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賞析知識資料

    時間:2022-05-08 02:00:57 八年級下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賞析知識資料

      聞雁

    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賞析知識資料

      韋應物,唐代詩人,長安人,以山水田園詩著稱。因曾出任過蘇州刺史,退職后定居蘇州永定寺,故世稱“韋蘇州”。

      首句以設問起。“故園”指詩人的家鄉(xiāng)京兆長安,“渺”,渺茫,因遙遠而模糊不清。全句的意思是:家鄉(xiāng)遙遠,模糊不清,不知在何處?思鄉(xiāng)之情不言自明。第二句“歸思方悠哉”,詩人直抒胸臆,發(fā)出感嘆,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更使這歸思無窮不已,悠然不盡了。這一句表達了詩人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濃,為第三、四句高齋聞雁蓄勢。第三句“淮南秋雨夜”,點明地點和季節(jié)。“淮南”指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區(qū)。當時詩人被貶為滁州刺史。身處異地,又值寂寥的秋雨之夜,“歸思”之情更盛。第四句“高齋聞雁來”,詩人獨坐高齋,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歸雁在古詩文中,因來是思鄉(xiāng)思親之物。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聲更使詩人思鄉(xiāng)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聯(lián)翩,思緒萬端。詩到此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后的感觸不寫一字,留下了廣闊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想像和思考。

      詩人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亂后的動亂年代里,在宦海浮沉中,看到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但又無力抗爭,感到彷徨苦悶,因而在詩中流露了孤寂和低沉的情緒。我們透過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diào),不難看到在“歸思”“聞雁”的背后,隱現(xiàn)著時代的面影,蘊涵著詩人對時代的感受。

      所以,這首詩的中心意思應歸納為:詩人通過“歸思”“聞雁”的描寫,抒發(fā)了遠宦思鄉(xiāng)之情,也蘊涵著詩人對動亂時代的苦悶感受。

      池鶴

      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這首七律共有八句組成。首聯(lián)“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寫高高的竹籠里沒有伴侶,意思是說,鶴是養(yǎng)在池里的,不是養(yǎng)在竹籠中的,在竹籠中沒有鶴的“伴侶”。這突出了鶴的生活環(huán)境與眾不同,它的品格、風度也不是“群雞”能比的。

      頷聯(lián)“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是寫丹頂鶴的外形特征。“丹砂”又名朱砂,一種紅色礦物,可以入藥。這里詩人以“丹砂”來比喻丹頂鶴頭頂上的朱紅色的皮膚。丹頂鶴的飛羽黑色,兩翼折疊時覆于白色短尾上,當它展翅時,白色短尾就看不見了,所以詩人說“曬翅常疑白雪消”,“白雪”比喻“白色短尾”。這一聯(lián)是寫池鶴的色彩美。“恐”和“疑”是人格化的描寫。

      頸聯(lián)“轉(zhuǎn)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這一聯(lián)采用反襯手法,寫池鶴不僅風姿超凡,而且不會“語聲嬌”,去討好別人。詩人把丹頂鶴與鸕鶿相比,意在突出丹頂鶴的風姿和不事權(quán)貴的品格。“語聲嬌”,聲音嬌媚,以討好主人,暗喻邀寵獻媚。“苦嫌”,詩人痕恨這種邀寵獻媚的行為。

      尾聯(lián)“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寫池鶴的鳴叫聲美,表現(xiàn)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池鶴鳴叫時聲音洪亮,《詩經(jīng) 鶴鳴》中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句,就是鶴鳴洪亮的聲音的。“臨風一唳思何事”是個設問句,“悵望青田云水遙”的答句。“悵”,惆悵,不如意。“青田云水遙”,自已向往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但是可望而不可即。一個“悵”字表現(xiàn)出詩人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說明他追求閑適的田園生活。其實,他厭惡仕途生活,追求“青田云水”生活,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而已。

      這首詩用群雞、鸚鵡等禽鳥映襯丹頂鶴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風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從而表現(xiàn)出詩人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

      迎燕

      葛天民,字無懷,號補翁,南宋人。初為僧,后還俗,居西湖上,所交皆名士。

      題目“迎燕”,此前未見。“咫尺春三月”,點明時令。咫,八寸。用咫尺狀春三月,見季節(jié)短暫,稍縱即逝,珍惜之情自不待言。接著,將劉禹錫《烏衣巷》“飛入尋常百姓家”句刪去首二字,組入本詩首聯(lián)。雖屬借用,但恰到好處。“尋常百姓”,表明主人身份:非富貴人家,其住宅非雕梁畫棟式建筑。那么燕能不迎“入”呢?主人毫不懷疑。因為“惟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燕不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基于對燕這一品質(zhì)的了解,主人抓緊咫尺光陰,忙著做“迎”的準備。在各項準備中,詩人選擇了其中一件:“不下舊簾遮”。“簾”會妨礙燕的出入,故“不下”;“簾”惟其“舊”,才是“新燕”識別而“入”的標志;“簾”之所以“舊”,還具體表明主人是“尋常百姓”,無財力換上新“簾”。“為迎”句,直抒胸臆,是因;“不下”句,點明做法,是果。用詞前呼后應,屬對一虛一實,章法錯落有致。

      這位“尋常百姓”,終于迎“入”新燕。頸聯(lián)暫撇下主人不寫,著力刻畫“新燕”:“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二句宛若“微雨飛燕”圖:暮春三月,雜花似錦,細雨霏霏,燕銜香泥,穿梭來往。“泥香”是“微雨”落花所致;“翅濕”是雨中飛行的結(jié)果。燕筑巢、生育,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雖“翅濕”在所不辭,神情躍然紙上。

      尾聯(lián),以飽含贊賞之情作結(jié)。新巢已成,雛燕長大,呢喃起舞,幸福地“相伴過年華”。全詩寫了人與燕的關系。燕的自由自在,正是詩人隱居生活的反映;燕之樂,亦足見詩人之樂。前人謂:“詠物詩不待分明說盡,只仿佛形容便見妙處。”此詩堪稱一例。這首詩不僅生動描繪燕子的生活習性,而且表達了燕子與老百姓的深厚情誼。

      寫法上,善于捕捉具有特征性細節(jié),以點概面,以靜顯動,視覺美與嗅覺美交織;似畫,而又為畫面所不可企及,顯示了詩之為藝的特殊表現(xiàn)功能。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詩人李白才高志遠,但他的一生卻很不得意。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應詔入京,供奉翰林院。但由于權(quán)貴排擠,不到兩年便被玄宗“賜金還山”。理想和現(xiàn)實的尖銳矛盾,使他長期陷于苦悶之中。這首詩抒寫的就是作者因懷才不遇而引發(fā)的無盡煩憂。

      從題目看,這是一首餞別詩。但詩中并無惜別之語。開頭即以兩個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結(jié)。既說“棄我去”,又說“不可留”;既言“亂我心”,又稱“多煩憂”。表現(xiàn)出他的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以及一觸即發(fā)、發(fā)則不可抑止的感情狀態(tài)。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兩句借景抒情。目接風送秋雁之景,精神為之一振,煩憂為之一掃,感到心與境合的舒暢,酣飲高樓的豪情油然而生。“秋”字點明餞別的季節(jié),“酣高樓”點明餞別的地點和方式。

      “蓬萊文章”以下四句自成一段,寫登樓引發(fā)的感慨,也是李白與族叔李去酒酣耳熱之后談話的中心。“蓬萊”,海中神山!逗鬂h書 竇章傳》:“是時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周代的藏室、漢代的東觀、唐代的秘書省,都是國家的藏書機構(gòu)。李云是秘書省校書郎,所以詩中用“蓬萊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東漢末年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為首的作家,文風剛健,辭情慷慨,后世的文學評論家把這一時期的文學風格稱為“建安風骨”,本篇則以“建安骨”贊美李云的文章風格剛健。“中間”這里指南朝,南朝在漢魏與唐朝之間。李白非常推崇南朝詩人謝眺,這次又是在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的樓上飲酒,因此,自比小謝,就顯得非常自然,也流露出對自己才能的自信。主客雙方談古論今,雄心勃發(fā),連天上的明月也想摘下來。詩人神馳宇宙的豪情,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欲上青天攬明月”這一詩句中十分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然而,這不過是詩人酒酣興發(fā)時的豪語而已。當他從幻想回到現(xiàn)實里,就會更加強烈地感到理想與現(xiàn)實難以統(tǒng)一的苦悶。

      “抽刀斷水”以下四句寫壯志難酬的悲慨。詩人從高樓上遠遠望去,溪水如帶繞城而過,不盡的流水與無窮的煩憂之間極易產(chǎn)生聯(lián)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煩憂的強烈愿望中引發(fā)出抽刀斷水的意念。“抽刀斷水水更流”是生活中的現(xiàn)象,用來比喻內(nèi)心的苦悶無法排解,顯得奇特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由于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因此讀來感到自然天成。李白一生借酒消愁,自想解脫,但就此“舉杯銷愁愁更愁”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脫,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悶心情。 一句詩中三個“愁”字,足見愁思之多,與開頭“多煩憂”相響應。李白長期陷于“不稱意”的苦悶之中,不得不尋求另一種超脫,即“散發(fā)弄扁舟”。逃避現(xiàn)實雖然不是他的本愿,便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他的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縱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最后這兩句是詩人對現(xiàn)實不滿的激憤之詞。

      李白的詩,語言樸素,感情激蕩,韻味深長,形成獨特的“縱逸”風格一。這首餞別詩如歌如訴,情感跌宕起伏,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懷才不遇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態(tài)。結(jié)構(gòu)上的大跨度跳躍與詩人的情感變化相一致。

      漁家傲

      這是一首描寫北宋西北邊邊境軍旅生活的詞。范仲淹作此詞時,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抗南西復的侵擾。詞中描繪邊地奇異的秋景,表現(xiàn)作者慨嘆功業(yè)未立和戍邊將士思念家鄉(xiāng)的復雜心情。

      寫鄉(xiāng)思離愁的作品,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也是如此。但這首詞所描繪的秋景的確與尋常所見的不同。“塞下秋來風景異”,開頭一句先交代所寫景象的地域、季節(jié),用一“異”字概括總的感受。如果作者是當?shù)厝,就不會覺得眼中的景象有何異處;而范仲淹是蘇州吳縣人,來到西北邊地,自然會感到這里的風光非常奇特。他是否喜歡這里的風光?詞中沒有明說,但“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卻表達了他的情感:連南飛的大雁都毫無留戀之意,何況是離鄉(xiāng)戍邊的將士?傍晚時分,四面?zhèn)鱽肀苯赜械穆曧,與軍中的號角聲交織在一起;詞人筆下的西北邊境的秋景,多么悲涼奇異;而從“孤城閉”字中,也隱隱透出當時軍事態(tài)勢的嚴重。

      下片由寫景轉(zhuǎn)入抒情。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緊承“孤城閉”而來。詞人身在荒僻的過境孤城,夜晚難免會起鄉(xiāng)關之思,于是借酒消愁。但一杯濁酒哪能消得了濃重的愁思!何時才能返回家鄉(xiāng)?“燕然未勒歸無計”,尚未破敵立功,還鄉(xiāng)之計無從談起。“羌管悠悠霜滿地”是個寫景句,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xù),詞義中見出將士們寒夜戍守的艱辛,以及因“歸無計”而“人不寐”的哀傷。這里的“人”指誰?既指身為經(jīng)略副使的詞人自己,也包括廣大的戍邊士卒。結(jié)句“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最能引發(fā)讀者的同情和思考:將軍為什么深夜不寐、愁白了頭發(fā)?顯然是“燕然未勒歸無計”造成的;征夫為什么落淚?也是出于同樣的原因。愛國的情懷,思鄉(xiāng)的苦悶,構(gòu)成了守邊將士復雜的心態(tài)。

      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jié)構(gòu)方式。這一首也是如此。寫景圍繞“異”字著筆,勾勒出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塞下秋景;抒情重在揭示孤城將士內(nèi)心的苦悶,那種壯志難酬、有家難歸的抑郁情懷、寫景與抒情的完美結(jié)合,表現(xiàn)出一種蒼涼悲壯的藝術風格。

      天凈沙 秋思

      這首寫景小令選取秋天幾個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組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蕭瑟凄涼的意境,用以襯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前三句寫景的方法很特別:每句都是三個名詞性的短語排在一起,短語之間、句子之間,沒有任何關聯(lián)詞語,讓讀者根據(jù)前后連貫的幾個畫面意會“秋思”的主題。“枯藤老樹昏鴉”,顯然是深秋傍晚的景物。樹是老的,藤是枯的,顯得毫無生氣;而傍曉時棲息樹上的烏鴉卻能引起旅人思歸之念。“小橋流水人家”,本來是恬靜明麗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與上下句所描寫的景象截然異趣,其實不然。因為旅人在荒郊野外見此安適的人家,只會引起“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的愁緒。第三句“古道西風瘦馬”更給人以蒼涼之感。一個“古”字喚起人們對古往今來多少過客的不盡聯(lián)想;“西風”即秋風,既點明季節(jié),又增添悲涼氣氛;而旅途勞頓的“瘦馬”,使整個畫面帶有令人沮喪的感情色彩。

      末兩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不僅寫景,而且寫人。于暮色蒼茫中,烘托出一個騎著瘦馬,遠離家鄉(xiāng)、羈旅漂泊的人來。前面一系列景物的渲染,為末句“斷腸人在天涯”作了鋪墊。

      這支曲子只有28個字,卻能以巧妙的構(gòu)思,給我們摹畫出一幅秋郊夕照圖,創(chuàng)造出一種蕭瑟、蒼涼的意境。不僅寫景,而且寫人;不僅用景物點染“秋”,而且用景物來表現(xiàn)“思”,把“秋思”寫得非常凄惻。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韻》稱譽這首小令為“秋思之祖”。近代王國維《元劇之文章》說:“(馬致遠)《天凈沙》小令,純是天籟,仿佛唐人絕句。”的確是中肯的評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從詩的標題看,這是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回贈之作。兩位詩友闊雖多年后在揚州初次相逢,白于筵席上賦詩相贈,劉乃作此酬答。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的心情。

      詩的開關回首往事,抒發(fā)感慨。“巴山楚水”指貶居之地。永貞元年,順宗任用王叔文改革弊政,劉禹錫時任屯田員外郎,為革新之核心人物。不久革新失敗,王叔文被殺害,劉禹錫被貶郎州司馬。憲宗元和十年曾被召回長安,因游玄都觀看桃花作《戲贈看花諸君子》詩諷刺權(quán)貴,又被貶為連州刺史,后又轉(zhuǎn)任夔州、和州刺史;叵攵嗄陙韮啥仍赓H,一直在遠離京城的荒僻之地為官,心中感慨萬端。“棄置身”三字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被朝廷長期冷落的一滿。

      三、四句用兩個典故表達回歸之后的感受。“聞笛賦”指晉人向秀所作《思舊賦》。詩人在外地二十多年,如今召回京城,許多舊友已經(jīng)去世,只能徒然地呤誦“聞笛賦”表達懷念而已。“爛柯人”指傳說中的人物王質(zhì)。相傳王質(zhì)進山打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觀看。棋到終局,王質(zhì)發(fā)現(xiàn)手里的斧柄已爛掉。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經(jīng)過去了一百年。詩人以王質(zhì)自比,說明自己貶謫時間太久,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時光景了。

      五、六句以“沉舟”“病樹”自比,固然感到憂傷,卻又相當達觀。劉禹錫當初參與政治革新活動時只有三十四歲,不幸被貶二十三年,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來,沉舟的旁邊千帆過往,病樹前面萬木向榮。詩人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沉浮,表現(xiàn)出豁達的胸懷。

      末兩句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歌一曲”指白居易在席上賦詩相贈。“長精神”,即增長精神,振作精神。詩人在朋友的關懷下,表達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這首詩的精華在“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此聯(lián)所展示的藝術形象明朗清新,意境沉郁又有豪邁之氣,客觀上被人認為包含著一種新陳代謝的自然規(guī)律,其引申意義已遠溢于本義之外。后人常引用此兩句來說明:沒落的事物,就由它沒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著自己的規(guī)律發(fā)展下去。

      無題

      這首詩以“無題”為題,等于沒有題目。這就增加了我們理解的難度。詩人為什么不給這首詩定一個與詩意有關的題目?可能是有他的苦衷,不便明說吧。不過從首句“相見時難別亦難”來看,當是一首傷別的詩。為誰傷別呢?是摯友,還是戀人?還是另有寓意?學者的看法并不致。但從描寫的內(nèi)容來看,似是一首傷感離別的愛情詩。

      首聯(lián)寫暮春時與自己所愛的女子別離的傷感情景。“相見時難”的“難”,指困難,“別亦難”的“難”指難受,兩個“難”字意思不同。見面本來已很困難,所以分別時也令人難受。“東風無力百花殘”,渲染了當時別離的氣氛,情景交融。“東風”即春風,“殘”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覺。

      頷聯(lián)寫別后相思,以兩個生動的比喻表白自己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方”“始”,都是“才”的意思。春蠶直到死的時候才停止吐絲,蠟燭燃盡時才停止流燭淚。這里的“絲”與思念的“思”諧音,蠶絲和蠟淚象征愛情;而“死”啊“淚”的,則暗示愛情帶有濃郁的悲劇色彩。也有人認為這里可能是詩人借以抒發(fā)政治上屢遭挫折后的苦悶心情。

      頸聯(lián)設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景。古人說“女為悅已者容。”故詩人轉(zhuǎn)寫對方即從曉妝對鏡落筆。“但愁去鬢改”,是對青春年華逝去表達憂慮。一個“改”字,見出別離之久,相思之苦。當詩人夜晚獨對熒熒燭淚之時,所愛的人也許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躑躅苦吟吧?“應覺月光寒”,忖度對方的處境和感受,可謂一往深情。

      尾聯(lián)表達詩人的愿望:有人為他們傳遞信息。將對方住處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為什么見面這般難?其間必有難以逾越的障礙。甚至連打探一下她的音訊也不容易,只有請神話傳說中的青鳥幫忙了。“青鳥殷勤為探看”,只是詩人苦苦相思時的一種愿望而已。“為探看”即為我探探看,口氣中充滿期待之意。因為律詩押平聲韻,所以這里的“看”字要讀平聲。

      全詩把別后相思寫得纏綿悱惻,詩人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令人動容。古人說“別易會難”,而本篇開頭卻說“相見時難別亦難”,將古語加以變化運用,在含意上翻進一層,由此可見詩人對離愁別恨的體會之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聯(lián),以象征手法描寫至死不渝的愛情,語言巧妙多姿,最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傳誦。

      夜雨寄北

      詩題中的“寄北”,有的選本作“寄內(nèi)”。內(nèi)即內(nèi)人,妻子。從詩的內(nèi)容看,按“寄內(nèi)”解釋很適合,解為寄給信在北方的友人也可以。李商隱曾宦游梓州,其妻王氏留在長安。這首詩大約是其收到妻子來信后所作。

      首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像是一問一答:“你問我何時能回家?我很難確定一個準確的日期。”夫妻之間的關懷、惦念,宦游人的鄉(xiāng)愁、歉意,都在這看似平淡的詩句中表現(xiàn)出來。次句“巴山夜雨漲秋池”借凄涼的秋夜雨景抒寫客愁旅況。巴山,巴地的山,指詩人旅居之地。梓州古代屬于巴國,巴地多山。從首句的敘述變?yōu)榇尉涞膶懢,有點出人意料。初看似無聯(lián)系,細想才感到語意相通;詩人因歸期難料、秋夜聽雨,倍感孤寂凄涼。

      第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從眼前遙想異日重逢,西窗剪燭,重話巴山夜雨情景,使詩境于回環(huán)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韻,融凄清與溫煦、黯然與神往、寂寥與慰藉為一體。何焯用“水精如意玉連環(huán)”形容此詩風格,頗為形象。

      這首詩的構(gòu)思極富特色,先寫妻子思念遠游巴山的丈夫,丈夫思念留在北方的妻子;后寫想像中他日兩人同在長安共話巴山夜雨時的情景。既寫出了空間的殊異,又寫出了時間的變遷,還從空間、時間的相關變化中寫出了人的悲歡離合,豐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夜雨寄北》從時間、空間的相關變化中寫出了人的悲歡離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1、 “問”寫出了夫妻之間的關懷、惦念;“話”照應了“問”,寫出了宦游人的鄉(xiāng)愁和歉意。

      2、 次句借凄涼的秋景抒寫詩人孤寂凄涼的心情。

      3、 次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現(xiàn)實中的,是凄涼的;尾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現(xiàn)象的,是溫馨的。

      論詩

      清人趙翼這首論詩的詩,由于觀點新穎,提倡創(chuàng)新精神,符合時代潮流,因而流傳很廣,經(jīng)常被人引用。

      前兩句從評論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的詩入手“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我們知道,李白和杜甫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對我國詩歌的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著名文學家韓愈在《調(diào)張籍》一詩開頭便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這兩句已成為對這兩位偉大詩人的千古定評。也曾有人企圖貶抑李、杜的成就,但韓愈認為這不過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扇缃褛w翼卻說李、杜的詩不新鮮了,真是石破天驚之論!他是不是在故意貶損李、杜?不是。這里所謂“不新鮮”,是從讀者的審美感受的角度說的。盡管李、杜的詩篇萬口傳誦,人們?nèi)匀恍枰蕾p新的作品。

      后兩句提出作者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見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江山,這里指祖國的山河。古人認為人才出現(xiàn)跟江山秀氣的熏陶有關,因此有“人杰地靈”的說法,才人,有才華的詩人、文學家。風騷,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屈原的《離騷》,后來泛稱文學。趙翼認為,各個歷史時代都會出現(xiàn)杰出的詩人,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這一觀點無疑是正確的。李、杜之后,白居易、李賀、杜牧、李商隱,宋代的王安石、蘇軾、陸游等著名詩人,都以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詩篇,開一代新詩風。

      此詩的重點在后兩句,前兩句只是為提出下面的見解略作鋪墊而已。趙翼論詩的著眼點在于創(chuàng)新。他的另兩首詩可以參看:

      滿眼生機轉(zhuǎn)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詞客爭新角短長,迭開風氣遞登場。自身已有初中晚,安得千秋尚漢唐?

      《論詩》提倡創(chuàng)新精神

      1、“不新鮮”并不是貶低李杜,而是從讀者的審美感受的角度說的,讀者需要創(chuàng)新,需要符合時代發(fā)展的作品。

      2、一、二兩句為三、四兩句的議論作鋪墊。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作者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人。金朝文學家。金興定三年進士,官做得很大,金亡以后沒有出來做官。由于他生活在金元交替的年代,詩中有不少傷時感事之作。他關心民生疾苦,暴露金末社會的黑暗,形成沉摯而蒼勁的詩風,對當時詩壇影響較大。有《遺山集》等。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詩題中的“兒輩”指作者的子女,元好問有三子三女;“賦未開海棠”,意即做一首吟詠未開海棠的詩。

      詩中所寫的海棠應為貼梗海棠,它3-4月間開花,花開時絢麗多彩,鮮艷耀眼,是人們喜愛的觀賞花卉,由于花叢生于枝干之間,又貼近花梗,所以稱為“貼梗海棠”。

      第一、二句寫數(shù)點海棠花蕾嵌于枝間重重新綠之中。為了突出“數(shù)點紅”,作者先從“重重新綠”寫起。俗話說“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紅綠相映襯,會使雙方的色彩都得到加強。在此處,作者的用意顯然是為了海棠花蕾的明麗醒目,妖艷動人。僅此兩句,詩人就已寫足了海棠的美麗。

      第三、四句作者筆鋒一轉(zhuǎn)由海棠引出桃李。桃李在海棠之前開花,一個“鬧”字顯然是從宋祁《玉樓春》詞“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中得來,然而此處卻語含諷意,桃李盛開,是為了搶得春光,嘩眾取寵;而詩人喜愛的海棠不僅美麗不在桃李之下,其格調(diào)品位之高,更是桃李所不及的。詩人誠意勸其“愛惜芳心,莫要輕吐”。聯(lián)系詩題來看,詩人的這一勸誡,表面上是對海棠而言,其深層意思當是寄語兒輩。讀這首詩,我們應悟到這層含意。新課標第一網(wǎng)

      題紅葉

      這首詩相傳為唐宣宗時宮女韓氏所寫。從詩的內(nèi)容看,它寫的是一個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對自由、對幸福的向往。

      詩的前兩句“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妙在通過責問流水太急,訴說深宮太閑,并不明寫怨情,而怨情自見。一個少女長期被幽禁在深宮之中,有時會有流年似水、光陰易逝、青春虛度、紅顏暗老之恨,有時也會 有深宮無事、歲月難遣、閑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這兩句詩,以流水之急與深宮之閑形成對比,不著痕跡、若即若離地托出了這種看似矛盾而又交織為一的雙重苦恨。

      詩的后兩句“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運筆更委婉含蓄。它的妙在曲折傳意,托物寄情,不從正面寫自己的處境和心情,不直說自己久與人間和渴望回到人間,而用折射手法,從側(cè)面下筆,只對一片隨波而去的紅葉致以殷勤的祝告。這里,題詩人對身受幽辦的憤懣、對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沖破樊籠的強烈意愿,盡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了。

      山中

      作者王勃,字子安。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并稱“初唐四杰”。

      這是一首抒寫旅愁歸思的詩,大概作于王勃被廢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間。

      詩的前半首是一聯(lián)對句。詩人以“萬里”對“長江”,是從地理概念上寫遠在異鄉(xiāng)、歸路迢迢的處境;以“將歸”對“已滯”,是從時間概念上寫客旅久滯、思歸未歸的狀況。兩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則是用來點出因上述境況而產(chǎn)生的感慨和意愿。詩的后半首,即景點染,用眼前“高風晚”“黃葉飛”的深秋景色,進一步烘托出這個“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長江悲已滯”,應解釋為因長期滯留在長江邊而悲嘆。這首詩的題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詩人在山上望到長江而起興,是以日夜?jié)L滾東流的江水來對照自己長期滯留的旅況而產(chǎn)生悲思。

      次句“萬里念將歸”,句中的“念”字應解釋為思歸之念,即身處萬里之外的詩人思戀家鄉(xiāng)將欲歸去。

      三、四句“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寫詩人在山中望見的實景,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這里,秋風蕭瑟、黃葉飄零的景象,既用來襯托旅思鄉(xiāng)愁,也可以說是用來比擬詩人的蕭瑟心境、飄零旅況。

      這首詩,前半抒情,后半寫景。詩中的情與景互相作用,彼此滲透,融合為一。前半首的久客思歸的心情,正因為深秋景色的點染而加濃了它的悲愴色彩;后半首的風吹落葉之景,也因旅思鄉(xiāng)情的注入而加強了它的感染力量。

      城東早春

      作者楊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貞元進士。

      這首詩寫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熱愛。據(jù)詩的第三句,題中的“城”當指唐代京城長安,此詩約為作者在京任職期間所作。

      首句是詩人對在城東游賞時所見早春景色的贊美。意思是說,為詩家所喜愛的清新景色,正在這早春之中;也就是說,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發(fā)詩家的詩情。“新春”就是早春。“詩家”是詩人的統(tǒng)稱,并不僅指作者自己。一個“清”字很值得玩味,這里既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這種景色剛剛開始顯露出來,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環(huán)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緊承首句,是對早春景色的具體描寫。早春時,柳葉新萌,其色嫩黃,稱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詩人抓住“半未勻”的景象,使人仿佛見到枝條上剛剛露出幾顆嫩黃的柳眼,是那么清新悅?cè)。這不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風姿寫得十分逼真。早春時節(jié),天氣寒冷,百花尚未綻開,惟柳枝新葉,沖寒而出,最早為人們帶來春的消息。寫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第三、四句用“若待”兩字一轉(zhuǎn),改從對面著筆,用芳春清麗的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京城長安。繁花似錦,寫景色的濃艷已極;游人如云,寫環(huán)境之喧嚷若市。然而這種景色人人盡知,已無新鮮之感。第三、四句與第一、二句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反襯出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新課標第一網(wǎng)

      詩篇特從“詩家”的眼光來寫,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做一種創(chuàng)作見解;即詩人必須感覺敏銳,努力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寫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總是重復那已經(jīng)陳舊的老套。

    【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賞析知識資料】相關文章:

    八年級下冊語文所有古詩詞08-22

    中考語文古詩詞賞析題及答案02-18

    小升初語文古詩詞《涼州詞》賞析07-13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復習輔導資料(文言文基礎知識)12-17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02-03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04-28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12-07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外古詩詞賞析06-19

    古詩詞賞析03-07

    經(jīng)典的古詩詞賞析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