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高二選修《為政以德》教案
通過《為政以德》的學習,認識“德”的內(nèi)涵,搞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古今異義。本文特意為大家收集整理了語文版高二選修《為政以德》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字詞,注意古今詞義的區(qū)別。
2背誦積累名言、成語
二能力目標
歷史辯證地理解孔子的德政思想。
進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
三德育目標
認識“為政以德”的積極意義。
重點:認識“德”的內(nèi)涵,搞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古今異義。
難點:孔子德政觀點和固定句式。
教學流程
。1、設(shè)疑自探2、解疑合探3、質(zhì)疑再探4、運用拓展)
一課前準備
本節(jié)是選修課《論語選讀》的第一課,在課前應(yīng)布置學生去尋找有關(guān)孔子和《論語》的資料,在課內(nèi)進行交流,讓學生對孔子和《論語》有一個總體的、大概的認識,這也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好《論語》選修課。
二導(dǎo)入新課
“龍生虎養(yǎng)鷹打扇”的傳說
三整體感知(一)設(shè)疑自探《論語》是以記載孔子言行為主,并且兼記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書。要從總體上了解《論語》,必須了解孔子其人;而了解孔子其人,又必須以《論語》為主要依據(jù)。今天我們學習《為政以德》能提出哪些問題?
預(yù)設(shè)問題:
1孔子一方面主張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寧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沒有矛盾?怎樣理解“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句話?
2孔子的兩個學生在季氏家做官,季氏是他們的“老板”,為什么有軍事行動要跑來告訴孔子?
3孔子為什么反對季氏攻打顓臾
4孔子說“均無貧”這個是否和歷史上農(nóng)民起義的口號“等貴賤,均貧富”的均相同?
5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治國原則是怎樣的?
(二)解疑合探
現(xiàn)在請大家默讀課文,完成以上任務(wù):獨立完成上述問題,做出批注。勾畫出你認為值得深入品位的語句,并簡要評述。
教師找學困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yōu)等生評價。
老師總結(jié)
1從孔子“均無貧”、有若“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等言論看,孔子是認識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張就否認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說,是在特定的語境下對教民思想的強調(diào)。孔子認為,于統(tǒng)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愛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為統(tǒng)治者的最根本的條件,這是一票否決的事。這也體現(xiàn)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2孔子對學生是一種道德的感召,學生不敢騙他。這兩位學生是季氏的家臣,是文人兼武職帶兵的。季氏想吞并顓臾,他們參與其事。他們不是不知道季氏的野心,他們受孔子的影響,又是孔子的高才生,內(nèi)心也覺得季氏這件事做得不對,而且做出來一定要挨老師罵?墒沁@兩人到底不是孔子,認為季氏這樣做似乎也未嘗不可,因而沒有堅決反對,但又怕孔子知道以后吃不消,于是兩個人來拭探孔子的意向。
3理由有三:一是顓臾是先王封國,不可伐;二是顓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顓臾乃社稷之臣,不當伐。第一點是從歷史上講的,第二點是從地理上講的,第三點是從政治地位上講的。顓臾這個國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諸侯時建立的國家,是社稷之臣,是周天子所領(lǐng)導(dǎo)下的一分子(周天子把它封給魯君)怎么可出兵去打它呢?你季氏根本沒這個資格。這些小國大多是上古帝王賢哲的后裔,他們的祖先為中華文明的建立和發(fā)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這些小國中仍然保存繼承了其祖先的優(yōu)秀品德、風俗習慣?鬃油瞥缰芪幕,也不歧視小國文化。在他看來,三代先王保存這些小國的祭祀血食,表現(xiàn)了三代尚德精神。若將這些小國消滅,不僅是它們的悲劇,亦會使自己因失德而走向滅亡。
4“均無貧”與“均貧富”含義不同。均貧富是站在窮人即“貧”的立場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lǐng),而均無貧則是孔子站在統(tǒng)治者即“富”的立場上提出的調(diào)和階級矛盾的主張!熬毟弧睂嶋H含義在劫富濟貧,強烈維護等級制度,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這種思想!熬痹凇墩f文解字》中解為“平”(公平),這是它在詞典中的意義。詞在詞典中的意義是抽象的、概括的。一旦用到言語里,有了具體的語境,詞的意義就由語言義變?yōu)檠哉Z義,就會添加很多臨時性的附加成分,由抽象變?yōu)榫唧w,由一般變?yōu)閭別!熬毟弧焙汀熬鶡o貧”的“均”詞典義都是“平”,但到了“均貧富”和“均無貧”這兩個不同的`句子里,卻有不同的解釋。
5孔子講為政,不是談?wù),他講的是政治哲學,或者說是政治原則,從這個角度來看,孔子的言論才更有價值,更有普遍意義。作為思想家作為圣人,其價值乃是提供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而不是具體某一個樣板。孔子認為,政者、正也。作為國家的管理理,首先自身要正,只有當一個人的內(nèi)心修養(yǎng)達到了一個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夠為國家做事(可大受),也才能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張格物、致知、修身、養(yǎng)性、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自身的修煉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在本章節(jié)中,孔子就明確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13.6)如果統(tǒng)治者有感召力,則就如北極星一樣,“居其所而眾星共之”。(2.1)如果這樣就沒有必要“殺無道、以就有道!(12.19)小人必然會被感化!熬又嘛L,小人之德草,早上之風,必偃。”(12.19)這樣孔子自然就反對武力征服,主張“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16.1)統(tǒng)治者自身做出榜樣就是對百姓最好的教育。“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2.20)孔子設(shè)教,不僅注意個人修行,其對家庭社會國家種種法則制度秩序,所以使人群相處相安之道,莫不注意。自孔子之教言,群己即在一道中。為人之道即是為政之道,行己之道即是處群之道。不僅是雙方兼顧,實則是二者合一。就政治言,治人得與治于人者同是一人,惟職責應(yīng)在治人者,不在治于人者。其位愈高,其權(quán)愈大,則其職責亦愈重。故治人者貴能自反自省,自求之己?鬃哟鸺究底訂栒T條,語若平直,而寓義深遠。若不明斯義,不能修己,徒求治人,不知立德,徒求使民。人道不彰,將使政事惟在于爭權(quán)位,逞術(shù)數(shù),恣意氣。覆轍相尋,而斯民日苦。
四語言及寫法品讀
。ㄒ唬┰O(shè)疑自探
《論語》是一部說理為主的語錄。它采用的是當時流行的周王朝的普通話(即“雅言”),以當時中原地區(qū)的群眾口頭語言為基礎(chǔ),既通俗平易,明白曉暢,同時又吸收古代書面語言精粹、洗練、典雅、整飭的長處,形成一種新的語言風格。所以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樸素無華,雋永有味。大家在學習過程中有什么疑問或體會,請?zhí)岢鰜砉餐鉀Q。
(二)解疑合探
教師找學困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yōu)等生評價。
預(yù)設(shè)問題:
1孔子的語言風格有什么特點?
2本文的文言句式有哪些類型?
3背誦名句名篇
4檢查落實
5小結(jié)回顧
。ㄈ┵|(zhì)疑再探
學習之后,大家還有什么問題,可以結(jié)合課文和當今現(xiàn)實提出自己的思考。
預(yù)設(shè)問題
對于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與“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觀點,如果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是否有不當之處?
五運用拓展
1請大家結(jié)合《課堂新坐標》找出你認為最有價值難度的練習,讓同學解答。
2今天如何看待孔子的以德治國思想?
六總結(jié)全文
課后反思
補充修改
【語文版高二選修《為政以德》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版高二選修《豆腐頌》教案09-19
語文版高二選修《君子之風》教案11-08
語文版高二選修《沂水春風》教案11-25
語文版高二選修《漸》教學設(shè)計08-28
高中語文《為政以德》ppt03-30
高二選修趙氏孤兒教案09-23
人教版高二選修《虞美人》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