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yǎng)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松的環(huán)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shù)亟佑|自然、社會,較早的接受社會鍛煉,有別于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
1、比較:監(jiān)護式教育
大多家長擔心孩子出去玩沒時間做作業(yè)、參加興趣班,擔心孩子和小伙伴玩耍染上“壞”習性,擔心孩子出去玩有危險……因為種種貌似不可抗拒的客觀原因,不少家長恨不得把孩子放在眼皮底下,進行24小時監(jiān)護。然而,有教育專家指出,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敢,缺少付出和挫折教育。
2、專家建議:“放養(yǎng)”不等于“放任”
其實,“放養(yǎng)”并不是不教養(yǎng),有的家長把“放養(yǎng)”當“放任”,整天忙于工作、事業(yè)或打工賺錢,為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對于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一概不聞不問。在現(xiàn)代社會,家庭中應盡量避免封閉式、隔絕式的“圈養(yǎng)”,也應摒棄無拘無束、放任自流式的“放養(yǎng)”——這都易導致孩子的合群性、合作性缺失,最容易形成“問題兒童”。適當?shù)?ldquo;放養(yǎng)”式教育關鍵是要在玩中培養(yǎng)其規(guī)則意識,有的放矢地逐步引導。
3、陪伴是放養(yǎng)教育成功的關鍵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快節(jié)奏的今天,作為父母,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陪過自己的孩子了?
有調(diào)查顯示,50%的爸爸每周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的溝通時間不超過6分鐘!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親母親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爸爸們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呢?
“我很忙”——每當孩子說:“陪我玩一會好嗎?”家長總是回答:“我哪有功夫陪你玩。”由于工作壓力大或者生活觀念不同,越來越多的“80后”父母將撫養(yǎng)、陪伴孩子的責任移交給爺爺奶奶等第三方。
“我不懂”——常有家長說:“我不懂怎么教孩子。”于是,把孩子送到社會辦學機構學這學那,以為“投錢”就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4、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事實上,親子陪伴的價值超過任何教育培訓。對待孩子,僅有物質關懷是不夠的。真誠的陪伴、悉心的關懷更加重要。親子陪伴的關鍵詞包括互動、尊重、對話和理解。
最好的陪伴是心靈陪伴,父子之間要建立以感情緊密聯(lián)結為基礎的良好關系。通過真正的、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來交流與溝通,傳遞愛、信任和安全感,促進了解、關愛和信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建立的親密關系比“正確”的技巧更為重要!心靈陪伴傳遞給孩子的愛和信任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5、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是親子關系
任何職業(yè)角色都可被替代,但父母角色無可替代。有人說,選擇一項工作,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事業(yè)上的奮斗讓人充滿自信與成就感,而在家庭中的缺席、親子間情感的淡漠,卻使得人生的美好大打折扣。幼兒時期父母愿意“投資”親子關系,孩子一生都能獲得正面回報。有人說,我拼命工作、掙錢,還不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生活得更好,受更好的教育!但是,用本該屬于自己和家人的時間到職場上去換金錢,值嗎?
6、放養(yǎng)理念有時遭到一些父母的誤讀
曾經(jīng)參加過一個親子講座,當時有一個大齡媽媽帶著一對雙胞胎也來聽講,這是一對兩歲多的雙胞胎男孩,正是探索世界的年齡。
親子講座的教室,有老師在前面講,大家都在下面認真地聽,可是這一對雙胞胎,一會在教室里跑來跑去,一會兒又用力拽掛在墻上的中國畫的卷軸,媽媽坐在那里聽課就是不管,講課的老師可能出于禮貌也沒有說什么,但是后來當這兩個小家伙用馬克筆在幻燈屏幕上亂涂亂畫時,講課的老師打破了對這兩個孩子的沉默,對孩子的媽媽說:“我不得不請您帶著孩子出去了!”
后來在課間休息的時候,聽到這個媽媽的一番介紹,才知道她還是奧克蘭一個中文電臺親子欄目的主持人,每周固定時間有她的節(jié)目,她當時也和我們解釋了上課的時候為何沒有管孩子,她的理念是:孩子兩歲多,正處在探索世界的時候,要多給他們機會去探索。
她的這個理念,乍一聽是對的,兩歲多的孩子正是對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鮮、看到什么東西都想摸一摸的年齡,如果看護人在孩子這個年齡因為這樣和那樣的原因,什么也不許孩子干,什么也不讓孩子摸,孩子就會失去很多探索世界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7、但是,這種放養(yǎng)一定要有原則,這些原則包括:
、、安全。這一點我們?nèi)A人家長做的已經(jīng)很安全了,關鍵在于適度。記得1999年,那時我還沒有孩子,受朋友之約參觀了一下新西蘭的幼兒園,參觀完了讓我感到害怕,當時看到那些學齡前兒童(新西蘭的孩子一到5歲生日就要上學了,所以幼兒園的孩子沒有特殊情況,都應該在5歲以下),站在梯子上釘釘子、站在工作臺旁鋸木頭、坐在桌子旁剪紙,而且孩子們用的都是真家伙,釘子就是普通的鐵釘,榔頭也是普通的榔頭。那時感到這些東西在中國國內(nèi)的幼兒園都屬于“管制”刀具啊!可孩子當時就是這么玩啊!現(xiàn)在回想一下,這不就是一種放養(yǎng)嗎?現(xiàn)在輪到自己的孩子去幼兒園了,看到的場景與十幾年前沒有太多的變化,同時也沒有聽說哪個孩子被這些工具傷到,通過觀察才發(fā)現(xiàn),在孩子們玩這些“玩具”時,都有老師不厭其煩地給孩子們傳授其中的規(guī)則、要領和注意事項。這些規(guī)則正是確保孩子們安全的同時從中得到了學習。
②、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像我前面講的那個雙胞胎媽媽,她的那種放養(yǎng)就是在以侵犯他人利益為結果,孩子探索世界本無錯,但是“探索”的同時擾亂了課堂秩序、打擾了別人聽講,媽媽看到了就應該及時制止。
③、不造成大量的財物損失。我們總不能因著孩子想看一看物體掉到水里是什么樣的,就讓孩子將媽媽手上的鉆石戒指往湖里扔吧?這一點不同的家庭可以根據(jù)其自身的情況來制定規(guī)則,保持一個平衡就可以了。
放養(yǎng)不是對孩子沒有規(guī)則的放縱,對孩子的放縱,沒有給孩子營造一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世界是有規(guī)則的,被放縱慣了的孩子長大會成什么樣,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