汪入仕東晉,官至?xí)x安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進(jìn)爵武興縣侯。祖父范寧先后出任臨淮太守、豫章太守。父范泰仕晉為中書侍郎,桓玄執(zhí)政時被廢黜,徙居丹徒。劉裕于京口起兵滅桓玄,控制東晉政府實(shí)權(quán)后。范泰重新被啟用,出任國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職。他為東陽太守時,因開倉供糧和發(fā)兵千人,助劉裕打敗盧循有功,被加官為振武將軍。從此,范泰受到劉裕的信任,屢被升遷,先后擔(dān)任侍中、尚書常侍兼司空等職。宋代晉后,拜為金紫光錄大夫散騎常侍,少帝時加位特進(jìn)。
范曄的家庭有著正宗的家學(xué)傳統(tǒng)。范汪“博學(xué)多通,善談名理”,撰有《尚書大事》二十卷,《范氏家傳》一卷,《祭典》三卷以及屬于醫(yī)學(xué)棋藝的著作《范東陽方》一百零五卷,《棋九品序錄》一卷等。范寧嘗作《古文尚書舜典》一卷,《尚書注》十卷,《禮雜問》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其義精審,為世所重”。范泰也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種著述。受到家庭的影響,范曄從小好學(xué),再加上天資聰慧,因此尚未成年,便以博涉經(jīng)史,善寫文章而負(fù)盛名。
關(guān)于范曄少時的生活,史載不詳盡,只知其 “母如廁產(chǎn)之,額為磚所傷,故以‘磚’為小字。出繼從伯弘之,襲封武興縣五等侯。少好學(xué),博涉經(jīng)史……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宋書·范曄傳》。以下引文若不特別注明者,皆出此)。南朝劉宋時代,范曄始出仕,歷任宋武帝相國掾、彭城王劉義康府冠軍參軍轉(zhuǎn)右軍參軍,出為荊州別駕從事史,尋召為秘書丞。宋文帝元嘉五年(428年),父范泰去世,去官守制。后出為征南大將軍檀道濟(jì)司馬,領(lǐng)新蔡太守,遷為司徒從事中郎,不久,又升遷為吏部尚書郎?芍^官運(yùn)亨通。
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劉義康母親去世。葬前的晚上,百官吊唁,范曄與司徒左西屬王深夜宿義康府廣淵處(時曄弟廣淵為義康府祭酒),縱酒夜半,無所顧忌,醉意朦朧中又聽挽歌為樂,因此觸怒義康,把范曄貶官出京為宣城(今安徽宣州市)太守。貶官期間,范曄深感郁悶不得志,短期內(nèi)上調(diào)無望,便刪節(jié)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期間修撰完成大部。約六七年后,遷官為長沙王劉義欣的鎮(zhèn)軍長史,加寧朔將軍。元嘉十六年(439年),生母去世,服闋,為始興王濬后軍長史,領(lǐng)南下邳太守。死前累遷至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
范曄一生狂狷不羈,意志頗不滿于朝廷,晚年終于發(fā)作到了頂點(diǎn),加入了彭城王謀反陣營。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同黨徐湛之上表首告,供出了所有謀反同黨及往來檄書信札,謀反失敗。不久,范曄等被處死,連坐從誅的還有其弟廣淵、其子范藹等。
獄中,范曄寫了一篇《與諸甥侄書》,總結(jié)了他對文學(xué)、史學(xué)、音樂、書法的研究心得。在即將告別人世之際,他希望將來能有個知音,理解《后漢書》的價值。他對花費(fèi)畢生心血寫成的史學(xué)著作十分自負(fù),認(rèn)為它們“精意深旨”,是從古至今沒有過的“體大而思精”的作品,其中諸序與論贊,更是“天下之奇作”,和班固的《漢書》相比,毫無愧感。他說,世人多貴古賤今,所以他才“稱情狂言”,以期引起人們對《后漢書》的重視。
范曄的自夸雖然有些過分,但他的著作也確實(shí)有超人之處。劉昭說:“范曄后漢,誠跨眾氏”(《后漢書注補(bǔ)志序》),劉知幾也說:“范曄博采眾書,裁成漢典,觀其所取,頗有奇工”(參見《史通》的《書事篇》和《補(bǔ)注篇》)。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記載,在范曄著書之前記述東漢一代歷史的著作共有十部,八百余卷。然范書一出,諸家《后漢書》則日漸消沉,逐漸散佚。后來除晉人袁宏的《后漢紀(jì)》保存下來以外,其余都已不存。這說明范書殺青雖晚,卻后來居上。
【《后漢書》志第七·祭祀上】相關(guān)文章:
《后漢書》卷八十上·文苑列傳第七十上03-23
《后漢書》志第五·禮儀中10-08
《后漢書》卷四十上·班彪列傳第三十上01-15
《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04-14
后漢書的作者是?11-12
宏志05-14
夢志09-17
夢志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