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郭明義》觀后感 推薦度:
- 義教均衡自查報告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禮記》禮記·射義
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鄉(xiāng)飲酒之禮。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鄉(xiāng)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nèi)志正,外體直,然后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
其節(jié),天子以騶虞為節(jié),諸侯以貍首為節(jié),卿大夫以采蘋為節(jié),士以采蘩為節(jié)。騶虞者,樂官備也;貍首者,樂會時也;采蘋者,樂循法也;采蘩者,樂不失職也。是故天子以備官為節(jié),諸侯以時會天子為節(jié),卿大夫以循法為節(jié),士以不失職為節(jié)。故明乎其節(jié)之志,以不失其事,則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則無暴亂之禍矣。功成則國安。故曰:射者,所以觀盛德也。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故事之盡禮樂而可數(shù)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務(wù)焉。
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諸侯歲獻貢士于天子,天子試之于射宮。其容體比于禮,其節(jié)比于樂,而中多者,得與于祭。其容體不比于禮,其節(jié)不比于樂,而中少者,不得與于祭。數(shù)與于祭而君有慶,數(shù)不與于祭而君有讓。數(shù)有慶而益地,數(shù)有讓而削地。故曰:射者,射為諸侯也。是以諸侯君臣盡志于射,以習(xí)禮樂。夫君臣習(xí)禮樂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
故詩曰:“曾孫侯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處,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言君臣相與盡志于射,以習(xí)禮樂,則安則譽也。是以天子制之,而諸侯務(wù)焉。此天子之所以養(yǎng)諸侯而兵不用,諸侯自為正之具也。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墻,射至于司馬,使子路執(zhí)弓矢出延射,曰:“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蓋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公罔之裘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蓋去者半,處者半。序點又揚觶而語曰:“好學(xué)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不在此位也。”蓋勤有存者。
射之為言者,繹也;蛟唬荷嵋。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則射中矣。故曰:為人父者,以為父鵠;為人子者,以為子鵠;為人君者,以為君鵠;為人臣者,以為臣鵠。故射者各射己之鵠。故天子之大射,謂之射侯。射侯者,射為諸侯也。射中則得為諸侯,射不中則不得為諸侯。
天子將祭,必先習(xí)射于澤。澤者,所以擇士也。已射于澤,而后射于射宮。射中者得與于祭,不中者不得與于祭。不得與于祭者有讓,削以地。得與于祭者有慶,益以地。進爵絀地是也。
故男子生;∨钍噶,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飯食之謂也。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鬃釉唬“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聽?循聲而發(fā),發(fā)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彼將安能以中?”詩云:“發(fā)彼有的,以祈爾爵。”祈,求也,求中以辭爵也。酒者,所以養(yǎng)老也,所以養(yǎng)病也。求中以辭爵者,辭養(yǎng)也。
【《禮記》禮記·射義】相關(guān)文章:
《禮記》禮記·祭義08-12
《禮記》禮記·冠義06-14
《禮記》禮記·昏義06-14
《禮記》禮記·燕義06-14
《禮記》禮記·聘義06-14
《禮記》禮記·鄉(xiāng)飲酒義06-14
《禮記》禮記·檀弓03-22
《禮記》禮記·王制06-14
《禮記》禮記·月令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