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語文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
課程標準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維來完成的,所以單憑教師單一的講解,學生可能存在很大的疑點,如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在教學中,適當運用信息技術,并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方法的意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里的一篇觀察描寫某種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葉爺爺在本篇課文中用細致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墻的,來啟發(f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本篇課文是安排在本冊中的第七單元組中,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繼續(xù)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并為保護自然環(huán)境做力所能及的小貢獻。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背誦3、4自然段。
評價任務
任務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任務二: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ㄒ唬﹦(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教師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再現(xiàn)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fā)學生情感,然后老師就問: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里面藏著什么?這樣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ǘ┖献魈骄、深入研讀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如;
。1)畫一畫
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了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后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后引導學生欣賞課件,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看課件、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ㄈ┛偨Y(jié)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并且?guī)е鴨栴}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chuàng)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zhì)。因此,本節(jié)課采用問題來總結(jié)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ㄋ模┩卣刮谋荆由煺n堂
一節(jié)好課的結(jié)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
。ㄎ澹┳鳂I(yè)布置:以《我發(fā)現(xiàn)……的秘密》寫片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獲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ㄗ⒅嘏囵B(yǎng)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tǒng)“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
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么收獲?
。1)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tài)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保槭裁从X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處處注重了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fā)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著很大的關系。出示圖片:誰能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寫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么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并數(shù)了有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作者寫爬山虎的腳更能看出他觀察十分細致了。
交流話題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xù)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現(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引導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寫法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2、課外查詢資料:
(1)本文作者葉圣陶的生平。
。2)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四年級語文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2、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背誦3、4自然段。
教學準備:
。ǎ保┡郎交⒌哪_爬墻示意圖。
。ǎ玻┡郎交嵨铩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激發(fā)興趣,引起注意
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絲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二、回憶舊知識
我們種絲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墻上、屋頂上,巖石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有腳。)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你們平時看見的是爬山虎的什么?(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圣陶爺爺就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
三、對課題質(zhì)疑,提出目標
從課題上看,你認為課文主要寫什么?還會寫什么?這堂課我們就來研究爬山虎的腳有那些特點?四、整體感知課文,學習字詞,理出重點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注意這樣兩個問題:
。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
。2)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交流反饋:
(1)請認為自己是學習最認真的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舒服均勻重疊空隙漾起拂過葉柄蝸牛緊貼蛟龍枯萎逐漸牢固
。▽W生當小老師,增強自豪感,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
。2)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五、自主探究,理解3-5自然段
交流話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1、自瀆第三自然段2、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交流反饋:為什么這樣畫?3、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4、實物對照,朗讀。交流話題:怎么爬的1、自讀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2、覺得有趣嗎?通過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吧。
交流話題: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
“……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xù)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現(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六、引發(fā)期待,布置作業(yè)
1、爬山虎的腳讓我們大開眼界,爬山虎的葉子也與眾不同哦,同學們可利用課余時間去觀察學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記錄下來。我們下堂課在交流吧!
2、背誦課文3、4自然段。
四年級語文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均、柄”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曲”,會寫“虎、隙”等13個生字。
2、能找出課文中寫的準確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的細致的觀察。
3、能說出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感受作者連續(xù)的觀察。
4、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
教學重點:領悟作者細心觀察、連續(xù)觀察的方法。
教學難點:
1、知道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2、把觀察到的事物準確生動的表達出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學定標
1、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就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0課《爬山虎的腳》(出示課題,和學生一起板書課題)
2、誰知道老師為什么把“腳”這個字寫得這么大嗎?那按照他的意思,這個題目應該怎么讀呢?(指名讀、齊讀)
3、老師把這個字寫得這么大,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相信學了這篇課文,你會有新的理解。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葉圣陶先生。
二、模塊探究
模塊一:檢查預習初步分享
1、我會讀:重點講解多音字“曲”。
2、我會寫:教師指導書寫生字“虎”,書寫提示:撇要伸展,橫折彎鉤要超出上部;“隙”,書寫提示:左短右長,左邊的第一筆橫折彎鉤要寫的窄一些,右半部分的第一筆是豎,日要扁一點。
模塊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聽讀課文,思考問題:本文圍繞爬山虎寫了哪些內(nèi)容?其中主要寫的是哪個?
2、學生思考后回答。
模塊三:學習作者細心觀察事物的方法
1、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找一找,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觀察的特別仔細?
2、學生自由交流并匯報展示。
3、教師精講:
a: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
。▓D片展示:葉子的顏色從嫩紅變成嫩綠,這說明作者進行了怎樣的觀察?——連續(xù)觀察)
b:那些葉子綠的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的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ɡ蠋熃o你們帶來了一張爬山虎的圖片,請你試著在心里描述看到的情景,再讀一讀作者的描述,說說你覺得作者描述的怎么樣?“準確生動”,說明作者的經(jīng)過了怎樣的觀察?——細致觀察)
C: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同學們,讀了這一段,請試著根據(jù)課文的描寫畫一畫爬山虎的腳吧,……接下來我們跟真實照片對比一下,你們都畫的很逼真,這說明作者給我們描述的十分準確,是什么原因讓作者能準確的表達出來呢?——細致觀察)
d:那細心的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呢?
①學生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回答
、谡l能找出爬山虎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關鍵詞語?
、勰懿荒馨选耙荒_一腳”換成“一步一步”?(不能,因為爬山虎不像動物一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長出更多新的腳,作者用“觸”“變”“巴”“拉”“貼”等一系列動詞,通過腳觸著墻時的一些變化,清楚地寫出了爬山虎爬墻的過程。那么,大家想一想,作者需要經(jīng)過怎樣的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一段時間的連續(xù)觀察)
正是因為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才把課文準確生動的表達了出來,那么除了這樣,我們還可以借助哪些方法把觀察到的事物準確生動的表達出來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回顧課文,總結(jié)方法吧。
模塊四: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表達
課文回放:
1、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
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
。ㄅx,男生讀,思考紅色字體的詞語有什么特殊作用?——都是一些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
2、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ㄔ谶@句話中,細心的你肯定發(fā)現(xiàn)了一個優(yōu)美的`句子,是哪一句呢?……非常好,這是個比喻句。另外,大家覺得爬山虎腳的生長位置介紹的具體嗎?……著得益于作者的用詞準確,看來使用恰當?shù)男揶o方法、用詞準確也可以幫助我們準確生動的表達。)
3、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
(不僅如此,作者在細致觀察爬山虎的同時,還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所以才能發(fā)現(xiàn)爬山虎爬墻過程中一些細微之處,讓我們更加直觀的了解到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所以,同學們,你們看,利用這些方法,就可以幫助我們把觀察到的事物準確生動的表達出來。
三、拓展延伸課后作業(yè)
這節(jié)課,我們隨著葉老先生的觀察視角,學會了連續(xù)細致的觀察,了解到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并且總結(jié)了如何把文章準確生動表達出來,那么,請同學們利用課下時間,對自己養(yǎng)的蒜苗進行連續(xù)細致地觀察,發(fā)現(xiàn)蒜苗在成長過程中的變化(可以回顧三年級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的方法),運用準確生動的表達方法,試著寫一寫觀察日記吧。
四年級語文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過程與方法:
對課文重點語句的品讀、賞析,學習作者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三、教學策略
《爬山虎的腳》一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jié)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讀后使我們也產(chǎn)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nèi)容具體的文章來。
四、教學過程
。ㄒ唬┻M入課文,引導質(zhì)疑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葉圣陶爺爺寫的一篇文章,齊讀課題。
師: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植物為什么會有腳。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
2.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3.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是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ǘ┳哌M文本、深入探究
1.品讀課文,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爬山虎的葉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很美。
讀: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教師追問: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tài)美?
預設:
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
教師追問: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
(2)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
預設:
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
教師引導: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看著為大家讀出這種美來?
。3)教師總結(jié):多么新鮮的葉子啊,多么茂密的葉子啊,多么美麗的葉子啊。作者通過對爬山虎葉子樣子和顏色的描寫,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如果你不注意看,能看清楚葉子下面的腳嗎?這些都說明作者在認真觀察。
【設計意圖】通過對爬山虎葉子樣子和顏色的描寫,引導學生關注文本,感受景物的美。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切美好的描寫背后,都需要認真觀察作為基礎。
2.細讀課文,探究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1)教師引導:作者還認真看出了什么?自己讀讀3~5自然段,將作者認真觀察到的內(nèi)容用橫線畫在書上。
預設:
爬山虎的腳是長在莖上的。
師引導:這是寫爬山虎腳長的位置。
預設:
爬山虎的腳像蝸牛的觸角。
師引導:這是寫腳的樣子。樣子像──蝸牛的觸角。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把腳比作觸角。)
預設:
顏色跟剛長出來的嫩葉差不多,也是嫩紅的。
師引導:這是爬山虎腳的顏色。好,把作者注意的這些綜合一下,你認識爬山虎的腳了嗎?在紙上畫出你認識到的爬山虎的腳的樣子。
師引導:哪位同學再來給大家完整生動地介紹一下爬山虎的腳?
【設計意圖】通過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要把觀察到的內(nèi)容按照一定的順序,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介紹,還可以運用一些表達方法及恰當?shù)恼Z言寫出來,就會更加生動。
。2)教學過渡:既然爬山虎是利用腳來往上爬的,那么作者有沒有注意它的腳是怎么爬的呢?請用筆在文中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預設:
抓住動作詞:觸、變、巴、拉、緊貼、爬。一系列詞語清楚地寫出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師引導:和同桌交流,說一說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誰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
師導語:爬山虎就是這樣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接著爬──同學接讀課文。
過渡語: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正是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往上爬,所以他的葉子很均勻,沒有重疊的。這也體現(xiàn)了爬山虎的聰明,均勻無重疊的葉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陽光。
師引導:同學們再看看這些動詞,他們的順序能互換嗎?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不能換位置,是按順序?qū)懙。?/p>
師小結(jié):這些詞是有先后順序的,不能互換,他們之間也存在著因果關系,如,正是細絲由直變彎曲,縮短了莖與墻的距離,產(chǎn)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墻上貼得緊。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為什么細絲由直變彎曲,就緊貼在墻上了吧是,因為產(chǎn)生了拉力。葉圣陶爺爺運用了這些動詞,準確地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這種準確表達的方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3)爬山虎的“腳”與墻有什么關系呢?
對比學習:沒觸著墻……萎了,沒有痕跡。
觸著墻的……變成灰色,相當牢固。
師引導:從剛才的學習當中,你有什么體會?
預設:知道(1)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向上爬的;(2)作者觀察細致;(3)不是一次觀察,而是長期觀察。
師小結(jié):觀察不但要用心,還得細心和有耐心,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樣處處留心觀察。
【設計意圖】本部分的設計力圖從多角度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一是讓學生關注到作者是抓住動詞描寫具體的;二是體會出作者是在長期的認真觀察后,才能寫出這樣生動,具體的文章。
(三)總結(jié)學法、布置作業(yè)
師引導:同學們,你們覺得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美嗎?老師想請大家說一說,為什么葉圣陶爺爺能把這普普通通的爬山虎寫得這么有魅力呢?
預設:觀察仔細。抓住了爬山虎的特點進行了細心觀察,觀察了很長時間。
師引導:是呀,只要養(yǎng)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你就會有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老師想邀請同學們來參加快樂嘗試活動,大家愿意嗎?
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用一句或幾句話來描述一下圖片中的事物,也可以說說你喜歡的植物或者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嗎?
預設:我喜歡柳樹的枝條,微風一吹,她隨風搖曳,像一位美麗的女孩在翩翩起舞。
預設:我喜歡仙人掌,雖然它的外表長滿了尖刺,卻能開出鮮艷美麗的花。
預設:我喜歡含羞草,它是一種有趣的植物,很怕羞,只要你用手輕輕碰一下,它的葉子就會左右合并,過一會兒又會散開。
預設:我喜歡月亮姐姐的臉,她的臉是多變的,有時候是圓的,有時候是半圓的,有時候只露出小半邊臉。
(四)布置作業(yè)
1.回家后把爬山虎是如何生長的介紹給你的家人或小伙伴。
2.回家后去仔細觀察一下你周圍的植物,相信每個同學都會有自己的驚喜發(fā)現(xiàn),然后可以寫一篇觀察日記,下星期的語文習作課進行交流。
3.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四年級語文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5
設計意圖:
《新課標》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學習寫內(nèi)容真實具體、條理比較清楚的簡單記敘文!倍鴹l理比較清楚對學生來說,就要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杜郎交⒌哪_》一文,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xiàn)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nèi)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結(jié)合組文讀寫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把這方面擬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課前我布置了觀察任務:
。ǎ保┡郎交⒔o你一個什么印象?
。ǎ玻⿲χ桥罎M一堵墻的爬山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數(shù)學嘗試法的做法,要求學生以日記形式寫觀察日記;在課內(nèi)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后共同評議學生的一兩篇日記(選用寫作水平中等學生的習作)。這樣處理有利于通過實踐和對比,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了解爬山虎葉和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能力目標:
、排囵B(yǎng)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句子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
⑵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能力。
3、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掌握“均勻、漾起、嫩莖、空隙、痕跡、拂過、休想、葉柄”等詞語。
二、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2、了解作者是怎樣運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的。
三、教學難點:
第4自然段爬山虎是如何爬行的,以及作者是如何運用精當?shù)恼Z言把它描寫清楚的。
四、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土暤诙匀欢,揭示目標。
上節(jié)課學習了著名作家葉圣陶爺爺所寫的《爬山虎的腳》,葉圣陶爺爺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美極了,你們還記得嗎?
下面我們一邊看屏幕上的畫面,一邊回憶課文是如何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邊看畫面,邊背課文)
爬山虎爬滿整整一墻,確實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靠腳)
爬山虎確實有腳。但它的腳是什么樣的,是怎樣靠著腳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樣圍繞它的腳來寫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
那同學們能不能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哪幾段描寫的是爬山虎的腳?(請生回答)
今天,我們就重點學習三——五段,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三——五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ǘ┲北贾攸c段,精讀課文
1、同學們能一邊讀書一邊寫寫畫畫,這是很好的讀書習慣。讀了三——五自然段,你有什么問題嗎?(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我們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其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要反復讀認真讀就一定能解決。先在小組內(nèi)把剛才你讀書的結(jié)果交流一下,等會兒可以用你們喜歡的方式來向大家匯報學習情況,可以畫一畫、做一做、背一背、寫一寫……大家有沒有信心學好這幾段?(學生分組討論學習三——五自然段)
3、分組匯報學習結(jié)果。
相信同學們通過共同學習都有收獲。我們各小組分別利用畫、背、做、寫等方法學習了寫爬山虎的腳的幾段,下面我們看看哪個小組讀得好,匯報得妙,F(xiàn)在我們就開始匯報吧。
各小組推薦代表上來匯報。
匯報第3自然段(可以用畫的形式匯報):
①讀了第3自然段,你們知道了些什么?(小組成員相互補充)
、诔鍪揪渥油队埃号郎交⒌哪_長在莖上……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壑该谝旬嫼玫呐郎交⑸咸懋嬆_,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芤哉n文為根據(jù),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菡垖W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拚l能概括地說一說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咦髡吣馨雅郎交⒌哪_寫得那么形象具體,說明了什么?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匯報第4自然段:
、僬n件出示第4自然段的'文字。
、诼犂蠋煼蹲x,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鄱嗝襟w顯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苡谩啊眲澇鰧懪郎交⒃趬ι吓赖膭幼鞯脑~語:觸--→巴--→拉--→貼
、蔟R讀
、拮プ≈攸c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咧笇Ю首x
⑧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么?討論、匯報。(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再長一只腳,再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岫嗝襟w再顯示(一棵--→滿墻的爬山虎)。
、庹l能說出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匯報第5自然段:
、僬埳首x。
、谡f說從這段讀懂了些什么?
、畚覀冇^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觀察細致、耐心)
(三)總結(jié)后三段,學習寫作方法
1、學了3——5自然段,你能說說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寫出它的特點的嗎?
。ㄗ髡邍@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最后講觸著墻與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作者特別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而且觀察認真細致,才能把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特點寫得這么詳細具體,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2、同學們,學完了《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能談談你有什么收獲嗎?
。▽W生自由談體會))
(四)質(zhì)疑
學了課文,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ㄎ澹┱n外作業(yè)(課件出示)
選擇一種植物,仔細觀察它最有特點的部分,再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爬山虎的腳觸--→巴--→拉--→貼
觸著墻←-→沒觸著墻的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fā)人們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是閱讀本課的難點。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說得十分清楚,這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
結(jié)合本課的特點,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講的形式,在藝術的熏陶下激發(fā)學生興趣,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激發(fā)興趣、理解感悟的效果。
首先,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提問:關于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么?這樣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于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通過解讀文本,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爬山虎的葉子,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我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和孩子們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最后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本課的不足:
一是沒有找到爬山虎,只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看,不夠直觀。如果提前讓學生觀察,尋找到爬山虎,效果會更好些。
二是引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細致觀察還不夠,需要引導學生們也要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
《爬山虎的腳》一文的教學的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
在描寫爬山虎腳的部分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按步驟進行學習:
。、讀有關段落,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語句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觀看課件,對照課文內(nèi)容,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场⑴c此同時,理解比喻句“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從而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
4、最后,引導孩子結(jié)合板書,練習背誦段落。在讀、說、看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練讀,有助于學生讀懂課文。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這部分內(nèi)容有一定難度。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接著通過做動作體會詞語,初步感悟。再展示爬山虎緊貼著墻往上爬的課件,引導觀察直觀理解,從而突破理解上的難點。
由于教學經(jīng)驗積累尚有許多不足,教學中,還未能很好地圍繞中心對重點詞進行比較,理解,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