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摘抄的名句 推薦度:
- 《論語》名句 推薦度:
- 《論語》名句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集合)《論語》經(jīng)典名句15篇
《論語》經(jīng)典名句1
1、虔誠的信徒。沒有比你更好的朋友了。
2、邪紫抓住朱亦名,邪箏聲亂也樂。
3、不受苦難的人不認(rèn)識,不認(rèn)識的人也不認(rèn)識。
4、沒有意志,沒有意志,沒有實(shí)體,沒有我。
5、君子使人美麗,但不使人邪惡。
6、紳士是坦率的,小人是長的。
7、要有學(xué)習(xí)的臉,不生氣,不二。
8、三連,必有我嚴(yán)老師。選擇好的,然后跟隨它;選擇壞的,然后改變它。
9、空了,我敲了兩下,干了眼。
1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道的人行動,善良的人靜止。知道的人是快樂的,善良的人是長久的。
11、君子有德,小人有土;君子帶著懲罰,小人帶著利益。
12、過去的事不能勸戒,但過去的事可以追憶。
13、如果你不說,就不要規(guī)勸,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14、例如,所有的.星星都共享北方時間。
15、舉個例子,對于山來說,不是失敗。
16、默然而知,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我有什么?
17、一個學(xué)者不能沒有恒心。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8、這位紳士沒有東西吃,沒有東西住,也沒有東西住。
19、八夷朝廷之舞,可忍,不可忍!
20、相信學(xué)習(xí),保持好方法。危險的國家不進(jìn),混亂的國家不活。這個世界有道是看不見的,沒有辦法是隱藏的?蓱z的和便宜的。也羞愧;國無路可走,富貴也貴,羞恥也貴。
《論語》經(jīng)典名句2
1、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陷V
2、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陷V《孟子》
3、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
4、吾善養(yǎng)浩然之氣!献
5、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孟子
6、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7、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在其元!陷V
8、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献印侗M心上》
9、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孟子》
10、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1、盡心知性,盡性知天。——孟子
12、告子下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月5日名言)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献印睹献印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短住吩唬骸熳髂,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献印峨x婁上》
14、不以文章害辭,不以辭害志——孟子
15、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譯文】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献
16、志帥氣,氣帥體——孟子
1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献印睹献痈嫣煜隆
18、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為方圓——孟子
19、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陷V
20、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献印缎H伺媵~》
21、滕文公上: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設(shè)為庠序?qū)W校以教之:庠者,養(yǎng)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xué)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詩》云‘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謂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孟子《孟子》
22、人不可以無恥!献
23、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24、"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
25、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献
26、"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献"
2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28、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陷V
29、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陷V
30、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發(fā)——孟子
3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孟子《孟子》
32、"偏頗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片面;過度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缺陷;邪僻的言辭,我能知道他的偏差;閃躲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困境!"孟子《孟子》
33、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開端;羞惡的心,是義的開端;恭敬的心,是禮的開端;辨別是非的心,是智的開端!献印睹献印
34、志,氣之帥也——孟子
3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36、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無敵。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献印睹献印
37、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孟軻
3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陷V
3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献
40、君主視臣子為手足,臣子就會視君王為腹心;君主視臣子為狗馬,臣子就會視君主為常人;君主視臣子為泥土草芥,臣子就會視君主為仇敵。所以說,君主仁,則無人不仁;君主義,則無人不義!献印睹献印
4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孟子》
42、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献
43、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孟子
44、公孫丑上: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蔽疑起B(yǎng)吾浩然之氣。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献印睹献印
45、離婁下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jìn),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閑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泵献釉唬骸胺嵌Y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泵献釉唬骸叭酥援愑谇萦讷F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睈廴苏撸撕銗壑;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
4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献
47、君子不以其所以養(yǎng)人者害人!献
48、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陷V《孟子》
49、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献
50、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陷V
51、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献印睹献印
52、夫志,氣之帥也!陷V
5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54、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孟子《君子遠(yuǎn)庖廚》
55、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人。君之視人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孟子《孟子·離婁篇下》
56、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献
57、無側(cè)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僻讓之心,非人也!陷V
58、寶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59、人皆可以為堯舜!献
《論語》經(jīng)典名句3
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xué)過之后又時常溫習(xí)和練習(xí),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yuǎn)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事嗎?人家一時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惱怒,這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著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為別人辦事時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時是不是做到誠實(shí)可信了呢?對老師傳授給我的學(xué)業(yè)是不是復(fù)習(xí)了呢?”
【注釋】曾子:即曾參(音shēn),字子輿,生于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的鄫國貴族的后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jù)說《孝經(jīng)》就是他撰寫的。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shí),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shù)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rèn)定為三次。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jǐn)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xué)了。”
【注釋】就:靠近、看齊。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注釋】患,擔(dān)憂、害怕。人,指有教養(yǎng)、有知識的人,而非民。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注釋】詩三百,詩指《詩經(jīng)》一書。此書實(shí)有305篇,三百只是舉其整數(shù)。蔽,包括,概括的意思。思無邪,此為《詩經(jīng)?魯頌》上的一句。此處的“思”作思想解。無邪,一解為“純正”,一解為“直”。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xué)習(xí),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而不會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注釋】有:同“又”。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guī)矩。
8、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dān)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注釋】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名彘。武是他的謚號。父母唯其疾之憂。其,代詞,指父母。疾,疾病。
9、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在溫習(xí)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dāng)老師了!
【注釋】溫故而知新:故,已經(jīng)過去的。新,剛剛學(xué)到的知識。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孔子說:“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jié),小人與人勾結(jié)而不合群。”
【注釋】周,合群。比,音bì(第四聲),勾結(jié)。小人,沒有道德修養(yǎng)的凡人。
11、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學(xué)習(xí),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xué)習(xí),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注釋】罔:迷惑、糊涂。殆;疑惑、危險。
12、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仲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會明白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注釋】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學(xué)生,長期追隨孔子。女,同汝,你。
1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么來行走呢?”
【注釋】輗,音ní,古代大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大車指的是牛車。(2)軏:音yuè,古代小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沒有輗和軏,車就不能走。
14、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譯文】孔子談到季氏時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那么)還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狠心做出來呢?”
【注釋】季氏,魯國正卿季孫氏,即季平子。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時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據(jù)《周禮》規(guī)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諸侯為六佾,卿大夫?yàn)樗馁,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扇,可以忍心。一說可以容忍。
15、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孔子說:“早晨得知了(為仁之)道,就是當(dāng)晚死去也心甘情愿了!
16、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譯文】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想念的是鄉(xiāng)土;君子想著的是法制,小人想著的是恩惠。”
【注釋】懷:思念。土:鄉(xiāng)土。刑:法制懲罰。
17、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yīng)該向他學(xué)習(xí)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yīng)該自我反省(有沒有與其相類似的錯誤)!
19、子曰:“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譯文】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yuǎn)離家鄉(xiāng);如果不得已要出遠(yuǎn)門,也必須有充分的道理(理由)。”
【注釋】游:指游學(xué)、游官、經(jīng)商等外出活動。方:規(guī)矩,道理,理由。
20、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孔子說:“三年(多年)沒有改變父親的合乎禮儀的規(guī)矩,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孔子說:“父母的年紀(jì),不可不知道并且要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22、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應(yīng)該在說話時要謹(jǐn)慎,在行動時要敏捷。”
【注釋】訥:遲鈍。這里指說話要謹(jǐn)慎。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23、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24、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譯文】宰予白天睡覺?鬃诱f:“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壘的墻壁無法粉刷。對于宰予這個人,責(zé)備還有什么用呢?”孔子又說:“起初,我對于人,是聽了他說的話便相信了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是聽了他講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在宰予這里,我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
【注釋】糞土:腐土、臟土。杇:音wū,抹墻用的抹子。這里指用抹子粉刷墻壁。誅:意為責(zé)備、批評。與:語氣詞。
25、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譯文】子貢說:“老師講授的禮、樂、詩、書的知識,依靠耳聞是能夠?qū)W到的;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論,依靠耳聞是不能夠?qū)W到的!
【注釋】文章:這里指孔子傳授的詩書禮樂等。性:人性!蛾栘浧返谑咧姓劦叫。天道:天命!墩撜Z》書中孔子多處講到天和命,但不見有孔子關(guān)于天道的言論。
26、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子貢問道:“為什么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謚號呢?”孔子說:“他聰敏勤勉而好學(xué),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謚號叫‘文’!
【注釋】孔文子:衛(wèi)國大夫孔圉(音yǔ)!拔摹笔侵u號,“子”是尊稱。敏:敏捷、勤勉。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譯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鬃勇牭搅,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
【注釋】季文子:即季孫行父,魯成公、魯襄公時任正卿,“文”是他的謚號。斯:就。
28、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好看的臉色,擺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過分恭敬,左丘明認(rèn)為這種人可恥,我也認(rèn)為可恥。把怨恨裝在心里,表面上卻裝出友好的樣子,左丘明認(rèn)為這種人可恥,我也認(rèn)為可恥!
【注釋】足恭:一說是兩只腳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態(tài)來討好別人;另一說是過分恭敬。這里采用后說。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魯國人,相傳是《左傳》一書的作者。
29、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文】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多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xué)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
【注釋】簞:音dān,古代盛飯用的竹器。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樂:樂于學(xué)。
30、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譯文】孔子說:“質(zhì)樸多于文采,就像個鄉(xiāng)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質(zhì)樸,就流于虛偽、浮夸。只有質(zhì)樸和文采配合恰當(dāng),才是個君子!
【注釋】質(zhì):樸實(shí)、自然,無修飾的。文:文采,經(jīng)過修飾的。野:此處指粗魯、鄙野,缺乏文彩。史:言詞華麗,這里有虛偽、浮夸的意思。彬彬:指文與質(zhì)的配合很恰當(dāng)。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32、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注釋】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爸蓖爸恰;樂,古音yào,喜愛的意思。
33、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xué)的知識),學(xué)習(xí)中不覺得厭煩,教人中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么因難呢?”
【注釋】識:音zhì,記住的意思。何有于我哉:對我有什么難呢?
34、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譯文】孔子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jù),以仁為憑藉,活動于(禮、樂等)六藝的范圍之中!
【注釋】德:舊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貫徹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藝:藝指孔子教授學(xué)生的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藝,都是日常所用。
35、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譯文】孔子說:“教導(dǎo)學(xué)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要去開導(dǎo)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注釋】憤:苦思冥想而仍然領(lǐng)會不了的樣子。悱:音fěi,想說又不能明確說出來的樣子。隅:音yǔ,角落。
36、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dāng)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注釋】飯疏食,飯,這里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著胳膊。
37、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葉公問子路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么不說。(就說)他這個人發(fā)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注釋】葉公姓沈名諸梁,楚國的大夫,封地在葉城(今河南葉縣南),所以叫葉公。云爾:云,代詞,如此的意思。爾同耳,而已,罷了。
3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譯文】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xué)習(xí),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diǎn)!
3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項(xiàng)內(nèi)容教授給學(xué)生們。
【注釋】文:文獻(xiàn)、古籍等。行:指德行,也指社會實(shí)踐方面的內(nèi)容。忠:盡己之謂忠,對人盡心竭力的意思。信:以實(shí)之謂信。誠實(shí)的意思。
40、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jīng)常憂愁!
【注釋】坦蕩蕩:心胸寬廣、開闊、容忍。長戚戚:經(jīng)常憂愁、煩惱的樣子。
41、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譯文】孔子既溫和又嚴(yán)厲,威嚴(yán)卻不兇猛,莊重而又安祥。
42、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譯文】《詩經(jīng)》說:“(要)小心謹(jǐn)慎呀,就好像站在深淵旁邊,踩在薄冰上面!
43、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譯文】曾子說:“鳥快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快死的時候,說的話是善意的!
4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譯文】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qiáng)而有毅力,因?yàn)樗?zé)任重大,道路遙遠(yuǎn)。把實(shí)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zé)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yuǎn)嗎?”
【注釋】弘毅:弘,廣大。毅,強(qiáng)毅。
45、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
46、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譯文】顏淵感嘆地說:“(對于老師的學(xué)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粗孟裨谇懊,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dǎo)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jié)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xué)習(xí)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個十分高大的東西立在我前面,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沒有前進(jìn)的路徑了!
【注釋】喟:音kuì,嘆息的樣子。彌:更加,越發(fā)。鉆:鉆研。瞻:視、看。循循然善誘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誘,勸導(dǎo),引導(dǎo)。卓爾:高大、超群的樣子。末由:末,無、沒有。由,途徑,路徑。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47、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譯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那個地方去居住。有人說:“那里非常落后閉塞,不開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說:“有君子去那里住下來,就不會閉塞落后了。”
【注釋】九夷:中國古代對于東方少數(shù)民族的通稱。陋:鄙野,文化閉塞,不開化。
4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文】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
49、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jìn)也,未見其止也!
【譯文】孔子在評價顏淵時說:“可惜呀!我只見他不斷前進(jìn),從來沒有看見他停止過!
5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譯文】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歲時還默默無聞,那他也就沒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5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孔子說:“一個國家的軍隊(duì),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是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qiáng)迫改變的!
【注釋】三軍:12500人為一軍,三軍包括大國所有的軍隊(duì)。此處言其多。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52、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譯文】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評析】孔子認(rèn)為,人是要有骨氣的。作為有遠(yuǎn)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樣,不會隨波逐流,而且能夠經(jīng)受各種各樣的嚴(yán)峻考驗(yàn)。
5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54、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
【譯文】糧食不嫌舂得精,魚和肉不嫌切得細(xì)。
【注釋】膾:音kuài,切細(xì)的魚、肉。
55、食不語,寢不言。
【譯文】吃飯的時候不說話,睡覺的時候也不說話。
56、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鬃诱f:“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xì)w于仁了。實(shí)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難道還在于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shí)行仁的條目。”孔子說:“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合于禮的不要聽,不合于禮的不要說,不合于禮的不要做!鳖仠Y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
【注釋】克己復(fù)禮:克己,克制自己。復(fù)禮,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禮的要求。歸仁:歸,歸順。仁,即仁道。目:具體的條目。目和綱相對。事:從事,照著去做。
57、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惫:“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譯文】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做君主的要有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饼R景公說:“講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雖然有糧食,我能吃得上嗎?”
【注釋】齊景公:名杵臼,音chǔjiù,齊國國君,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490年在位。
5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59、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譯文】曾子說:“君子以文章學(xué)問來結(jié)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yǎng)仁德!
6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孔子說:“自身正了,即使不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干,自身不正,即使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61、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子夏做莒父的總管,問孔子怎樣辦理政事?鬃诱f:“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dá)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注釋】莒父:莒,音jǔ。魯國的一個城邑,在今山東省莒縣境內(nèi)。
62、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文】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63、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譯文】孔子說:“剛強(qiáng)、果敢、樸實(shí)、謹(jǐn)慎,這四種品德接近于仁!
6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譯文】孔子說:“國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國家無道,還是要正直,但是說話要隨和謹(jǐn)慎(注意方式方法)。”
【注釋】危:直,正直。孫:同“遜”。
6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忠言,而有言論的人不一定都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66、子曰:“君子上達(dá),小人下達(dá)!
【譯文】孔子說:“君子向上通達(dá)仁義,小人向下通達(dá)財利!
67、子曰:“古之學(xué)者為己,今之學(xué)者為人!
【譯文】孔子說:“古代的人學(xué)習(xí)是為了提高自己,而現(xiàn)在的人學(xué)習(xí)是為了給別人看!
68、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認(rèn)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6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譯文】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擔(dān)心自己沒有本事!
70、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知我者其天乎!”
【譯文】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啊!”子貢說:“怎么能說沒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說:“我不埋怨天,也不責(zé)備人,下學(xué)禮樂而上達(dá)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注釋】尤:責(zé)怪、怨恨。下學(xué)上達(dá):下學(xué)學(xué)人事,上達(dá)達(dá)天命。
71、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文】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72、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譯文】子貢問怎樣實(shí)行仁德?鬃诱f:“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住在這個國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賢者,與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73、子曰:“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譯文】孔子說:“人要是沒有長遠(yuǎn)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74、子曰:“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譯文】孔子說:“多責(zé)備自己而少責(zé)備別人,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
75、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譯文】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zhí),合群而不結(jié)黨營私!
【注釋】矜:音jīn,莊重的意思。
76、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能憑一個人說的話來舉薦他,也不會因?yàn)橐粋人不好而不采納他的好話!
77、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譯文】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強(qiáng)加給別人!
78、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會敗壞人的德行。在小事情上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的!
79、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譯文】孔子說:“大家都厭惡他,我就必須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歡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80、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譯文】孔子說:“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才真叫錯了。”
81、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譯文】孔子說:“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飯,徹夜不睡覺,去左思右想,結(jié)果沒有什么好處,還不如去學(xué)習(xí)為好!
82、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1)在其中矣;學(xué)也,祿(2)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譯文】孔子說:“君子只謀求道行道,不謀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餓肚子;學(xué)習(xí),可以得到俸祿。君子只擔(dān)心道不能行,不擔(dān)心貧窮。”
【注釋】餒:音něi,饑餓。祿:做官的俸祿。
83、子曰:“當(dāng)仁,不讓于師!
【譯文】孔子說:“面對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
84、子曰:“有教無類!
【譯文】孔子說:“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類。”
85、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孔子說:“主張不同,就沒有互相商議的(基礎(chǔ))!
86、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慣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于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注釋】諒:誠信。便辟:慣于走邪道。善柔:善于和顏悅色騙人。便侫:慣于花言巧語。
8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dú)馕炊,戒之在?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及其老也,血?dú)饧人,戒之在得!?/p>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yīng)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血?dú)膺不成熟,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等到身體成熟了,血?dú)夥絼,要戒除與人爭斗;等到老年,血?dú)庖呀?jīng)衰弱了,要戒除貪得無厭。”
88、子曰:“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譯文】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習(xí)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
89、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譯文】孔子說:“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90、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說明】本章已見于第一篇《學(xué)而》的第三章,此處系重出。
91、子路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譯文】子路說:“整天吃飽了飯,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難了!”
92、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譯文】過去的已經(jīng)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
93、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譯文】手腳不勤,分不清五谷。
【注釋】四體:四肢。“五谷”,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qū)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后者有麻無稻。
94、子夏曰:“仕而優(yōu)(1)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
【譯文】子夏說:“做官還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注釋】優(yōu):有余力。
《論語》經(jīng)典名句4
1.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陽貨》
2.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妒龆
3.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稇梿枴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短┎
5.朝聞道,夕死可矣!独锶省
6.當(dāng)仁,不讓于師。——《衛(wèi)靈公》
7.道不同,不相為謀!缎l(wèi)靈公》
8.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蛾栘洝
9.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妒龆
1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额仠Y》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缎l(wèi)靈公》
12.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缎l(wèi)靈公》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缎l(wèi)靈公》
14.過猶不及!断冗M(jìn)》
15.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额仠Y》
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独锶省
18.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wèi)靈公》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顏淵》
2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蹲勇贰
2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
2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妒龆
23.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独锶省
2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独锶省
25.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張》
26.里仁為美!独锶省
27.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豆遍L》
28.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2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蹲勇贰
30.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衛(wèi)靈公》
31.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独锶省
3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蹲雍薄
3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妒龆?/p>
34.三思而后行!豆遍L》
35.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豆遍L》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短┎
37.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额仠Y》
3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蹲雍薄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妒龆
40.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路》
41.小不忍則亂大謀。——《衛(wèi)靈公》
42.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陽貨》
43.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朽也!豆遍L》
44.言必信,行必果!蹲勇贰
4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
46.有教無類!缎l(wèi)靈公》
4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蹲雍薄
4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雍也》
4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5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缎l(wèi)靈公》
51.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52.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論語》經(jīng)典名句5
本學(xué)期老師組織我們讀《論語》。學(xué)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老師一遍遍在課堂上講解所謂何意,我在下面聽得云里霧里,想不通這古人好好的話干嘛要說成這樣,在我眼里,古人的經(jīng)典文章一直是深奧難懂。
課間隨意翻閱書本,不覺被里面的內(nèi)容牢牢吸引了,這本書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難懂,論語中的經(jīng)典話語加上一個個小故事,變得生動形象,從中可以學(xué)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每當(dāng)夜晚難以入眠時,我便捧著它細(xì)細(xì)品味,細(xì)讀之中,也讀出了一點(diǎn)點(diǎn)自己的心得。
為人之道,貴在真誠。自懂事以來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處世圓滑,左右逢緣;有些人巧舌如簧,善于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樸實(shí);有些人刻苦兢業(yè),舍已為公;有些人無為頹廢,胸?zé)o大志。這些類型,我覺得都和自己對不上號,我自己卻是挺喜歡真實(shí),不太會耍弄心機(jī),也不善于推卸任務(wù),也許源于老師對我的教導(dǎo):做一個真誠的人。真誠是搞好人際關(guān)系的良方,與人交往,不虛偽,不矯飾,真誠地面對每一個人,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我想他人也會熱情地接受你。
這本書還一直放在我的床頭,有些故事我還沒有細(xì)細(xì)地讀完,不過我想我會擠出時間去細(xì)品的,看著書柜里長年作為裝飾品的書籍,我很慚愧,沒把書當(dāng)成自己的朋友,我想我會重新去認(rèn)識它們,就像《論語》里說的,為人之道,貴在真誠。
《論語》經(jīng)典名句6
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xué)而》
7、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8、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0、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1、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12、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4、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17、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19、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20、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
21、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24、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5、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9、子貢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31、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32、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3、子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35、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37、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8、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3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經(jīng)典名句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顏淵》
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qiáng)加給別人。饑寒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把它強(qiáng)加給別人;恥辱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把它強(qiáng)加給別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利與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多替別人著想,這是終生應(yīng)該奉行的原則。
子曰:“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論語·里仁》。
侍奉父母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zé)任。因此,孔子教育人們,父母在世時,子女輕易不要出門遠(yuǎn)行,以便守在父母身邊,盡孝子之道。如果非要遠(yuǎn)出,首先要安頓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訴父母確切的行蹤。因?yàn)椤皟盒星Ю锬笓?dān)憂”。子女只有對父母孝敬有加,才能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不要讓年事已高的父母無人照顧,還要牽掛遠(yuǎn)在他鄉(xiāng)的子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卻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積善成德,便成為君子;成人之惡,積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罵。
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學(xué)而》
做事勤快敏捷,說話謹(jǐn)慎。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多做實(shí)事,少說廢話,不亂說話。
當(dāng)仁不讓于師。——《論語·衛(wèi)靈公》
面臨著仁義,就是老師,也不必同他謙讓。這句話與“我愛我的老師,我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語)的意思有些類似。闡發(fā)仁義,捍衛(wèi)真理,伸張正義等應(yīng)該做的事,要積極主動地去做,絕不能推讓。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墩撜Z·述而》
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jīng)常局促憂愁。君子襟懷坦白,安貧樂業(yè),與人為善,知足常樂,所以能坦蕩蕩。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憂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懷戚戚。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不將對甲的怒氣轉(zhuǎn)到乙的頭上,也不重犯同一種過失。許多人對自己的過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習(xí)以為常,若能像顏回那樣該多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墩撜Z·衛(wèi)靈公》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首
先學(xué)好本領(lǐng)。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鴻圖。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墩撜Z·衛(wèi)靈公》
多責(zé)備自己,而少責(zé)備別人。這句話說的是要嚴(yán)以律己,寬以待人。嚴(yán)格要求自己,進(jìn)步就快;寬容別人,就會遠(yuǎn)離怨恨。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墩撜Z·里仁》
見到賢人,就應(yīng)該想著向他學(xué)習(xí);看見不賢的人,便應(yīng)該自己反省,(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病。)對不如自己的人喜歡譏笑﹑輕視,因而沾沾自喜;對比自己強(qiáng)的人喜歡貶低,甚至嫉妒﹑畏懼退縮,害怕與他們交往:這都是不正確的態(tài)度。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dú)馕炊,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dú)饧人,戒之在得。——《論語·季氏》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應(yīng)該警惕戒備:年輕的時候,正在長筋骨,氣血尚未定型,在男女問題上必須警戒;到了壯年時期,身強(qiáng)力不虧,精力旺盛,要警戒無原則的糾紛和爭斗;到了老年,體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貪得無厭。這句話對于青少年來說,提出了早戀會影響身心健康的問題。在今天看來,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說法,對我們?nèi)杂薪逃饬x。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墩撜Z·為政》
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該怎么辦了。 孔子認(rèn)為,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寸步難行。在今天看來,一個企業(y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中國加入了世貿(mào)組織,也要守規(guī)則,講誠信,才能在競爭中得到發(fā)展。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墩撜Z·述而》
三個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當(dāng)我的師長的人。人人都有相對的技能和特長,有值得我學(xué)習(xí)的地方,只要虛心向別人學(xué)習(xí),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師。
三思而后行!墩撜Z·公冶長》
經(jīng)過反復(fù)考慮然后才采取行動。這話適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食不語,寢不言!墩撜Z·鄉(xiāng)黨》
吃飯的時候不交談,睡覺的時候不說話!墩撜Z》中記載孔子的生活習(xí)慣和養(yǎng)生之道的文字很多,這一條就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墩撜Z·泰伯》
讀書人須有遠(yuǎn)大的抱負(fù)和堅強(qiáng)的意志,因?yàn)樗麑ι鐣?zé)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長。對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人來說,遠(yuǎn)大的抱負(fù)、堅強(qiáng)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墩撜Z·子罕》
天寒地凍,才曉得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節(jié)操和品格。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才能真正考驗(yàn)人。
溫、良、恭、儉、讓!墩撜Z·學(xué)而》
溫和、善良、嚴(yán)肅、節(jié)儉、謙遜?鬃用康揭粋國家,必然聽得到那個國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溫、良、恭、儉、讓”的美德和態(tài)度獲得的。這也是我們求知、做人應(yīng)具備的品格和態(tài)度。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墩撜Z·公冶長》
朽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壘起的墻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著去培養(yǎng)他。人的智力因素沒有多大的差別,但人的情感因素有著很大的差別?鬃佑袀叫宰予的學(xué)生,大白天睡大覺,孔子說,對于宰予這樣的人沒有什么可責(zé)備的。因?yàn)樗麑W(xué)習(xí)態(tài)度太差,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墩撜Z·為政》
只是讀書,卻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讀書,就會疲憊而無所獲!皩W(xué)”與“思”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就達(dá)不到好的效果。
言必信,行必果!墩撜Z·子路》
說出的話一定要算數(shù),行動起來一定要堅決。一諾千金,敢作敢為,受人尊重;出爾反爾,優(yōu)柔寡斷,遭人鄙棄。
欲速則不達(dá)!墩撜Z·子路》
想要快反而達(dá)不到目的?鬃拥牡茏佑幸恍┳龉俚,孔子教育他們干出政績不要急于求成。事物發(fā)展有它的規(guī)律性,學(xué)習(xí)上也要循序漸進(jìn),不打好基礎(chǔ),就想攻克尖端科學(xué),快出成果,也是辦不到的。
朝聞道,夕死可矣!墩撜Z·里仁》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這句話說明了對真理的渴望。“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這首詩,正是表達(dá)了這種思想,對自由、對真理的執(zhí)著追求,可以使人舍棄生命。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墩撜Z·為政》
知道的就承認(rèn)已經(jīng)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自作聰明的人總是把無知當(dāng)已知。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墩撜Z·衛(wèi)靈公》
志士仁人不肯貪生怕死而傷害仁義,他們總是寧可犧牲性命以成全大義的。自古忠臣義士把仁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文天祥就是這樣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表明了他視死如歸,舍身成仁的心跡。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我十五歲,有志于學(xué)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guī)矩。這是孔子晚年對自己一生學(xué)習(xí)修養(yǎng)的概括總結(jié),說明他一生從不間斷地學(xué)習(xí)修養(yǎng),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較大的進(jìn)步,直至晚年達(dá)到最高境界。幾千年以來,無數(shù)的人都把這段話作為勉勵自己的座右銘。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順”也分別成了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的代名詞而廣泛流傳。
《論語》經(jīng)典名句8
求學(xué)篇
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xué)而》
【講解】學(xué)習(xí)了,而能按時去實(shí)踐,不也高興嗎!有朋友自遠(yuǎn)方來,(切磋學(xué)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嗎!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墩撜Z·學(xué)而》
【講解】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人不貪圖飲食的滿足、居室的舒適(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說話謹(jǐn)慎,向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人請教,這樣做,就可以說是一個好學(xué)的人了。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墩撜Z·為政》
【講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知啊。
4、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墩撜Z·為政》
【講解】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yún)s不認(rèn)真學(xué)習(xí),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墩撜Z·為政》(溫故知新)
【講解】溫習(xí)已知的舊知識,又能領(lǐng)悟到新的東西,可以憑借這一點(diǎn)做老師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墩撜Z·為政》
【講解】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xué)習(xí),三十歲時能立足與社會,四十歲時能通情達(dá)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歲時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歲能聽的進(jìn)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已經(jīng)達(dá)到隨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guī)矩。
7、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講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愛真理勝于愛生命)。
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墩撜Z·述而》 (舉一反三)
【講解】(教學(xué)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dǎo)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告訴他(四方形)的一個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個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識)了。
9、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墩撜Z·述而》
【講解】發(fā)奮時候竟忘記吃飯,快樂時候就忘記了憂愁,把自己就要老了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罷了。”
10、古之學(xué)者為己(所謂為己之學(xué)),今之學(xué)者為人!墩撜Z·憲問》
【講解】古代讀書人學(xué)習(xí)的目的,在于修養(yǎng)自己的學(xué)問道德(然后去為國家、人民服務(wù)),現(xiàn)在讀書人學(xué)習(xí)的目的,在于給別人看(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和任用)。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講解】懂得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以它為樂。
立志篇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墩撜Z·泰伯》
【講解】讀書的人不可不抱負(fù)遠(yuǎn)大,意志堅強(qiáng),因?yàn)樗厝卧谏矶烦踢b遠(yuǎn)。
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講解】三軍中可以奪取統(tǒng)帥,但是不可能強(qiáng)迫改變一個平民百姓的志向。
1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墩撜Z·子罕》
【講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凋謝的。
品德篇
15、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講解】仁,距離我遠(yuǎn)嗎?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隨著心念到了。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墩撜Z·子路》
【講解】自身言行正當(dāng),即使不下命令,別人也會跟著行動;若自身言行不正當(dāng),即使三令五申,別人也不會跟著行動。
17、巧言令色,鮮矣仁!墩撜Z·學(xué)而》
【講解】花言巧語,裝出和善的面孔。這種人,心里不會有多少“仁德”(這種人不會有真正的`愛人之心)。
18、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墩撜Z·子張》
【講解】有了過錯,別人都能看到;改了,人們都會敬仰他。
19、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講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0、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墩撜Z·雍也》
【講解】 一個人的高尚的品質(zhì)和外在的表現(xiàn)一致,然后才能成為君子。
21、君子不器《論語·為政》
【講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樣(只有一種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環(huán)境都能發(fā)揮君子的作用)
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論語·衛(wèi)靈公》
【講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驗(yàn)他,卻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卻可用小事情考驗(yàn)他。
2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墩撜Z·衛(wèi)靈公》 (殺身成仁)
【講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會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只會勇于犧牲來成全仁。
24、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墩撜Z·述而》
【講解】做不應(yīng)該做的事從而做官發(fā)財,對我來說,好比是天空浮來浮去的過眼煙云。
2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墩撜Z·子罕》
【講解】聰明的人不會疑惑,實(shí)行仁德的人會憂愁,真正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2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墩撜Z·雍也》
【講解】聰明智慧的人愛水,有仁德的人愛山。聰明智慧的人愛活躍,有仁德的人愛沉靜。聰明智慧的人快樂,有仁德的人長壽。
27、當(dāng)仁不讓于師。《論語·衛(wèi)靈公》
【講解】在實(shí)行仁德之事的時候?qū)ψ约旱睦蠋熞膊灰t讓。
2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墩撜Z·里仁》
【講解】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29、過而不改,是謂過已!墩撜Z·衛(wèi)靈公》
【講解】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才真叫過錯呢。
30、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墩撜Z·衛(wèi)靈公》
【講解】君子不因?yàn)閯e人的話說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yàn)閯e人的品德不好就廢棄他的正確意見。
31、孝弟(tì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墩撜Z·學(xué)而》
【講解】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根本。
3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墩撜Z·里仁》
【講解】看見賢人就應(yīng)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則應(yīng)在內(nèi)心自我反省有無類似缺點(diǎn)。
3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墩撜Z·季氏》
【講解】不怕東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勻,不怕貧困而怕不安定。
處世篇
3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墩撜Z·述而》
【講解】君子胸懷坦蕩,無憂無慮;小人心胸狹隘,常常憂愁哀戚。
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墩撜Z·學(xué)而》
【講解】不怕別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36、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墩撜Z·學(xué)而》
【講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沒有威嚴(yán),(別人也不會尊重你),學(xué)習(xí)的知識就不會扎實(shí)。做人重要的是講求忠誠,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錯誤,就不要害怕改正。
3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墩撜Z·雍也》
【講解】自己要在社會上自立,就要使別人能在社會上自立;自己要在社會上通達(dá),就要別人也能在社會上通達(dá)。
38、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墩撜Z·子路》
【講解】名分正當(dāng),說話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說話必須理由正當(dāng)而充足。
39、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論語·學(xué)而》
【講解】我每天都要從多個方面檢查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辦事情,是否忠實(shí)呢?與朋與交往,是否有不真誠的地方呢?老師傳給我的學(xué)業(yè),是否復(fù)習(xí)了呢?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顏淵》
【講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強(qiáng)加給別人。
4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墩撜Z·顏淵》
【講解】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成全人家惡事。
42、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墩撜Z·顏淵》
【講解】自古以來,都免不了一死;如果人民對政府不信任,國家就立不住。
4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墩撜Z·為政》
【講解】一個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4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墩撜Z·衛(wèi)靈公》
【講解】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比喻要勝任工作,必須先學(xué)好本領(lǐng)。
45、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墩撜Z·季氏》
【講解】有益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實(shí)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46、見義不為,無勇也!墩撜Z·為政》
【講解】見到自己應(yīng)當(dāng)做的正義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沒有勇氣。
47、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墩撜Z·憲問》
【講解】凡事多責(zé)備自己而少責(zé)備別人,就可以避開怨恨了。
哲理篇
48、子謂《韶》:“盡善矣,盡美矣! 《論語·八佾》(盡善盡美)
【講解】孔子談到《韶》這一樂舞說:“美極了啊,又好極了!
49、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墩撜Z·泰伯》
【講解】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過問那方面的政事。
50、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講解】過去的事不可挽回了,將來的事來得及改正。
51、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講解】不求速成,不要圖小利。想求速成,反而達(dá)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論語》經(jīng)典名句9
(一)基礎(chǔ)知識積累
1、《論語(轉(zhuǎn)載于:www.cSSyq.co m 書 業(yè) 網(wǎng):論語好句賞析)》是一部___體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輯錄的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論語》和《___》《___》《___》合稱為“四書”。
2、孔子,名___,字 ___,___ 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禮治,鼓勵人們?nèi)胧?,即“出來做事”。開私人講學(xué)的風(fēng)氣,傳說有弟子___人,身通六藝者____人?鬃颖救艘脖粴v代統(tǒng)治者尊奉為至圣先師。
。ǘ┱n內(nèi)句子翻譯
。1)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我小時候生活窮苦,所以學(xué)會了許多鄙賤的技藝。)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讉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學(xué)習(xí)的人。我選取那些優(yōu)點(diǎn)而效法,把好的
言行記在心里;對于他們身上的缺點(diǎn),我進(jìn)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盡君道,臣盡臣道,父盡父道,子盡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一副偽善的面孔,這
種人很少有仁德的。? )
。5)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孔子說:?聰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聰明的人生動活潑,仁慈的人沉厚寧
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仁厚的人有涵養(yǎng),壽命長。?)
(6)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貢問孔子說:?有一句話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準(zhǔn)則嗎??孔子回答:?那就是‘恕’
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強(qiáng)加給別人。? )
。7)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ㄗ訌垎柸绾沃卫碚隆?鬃诱f:?做官要始終如一,不肯懈怠,執(zhí)行政令表里如一,
忠心不二。? )
(8)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仠Y、季路侍從。孔子說:?何不各人說說自己的志向??
子路說:?愿將車馬及皮袍衣服與朋友共享,用壞了也不引為遺憾。?
顏淵說:?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勞績。?
子路說:?希望聽到老師的志向。?
孔子說:?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輕人得到關(guān)懷。? )
。9)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不符合禮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禮的話不去聽,不符合禮的話不去說,不符合禮的事不
去做。 )
。10) 克己復(fù)禮為仁(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禮,這就是仁。)
。11) 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修養(yǎng)仁德全靠自己,難道是靠別人嗎? )
。12) 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努力學(xué)習(xí),堅持不懈,教導(dǎo)別人從來不知道疲倦。)
。13)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文化,依靠個人勤奮敏捷,不斷學(xué)習(xí)、求
索而得來知識的人。 )
。1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ㄗ约合胍⑸,從而使別人立身,自己想要通達(dá)從而使別人通達(dá)。)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ㄓ新毼坏娜吮旧碚保@樣不發(fā)命令事情也能辦得好 ;有職位的人本身不正直 ,即
使強(qiáng)發(fā)命令下屬也不會聽從。)
(二)課外句子翻譯
。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而眾星共之②。”
【注釋】①北辰:北極星。距地球約782光年。由于太遠(yuǎn),從地球上看它似乎不動,
實(shí)際仍在高速運(yùn)轉(zhuǎn)。 ②共:同“拱”。環(huán)繞。
【今譯】 孔子說:?[國君]治理國家,用道德教化來推行政治,就像北極星一樣,處
于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
。2)子曰:“道之以政①,齊之以刑②,民免而無恥③;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
格④!
【注釋】 ①道:同“導(dǎo)”。治理,引導(dǎo)。 ②齊:整治,約束,統(tǒng)一。 ③免:避免,指避
免犯錯誤。無恥:做了壞事,心里不知羞 恥;沒有(或缺乏)羞恥之心。 ④格:正,糾正。
【今譯】孔子說:?用行政命令來治理,用刑法來處罰,人民雖然能避免犯罪,但還不
是從心里知道[犯罪]是可恥的;用道德教化來治理,用禮來約束,人民就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會[自覺地]改過。?
。3) 子曰:“由①,誨女②,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③。”
【今譯】孔子說:?仲由,我教導(dǎo)你的[知識],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這種態(tài)度才是明智的。?
(4)子曰:“人而無信①,不知其可也!咀⑨尅竣 信:講信用,說了算數(shù)。
【今譯】 孔子說:?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5)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今譯】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dǎo)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
表達(dá)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fā)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fù)地給他舉例.
。6) 君子坦蕩蕩, ___________________。
。7) 見賢思齊焉,___________________。
(8)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9) 歲寒,__________________。
(10)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今譯】君子只應(yīng)擔(dān)心自己沒有才能,不必?fù)?dān)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
【今譯】十戶人家的村落,必定有人像我一樣忠信,但不如我好學(xué)啊。
。13)發(fā)憤忘食,_________________ ,不知老之將至。
。1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今譯】暮春三月,春服已經(jīng)換上,約上五六個朋友,六七個少年,到沂水里洗澡,在舞雩臺上吹風(fēng),再一路歌唱而歸。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
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注釋】 ①有:同“又”。表示相加。“十有五”,即十加五,十五歲。 ②天命: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稟賦與天性、人生的道義和職責(zé)等多重含義。
【今譯】孔子說:?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xué)習(xí);三十歲時能自立于世;四十歲時遇事就
不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jìn)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才能達(dá)到隨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guī)矩。?
(16)長沮、桀溺①耦而耕②?鬃舆^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
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是也。”曰:“是知津矣!眴栍阼钅。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痹唬骸笆强浊鹬脚c?”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論語?微子》【注釋】 ①長沮、桀溺:兩位隱士,真實(shí)姓名和身世不詳。 ②耦而耕:兩個人合力耕作。 ③耰:音yōu,用土覆蓋種子。
①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夫執(zhí)輿者為誰?
翻譯: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翻譯: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翻譯:
、 請你點(diǎn)評文章中的孔子的思想
(17)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痹唬骸拔慈屎?”子曰:“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昂睿豢锾煜,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注:1公子糾:齊桓公的哥哥。齊桓公與他爭位,殺掉了他。2召忽: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糾的家臣。公子糾死后,召忽自殺,管仲歸服于齊桓公,并當(dāng)上了齊國的宰相。3如其仁:這就是他的仁德。4微:無,沒有。5被發(fā)左衽:被,同“披”。衽,衣襟!氨话l(fā)左衽”是當(dāng)時的夷狄之俗。6諒:遵守信用,這里指拘泥小的信義、小的節(jié)操。7自經(jīng):上吊自殺。瀆,小溝渠
、賹⑽闹械漠嫏M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翻譯: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
翻譯:
②孔子如何看待“管仲相桓公”這件事的'?
(18)宰予晝寢。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①也。于予與何誅②?”子
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③!
【注釋】①圬:粉刷②誅:責(zé)備 ③是:代詞,指先前對人的態(tài)度。
、. 將文中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于予與何誅? 譯文: 于予與改是。 譯文: ②. 這段文字講的是和 的關(guān)系。
、. 孔子從“宰予晝寢”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附錄: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19~22題。
先君子嘗言:鄉(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xué)京畿,一日,風(fēng)雪嚴(yán)寒,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yán),雖家仆不得近。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面額焦?fàn)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fù)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柱者?不速去,無俟奸人構(gòu)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fā)聲,趨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ü(jié)選自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9.下列各組加點(diǎn)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 (1)微行入古寺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燭之武退秦師》)
B. (1)而目不可開
。2)范增數(shù)目項(xiàng)王(《鴻門宴》)
C. (1)史噤不敢發(fā)聲
(2)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荊軻刺秦王》)
D. (1)使史更敝衣
。2)愿足下更慮之(《荊軻刺秦王》)
20.與例句中“為”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例句:公閱華,即解貂覆生,為掩戶。
A.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荊軻刺秦王》)
B.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
C.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D.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荊軻刺秦王》)
21.下列對文意的理解,錯誤的一項(xiàng)是( )
A.第一段寫左忠毅公在風(fēng)雪天“微行入古寺”,發(fā)現(xiàn)了“伏案臥,文方成草”的史可法,當(dāng)即“解貂覆生,為掩戶”,表現(xiàn)了左忠毅公愛才之心。
B.對史可法,左忠毅公不僅“呈卷,即面署第一”,而且“召入,使拜夫人”,并斷言“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則表現(xiàn)了他具有知人之明。
C.從“席地倚墻而坐,面額焦?fàn)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句可以看出,“逆閹”對左公用刑之酷和左公面對酷刑的意志之堅。
D.“老夫已矣,汝復(fù)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柱者?”表現(xiàn)了左公對國家前途的憂慮,并對史可法給自己平反昭雪寄予厚望。
2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汝復(fù)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柱者?
。2)無俟奸人構(gòu)陷,吾今即撲殺汝!
《論語》經(jīng)典名句10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
2、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
3、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知道某件事情并不一定比喜歡這件事情更重要,而喜歡這件事情也不一定比享受這件事情更重要。
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胡?
9、寢不尸,居不容。
10、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學(xué)習(xí)知識只有不斷地實(shí)踐和學(xué)習(xí)才能真正掌握。
11、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12、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3、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4、人沒有對將來的考慮,就必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愁。
1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6、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币馑际钦f,一個有品德的人永遠(yuǎn)都是開明寬厚的,而一個卑鄙的人則總是憂愁不安。
17、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8、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19、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21、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2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3、德不孤,必有鄰。
24、譯:孔子說:“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jié)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25、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26、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币馑际钦f,通過不斷地回顧歷史,了解舊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識并成為一個好老師。
27、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币馑际钦f,不要做自己不希望別人對待自己的事情。
28、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29、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3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3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2、這部書中的經(jīng)典名句很多,今舉其一句如下。
33、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4、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35、其意思是,自已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強(qiáng)加給別人去做。
3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37、子不語:怪,力,亂,神。
3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39、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40、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1、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42、朝聞道,夕死可矣。
4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44、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45、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7、食不語,寢不言。
4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5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5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3、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54、《論語》是中國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獻(xiàn)之一,其中包含了很多經(jīng)典的名言警句,以下是部分代表性的《論語》名言:
5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6、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57、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58、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币馑际钦f,無論和誰一起相處,總有值得學(xué)習(xí)的地方。
60、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6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呼?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62、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63、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6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6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6、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
67、譯:孔子說:“甜言蜜語、滿臉堆笑、點(diǎn)頭哈腰,左丘明認(rèn)為可恥,我也認(rèn)為可恥;心懷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認(rèn)為可恥,我也認(rèn)為可恥!
68、另外,《論語》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名言更是具有廣泛傳承和影響力。
6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71、因?yàn)椤墩撜Z》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其中包含了眾多深刻的名言警句,如“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7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7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74、譯:顏淵、季路侍奉時?鬃诱f:“為什么不說說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說:“愿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鳖仠Y說:“但愿能做到不夸耀優(yōu)點(diǎn)、不宣揚(yáng)功勞。”子路說:“您的愿望呢?”孔子說:“但愿老人能享受安樂,少兒能得到關(guān)懷,朋友能夠信任我!
75、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jié)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jié)交諂媚逢迎的人,結(jié)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jié)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7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77、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8、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79、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8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81、顏淵、季路待。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82、聰明智慧的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
8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84、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85、這些名言警句都是具有普遍適用價值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生道理、塑造良好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
86、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8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8、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89、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90、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論語》經(jīng)典名句11
1、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論語·述而》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墩撜Z》
3、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4、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
5、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
8、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1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1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12、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wèi)靈公》
13、"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14、子曰:"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衛(wèi)靈公》
15、君子不器。
16、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17、君子納于言而敏于行。
18、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9、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陽貨》
20、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蛾栘洝
21、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独锶省
2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短┎
23、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24、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25、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譯文: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jié)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出處:論語
2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出處:論語
27、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出處:論語
28、言必信,行必果。出處:《論語》
29、"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出處:論語
30、既來之,則安之。
31、朝聞道,夕死可矣。出處:《論語》
3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處:論語
33、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出處:論語
3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出處:論語
35、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6、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37、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出處:論語—學(xué)而
38、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3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示例:
40、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示例:職早就打算一個主意,想去回藩臺去,又因?yàn)槭?/p>
4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2、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43、仕則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
44、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論語
45、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論語
46、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論語
47、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論語
48、寧肯站著死,決不跪著生。—— 論語
49、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50、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論語》經(jīng)典名句12
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003 敬鬼神而遠(yuǎn)之
004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005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
006 未知生,焉知死
007 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010 鳥獸不可與同群
011 無可無不可
012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
013 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
014 吾日三省吾身
015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016 不遷怒,不貳過
017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01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019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020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021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022 小不忍則亂大謀
023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024 巧言令色,鮮矣仁
025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026 朽木不可雕也
027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028 子不語:怪、力、亂、神
029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030 仁者,其言也切
031 狂者進(jìn)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032 邦無道,危行言孫
033 知其不可而為之
034 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035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036 君子有三戒
037 鄉(xiāng)原,德之賊也
038 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039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040 不學(xué)詩,無以言
041 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042 有事弟子服其勞
043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04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045 禮,與其奢也,寧儉
046 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047 犁牛之子,驛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048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049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050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05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05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
053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054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055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056 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057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058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059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061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06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063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064 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065 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066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06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
068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069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070 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071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072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073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074 當(dāng)仁,不讓于師
075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076 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
077 三月不知肉味
078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079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080 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
081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082 過猶不及
083 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
084 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08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086 道不同,不相為謀
087 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088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089 雖蠻貊之邦行矣
090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091 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092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093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094 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
095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096 近者說,遠(yuǎn)者來
097 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098 名不正,則言不順
099 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100 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
《論語》經(jīng)典名句13
1、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譯文:每天能學(xué)到一些自己沒有的知識,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xué)的了。
2、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譯文:做事勤敏,又好學(xué),不以問及下于他的人為恥。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譯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zhǔn)備工作非常重要。
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譯文:復(fù)習(xí)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譯文:君子嚴(yán)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則千方百計要求、苛求別人。
6、言必信,行必果。譯文:說話一定要講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斷。
7、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譯文: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dá)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譯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jié)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jié)交諂媚逢迎的人,結(jié)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1謗人的人,結(jié)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9、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譯文:一個人沒有長遠(yuǎn)的考慮,一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譯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譯文:孔子在河邊說:時間就像這流水一樣,不分日夜的流淌。
12、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學(xué)習(xí)而又時常的復(fù)習(xí),難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yuǎn)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13、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譯文:君子要少說虛話,多干實(shí)事。
1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譯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沒有為了謀求生存而損害仁德的,只有獻(xiàn)出自己的生命來成就仁德的。
15、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譯文: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jié)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1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譯文:不必?fù)?dān)心財富不多,只需擔(dān)心財富不均;不必?fù)?dān)心人民太少,只需擔(dān)心不安定。
17、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譯文:學(xué)習(xí)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xué)習(xí),則會因?yàn)橐苫蠖游kU。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譯文: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xié)調(diào)。
19、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譯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忠實(shí)?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誠?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認(rèn)真復(fù)習(xí)?
2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譯文: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就承認(rèn)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明智。
21、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譯文:顏回這個人很好學(xué)。為人不遷怒他人,不重復(fù)犯(同樣的)錯。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譯文:不擔(dān)心人們不知道自己,只擔(dān)心自己不知道別人。
2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譯文: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jīng)常憂愁。
24、當(dāng)仁,不讓于師。譯文: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后指遇到應(yīng)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2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譯文:士不可不志向遠(yuǎn)大,意志堅強(qiáng),因?yàn)樗缲?fù)重任,路途遙遠(yuǎn)。
26、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譯文:質(zhì)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zhì)樸就會虛浮,質(zhì)樸和文飾比例恰當(dāng),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
2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譯文:軍隊(duì)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2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譯文:見到賢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以他為反面教材)做自省。
29、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譯文:有知識不會疑惑有仁義不會擔(dān)憂有勇氣不會恐懼。
30、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譯文:君子坦蕩而不驕狂,小人驕狂而不坦蕩。
3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弊g文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tài)度是明智的!
3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弊g文孔子說:“人無信譽(yù),不知能干什么?
33、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譯文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34、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弊g文孔子說:“《關(guān)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3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弊g文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3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譯文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37、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弊g文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3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譯文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3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譯文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墻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40、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弊g文孔子說:“靈敏又好學(xué),向比自己學(xué)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4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孔子說:“學(xué)了又時常溫習(xí)和練習(xí),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yuǎn)方而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的`學(xué)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4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弊g文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4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譯文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shí)?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fù)習(xí)了呢?”
4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弊g文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jǐn)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xué)了!
4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弊g文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4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弊g文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4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弊g文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于學(xué)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guī)矩!
4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弊g文孔子說:“復(fù)習(xí)舊知識時,又能領(lǐng)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
4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弊g文孔子說:“君子團(tuán)結(jié)群眾而不互相勾結(jié),小人互相勾結(jié)而不團(tuán)結(jié)群眾。”
50、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弊g文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xué)越糊涂;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
5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政》)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會上站住腳的。
52、德不孤,必有鄰。(《里仁》)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5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讓年老的人得到安適,讓朋友們得到信任,讓年少的人得到關(guān)懷。
5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雍也》)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幫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興旺發(fā)達(dá)也要幫助他人一同興旺發(fā)達(dá)
55、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述而》)學(xué)習(xí)知識從不滿足,教誨別人從不懈怠。
56、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準(zhǔn)則,以仁為憑借,以六藝為學(xué)習(xí)活動內(nèi)容。
5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jīng)常憂愁
58、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用不義手段得到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好像天空的浮云一樣。
5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三軍的主帥是可以俘虜過來的,一個人的志向是不能強(qiáng)行改變的。
60、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子罕》)后生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的將來不如現(xiàn)在呢?
61、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顏淵》)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6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顏淵》)君子成全別人做好事,不助長別人做壞事。
63、禮之用,和為貴。(《學(xué)而》)禮的應(yīng)用,以和為貴。我們之所以用最高的禮節(jié)熱烈歡迎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是因?yàn)槲覀冋J(rèn)為同世界各國的朋友和諧相處是最可寶貴的。
64、當(dāng)仁不讓于師。(《衛(wèi)靈公》)面對仁德對老師也不要謙讓。
6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衛(wèi)靈公》)做工的人想把活做好,必須先把工具弄好。
66、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jǐn)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xué)了!
67、“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薄耙郧暗氖虏灰僭u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68、“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69、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fā);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dǎo)。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
70、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鬃诱f:“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鳖愃频膯栴},就不要再重復(fù)教他了。”
《論語》經(jīng)典名句14
1.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注釋:溫習(xí)舊的知識,進(jìn)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注釋:學(xué)習(xí)知識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如果只是一味空想?yún)s不學(xué)習(xí)就會感到疑惑。
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注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
4. 既來之,則安之。
注釋:本指招徠遠(yuǎn)人,并加以安撫。現(xiàn)指已經(jīng)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心來。
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注釋: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就要先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zhǔn)備工作非常重要。
6. 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注釋:默默地記住所學(xué)的知識,勤奮學(xué)習(xí)不覺得滿足,教誨人不知道疲倦。
7.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注釋:一支軍隊(duì)的主帥可以改變,男子漢(有志氣的人)的志氣卻不可以改變。
8. 言必信,行必果。
注釋:說出的話一定要算數(shù),承諾的事一定要果斷做到。
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注釋: 統(tǒng)治者本身行為端正,即使不下達(dá)命令,百姓也會跟著行動;統(tǒng)治者本身行為不端正,縱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聽從。
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釋:自己不想要的,切勿強(qiáng)加給別人。
11.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注釋:天資聰敏又好學(xué),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xué)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辱。
12.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注釋:真正高尚的人重視的是道義,堅持自己的處世原則;而道德低下的人重視的只有一己之利。
13.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注釋:不到學(xué)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先不要去開導(dǎo)他;不到學(xué)生心里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dá)出來的程度,也不要去啟發(fā)他。
14. 巧言令色,鮮矣仁!
注釋:花言巧語、一副討好人的樣子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5.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注釋: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出謀獻(xiàn)計做到盡心竭力了嗎?與朋友交往做到誠信了嗎?老師傳授我的知識,自己常溫習(xí)了嗎?
16.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釋:如果這件事情都能容忍,那還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
17.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注釋:學(xué)習(xí)知識以后按時溫習(xí),不也是很愉快的嗎?有朋友從遠(yuǎn)方而來,不也是快樂的嗎?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惱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嗎?
18.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strong>
注釋: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xué)習(xí),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來改正缺點(diǎn)。
19. 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注釋:單純追求速度往往無法達(dá)到目的,只顧小利,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20.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注釋:做不義的事得到胡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就如同天上胡浮云一樣,沒有實(shí)際意義。
《論語》經(jīng)典名句15
1、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保ā墩撜Z·雍也》)(20xx全國)
——孔子說:“質(zhì)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zhì)樸就會虛浮,質(zhì)樸和文飾比例恰當(dāng),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
2、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20xx天津)
3、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保ā墩撜Z·季氏將伐顓臾》)(20xx湖南)
——周任說過:“能施展其才能,則就其職位,不能這樣做,就不就其職位”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20xx全國)
——一個工匠想要做好活計,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20xx全國、20xx上海)
——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fù)擔(dān)很重,就常憂慮、擔(dān)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wěn)的樣子。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墩撜Z·子罕》)(20xx江蘇)
——孔子在河邊說:“那消逝的時間,就像眼前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保ā墩撜Z·子罕》)(20xx全國)
——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義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8、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不怕(東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貧困而怕不安定。財物平均分配則無所謂貧;上下能夠和好共處則無所謂寡;上下相安無事則國家就無傾覆之患。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凡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應(yīng)該強(qiáng)加給別人。
1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論語·學(xué)而》)
——君子不講究吃,不講究住,做事勤快,說話謹(jǐn)慎,親近有道德的人虛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學(xué)的人了。
1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為政》)
——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茫然無得。只思考不讀書,思路就會閉塞不通。
1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些什么。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早晨聽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14、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
——看見賢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反躬自問有沒有和他一樣的毛病。
15、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聰明的人明理通達(dá),隨機(jī)應(yīng)變,和水的流動暢通、隨岸賦形相似,所以愛水;仁德之人仁厚自重、沉靜不移,同山的肅穆屹立、巋然不動相似,所以愛山。寬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傷于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永恒。
16、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論語·述而》)
——學(xué)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時刻,我不去開導(dǎo)他;學(xué)生不到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刻,我不去啟發(fā)他。舉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啟發(fā)他了。(反:類推)
1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diǎn)加以學(xué)習(xí),發(fā)現(xiàn)他們的缺點(diǎn)就作為借鑒而改正自己。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保ā墩撜Z·泰伯》)
——一個讀書人,應(yīng)當(dāng)胸懷寬廣意志堅強(qiáng),因?yàn)樗呢?zé)任重大,路程遙遠(yuǎn)啊。
1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軍隊(duì)的統(tǒng)帥是可以俘虜過來的,但普通百姓立定的志向是不可強(qiáng)迫改變的。
2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到了寒冷的時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為喻,贊頌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堅強(qiáng)不屈,忠貞不渝)。
2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處于領(lǐng)導(dǎo)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用發(fā)布命令,別人也會照著你的樣子去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發(fā)號施令,也沒有人聽從。
2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論語·雍也》)
——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須使別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達(dá),也必須使別人通達(dá)。
2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墩撜Z·雍也》)
24、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過去的事情已經(jīng)無法挽回了,但未來的事情還是可以補(bǔ)救的(諫:匡正,挽回。追:補(bǔ)救,挽回)。
25、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君子不善于講話,但辦事很敏捷。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墩撜Z·顏淵》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壞事;小人恰恰與此相反。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向?qū)W;三十歲時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歲時不再困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命運(yùn)是怎么一回事;六十歲時聽到任何話都能平心靜氣;七十歲以后,更能夠隨心所欲,卻不會逾越規(guī)矩。
28、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發(fā)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2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
——詩可以激發(fā)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yuǎn)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
30、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有三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xí)已學(xué)的知識,并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lǐng)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xí)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三為“溫故,知新”:隨著自己閱歷的豐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頭再看以前看過的知識,總能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東西。
【《論語》經(jīng)典名句】相關(guān)文章:
《論語》經(jīng)典名句08-15
經(jīng)典論語名句06-21
《論語》經(jīng)典名句07-03
《論語》經(jīng)典名句欣賞08-21
論語課外名句05-05
【薦】經(jīng)典論語名句06-21
(優(yōu))經(jīng)典論語名句06-22
經(jīng)典論語名句[精品]06-22
《論語》經(jīng)典名句【通用】07-03
《論語》經(jīng)典名句(精)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