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生平簡介以及詩詞鑒賞
生平簡介
王維(701—761 ), 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九歲知屬辭,十九歲應(yīng)京兆府試點了頭名,二十一歲(開元九年)中進士。任大樂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規(guī)表演黃獅子舞被貶為濟州(在今山東境內(nèi))
司功參軍。宰相張九齡執(zhí)政時,王維被提拔為右拾遺,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李林甫上臺后,王維曾一度出任涼州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陽去主持考試工作。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和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公元七五六年,王維被攻陷長安的安祿山叛軍所俘,他服藥取痢,佯稱瘖疾,結(jié)果被安祿山“遣人迎置洛陽,拘于普施寺,迫以偽署”。
平叛后,凡做偽官的都判了罪,但王維因在被俘期間作《凝碧池》詩懷念朝廷、痛罵安祿山,得到唐肅宗的贊許,加之平亂有功的胞弟王縉極力營救,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后來又升遷為尚書右丞。但自此,王維變得更加消沉了。在半官半隱、奉佛參禪、吟山詠水的生活中,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王維的詩歌創(chuàng)作道路大致以開元二十六年(738)張九齡罷相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詩作大都反映現(xiàn)實,具有明顯的進步政治傾向,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盛唐時代積極進取的精神;后期的詩作多是描山摹水、歌詠田園風光的,其中也曲折地表達了對現(xiàn)實政治的不滿,但情緒的主調(diào)卻是頹唐消極的。
王維不僅工詩善畫,且精通音律,擅長書法。詩歌、音樂、繪畫三種藝術(shù)在審美趣味上相互融會、相互滲透,具有獨特的造詣,被蘇軾譽之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庇小锻跤邑┘贰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fā)幾枝?
勸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王維詩鑒賞
這首詩是青年王維所作愛情詩的代表。該詩由物感懷,借助紅豆鮮艷色彩和有關(guān)的動人傳說,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暢的語言,傳達濃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断嗨肌妨鱾髦两袢圆皇樵佄镌姷拿。
“觀物微”而“托興遠”,是古人作詠物詩常用的一種手法。王維深解詩中三昧,因此《相思》在表現(xiàn)技巧上有許多可借鑒之處。
首句“紅豆生南國”,落筆不俗,指出所詠之物及其生長環(huán)境,同時向讀者托出了一顆由古代傳說所凝成的愛情珍珠。它借遙遠的南國與久遠的傳說,將人們思緒帶到戀人所在的海角天涯。
第二句“春來發(fā)幾枝?”,這句發(fā)問,明為對相思木的關(guān)切,實則是詩人對對方愛情發(fā)展的關(guān)切。春天相思木適逢甘霖,新枝兢秀,愛情之花不也是在此時成長、開放的嗎?這里盡管是發(fā)問,但一個“發(fā)”
字卻帶有相當肯定的語氣,充分表現(xiàn)了愛情的純潔和蓬勃發(fā)展。
一首詠物詩,僅有細致入微、生動傳神的景物描寫,并不能表達主題,由此詩人由物及人地展開了心靈的刻劃!皠窬嗖蓴X”一句承上轉(zhuǎn)入,希望戀人多多采擷殷紅鮮亮的相思豆,讓象征愛情的紅豆充滿衣兜,暗示他們的愛情已經(jīng)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一個“勸”
字勝過千言萬語,一下子拓寬了詩境,為下句的飛躍作好了鋪墊。
末句“此物最相思”,筆鋒陡轉(zhuǎn),點出相思主旨,意思是這顆顆紅豆最能代表和傳遞我對你的相思。給人以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美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詩鑒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是王維十七歲時所作。王維少年時就與胞弟王縉離開家鄉(xiāng)蒲州到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客游。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的久負盛名,使他成為王公、駙馬、達官貴人的座上清客,這使他有機會大量接觸上層社會的生活,對世態(tài)炎涼和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生活有了深刻認識,并且產(chǎn)生了深深的厭倦。久而久之,思鄉(xiāng)懷親之感不斷襲擾他。特別是在他十七歲那年的“九·九”重陽佳節(jié)之日,達官貴人們都以家宴自娛,胞弟王縉也回蒲州去了,一種難以排遣的孤獨感和思鄉(xiāng)之情突然在舉目無親的詩人心中爆發(fā),遂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笔拙鋵懮碓诋愢l(xiāng)的詩人每到佳節(jié)倍加思念故鄉(xiāng)的兄弟親人。
起句一個“獨”字,造境突兀,既刻劃出了詩人舉目無親、孑然孤單的形象,又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涼的心境。兩個“異”字迭用,更加強了詩人的孤獨之感,為詩的畫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詩的詩眼和感情主線。這里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這一特定時間的局限,使人體會到詩中之情醞釀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發(fā)只不過是碰到了重陽佳節(jié)這一導(dǎo)火索罷了,一個“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親之情的強烈,又表明了平日思親之經(jīng)常。這兩句詩著重在寫詩人節(jié)日的感受,由于詩題已經(jīng)點明時值重陽佳節(jié),埋下了熱鬧歡愉的節(jié)日場面的伏筆,因而就愈使人感到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孤寂的游子形象,更加鮮明。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jīng)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xiàn)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后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后勁不足。這首詩的后兩句,如果順著“佳節(jié)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zhuǎn)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采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xiàn)一泓微波蕩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親,想到親人節(jié)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從而更加深了詩人珍視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情思。古時有重陽節(jié)佩茱萸登高飲菊花酒可以消災(zāi)避邪之說。這里,詩人巧妙地通過兄弟重陽佳節(jié)佩茱萸囊登高這一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細節(jié)來使兄弟思己之情具體化、形象化,用兄弟對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遺憾心情來反射出詩人思親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詩情真摯:委婉動人。
這首詩注重感受和細節(jié)的典型性,“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感受,既是詩人日常感受的升華,又是長期客居異鄉(xiāng)的游子節(jié)日感受的概括和總結(jié),有相當?shù)钠毡樾院痛硇。登高插茱萸的細?jié),體現(xiàn)了節(jié)日兄弟聚首的歡悅,同時也具有濃厚的時代和地方色彩。正因為這首詩注重感受、細節(jié)、時間、環(huán)境諸方面的典型選擇,因而就形象逼真地表達了詩人具有典型意義的感情。因此千百年來屢經(jīng)傳誦。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王維詩鑒賞
《鳥鳴澗》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詩人以嫻熟精煉的筆法,重點描繪了皇甫岳別墅中的景色,展現(xiàn)了一幅幽靜恬人的春山月夜的圖畫。
這首詩極其善于運用動與靜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法,巧妙地賦靜態(tài)的場景以動態(tài),以動顯靜,使詩的藝術(shù)畫面達到“意境兩渾”的極致。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表現(xiàn)的是別墅的環(huán)境寂無人聲,桂花的開放與凋謝也無聲無息。四周的“人閑”、“夜靜”,造成了“山空”的錯覺,為了取得靜中有動、以動寫靜的藝術(shù)效果,詩人還精心捕捉了“花落”這一動態(tài),用以反襯春山寂然若虛的空曠,映襯出春山之幽靜。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化靜為動,寫一輪明月破云而出,將皎潔的月光灑進山間,使已疲勞入夢的山鳥陡然驚醒,在惺忪朦朧中誤以為天色將曉,于是便疑惑地不時向友鄰發(fā)出陣陣問訊的鳴叫。這里,詩人抓住春山“月出”和空谷“鳥鳴”兩個富有特征的動態(tài)進行描寫,寓動于靜,寓聲于靜,以動態(tài)、音響顯靜,在動與靜的對立統(tǒng)一中,讓讀者從空谷鳥鳴中聆聽到了靜的“聲音”, 從疏淡的筆墨中體味出“鳥鳴山更幽”的詩情畫意,從而將有些抑郁的寂寥感轉(zhuǎn)化為一種富有情趣的幽雅靜謐的美感。
王維是我國“盛唐”“山水田園詩派”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山水詩之所以能彪炳千古,除其具有“詩中有畫”的藝術(shù)特色之外,還在于他所精心創(chuàng)造的“詩中畫”獨具鮮明強烈的動態(tài)性和悅耳爽心的音樂美,且能把音響與形象渾然天成地融為一體,達到“詩中畫”所要求的最高境界。
青溪
王維
言入黃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zhuǎn),
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
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
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
垂釣將已矣。
王維詩鑒賞
這首詩又題《過青溪水作》,大約是王維初隱藍田南山時所作。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里。”說明王維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黃花川游歷!半S山將萬轉(zhuǎn),趣途無百里!笨梢娺@一段路程雖長不及百里,但溪水隨著山勢盤曲蛇行,千回萬轉(zhuǎn),頗為蜿蜒多姿。
詩開頭四句對青溪作總的介紹后,接著采用“移步換形”的寫法,順流而下,描繪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畫面!奥曅鷣y石中”,當溪水在山間亂石中穿過時,水勢湍急,潺潺的溪流聲忽然變成了一片喧嘩。
“喧”字造成了強烈的聲感,給人以如聞其聲的感受。
“色靜深松里”,當青溪流經(jīng)松林中的平地時,卻又顯得那么嫻靜、安謐,幾乎沒有一點聲息。碧的溪水與兩岸郁郁蔥蔥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調(diào)特別幽美、和諧。這一聯(lián)中一動一靜,以動襯靜,聲色相通,極富于意境美!把毫庑校纬斡齿缛。”,當青溪緩緩流出松林,進入開闊地帶后,又是另一番景象:
水面上浮泛著菱葉、荇菜,一片蔥綠,水過之處,微波蕩漾,搖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鏡般的清澈碧透,岸邊淺水中的蘆花、葦葉,倒映如畫,天然生色。這一聯(lián),“漾漾”繪水動貌,“澄澄”描摹水靜貌,也是一動一靜,極為傳神。詩人筆下的青溪,既喧鬧,又沉靜,既活潑,又安詳,既幽深,又素凈,從不斷的流動變化中,傳達出了鮮明個性和盎然生機。
讀后令人油然而生愛悅之情。
青溪原是一條不太知名的溪水,景致似也無特異之處,卻被詩人描繪得引人入勝。誠如王國維所說: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保ā度碎g詞話》)王維也正是從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發(fā)現(xiàn)了與他那恬淡的心境、閑逸的情趣高度和諧一致的境界!拔倚乃匾验e,清川澹如此!痹娙苏墙枨嘞獊頌樽约簩懻,以清川的淡泊來傳達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這里已融合為一了。最后,詩人暗用了東漢嚴子陵垂釣富春江的典故,表明自己也想以隱居青溪來作為歸宿的意愿。
這固然說明詩人對青溪的喜愛,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這一點,寫來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這首詩,自然、清淡、素雅,看似信手拈來,而讀來韻味雋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評“王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這首詩就是一個例證。
新晴野望
王維
新晴原野曠,
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
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農(nóng)月無閑人,
傾家事南畝。
王維詩鑒賞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初夏的鄉(xiāng)村,雨過天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靶虑缭皶纾瑯O目無氛垢!痹姷拈_頭兩句,總述新晴野望時的感受:經(jīng)過雨水的洗刷,空氣中沒有絲毫塵埃,顯得特別明凈·676·《唐詩鑒賞大典》
清新;極目遠眺,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詩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環(huán)境的特征,僅僅用“原野曠”、“無氛垢”
六個字,就把此情此境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同時也將讀者引進這一特定情境中來。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边@四句描繪的是縱目遠眺所看到的周圍的秀麗景色,遠處,可以遙遙望見臨靠著河邊渡頭的城門樓;近處,可以看到村邊的綠樹緊連著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銀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為雨后水漲,晴日輝映,比平時顯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巒突兀而出,峰巒疊現(xiàn),遠近相襯,比平時更富于層次感。這一組風景鏡頭,緊緊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點。隨著目之所及,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層次清晰,色彩明麗,意境清幽秀麗,儼然構(gòu)成了一幅天然絕妙的圖畫。
然而,這樣一幅畫,還只能說是靜物寫生,雖則秀美,卻缺乏活力。王維作為山水詩和山水畫的大師,自然不會忘記添上畫龍點晴的一筆。因而在最后兩句中,他給這幅靜態(tài)畫面加上了動態(tài)的人物:“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彪m然是虛寫,卻給原野增添了無限生機,能讓人想見初夏田間活躍的情狀并感受到農(nóng)忙勞動的氣氛。這樣一筆,整個畫面都活起來了。
這首詩格調(diào)明朗、清新,表現(xiàn)了詩人愛自然、愛田園、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詩人對自然美有敏銳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動靜結(jié)合,進行層次分明的描繪,不愧為山水詩畫的大師。
夷門歌
王維
七雄雄雌猶未分,
攻城殺將何紛紛。
秦兵益圍邯鄲急,
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為嬴停駟馬,
執(zhí)轡愈恭意愈下。
亥為屠肆鼓刀人,
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
非但慷慨獻奇謀,
意氣兼將生命酬。
向風刎頸送公子,
七十老翁何所求!
王維詩鑒賞
此詩題材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即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歷史故事。但王維的《夷門歌》,有創(chuàng)造性的變動:故事主人公由公子無忌(信陵君)變?yōu)橐拈T俠士侯嬴,從而使這首詩成為對布衣之士的一曲贊歌。
從藝術(shù)手法上看,把二千余字篇幅的史傳改寫成不足九十字的小型敘事詩,對題材的重新處理,顯示了詩人爐火純青的剪裁和提煉藝術(shù)。
詩共十二句,四句一換韻,按韻自成段落。
“七雄雄雌猶未分,攻城殺將何紛紛。秦兵益圍邯鄲急,魏王不救平原君!遍_始四句交代故事背景。
前兩句寫七雄爭霸天下的局勢,后兩后寫“竊符救趙”的原因。粗筆勾勒,筆力雄健!昂渭娂姟比謱⒐コ菤ⅰ⑻煜麓髞y的局面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傳云:“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趙都)”,詩只用三字“圍邯鄲”,然而“益急”二字卻渲染出一種緊迫氣氛,表現(xiàn)出趙國的燃眉之“急”來。于是,與“魏王不救平原君”的輕描淡寫,相應(yīng)之下,又表現(xiàn)出一種孤立無援的絕望感。
趙魏唇齒相依,平原君(趙國賢公子)又是信陵君的姊夫。無論就公義私情而言,“不救”都說不過去。無奈魏王懼虎狼之強秦,不敢發(fā)兵。詩筆到此忽然頓斷,宕開一筆,寫信陵君禮賢下士,并引入主人公侯生!肮訛橘q嗰R,執(zhí)轡愈恭意愈下。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毙帕昃Y遇侯嬴,本在秦兵圍趙之前,這里是倒插一筆。旨在暫時中止前面敘述,造成懸念,同時運用“切割”時間的辦法形成跳躍感,使短篇產(chǎn)生疏緩的效果,即在后文接敘救趙事時,給讀者以一種隔了相當一段時間的感覺。
信陵君結(jié)交侯生事,在《史記》有一段膾炙人口的、繪聲繪色的描寫。詩中卻將公子置酒以待,親自駕車相迎,侯生不讓并非禮地要求枉道會客等等情節(jié),一概略去。只選擇面對侯生的傲慢“公子執(zhí)轡愈恭”的細節(jié)作突出刻畫。又巧妙運用“愈恭”“愈下”兩個“愈”字,顯示一個時間進程(事件發(fā)展過程)。略去的情節(jié),借助于讀者的聯(lián)想,得到補充,產(chǎn)生語短事長的效果。兩句敘事精煉,但緊接二句交代侯嬴身份兼及朱亥,不避繁復(fù),又出人意外地詳備。“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都是史傳中人物原話。“點化二豪之語,對仗天成,已征墨妙”
。ㄚw殿成《王右丞詩集箋注》),而唱名的方式,使人物情態(tài)躍然紙上,頗具張力。兩句妙在突出二人卑微的地位,從而映襯出卑賤者的智勇:同時也表現(xiàn)了公子不以富貴驕士的精神。兩人在竊符救趙中扮演著關(guān)鍵角色,因此強調(diào)并不多余。這段的一略一詳,正是白石道人所謂“難說處一語而盡,易說處莫便放過”,堪稱匠心獨運。
“非但慷慨獻奇謀,意氣兼將生命酬。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最后一段專寫侯生,既緊承前段又遙應(yīng)篇首,回到救趙事上來。“ 獻奇謀”, 指侯贏為公子策劃竊符及賺晉鄙軍一事,這是救趙的關(guān)鍵。“意氣”句則指侯嬴于公子至晉鄙軍之日北向自剄事。其自刎的動機,是因既得信陵君知遇,又已申燕刀一割之用,平生意愿已足,生命已屬多余,因此詩人著力突出這一點。末二句議論更作波瀾,點出侯生義舉全為意氣所激,并非有求于信陵君。慷慨豪邁,有濃郁抒情風味,歷來為人傳誦。二句分用謝承《后漢書》楊喬語(“侯生為意氣刎頸”)和《晉書·段灼傳》語(“七十老公復(fù)何所求哉!”)而使人不覺,用事不著痕跡。詩前兩段鋪敘、穿插,已蓄足力量,末段則以“非但”、“兼將”遞進語式,把詩情推向高峰。以樂曲為比方,有的曲子結(jié)尾要拖一個尾聲,有的則在激越處戛然而止。這首詩采取的正是后一種結(jié)尾,它如裂帛一聲,戛然而止,卻有“慷慨不可止”之感,這手法與悲壯的情事正好相宜。
這首詩代表著王維早年積極進取的一面。唐代是中下層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在政治上揚眉吐氣的時代,這時出現(xiàn)為數(shù)不少的歌詠游俠的詩篇,決不是偶然的。
《夷門歌》故事新編,溶入了新的歷史內(nèi)容。因此,吳汝綸評論這首詩說“敘古事而別有寄托”。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惟好靜,
萬事不關(guān)心。
自顧無長策,
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
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
漁歌入浦深。
王維詩鑒賞
這是一首贈友詩。題目冠以“酬”字,表明張少府先有詩相贈,王維再和以此詩。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笔拙淦降匀凰崎_宗明義,寫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靜,對什么事情都漠不關(guān)心了。乍一看,生活態(tài)度消極之至,這“惟好靜”的“惟”字卻很有余味,令人疑惑并猜測,同時引出下聯(lián)。
王維早年也有過積極入世,一展宏圖,以匡世濟國的政治抱負,在張九齡任相時,他對現(xiàn)實充滿樂觀的希望。然而,沒過多久,張九齡罷相貶官,朝政大權(quán)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貞之士相繼受到排斥、打擊,朝政日趨腐朽黑暗,王維的理想隨之破滅。在嚴酷的現(xiàn)實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無能為力,正所謂“自顧無長策”,然而。他表面上說自己無能骨子里卻隱含著憤懣,對朝政的失望使他選擇了園林歸隱這條道路!翱罩蹬f林”的“空”字,含有“徒然”的意思。理想落空,歸隱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靜的外表下,內(nèi)心深處的隱痛和感慨,卻是隱約可感。
那么,王維接下來為什么又肯定、贊賞那種“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趣呢?
聯(lián)系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體會到,這實際上是他在苦悶之中追求精神解脫的一種表現(xiàn)。既含有消極情緒,又含有與官場生活相對照、厭惡與否定仕途生活的意味。擺脫了現(xiàn)實政治的種種壓力,迎著松林吹來的清風解帶敞懷,在山間明月的伴照下獨坐彈琴,自由自在,怡然自得,這是多么令人舒心愜意!“松風”“山月”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歷來有象征高潔之意。在前面四句抒寫胸臆之后,抓住隱逸生活的兩個典型細節(jié)加以描繪,展現(xiàn)了一幅鮮明生動的形象畫面,松風、山月都似乎善解人意,情與景相生,意和境相諧,主客觀融為一體,這就大大增強了詩的形象性。
最后,“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回到題目上來,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照應(yīng)了“酬”字;同時,又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問有關(guān)窮通的道理嗎?我可要唱著漁歌向河浦的深處逝去了。末句五字,又淡淡地勾勒出一幅畫面,以此作法,可真有點“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的“神韻”呢!這里的“漁歌”,又暗用《楚辭·漁父》的典故: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烊,不復(fù)與言!蓖跻荨秹艮o章句》注曰: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濁“喻世昏暗,宜隱遁也”。也就是“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的意思。似乎在說:世事如此,還問什么窮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塊歸隱去吧!表現(xiàn)出不愿同流合污的志向。這樣的結(jié)局句,含蓄而富有韻味,耐人咀嚼,發(fā)人深思,可謂一種妙結(jié)。
歸嵩山作
王維
清川帶長薄,
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
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
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
歸來且閉關(guān)。
王維詩鑒賞
這首詩抒寫詩人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
嵩山,古稱“中岳”,在今河南登封縣北。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首聯(lián)描寫出發(fā)時的情景,扣題目中的“歸”字,清澈的河川環(huán)繞著一片長長的草木叢生的草澤地,回鄉(xiāng)的車馬緩緩前進,悠然自得。這里所寫望中景色和車馬形態(tài),傳達出詩人歸山出發(fā)時安詳閑適的心境。
中間四句進一步描摹歸隱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 第四句“暮禽相與還”
承“長薄”,這兩句又承“車馬去閑閑”而來。這里移情及物,賦予“流水”和“暮禽”人格化,仿佛它們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流在汩汩流淌,晚歸的鳥兒飛回林木茂盛的長薄中去棲息,它們似乎在和詩人結(jié)伴而歸。兩句表面上是寫“水”和“鳥”有情,實則體現(xiàn)詩人歸山時悠然自得的心情,同時寓有詩人的寄托!傲魉本浔扔饕蝗ゲ环档囊馑,表示自己歸隱的堅決態(tài)度;“ 暮禽”句包含“鳥倦飛而知還”
之意,暗示自己退隱的原因是對現(xiàn)實政治的失望厭倦。
因而此聯(lián)也不是泛泛的寫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边@一聯(lián)還是寓情于景。兩句十個字,寫了四種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gòu)成了一幅具有季節(jié)、時間、地點特征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圖,是詩人在歸隱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凄涼色彩的景物,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詩人越接近歸隱地就越發(fā)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迢遞”是表現(xiàn)山高遠的樣子,對山勢作了簡煉而又形象的描寫!搬愿摺,即嵩山。前句交待歸隱的地點,點出題目中的“嵩山”二字!皻w來”,表明到達歸隱地,點出題目中的“歸”字!伴]關(guān)”,不僅指關(guān)門的動作,而且含有閉門謝客的意思。后句寫歸隱后的心情,暗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問社會人事,此時感情又趨向沖淡平和。
整首詩寫得很有層次。隨著詩人的筆觸,既可領(lǐng)略歸山途中的景色移換,也可隱約觸摸到詩人感情的細微變化:由安詳從容,到凄清悲苦,再轉(zhuǎn)恬靜淡泊。
說明詩人對辭官歸隱既向往又憤激不平,又難以釋懷的心境。詩人隨意寫來,不加雕琢,卻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不見斧鑿的痕跡,而又有精巧蘊藉之妙。
沈德潛說:“寫人情物性,每在有意無意間!狈交卣f:“不求工而未嘗不工。”正道出了這首詩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點。
謂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王維詩鑒賞
本詩又題《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在三十多歲時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別詩。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二句,緊緊抓住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進行描寫,展現(xiàn)一幅清新明朗、和諧悅目的藝術(shù)畫面。清晨綿綿春雨飄然而降,沾濕了驛道上的灰塵,使得微塵不揚,路邊的楊柳經(jīng)過朝雨的洗滌潤澤,這清新怡人的新綠,使得客店上空也變得蔥郁青翠。這里一個“新”字,一掃與離愁別恨相聯(lián)的孤寂慘淡的情緒,而使詩歌的基調(diào)趨于樂觀開朗。這兩句并非單純的景物描寫,而是寓含著依依惜別的摯情,“春雨”、“楊柳”等詞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中素來有象征離情別緒之意,從而曲折地表現(xiàn)了詩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們含蓄地告訴讀者:春雨可以洗凈天地之間的灰塵,卻洗不盡詩人對友人的留戀之意;楊柳之色可以因雨滌而更新,而詩人對朋友的情誼卻會永遠依舊。古人常以折柳表示送別,這里不用折柳之舊俗,而讓楊柳列隊為友人送行,表現(xiàn)出心胸闊大、不拘小節(jié)的浪漫氣質(zhì)。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二句,是餞行時的送別辭:請您再干下這杯酒吧,出了陽關(guān)要塞,可就見也不到老朋友了!這里所截取的雖然只是餞行宴席上友人酒酣意欲告辭啟程、主人殷勤勸酒的短暫場面,但是卻表明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已達到了高潮。從詩人這熱情洋溢而又樸素自然的勸酒辭中,我們不僅可以窺見詩人珍視友誼、熱愛生活的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也可以想象到詩人臨風把盞的瀟灑倜儻的形象。
這首詩它飽含著依依惜別的深情,真摯感人而不傷感,富于熱情和浪漫情調(diào),它不僅出色地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的摯情,而且成功地表達了人們離別時的一種普遍的心情,因此歷來被人稱為贈別詩中的千古絕唱。在王維活著的時候,這首詩就被譜入樂府,成為有名的“陽關(guān)三疊”,廣泛傳唱,在后世更不知引起過多少離人的共鳴。
觀獵
王維
風勁角弓嗚,
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
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
千里暮云平。
王維詩鑒賞
《觀獵》是王維前期描寫將軍射獵情景的詩作。
全詩共分兩部分。前四句為第一部分,寫射獵的過程。
首聯(lián)“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采取倒裝句式,巧妙地點明了狩獵者的身份—— 將軍、狩獵的地點—— 渭城郊野、天氣狀況—— 勁風鳴吹以及狩獵的方式—— 角弓利箭以射之。起句“風勁角弓鳴”頗具突兀之勢,詩人“先聲奪人”,讓讀者順著角弓弓弦在勁風中所發(fā)出的尖利聲響去翹首尋覓挽弓者的英武形象,給讀者造成一種引而不發(fā)的懸念。這里,一個“勁”字,渲染出風勢之大且猛;一個“鳴”字又反襯出“風勁”和弓力之強。起句極善“繪聲”的五個字,為將軍的出場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環(huán)境氣氛,并為稍后刻劃將軍姿態(tài)的英武、動作的敏捷和心情的歡暢作了“定場詩”般的鋪墊,表現(xiàn)出將軍那“挽弓當挽強”、敢于傲風馳騁、勇于和困難作頑強斗爭的堅韌不拔的強者的精神和氣質(zhì)。王維詩中的形象往往具有畫的形態(tài)和動感,又吸收了音樂的精髓,因此就能兼收詩畫音樂的綜合魅力,特別深刻感人。
頷聯(lián)“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主要描寫射獵時的情景。這里,“草枯”、“雪盡”在繪景的同時,給我們傳達出了冬末春初的季節(jié)信息;“鷹眼疾”、“馬蹄輕”正面寫戰(zhàn)馬、獵鷹狩獵時的動作體態(tài),并未直接描繪將軍的神情,但“疾”、“快”卻是將軍內(nèi)心的感覺,從而準確地從側(cè)面渲染出了將軍駕鷹縱馬追逐獵物時身勢的靈巧敏捷和斗志的昂揚旺盛。
最后四句:“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乜瓷涞裉帲Ю锬涸破。”是寫將軍傍晚收獵回營的情景。
“忽過”與“還歸”的對稱出現(xiàn),既刻劃出了將軍騎術(shù)高超、獵技神奇和射獵一天猶精力充沛的形象,又表現(xiàn)出將軍滿載而歸時喜悅輕快的心情。細柳營:在今陜西長安縣,相傳是漢文帝時名將周亞夫駐兵之地。
射雕:《北史》載:“斛律光嘗于洹橋校獵,云表見一大鳥,射之,正中其頸,形如車輪,旋轉(zhuǎn)而下,乃雕也。邢子高嘆曰:‘此射雕手也。’”這里,詩人活用“細柳營”和“射雕”兩個典故,不僅包含贊美將軍身具周亞夫和斛律光的雄才之意,同時也暗示了這次射獵活動的戰(zhàn)果輝煌。在踏進軍營之際,將軍的一個“回看”,更是別有韻味。它一方面顯示出將軍的豪興未盡、希冀擇日再往的心緒和情致,另一方面也使詩的結(jié)尾具有了余音繞梁的含蓄之美。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很善于運用先聲奪人、側(cè)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藝術(shù)手段來刻畫人物,從而使詩的形象鮮明生動、意境恢宏而含蓄。
綜觀全詩,半寫出獵,半寫獵歸,起得突兀,結(jié)得意遠,中兩聯(lián)一氣流走,承轉(zhuǎn)自如,有格律束縛不住的氣勢,又能首尾回環(huán)映帶,體合五律,這是章法之妙。詩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覺,用典渾化無跡,寫景俱能傳情,三四句既窮極物理又意見于言外,這是句法之妙。“枯”、“盡”、“疾”、“輕”、“忽過”、“還歸”,遣詞用字準確錘煉,咸能照應(yīng),這是字法之妙。
所有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達詩中人生氣遠出的意態(tài)與豪情。所以,此詩完全當?shù)闷鹗⑻萍炎鞯姆Q譽。
詩寫的雖是日常的狩獵活動,但卻栩栩如生地刻畫出將軍的驍勇英姿,給人以意氣風發(fā)、昂揚向上的感染力量。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
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
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
隔水問樵夫。
王維詩鑒賞
《終南山》一詩約作于開元末至天寶初年,此時詩人王維曾在他的終南山別業(yè)過著縱情山水,亦官亦隱的生活。這首詩是詩人望山興嘆之篇。詩人以主峰太乙為軸心,以云靄陰晴之變幻為映襯,歌詠終南山的奇?zhèn)グ蹴纾嬅媲逍,主次分明,與其后期寥落的心境迥異。前人“四十字中無所不包,手筆不在杜陵下”的贊語,從《終南山》可見一斑。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二句,是說太乙山( 即終南山)距京都長安不遠,山脈連綿延伸千余里,直達海邊,從而指出了山的位置及其縱橫綿亙的長度。
終南山距海很遠,這里說其峰巒疊連到海,是夸張其跨度之長遠,有意將詩的畫面拓展向無垠。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二句,意思是回望終南山的層巒疊嶂,白云繚繞,遠看煙霧迷茫,云氣青青,然而接近之后,卻又看不見了。這是渲染終南山的高峻。這一對句,天然渾成,不加藻飾,生動而含蓄地刻畫了自然景色似有若無的姿態(tài),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從這一描寫中,不僅能看到景物自身的變幻,而且能想象出詩人觀察動作和角度的變化。
這一聯(lián)詩,寫煙云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孕。
即如終南山中千巖萬壑,蒼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異草,值得觀賞的景物還多,一切都籠罩于茫!鞍自啤、蒙蒙“青靄”之中,看不見,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進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經(jīng)看見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戀,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靄”俱“合”,則剛才呈現(xiàn)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明說,但他卻在已經(jīng)勾畫出來的“象”里為我們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是說中峰太乙一峰之隔,山的兩側(cè)屬于不同的分野;在同一時間之內(nèi),各個山谷之間的陰晴也各不相同。這就托襯出了終南山地域之廣大。
第三聯(lián)高度概括,尺幅萬里。首聯(lián)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和從西到東的遠,這是從山北遙望所見的景象。
至于終南從北到南的闊,則是用“分野中峰變”一句來表現(xiàn)。游山而有“分野中峰變”的認識,則詩人立足“中峰”,縱目四望之狀已依稀可見。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波,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
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陰晴眾壑殊”,就是盡收眼底的全景。所謂“陰晴眾壑殊”,當然不是指“東邊日出西邊雨”,而是以陽光的或濃或濃、或有或無來表現(xiàn)千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這是兩句虛擬、設(shè)想之語,并非詩人的實際行動。意思是說游山者如果面對終南山的雄奇,樂而忘返,想要找人打聽宿處的話,深山之中能去問誰呢?只有隔水去詢問打柴人了。這里明為寫人,實則還是寫山,重在渲染山里人煙之稀少,山路的崎曲!案羲倍质呛苤档闷肺兜。因為山勢高峻,山澗危深,人們往往只可隔澗問答,“隔水”二字既側(cè)面襯托出攀登終南山這崇山峻嶺的不易,又含蓄地告訴讀者:正因為登山太多艱險,所以詩人只好望山興嘆,寫下這首別具一格的“望山詩”了!
這首詩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是頗具特色的。詩人以終南山主峰太乙為觀察對象,采用多種觀察角度,從各個不同的側(cè)面來勾勒終南山的巍峨氣勢,從而使詩歌的藝術(shù)畫面迭宕有致、疏密相間、重點突出、富有立體感。全詩八句,一、二句是從終南山的方位和長遠跨度進行描繪;三、四句是從山的高度落筆描寫;五、六句是從山的寬大程度方面來進行藝術(shù)構(gòu)圖;而七、八句則是從人煙之稀少方面來表現(xiàn)山的高峻、廣袤和危聳。但是,由于詩人構(gòu)思雄闊、畫面清麗,因此,這首詩也就象一幅山水國畫一般,無怪乎詩人被譽為山水詩畫的大師了。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王維詩鑒賞
王維青年時期,由于政治比較清明,曾創(chuàng)作過一些豪邁俊爽的詩篇。后來奸相李林甫當權(quán),排斥異己,詩人幾經(jīng)貶謫,越發(fā)理佛參禪,產(chǎn)生了對仕途的厭惡,于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隱,“彈琴賦詩,嘯詠終日”。
這首《山居秋暝》,就是表現(xiàn)他山居的隱逸樂趣的。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痹姷拈_頭兩句,描寫雨后秋涼的感覺。這里“空山”的“空”字,不是指空寂荒涼,而是表現(xiàn)雨后山野的靜謐,也用以抒發(fā)詩人對大自然幽靜寧謐的喜愛。詩的第一句扣緊了題目中的“山居”,第二句點題,總敘了雨后秋氣清爽的自然狀況。接著兩聯(lián),都是從這一特定自然環(huán)境中具體表現(xiàn)的。雨后初晴,空氣格外清新,也特別明靜,秋月銀輝,灑遍了蒼翠的松林,騰起一片朦朧的濛濛霧氣。山澗漲溢,徑路石階,淌過清澈的流泉,響起一串淙淙悅耳的聲音。以動寫靜,動靜結(jié)合,音響和畫面交映,更加襯托出了山野的清逸和幽深。而接著的五六兩句,詩人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生活情趣,使靜謐的山野,頓時充滿了盎然生機。竹林深處,傳來了歡聲笑語,那是浣衣女子結(jié)伴歸來;遠處的蓮葉,在不停地顫抖著,那是漁人蕩舟水上。這中間兩聯(lián),先寫大自然的幽趣,繼而寫農(nóng)家的生活情景,詩情畫意,把雨后秋山的風物,生動而完整地展現(xiàn)了出來。
詩人被深深陶醉了,所以詩的末聯(lián),情不自禁地嘆道:
芳菲的春天過去了,就隨它過去吧,眼前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樣的美好嗎?“王孫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賞心娛目悠游歲月了。這里,王維化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義,進一步表明了詩人對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從而表示了歸隱的決心。在這首詩中,詩人把秋光寫得與春光一樣蓬勃多姿,沒有凄涼的音響和幽暗的色彩,這正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藝術(shù)特色。
詩人通過對美好自然的描繪,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對腐朽政治的不滿。這,也就是他為什么要把這山野風光,而且又是雨后秋涼的時候,寫得這樣明麗動人,并且認為“王孫自可留”的原因。
總的說來,這首詩充分發(fā)揮了詩人身兼畫家、音樂家、富有全面藝術(shù)素養(yǎng)的優(yōu)勢,在取景設(shè)色和調(diào)度詩歌音響節(jié)奏上都能與創(chuàng)造意境密切配合。全詩在以動態(tài)為動力來推進藝術(shù)畫面層次分明、舒展連貫地向前延伸的同時,又由中心思想做為一條主線,把各個動態(tài)鮮明的局部畫面聯(lián)結(jié)為一個有機的藝術(shù)整體,給人以美妙的立體感。特別是中間兩聯(lián),形象生動,意境優(yōu)美!懊髟滤砷g照”是一幅畫,“清泉石上流”又是一幅畫;“竹喧歸浣女”是一幅畫,“ 蓮動下漁舟”又是一幅畫。這些“詩中畫”,是詩畫的結(jié)合,它要求用字講究,特別是那些關(guān)鍵性的字,如這兩聯(lián)中的“照”、“流”、“喧”、“動”四個動詞的運用,就十分精到,它生動而鮮明地烘托出了這清澈明麗的詩情畫意。無怪乎蘇試評王維詩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保ā稏|坡志林》)。
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
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
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
悵然吟式微。
王維詩鑒賞
這是王維田園詩的名篇。抒寫詩人對閑逸的田家生活的向往,表達了自己急欲棄官歸隱的意愿。
全篇以“歸”為主旨,以“閑逸”為基調(diào),把初夏傍晚農(nóng)村中的各種尋常景象貫串起來,構(gòu)成一幅鄉(xiāng)村晚景圖。詩一開篇,描寫夕陽斜照村落,渲染暮色蒼茫的氣氛,接著,詩人就點出一個“歸”字,描寫牛羊徐徐歸村的情景!案F”雖是修飾“巷”字,但卻暗示:詩人正站在村口,深情地望著牛羊在斜光和暮色中從田野結(jié)群歸來,并一直目送它們沒入深深的村巷之中。接著,詩中又寫一位慈祥老人,拄著拐杖,倚在柴門邊,正迎候放牧歸來的小孩。詩人對著暮色籠罩的田野沉思,忽然聽到野雞的`歡鳴聲。麥子吐華了,野雞大概也在呼喚配偶吧?放眼桑林,桑葉稀少,蠶兒已吐絲作繭,進入了休眠狀態(tài),它們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了。農(nóng)人們扛著鋤頭下地歸來,在田間小道相遇,親切交談,簡直是樂而忘返呢。這些畫面看似散漫無序,其實無不緊扣著一個“歸”字,無不洋溢著一種寧靜閑逸的情調(diào)。這自然要觸動仍浮沉于宦海極度苦悶與失意的詩人,使他一方面由衷地羨慕起這種閑適安逸的田園生活,另一方面,更為自己仍傍徨中路、未能找到人生歸宿而惆悵感慨。詩的結(jié)尾,詩人悵然吟起《式微》,借“式微,式微,胡不歸”的詩句,表達自己急欲歸隱的心情。妙的是這“式微,胡不歸”的詩句又扣緊了黃昏和歸家的意蘊,與首聯(lián)前后映照,從而使全篇寫景與抒情,意象與意象,開頭、篇中和結(jié)尾緊密交融,契合無間,意境渾然一體。
詩中描寫的各種意象和畫面,如牛、羊、雉、蠶、麥苗、桑葉,是農(nóng)村中常見的禽畜和作物;墟落、窮巷、荊扉,是農(nóng)村的普通景物環(huán)境;而野老倚仗,牧童晚歸,田夫荷鋤,村頭絮語,又都是農(nóng)村平常的人事活動。詩人運用白描手法,以自然而精煉、樸質(zhì)面清新的語言將這些意象畫面平實地一一展現(xiàn)出來,從而蕩漾著親切的人情味,散發(fā)出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充滿了詩情畫意。
聯(lián)系詩人的一生,我們可以知道,王維是以自己心目中理想化的農(nóng)村,反襯官場社會的黑暗、險惡和污濁,以農(nóng)村中的寧靜閑逸,反襯自己宦海沉浮的孤獨、苦悶,以農(nóng)村中的人和物皆有所歸,反襯自己的獨無所歸。
春中田園作
王維
屋上春鳩鳴,
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
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
舊人看新歷。
臨觴忽不御,
惆悵遠行客。
王維詩鑒賞
“屋上春鳩嗚,村邊杏花白“首聯(lián)就傳達出濃郁的春天的氣息。斑鳩是報春的使者,它最早追隨著春天的腳步飛到村莊中來,在農(nóng)家的屋上歡快地鳴叫,村邊盛開的杏花映得整個村莊一片雪白。開篇第一聯(lián)寫鳥鳴、花開,既有形象美又有聲音美,十個字就勾勒出盎然的春意!俺指ミ\揚荷鋤覘泉脈”這一聯(lián)是農(nóng)事,春鳩的鳴聲和耀眼的杏花給農(nóng)民們帶來了早春的活力,他們紛紛走出家門,開始了春耕的準備工作:有的拿著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著鋤頭去察看泉水的通路。頷聯(lián)意象生動,概括了早春的農(nóng)事活動,表現(xiàn)出辛勤、健康的精神面貌。頸聯(lián)寫燕子歸來,將它們?nèi)烁窕f它們還能認識故巢,甚至在屋梁上呢喃,高興地注視屋中的舊主人正在微笑著翻看新一年的日歷。這一聯(lián),給生機勃勃的春光增添了濃郁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
這首詩的最后兩句寫行客對酒悵然思鄉(xiāng),詩意在轉(zhuǎn)折中聯(lián)貫。遠離家園在外作客的人,見到田園的春色如此富有生氣,農(nóng)村的勞動生活如此熱烈歡快,豈能不觸發(fā)起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呢!何況,詩人在頸聯(lián)又以燕歸故巢起興,點明了時間的流逝。春之新至,最易引發(fā)長久滯留異地的人的鄉(xiāng)思,過渡就更顯得自然順當。因此,前后兩部分,詩意是互相映襯的,都能激發(fā)人們對田園生活的熱愛,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這些景物意象或人事活動在農(nóng)村很平常,有的是很微細的,人們習焉不察,或者雖然察覺到了,卻未能從中發(fā)現(xiàn)它們跳蕩著春天的脈博,蘊含著詩情畫意。
而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卻憑著他敏銳的感覺,迅速地捕捉住并且準確地把它們提練成新鮮、活潑的意象,組合在詩篇之中。這一點,是我們讀這首詩時不應(yīng)該忽略的。
宋人劉須溪稱贊這首詩:“《卷耳》之后,得此吟諷,清致自然,抑揚有意!保 劉須溪評《王摩詰詩集》卷一)
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fù)問,
白云無盡時。
王維詩鑒賞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全詩六句,僅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自己騎馬并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馬設(shè)酒,餞別友人。下馬之處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這樣就把題旨點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問答對話。第二句設(shè)問,問友人向哪里去,以設(shè)問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話,并過渡到歸隱,表露出對友人的關(guān)切。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內(nèi)容,當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業(yè)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的確寫出,也不必寫出,讓讀者自己去理解補充。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對友人的勸慰。他勸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為塵世間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惱,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無窮無盡的。這里明說山中白云無盡,而塵世的功名利祿的“有盡”,無常,已含蘊其中。這兩句意蘊非常復(fù)雜、豐富,詩的韻味很濃。句中有詩人對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對現(xiàn)實的憤懣,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也有對隱居山林的向往。似乎是曠達超脫,又帶著點無可奈何的情緒。清人沈德潛評這二句:“白云無盡,足以自樂。
勿言不得意也!保ā短圃妱e裁集》)從全篇看,詩人以問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雙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還使得詩意空靈跳脫,語調(diào)親切。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于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間斗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吸收了這種通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征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
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復(fù)雜感受凝縮融匯在“白云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
“拈花一笑,不言而喻”,令人尋味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
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yīng)制
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
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
閣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雙鳳闕,
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
不是宸游重物華。
王維詩鑒賞
蓬萊宮,即唐大明宮。唐代宮城位于長安東北,而大明宮又位于宮城東北。興慶宮在宮城東南角。開元二十三年,從大明宮經(jīng)興慶宮,一直到城東南的風景區(qū)曲江,筑閣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閣道直達曲江。王維的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閣道出游時在雨中春望賦詩的一首和作。所謂“應(yīng)制”,指應(yīng)皇帝之命而作。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痹娨婚_頭就寫出由閣道中向西北跳望所見的景象。首句寫渭水曲折地流經(jīng)秦地,次句指渭水邊的黃山,盤旋在漢代黃山宮腳下。渭水、黃山和秦塞、漢宮,作為長安的陪襯和背景出現(xiàn),不僅顯得開闊,而且因為有“秦”、“漢”這樣的詞語,還增強了時空感。詩人馳騁筆力,描繪出這樣廣闊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筆寫春望中的人: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币驗殚w道架設(shè)在空中,所以閣道上的皇帝車駕,也就高出了宮門柳樹之上。詩人是回看宮苑和長安。這里用一個“花”
字渲雜繁盛氣氛,“花”和“柳”又點出了春天!霸评锏鄢请p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边@兩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經(jīng)過三四兩句回旋,到這里再出現(xiàn),就更給人一種高峰突起的感覺。云霧低回繚繞,盤亙在廣闊的長安城上,云翠中托出一對高聳的鳳闕,象要凌空飛起;在茫茫的春雨中,萬家攢聚,無數(shù)株春樹,在雨水的沐浴中,更加顯得生機勃發(fā)。這是一幅帶著立體感的春雨長安圖。由于云遮霧繞,其他的建筑,在視野內(nèi)變得模糊了,只有鳳闕更顯得突出,更具有飛動感;由于春雨,滿城在由雨簾構(gòu)成的背景下,春樹、人家和宮闕,相互映襯,更顯出帝城的闊大、壯觀和昌盛。這兩句不僅把詩題的“雨中春望”寫足了,也表明了這個春天風調(diào)雨順,為過渡到下文作了鋪墊。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重物華!惫糯醇竟(jié)規(guī)定關(guān)于農(nóng)事的政令叫時令。這句的意思是說,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為陽氣暢達,順天道而行時令,并非為了賞玩景物。這是一種所謂寓規(guī)于頌,把皇帝的春游,夸飾成順天道之舉。
古代應(yīng)制詩,大多是歌功頌德之詞。王維這首詩也不例外,但詩歌的藝術(shù)性很高,王維善于抓住眼前的實際景物進行渲染。比如用春天作為背景,讓帝城自然地染上一層春色;用雨中云霧繚繞來表現(xiàn)氤氳祥瑞的氣氛,這些都顯得真切而自然。這是因為王維兼有詩人和畫家之長,在選取、再現(xiàn)帝城長安景物的時候,構(gòu)圖上既顯得闊大美好,又足以傳達處于興盛時期帝都長安的風貌。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王維
絳幘雞人報曉籌,
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
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
佩聲歸到鳳池頭。
王維詩鑒賞
賈至寫過一首《早朝大明宮》,全詩是:“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滿建章。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杜甫、岑參、王維都曾作詩相和。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詩一開頭,詩人就抓住了“報曉”和“進翠云裘”兩個細節(jié)表現(xiàn)了宮廷中莊嚴、肅穆的特點,給早朝制造氣氛。古代宮中,于天將亮時,有頭戴紅巾的衛(wèi)士,在朱雀門外高聲喊叫,以警百官,稱為“雞人”!皶曰I”即更籌,是夜間計時的竹簽。詩中以“雞人”送“曉籌”報曉,渲染了宮中的“肅靜”。尚衣局是專門掌管皇帝衣服的!按湓启谩笔抢C有彩飾的皮衣!斑M”字前著一“方”字,說明宮中官員各司其職,工作有條不紊。
中間四句正面寫早朝,表現(xiàn)場面的宏偉莊嚴和帝王的尊貴。層層疊疊的宮殿大門如九重天門,次第打開,深邃偉麗;萬國的使節(jié)拜倒丹墀,朝見天子,威武莊嚴。詩人以九天閶闔喻天子住處!皩m殿”即題中的大明宮,唐代亦稱蓬萊宮,因?qū)m后蓬萊池得名,是皇帝接受朝見的地方。“萬國衣冠拜冕旒”,表現(xiàn)大唐鼎盛的氣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處代指皇帝。在“萬國衣冠”之后著一“拜”字,利用卑與尊的對比,突出了大唐帝國的威儀。
如果說頷聯(lián)是從大處著筆,那么頸聯(lián)則是從細處落墨。大處見氣魄,細處顯尊嚴,兩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給人一種親臨其境的真實感!跋烧啤笔切螤钊缟鹊膬x仗,用以擋風遮日。日光才臨,仙掌即動,“臨”和“動”,關(guān)聯(lián)得十分緊密,充分表現(xiàn)皇帝的驕貴。“兗龍”亦稱“龍兗”,指皇帝的龍袍!鞍弊置枘★h忽的輕煙,頗見情態(tài)!跋銦煛闭諔(yīng)賈至詩中的“衣冠身惹御爐香”。賈至詩以沐浴皇恩為意,故以“身惹御爐香”為榮;王維詩以帝王之尊為內(nèi)容,故著“欲傍”為依附之意。詩人通過仙掌擋日、香煙繚繞鋪陳和渲染了一種皇庭特有的雍容華貴氛圍。
結(jié)尾兩句又關(guān)照賈至的“共沐恩波鳳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辟Z至時任中書舍人,其職責是給皇帝起草詔書文件,因此說“朝朝染翰侍君王”,王維的和詩也說,“朝罷”之后,皇帝自然會有事詔告,所以賈至要到中書省的所在地鳳池去用五色紙起草詔書了!芭迓暋,是以身上佩帶的飾物發(fā)出的聲音代人,這里代指賈至。不說人而代以“佩聲”,于“佩聲”
中見人的行動,使“歸”字產(chǎn)生具體生動的效果。
這首詩涵蓋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個階段,表現(xiàn)了大明宮早朝的氣氛和皇帝的威儀,同時,還暗示了賈至的倍受賞識。這首和詩不和其韻,只和其意,雍容偉麗,造語堂皇,格調(diào)十分諧和。
酬郭給事
王維
洞門高閣靄余暉,
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里疏鐘官舍晚,
省中啼鳥吏人稀。
晨搖玉佩趨金殿,
夕奉天書拜瑣闈。
強欲從君無那老,
將因臥病解朝衣。
王維詩鑒賞
這首酬和詩,是王維晚年酬贈與給事中郭某的。
“給事”,即給事中,是唐代門下省的要職,常在皇帝周圍,掌宣達詔令,駁正政令之違失,地位十分顯赫。這首詩,既頌揚了郭給事,同時也表達了王維想辭官隱居的思想。
詩的前兩句著意表現(xiàn)郭給事的顯達。第一句“洞門高閣”象征皇家的威嚴,“余暉”則是皇恩普照的表現(xiàn)。第二句“桃李陰陰”,是說郭給事桃李滿天下,而“柳絮飛”是指那些門生故吏個個飛揚顯達。前后兩句,形象地描繪出郭給事上承皇恩,下受吏民擁戴,突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詩的三、四句寫郭給事居官的清廉閑靜。如果說前兩句的景狀是華艷的,這兩句就轉(zhuǎn)為恬淡了。一個“疏”字,一個“稀”字,正好點染了這種悠閑的氣氛。一般說,官衙內(nèi)總是政務(wù)繁忙,人來人往,現(xiàn)在居然可以聽到鳥兒的鳴叫聲,足見郭給事為官的閑靜。
王維作詩,善于抓住自然界中平凡無奇的景或物,賦予它們某種象征意義。“省中啼鳥”,看似實景描寫,其實,是暗喻郭給事政績卓著,時世太平,因而衙內(nèi)清閑。
五、六兩句,直接刻劃郭給事本人。早晨朝服盛裝,恭恭敬敬地去上朝面君,傍晚捧著皇帝的詔令向下宣達。一個“趨”和一個“拜”字生動地表現(xiàn)出郭的恭謹。“晨”“夕”兩字,則使人感到他時時伴隨皇帝左右,是何等的榮耀。從全詩結(jié)構(gòu)看,這里是極揚一筆,為最后點出全詩主旨作好準備。
詩的開頭由一“憐”字引出,“不得意”指“落第”!皼r復(fù)”二字遞進一層,丘為落第正值柳枝又綠的新春,傷心人對滿目春光不免倍覺傷神!傲鴹l青”三字并暗隱送別的場景,灞水岸邊,楊柳依依,送別之際,詩人對丘為的憐惜之情也格外強烈了。這一聯(lián)詩中既有丘為又有詩人自己,其后兩聯(lián)專寫丘為。
第二聯(lián)用典。當年蘇秦游說秦王,連續(xù)上了十次書都未奏效,“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戰(zhàn)國策·秦策》)。以蘇秦作比,描寫丘為只身困于長安、盤資耗盡的窘?jīng)r,返回時,由于憂愁的煎熬,兩鬢又新添了白發(fā)。一“盡”、一“新”,兩相映照,丘為的凄苦之狀與詩人的哀憐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難以安頓,回家又將如何呢?第三聯(lián)作了形象的回答:“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薄拔搴,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為的家鄉(xiāng)。此聯(lián)是寫丘為孤獨一人長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產(chǎn),生計窘迫。此聯(lián)句與句對仗,同時又句中自對:“五湖”對“三畝宅”,“萬里”對“一歸人”。結(jié)尾一聯(lián):“知禰不能薦,羞為獻納臣!倍[,禰衡,借指丘為!逗鬂h書·文苑傳》說禰衡恃才傲物,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nóng)楊修,融亦深愛其才,“上疏薦之”!矮I納臣”是詩人的自指。所謂“獻納”,是將意見或人才獻給皇帝以備采納的意思。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設(shè)理匭使,以御史中丞與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時改稱獻納使。王維曾任右拾遺、殿中侍御使等官職,因此自稱“獻納臣”。詩人認為自己明知丘為有才華而不能將他推薦給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時于“羞”中寓憤,對于賢才遭棄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憤慨。情緒由怏怏惜別轉(zhuǎn)到深深的內(nèi)疚,以至于牢騷不平,激昂慷慨。
王維與丘為雖是同輩詩友,但年齡稍長,故詩中語氣較為老成。結(jié)尾處反用孔融與禰衡的典故,雖是從識賢、薦賢的角度引出,但“知”字與篇首的“憐”字,還是表現(xiàn)了一種長者所特有的口吻。詩寫送別,抒發(fā)的卻不是一般的離情別緒。著重抒發(fā)的是對人才的愛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對黑暗政治的激憤。全詩從離別寫到歸程,由近及遠;詩情則由哀憐轉(zhuǎn)為羞憤,由淺入深。
酌酒與裴迪
王維
酌酒與君君自寬,
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
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jīng)細雨濕,
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云何足問,
不如高臥且加餐。
王維詩鑒賞
本詩寫于《輞川集》同時,是王維晚年詩作中十分值得玩味的一篇。
首句“酌酒與君君自寬”,“君”字重復(fù)強調(diào),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實是胸中郁積憤懣,需與摯友一起借酒澆化。所謂“寬”者,寬人也即寬己,正是因為無法排遣。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瀾”,一曰翻覆,二曰波瀾,足見心中憤激之情。三四句緊承“人情翻覆”, 照應(yīng)止水波瀾的外部刺激,強調(diào)矛盾兩端,鋪敘反目成仇,世態(tài)炎涼。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還用說嗎?四句關(guān)鍵在“笑”字,《漢書》“在位,貢公彈冠”,援手薦引乃同契之義,此處則反用其意,一旦“先達”即笑侮后來彈冠(出仕)者,輕薄排擠,乃至下井落石,此為淋漓之戟罵。圣嘆先生以為“自是千古至今絕妙地獄變相”,誠為得言。
容上說,五六兩句是即景即情,從戶內(nèi)至室外,為酌酒時舉目所見,由世態(tài)炎涼,人情翻覆展示天地無私,萬物親仁,豁然呈現(xiàn)一新境界。被王靜安先生譽為“攝春草之魂”的“細雨濕流光”,詩人用以描寫映窗草色;禪宗關(guān)于“心動”“物動”的著名偈語,詩人借以描繪照眼花枝,即使單純作“景語”看,也屬上乘。而其蘊涵則在“全經(jīng)”,“欲動”,由彰顯至深密,從象外到象內(nèi),大千世界,無所不容;僅觀人間之蠅營狗茍,于義憤之外,恍然頓悟。從章法上說,律詩中間兩聯(lián)要求虛實相生,三四句實寫,五六句則應(yīng)當化實為虛,措辭表意不可復(fù)犯,方能體現(xiàn)“神韻”“氣象”之妙。從禪學(xué)上說,佛家主“虛靜”,尚“自然”,和光同塵;深一層探求,五六句似還參合“有無”“生滅”“變!敝;即處“靜觀”“達觀”態(tài)度,與三四句世俗的“勢利”“涼薄”恰成對照。末兩句“世事浮云”與“高臥加餐”由禪意而來。“何足問”有不屑一顧的鄙薄之意,所指實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臥”承五六句,超凡脫俗。
前后既錯綜成文,又一氣貫注,構(gòu)思布局縝密精妙。
王維一生沉浮宦海,安史亂后,“在輞口,其水舟于舍下,別置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在京師。。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舊唐書本傳》)這種亦顯亦隱,半儒半釋的人生經(jīng)歷與處世態(tài)度,勢必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猶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靜觀;但仰望高谷急湍,依舊凜然飛動,怵目驚心。王維全部詩作均可作如是觀,通過《酌酒與裴迪》一詩即可透視此種矛盾心態(tài)。
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
王維
萬戶傷心生野煙,
由此可見人煙非常稀少。尤其是“獨樹”與“孤煙”
相對,“高原”與“遠村”相連,就更感蒼涼孤寂了。
在這里,詩人所繪的乃是北方的遠山,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在畫面上,色彩淡薄。至多,可以領(lǐng)悟到那遠處的孤煙尚帶一縷淡灰,那天邊高原似有一層淡黃。
在此清靜的天地中,有顏回、陶潛那樣的雅興,多么恬適安閑、自由自在!倘若沒有淡到極至的修養(yǎng),豈能臻此妙境?如果說前兩句是重在描繪沖淡的景物的話,那么后兩句是重在抒發(fā)沖淡的情感。而沖淡的景情,又是彼此交融、相互滲透的。
沖淡含有閑、靜、淡、遠等特點。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就是如此!吧较鹿聼熯h村”就出現(xiàn)了遠字,全詩閑、靜、淡、遠,為沖淡之絕唱。其他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分別展現(xiàn)了閑、落、靜、空、寂、無、落等沖淡的景象。這些,都顯示出王維詩的沖淡的意境。
“山下孤煙遠村”,洗去人間的紛爭,沒有外界的干擾,只有大自然的寧靜。詩人盡情地消受著、欣賞著、陶醉著,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詩人筆下的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無不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回旋著詩人的聲音,震蕩著詩人的靈魂。因此,大自然被人格化了。
王維筆下的大自然,反映了王維沖淡的心情。詩人將自己消融在大自然中。這種消融,意味著沖淡。詩人不是超然物外,而是融于物中。詩人所追求的,正是這種忘我、無我、有我的空靈境界。這種賦予大自然以詩人的人格的現(xiàn)象,這種變粗樸的自然為人化的自然的做法,不是王維熱愛人生的表現(xiàn)么?可見,王維的沖淡,不是象某些人所說的沒有人間煙火味。只是這種人間煙火味,而是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在色彩上,它不用濃墨,不務(wù)華艷,而追求蕭疏清淡。在運筆上,既非精雕細刻,又非粗線勾勒,而是點點染染,意到筆隨。在情趣上,不作驚人語,不崇尚夸飾,不豪情滿懷,也不執(zhí)著于現(xiàn)實,不留意生活的紛爭,不關(guān)心人事的糾葛,不激動,不悲痛,而是潔身自好,孤身靜處,獨善其身,寄情山水,吟詠風月,始終保持著內(nèi)心的和平與淡泊。“山下孤煙遠村”這首詩,就是詩人沖淡心情的寫照。
【王維的生平簡介以及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1.王維生平簡介
4.詩人王維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