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嘉肴》閱讀原文及譯文
導語:《雖有嘉肴》告訴我們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當然必須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來對待,而不能摻雜使假或者驕傲浮躁。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guī)怼峨m有嘉肴》閱讀原文及譯文,歡迎閱讀學習!
【原文】
雖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雖有至道(4),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謂乎!
【注釋】
、俦竟(jié)選自《學禮》。②肴:帶骨頭的肉。(3)旨:甘美的味道。④至道:好到極點的道理。(5)困:不通。(6)自反:反躬自省。(7)強(qiang):勉勵。(8)學(xiao)學半:意思是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
【譯文】
雖然有美味的內(nèi)食,但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說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边@話說的餓就是這個道理。
【讀解】
看了這段文學,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毛澤東在《實踐論》當中說的一段話:“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嘗一嘗.....”從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點:非常重視實踐,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于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
進行實踐必須抱著現(xiàn)實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清醒冷靜的態(tài)度面對現(xiàn)實,是一就是一,絕不說是二。即使錯了,也不敢于承認,使知道行合一,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反對空頭理論。這樣就有了“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這種自然而然的結論。
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當然必須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來對待,而不能摻雜使假或者驕傲浮躁。正如毛澤東所說的,“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绷硪环矫,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二者相鋪相成。這樣來看問題,同樣也是現(xiàn)實的和實際的。
【《雖有嘉肴》閱讀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雖有嘉肴》說課稿09-28
雖有嘉肴原文及翻譯是什么?11-12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04-05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匯編04-01
雖有嘉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06-24
七上語文《雖有嘉肴》教案設計05-26
初一語文上冊《雖有嘉肴》教學反思01-08
初中文言文《雖有嘉肴》教案設計04-01
七年級上冊語文雖有嘉肴課件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