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做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具備各方面能力的現代化四有新人。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為重要的,它貫穿著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礎。
然而,新一代獨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幾代人的寵愛,自理能力的匱乏也是顯而易見的。例如近幾年出現的中學生家長陪讀現象,大學生人才招聘家長陪聘現象,足以說明新一代獨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農村,獨生子女們的自理能力也同樣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學生一開始不會系國旗,有時候系好了又掉下來的情況也發(fā)生過幾次,有的小學生不會削鉛筆,有的小學生書包不會整理……至于洗衣做飯,那可真是寥寥無幾了。
一、 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個方面內容: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講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自理能力!《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第二條是這樣寫的“尊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條規(guī)定“衣著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務勞動。”從《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可以看出,小學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務性勞動,家庭生活服務性勞動。自我服務性勞動包括:梳頭,洗臉,洗腳,洗澡,穿衣、褲,系紅領巾,剪指甲,整理書包,刨鉛筆,包書皮,鋪床單,疊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務性勞動主要包括:掃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鍋、碗、盆,擇菜、切菜,削果皮,燒開水,煮面,煮小菜、湯等。
二、小學生自理能力現狀。
通過對本校學生網絡調查、個別調查,對其他學校小學生通過上網瀏覽了解,筆者認識到當前農村小學生的自理能力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
1、 學生不愛勞動,怕臟、怕累。
低年級中大多數學生不能獨立完成自我服務性勞動,往往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的;有的學生真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的學生上學遲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長,甚至索性發(fā)脾氣;經常進行家庭服務性勞動的學生不到10%。
2、祖輩對孩子寵愛變溺愛,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現在孩子的家長大多受過初中以上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確認識,也有較正確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輩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他們往往對孩子更加溺愛,對孩子護短,更別說是讓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時候還出現家長教育孩子,爺爺奶奶訓斥爸爸媽媽的現象。
3、學校教育偏重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勞動教育。
學校教育是學生接受勞動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動課,實踐課成了自習課、語數課的情況屢有發(fā)生,學生失去了活動與實踐的機會;有的老師以勞動為懲罰,致使學生對勞動產生厭惡。
三、對提高小學生自理能力的建議。
1、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勞動興趣。
綜合實踐活動、少先隊活動都是隊員們喜愛的活動形式,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活動來訓練和培養(yǎng)隊員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做一些簡單的班務勞動;“我是小幫手”,在家長的指導下,練習并學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我是小大人”,在師長的指導下,學會一些簡單的自我服務內容。還可以根據低年級的隊員上進心強的特點,設計一些競賽:整理書包比賽,系鞋帶比賽等。
2、加強家校聯系,更新家長育兒理念。
爺爺、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樣愛孩子,寵愛、溺愛,總之他們對孩子都很關心。這是教師、家長相同的地方,我們要從為孩子的將來為出發(fā)點,拉近家校聯系,從而為家長接受老師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礎。學校要組織家長學校,定期做育兒理念講座,有條件的可以請一些專家作專題講座。
3、教給孩子勞動技能,提高學生自理能力。
同樣勞動,有的學生做得輕松,勞動質量高,有的學生做的很累,勞動質量差。其中技巧是關鍵。如果老師、家長在孩子勞動的時候能適時給以技巧的指導,必定能讓孩子更樂于勞動,并且還實實在在地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