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淺談古代五種計時的方法
1、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十時辰制。
出現(xiàn)于先秦。晝夜各五分。據(jù)《隋書.天文志》,晝?yōu)槌⒇、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來表示)?/p>
3、百刻制。
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chǎn)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guān)。
可能起源于商代。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jīng)反復(fù),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xué)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4、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xùn)》。
5、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xiàn)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淺談古代五種計時的方法】相關(guān)文章:
古代人的計時方法08-30
淺談古代春天的各種雅稱04-02
淺談古代女子的花鈿01-14
古代沏茶方法08-21
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10-14
淺談古代文人的詩酒情調(diào)與個性06-15
古代辨別方向的方法09-16
古代沏茶方法—點茶08-20
古代瓷器的6種成型方法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