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五年級上《林海》教學反思
今年,再一次教《林!愤@一課,我吸取了教訓,在講課前認真鉆研了教材,改變了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從整體入手,抓住描寫大興安嶺美麗可愛的句子,體會其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寫法,在語言文字的品味中理解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感情的升華,而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學生先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作者為什么要用“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幾個詞來描寫林海的綠,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觀察校園里的各種樹木,在實踐中體會“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幾個詞所描述的意境,并找到原因。學生返回教室后匯報了自己觀察到的結果——因為樹木的“種類不同、高低不同、遠近不同、受光不同、樹齡不同、疏密不同……”所以在作者的眼里大興安嶺的“綠”呈現(xiàn)出“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幾個詞準確地體現(xiàn)了大興安嶺的綠的層次美。此時我要求學生回歸文本,品讀課文,并提出問題——“‘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四個詞描寫了各種各樣的‘綠’,你還能想出哪些描寫綠顏色的詞?”學生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描寫綠顏色的詞——“墨綠”、“翠綠”、“嫩綠”、“茶綠”、“果綠”、“黛綠”、“橄欖綠”……這時我讓學生用自己能想到的綠色來替換課文中的“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四個詞,再讀課文來品味,學生很快認識到各種描寫綠顏色的詞都沒有“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四個詞所包含的綠顏色豐富——這四個詞不但包含了同學們列舉的各種綠色,還包含了同學們不知道的各種綠!白髡哂迷~真是太準確了!”這是同學們品味了作品的語言魅力后發(fā)出的由衷的贊嘆。在幾天后的測試中,我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同樣的填空題全班僅有一名學生填錯!
葉瀾教授說:“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地激活凝固的語言文字,才使其變?yōu)樯挠縿!眱纱谓虒W《林!方o我一個啟示:老舍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成為名著,成為經典,是因為它經歷了時間老人的篩選,經歷了幾代讀者的考驗。因此在教學這類課文時,教師必須深入體會作品所包蘊的豐富的內涵,前一次教《林!分皇呛唵蔚剡\用了對比的方法研讀了課文,在反復、多次的朗讀中,才生硬地“體會”到了作者的用意。一次測試暴露了學生理解課文的膚淺、片面,也暴露出我在鉆研教材方面的不足。第二次教學時,我認真鉆研了教材,尋找到課文的“空白點”,并引導學生進行了實地考察,在實踐中體會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語境,激活了文本中凝固的語言文字,然后回歸文本,對文本進行了探究性的閱讀,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文本的內容,真正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語文五年級上《林!方虒W反思】相關文章:
林海的語文教學反思五篇01-12
五年級語文《林!方虒W設計06-04
六上語文教學反思01-12
八上語文教學反思01-13
人教版語文上比尾巴教學反思03-14
《林!氛Z文教學設計03-24
五年級語文上《石榴又紅了》教學反思04-18
五年級語文上《黃河源》教學反思04-27
小學語文五年級《林!方虒W建議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