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

    時間:2022-05-20 17:39:2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精選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三角形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精選8篇)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qū)分。發(fā)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為小學學習幾何形體做些準備。小班幼兒在他們充分獲得對圓形的感知和確認后,再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的特征,這對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空間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三角形是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為比較圓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識基礎,有利于幼兒對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就是三角形的特征;谝陨蠈滩牡姆治觯Y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3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fā)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確定目標的依據:小班上學期雖然還沒有進行數的形成教學,但在日;顒又幸呀洕B透了許多數的概念教育,因此,通過數形結合認識三角形的特征幼兒有一定的基礎。3歲幼兒經常會把幾何形體理解為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因此,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有利于發(fā)展幼兒對應能力。

      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特征,幼兒認知幾何形體對圖形的知覺屬于空間知覺的范疇,從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形狀到表達需要完成配對——指認——圖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

      三角形的特征同時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條邊、三個角。但是,對于還沒學過一一對應點數的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充分發(fā)揮教與學的互動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采用游戲法和啟發(fā)探索法,體現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游戲法:在計算教學中運用游戲法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輕松愉快地理解知識,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無論是新知的學習,還是復習鞏固我都采用游戲的形式,如在課的開始,教師以游戲的口吻介紹兩個圖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復習鞏固三角形特征時,設計了游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圖、拼拼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啟發(fā)探索法:這一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依靠幼兒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fā)幼兒去探索并獲得新知。其最大的特點是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本節(jié)課認識三角形的特征時,我采用這一方法先出示一個圓形娃娃,再出示一個三角形娃娃,啟發(fā)幼兒比較三角形和圓形的不同,在幼兒的觀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邊,通過親自數一數、試一試,讓幼兒明確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點兒扎手。

      本節(jié)課采用的教具:

     、艌A形、三角形娃娃各一個,用于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興趣。⑵圖形拼圖一幅⑶每桌一盤各類幾何圖形及冰糕棍若干。

      選取教具的依據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

      三、學法指導

      1、復習內容的確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條邊、三個角。幼兒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須通過數一數來掌握,因此,3的數數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將3的數數定為學習內容。采用幼兒比較喜歡的體態(tài)動作(拍手、拍肩、拍褪)進行,幼兒比較感興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學習新知,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為了便于幼兒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請幼兒通過觀察圓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樣?通過親自數一數、摸一摸來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兒從觀察、判斷到表述是幼兒利用舊知獲取新知,主動學習的過程。

      3、在操作、游戲中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在復習鞏固三角形特征時,采取了游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兒在游戲時,就需要將頭腦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輪廓體現出來,需要幼兒將想象、圖形小棒聯(lián)系在一起,進一步發(fā)展了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的實物與三角形想象的物體將圖形與實物相聯(lián)系,從而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

      4、數形結合,時幼兒在掌握特征的同時,加深幼兒對3的認識,在學習三角形特征時讓幼兒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在看拼圖找三角形的游戲中,讓幼兒數數蝴蝶的翅膀、樹身、房頂個由幾個三角形拼成,在數形結合中既鞏固了新知識,又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

      為了小學過程中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分以下幾個步驟完成教學任務:

      1、復習3的數

      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的是為了在下步學習三角形特征時幼兒能更好地學習掌握,能準確感知圖形特征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體態(tài)動作一集體復習的形式進行。

      2、學習三角形特征: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所在,我準備分以下幾步完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乓龑в變河^察比較圓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兒每人一三角形,通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征,并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征。

     、埔龑в變河^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抢蠋熜〗Y三角形特征,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3、復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兒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礎上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才能得以鞏固,準備分三步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

     、沤o圖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兒排除干擾從眾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圖拼圖找三角形:

      圖形拼圖能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幼兒觀察:

      這些拼圖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侵車h(huán)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東西:幼兒通過自己的聯(lián)想尋找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五、延伸活動:

      幼兒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導幼兒拼完后講一講你拼得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用了幾根冰糕棒?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認識三角形》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上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角,初步認識了三角形,但對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未曾探索,本課將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理解任意二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教材給我們提供2個例子,例題1提供場景圖讓學生觀察,并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聯(lián)系日常生活說說還在哪里看到三角形。通過找和說喚起學生對三角形初步認識的回憶,從整體上初步感知三角形。例題2讓學生任意選三根小棒圍一個三角形,在此活動基礎上我增加了讓學生找出第三邊的長度范圍,這樣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第三邊的長度是有一定范圍的,更容易發(fā)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最后教材還安排"想想做做",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規(guī)律等方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學習其他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積累知識經驗。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這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新課標的要求"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結合教材,根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知道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能判斷三條線段的長度能否組成三角形。

      過程與方法:

      1、在學生探索三角形三邊規(guī)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

      2、在學生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后,培養(yǎng)學生自主總結得出結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鼓勵學生探索發(fā)現,培養(yǎng)學生小問題大鉆研的精神。

      2、在數學中很注重結論的嚴謹性,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三、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四、說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采用實驗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并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動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老師恰當點撥,適時引導,多媒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在學法指導上,我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索。借鑒杜威"做中學"的思想,將學生分成5人學習小組,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猜想、質疑、驗證、探究、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經歷想一想,猜一猜,畫一畫,比一比等活動,努力營造協(xié)作互動、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將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得以發(fā)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師:孩子們,春天到來了,陽光明媚,春暖花開,如果能到郊外去玩玩兒,那該多好啊,瞧,一群孩子已經來到了公園門口?仔細看看,這幅圖上有那些圖中哪些物體形狀是三角形的?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三角形的?

      師:既然生活中有這么多三角形。那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趣的三角形。(板書課題:認識三角形)[點評:既然生活中有這么多三角形。會很快激起學生想研究三角形的欲望,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二、操作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感知生活中的三角形并找出三角形的特征

      師:三角形是我們的朋友,它為我們日常生活、建筑業(yè)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這些實物圖和標志牌上都有三角形,(課件出示例1的圖的三角形),請仔細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的共同特征。再說說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形(讓學生充分觀察,自己總結出特征)歸納: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對照圖形,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說看,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呢?引導學生得出: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

      2、畫三角形并理解三角形的特點

      師:請在練習本上畫一個你喜歡的三角形,畫好后,和你的同桌說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3、辨一辨并得出判斷三角形的條件

      師: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畫的三角形,畫得怎樣?

      師小結: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首先要看是不是有三條線段,其次看這三條線段是不是圍攏了。

      (2)操作:第53頁課堂活動第1,2題,按要求在本子上畫出三角形,并相互檢查。

     。3)判斷哪些圖形是三角形?練習十第1題

      點評:學生對三角形并不陌生,早在一年級認識圖形時就初步認識了,只不過沒有對三角形的特征進行認識,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點是在觀察中概括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以及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

      三、感知三角形的特性

      (1)師: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物體的形狀都是三角形的,如:電線桿架、房架等等。為什么要設計為三角形而不設計為其它的圖形呢?還有我們來看小兔家和小狗家的籬笆,誰的更好呢?

      請大家猜一猜三角形到底有什么特性呢?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2)師:這是同樣的木條,用同樣的方法,做成的四邊形和三角形,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拉一拉,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四邊形輕輕一拉,形狀和大小都變了,而三角形用力拉后,發(fā)現形狀和大小都不變。

     。3)師小結:說明三角形比較牢固,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

     。4)舉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三角形的這個特性嗎?

      (5)師:了解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我想請孩子們來幫幫我。師演示可搖晃的長方形,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才能把這個四邊形固定下來呢?

      點評:這一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學生通過拉一拉的實踐性的比較活動,去感受三角形與四邊形在穩(wěn)定性方面的差別,從而理解生活中很多建筑做成三角形形狀的理由,不是要讓學生記住三角形不容易變形這個結論。

      四、鞏固練習

      練習第54頁第4題。

      五、課堂總結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認識?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 篇3

      先說一下對教材的認識

      本節(jié)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青島版)第八冊教材第40—41頁《三角形的認識》第一課時。

      教材所處的地位與作用是:

      三角形在平面圖形中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來學習其他相關知識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分類、三角形內角和等知識的重要基礎,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目標:①理解三角形的含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類的方法;②能過操作,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精神。

      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意義及三角形按角分類的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地給三角形進行分類,并說明依據。

      難點突破則是:通過學生的觀察、討論、歸納將三角形按角的不同進行正確分類。

      接下來說一下,本節(jié)課所采用的教學方法

      新課標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要獲得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關于三角形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活動應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因此,本節(jié)課采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測、驗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在既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習的能力。

      為了體現以上教學方法,本節(jié)課采用的學法是:

      全課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教學,充分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通過“擺一擺”、“找一找”、“猜一猜”等環(huán)節(jié)親自體驗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主要由:情境導入、探究新知、鞏固與發(fā)展、回顧整理四部分進行。

      (一)情境導入: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觀看有關三角形的實物圖像(電腦出示一組畫面:三角板、金字塔、彩色旗、自行車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然后,讓學生圍繞三角形提出問題,歸納為①什么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由哪些部分組成?③三角形有什么特性?④三角形怎樣分類?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興趣,為探索新知指明了方向,

     。ǘ┨骄啃轮

      第一部分: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讓已經點燃的興趣的火種閃爍出智慧的火花呢?

      1、通過用小棒擺三角形,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形成概念,抽向概括出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強調“三條線段”、“圍成”二者缺一不可。

      2、觀察:圖形中哪些是三角形?不是三角形的讓學生說明理由(圖略),學生在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后,能很快地判斷出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并能說出理由。這樣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含義的理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概念,真正成為概念的探索者與發(fā)現者。

      第二部分:探究三角形的組成

      通過讓學生摸一摸,找一找,動手感知,然后自學課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快速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第三部分: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應用十分廣泛,但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為突破這一難點,首先設計提問,生活中有些物體為什么要設計成三角形?然后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拉用硬紙板釘成的四邊形和三角形框,學生發(fā)現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變形,使學生形象地認識了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接著讓學生具體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用到了三角形的特性?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也應用于現實生活。

      第四部分:探究三角形的分類?

      三角形怎樣分類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難點在于怎樣找出分類的標準。首先,將學生事先剪好的三角形貼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小組討論:怎樣給三角形分類?學生會踴躍地提出按顏色分類、按大小分類等多種分類方法,只要說的有道理,都要一一給予肯定,重點讓學生觀察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特點?通過觀察、討論、對比,使學生知道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從而掌握三角形按角分類的方法。再通過電腦演示,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認識三類三角形。

     。ㄈ榱俗寣W生更深入的理解所學知識,在鞏固與發(fā)展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一個游戲:猜猜老師書中夾的是什么三角形?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之一,通過猜一猜使學生知道了露出一個直角的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露出一個鈍角一定是鈍角三角形,露出一個銳角的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這時老師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通過師生互動,平等交流,形成了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融洽的學習氛圍。

      (四)回顧整理

      “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探討了哪些問題?有什么收獲?”

      通過回顧,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歡樂。

      最后是板書設計這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如大屏幕所示。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堅持了“學生是探索的主體”這一教學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每一個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有效的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共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以上就是這節(jié)課的說課內容,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的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因此它是學生學習幾何的重要基礎。它的穩(wěn)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較我的感性認識,也能初步判斷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根據上述“三角形的認識”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思維規(guī)律,以及我校協(xié)同教育實驗的有關理論,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2、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及分類能力。

      3、養(yǎng)學生自定向、自運作、自調節(jié)、自激勵的“四自”能力及小組協(xié)作能力。

      重點是掌握三角形的意義、特征,并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難點是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準備的教具與學具有:電腦軟件、小棒、各式各樣的三角形圖片。

      二、說教法、學法

      瑞士心理學家、哲學家皮亞杰認為:“邏輯——數學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觀對象抽取出來,而是由主體施加于對象之上的動作,從而也就是主體活動中抽象出來的!币虼,要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在于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的生活經驗,發(fā)

      現問題,“創(chuàng)造”新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展智慧,增長才干。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啟發(fā)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實施小組協(xié)同教學模式,體現如下的教學理論:

      (1)主客體發(fā)展統(tǒng)一論。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自覺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活動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

      (2)“四有”有機結合論!皡f(xié)同學習”強調系統(tǒng)內在的自主組織性,協(xié)同教育以學生的自我發(fā)展為核心,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四導”(導向、導行、導評、導勵)培養(yǎng)學生的“四自”(自定向、自運作、自評價、自激勵)能力,使學生得到自我發(fā)展。

      (3)“協(xié)同效應”強化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針對傳統(tǒng)教育的不足之處。本節(jié)課通過組織小組學習,強化師生、生生的協(xié)同效應,促進良好學習狀態(tài)的產生,提高教學的效益。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結合本校的協(xié)同教學實驗,我把本節(jié)課分為四個聯(lián)合會進行教學。

      第一階段:學習準備,目標定向

      這一階段,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引趣,復習舊知,提問設疑等手段,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注意,為學生學習新課作知識上、方法上、心理上的準備,然后在教師引導下,確定學習目標。這一階段要求教師抓準知識的生長點去引導。在《三角形的認識》中,學生已有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和角的分類的知識

      (電腦演示),這些無論是在知識上還是學習方法上都與“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當老師出示紅領巾問:紅領巾的外形是什么圖形?當學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后,我馬上提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三角形的認識”(板書),對于三角形你認為應該學些什么?由于學生在學習角的認識中懂得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角的分類等知識,所以,他們很快便自行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①什么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②它有什么特點③怎樣分類?這樣,在目標定向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第二階段:操作實踐,探求新知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把數學學習看作一種活動,他反復強調:“學習數學的惟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chuàng)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小學幾何形體的教學又是實驗直觀幾何的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和動口能力,通過對圖形的特征的觀察和實踐活動的驗證,增強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形成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

      1、引導操作,學習新知

      在學習三角形的意義和各部分名稱時,我要求同桌的同學配合分顏色圍圖形,他們圍出了以下這樣的一些圖形:

      紅色綠色橙色紫色

      紅色、綠色、橙色圍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圍成三角形,如果把這些小棒都看作是線段的話,你能說說什么是三角形嗎?由于學生有了活動、實驗的基礎,學生很快就能說出:“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并能說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邊、頂點和角等(電腦演示),通過觀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板書)。通過讓學生判斷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識得到及時鞏固。

      2、操作演示,應用新知

      生活處處有數學,“任何的一個數學知識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睂W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認識后,我請他們舉例說說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學生都很踴躍地舉手發(fā)言,但如何把這些生活原型再現于課堂,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呢?我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把這些生活原理再現在學生的面前,并提出了這樣的一

      個問題:“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么特征呢?”然后讓每組的同學都拉一拉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較中初步獲得了“三角形不易變形”的特征(板書),再通過修椅子的活動錄像得以證實,這樣,就把教師“教數學”變成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數學”,把“現成”的數學變成了“活動的”、學生自己重新構建的數學。

      3、小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進行邏輯思維最基本的單位,更使邏輯思維正確地進行,概念必須明確,而要做到概念明確,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通過以上學習,學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內涵”。接著,再引導學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個個事物,當“一個個事物”多得不用枚舉,或者不必要枚舉時,可以用一類類事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狀各種各樣,大 大小小各不相同,不勝一一枚舉,但可以按它的內角或它的邊分類。這節(jié)課我們先按角對三角形分類,上課前,同學們都剪了一個自己認為最特別的三角形,我讓他們觀察三角形的角,并分別在角內寫上角的名稱,然后在小組中,把同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類,看可以分成幾類,然后讓小組匯報,有的說:“三角形的角有一個鈍角、兩個銳角的”,“有一個直角、兩個銳角的”及“三個都是銳角的”。除了這三個情況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情況呢?通過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況的三角形,然后我再請個別小組把他們組中的三角形,按這三類分好,貼在黑板上,接著讓同學對第一類三角形進行起名,然后再通過比較分析,得出“鈍角三角形”這個既簡單又能突出這類三角形特征的名字。最后讓學生利用這一起名的方法,給另兩類三角形起名。

      至此,學生根據一定的標準,依從一定的規(guī)律,以三角形的載體,通過自己運作,進行了一次邏輯思維訓練,然后通過閱讀課本和觀看電腦演示,系統(tǒng)一整理已學的知識,再讓他們在組內說說學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通過看三角形的其中一個角,猜猜是什么三角形,使學生更明確地認識到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鈍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個角是銳角的就不能確定它是什么三角形, 必須是三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才是銳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階段:互測互評鞏固深化

      這一階段,主要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并進行相應的基本性、提高性、綜合性、拓展性的練習與檢測,使學習得以鞏固,并在應用知識的同時,對照目標檢測自己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評價與調節(jié)(邊電腦演示)。最后,我出示了一組拼組圖形(電腦演示),讓學生觀察,這些拼組圖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并讓他們利用組內的三角形拼組一些有趣的圖形,說說這些圖形分別用到了哪些三角形。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聰明才智能和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和鍛煉。

      第四階段:總結評價,系統(tǒng)建構

      這一階段的總結評價是必要的,是對整一節(jié)課在知識上、方法上、態(tài)度上的總結與評價,應充分引導學生自評,提高自我評價能力。此外還應對本節(jié)學習的知識質穎解惑,把舊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中。形成知識網絡,為下一階段的學習作知識上、方法上的準備。

      至此,結束整節(jié)課的教學,在設計過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存在不少問題,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指導。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識平面幾何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征,總結出來一句話是先入為主,容易形成定勢。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于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這不僅使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的問題,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觀察了解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樣的特征。出示三種圖形,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正方形有四條邊,上下面的邊長和左右兩條邊平平的,四條邊都相等。這個圖形像什么?等

      設計此活動的主題是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中國傳統(tǒng)的幼兒園數學教學非常的死板、機械,不僅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使很多老師越教越煩,還讓很多幼兒越學越厭,那怎樣才能使幼兒全身心的、主動地投入學習、探索之中呢?那首先就要對幼兒進行數學興趣的培養(yǎng),才能激發(fā)幼兒學習欲望,也才能達到“先入為主,容易形成定勢”的目的。

      我在本次教學活動中的3點嘗試:

      1、運用游戲教學,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游戲活動,同時能激發(fā)幼兒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的途徑。

      2、開展“連連看”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開展連連看活動能促進幼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種圖形增強直觀形象,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易于感知。

      3、讓幼兒自己動手畫畫,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自己動手畫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種圖形能引起大腦的積極思維,因為大腦皮層的分析和綜合活動來自運動器官傳輸過來的信號,當幼兒認知變?yōu)橛變鹤约簞邮之媹D形的轉變時,就會使大腦皮層的細胞處于積極的活動狀態(tài),引起高漲的學習興趣,來提高學習的質量。

      所以該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總結,對此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分別以下幾點:

      1、先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再復習和鞏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性。

      2、培養(yǎng)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三種形狀和特性。希望幼兒能在舉行的活動中讓掌握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小班幼兒是通過環(huán)境、圖形的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fā)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題、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品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品準備:1.紅、藍、綠剪紙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各6張。

      2.紅、藍、綠若3條。請N名小班幼兒上前進行“連連看”。

      知識準備: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是常見的圖形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出臺的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教學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之外,還從中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顒又形疫\用了

      1、情景表演法: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常見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有效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在此活動中,我設置了掛“圓形、正方形、三角”燈籠識辨圖形的情景,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圖形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qū)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于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fā)、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并以“游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ǘ┙虒W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角,要以幼兒為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更多探索活動,這不僅提高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種幾何圖形。

      2、交流法:幼兒之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學習的快樂,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并且在游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序

      1、認識幾何圖形

      在活動中,我先幫幼兒復習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種幾何圖形,并通過眼看(觀察)、腦想(想象)、連連看、說一說(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三種幾何圖形的區(qū)別。

      2、結束活動

      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一起做游戲,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幾何圖形。

      3、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形狀。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出臺的新《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qū)別。而且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 篇6

      一、教學背景和目標定位

     。ㄒ唬┙滩姆治觯

      “三角形的認識”是小學數學蘇教版國標教材第八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角,初步認識了三角形,但對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未曾探索,本課將重點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理解任意二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教材中,例1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找出三角形,并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做一個三角形,從而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進一步抽象出圖形,形成三角形的初步概念。例2讓學生任意選三根小棒圍一個三角形,在操作中體會和發(fā)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想想做做”安排了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并感受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規(guī)律等方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學習其他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積累知識經驗。

      (二)目標定位:

      鑒于以上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以下三個方面:

      1、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使學生在認識三角形的有關特征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征的基本方法,發(fā)展觀察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體會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并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和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性,我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主要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合作交流,結合老師適時引導,多媒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猜想、質疑、驗證、探究、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經歷探索發(fā)現的全過程。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三、教學程序設計

      具體分為以下四部分展開教學。

      第一部分: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多媒體出示李老師上班路線和三個地點,配合及時演示,提問:李老師還可以怎樣走?這三個地點和路線形成了一個什么圖形?從而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引起懸念,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的愿望】

      第二部分:實踐操作,探索新知。

      1、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說見到過的三角形,通過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lián)系,使生活數學化。

      2、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讓學生利用學具盒里的材料,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制作一個三角形,然后展示學生的作品,要求學生介紹自己的制作過程。交流反饋時,我重點針對學生用到的兩種不同的小棒圍成的三角形進行反饋,通過提出:后面一種小棒搭成的三角形你是否滿意,應該怎樣才是一個三角形這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圍成”,使學生對此印象深刻,為后面的歸納三角形的定義埋下伏筆。

      (2)學生們通過觀察小組同學展示的形狀各異的三角形,獲取大量表象認識,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學生畫三角形,抽象出三角形圖形,從而發(fā)現各種形狀不同的三角形,都具有相同的特征,隨著學生的不斷發(fā)現,完善并形成了三角形的初步概念。

      【設計意圖:通過提供給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交流比較中主動發(fā)現并認識三角形及其特征。這里,老師有意識的選擇小棒擺的制作方法,并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自主的關注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首尾相連圍成的,既突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為下面再次操作提供標本,打下基礎。】

      3、探索發(fā)現三邊關系。

      這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難點、重點之處,我承接上面的活動設計了有利于學生主動地猜測與驗證的學習內容,分為了以下幾個教學步驟:

     。1)設疑:如果任意給你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呢?

      這一問題的提出,引發(fā)了學生思維的沖撞,有的學生說能,有的學生說不一定,在這樣的思維矛盾下,自然的提出用實驗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正是學生迫切需要的。

     。2)明確實驗要求后,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4根指定長度的小棒在小組里進行活動,任選三根圍一圍,并紀錄好每次的實驗結果。

     。3)匯報實驗結果,引發(fā)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探索發(fā)現。請學生匯報自己小組里實驗的結果,并思考其原因:能否圍成三角形和小棒的什么有關?同時結合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各種圍的過程,不僅直接給予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而且保證了實驗匯報的高效。同時我在黑板上分類記錄下了四種所選小棒長度的情況,以便于學生更好的發(fā)現規(guī)律。學生通過親自經歷、觀察動畫演示,分析黑板上數據之間的關系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比較輕松的發(fā)現:三角形的兩條較短的邊之和要大于第三條較長的邊,這樣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這是一個很好的很實用的判斷方法,但是為了突出“任意兩條邊”,我在這里,我針對6+4=10這個特例,進行了適當的拓展,請學生思考:把4厘米換成多長的小棒就行了?有多少種改法?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組織學生交流,引導他們找出一個范圍,在找這個取值范圍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4)即時運用三邊關系。這一點在教學中忽略了,在學生發(fā)現三角形三邊關系后,應該馬上給學生一個實驗的機會,可以用自己剛才畫的三角形進行驗證,看看是不是和剛才的發(fā)現吻合。這樣就更能體現出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了。

      【設計意圖:到此,本節(jié)課關鍵處理,也是重點難點三角形三邊關系在學生“思考——實驗——探究——驗證”的過程中迎刃而解,我始終堅持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去總結,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的有序思考,結合老師的適時引導,幫助學生概括出結論, 因此是學生真正理解的,實現了數學學習的“再創(chuàng)造”!

      第三部分:鞏固運用,解決問題。

      1.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根據新知進行判斷并說明理由。

      2.解決課始老師上班路線的問題,讓學生用今天學到的`數學知識解釋李老師為什么直接從家到學校最近。這也是想想做做第三題的變式。

      這兩部分的練習鞏固了基本的知識點,強化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對組成三角形的規(guī)律的認識,掌握更好的判斷方法——較短兩條線段之和大于第三條線段,便可構成三角形;

      3.創(chuàng)設小猴家造新房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根據已有的兩根3米的木料,選擇一根最合適的橫梁。由于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在教學時幾種情況都有人選擇,我并不急著說明,而是讓學生采用辯論的形式來自己說服自己。通過爭辯交流發(fā)現選擇5米的橫梁最合適。這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對初步感知的結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體現數學生活化。

      第四部分:欣賞感受,拓展延伸。

      最后我?guī)ьI學生再次走進生活中的三角形,欣賞生活中的三角形圖片。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看過圖片后都能對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有所了解,且迫不及待,躍躍欲試。因此,我就給予了學生展示想法的時間,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中盡可能多的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另一方面,我鼓勵學生課后利用網絡繼續(xù)關于這一方面知識的充實,讓學生把對數學的探究延續(xù)到課堂外。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 篇7

      說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人行道的紅綠燈是紅燈在上面呢?還是綠燈在上面?是不是大家都在心里畫了個問號?沒關系,當《開心詞典》的主持人王小丫提出同樣的問題時,選手也回答不上來。我想通過這個例子,說明一個問題,我們太容易忽視身邊的事情,如果我們的學生也經常對身邊的事情熟視無睹,是不是會覺得學習沒用呢?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數學的價值也只有在生活中運用才能體現的更充分。因而,在我們的教學中,把學生引入到現實情境中,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憑借生活經驗主動探索,進行“再創(chuàng)造”,體驗數學的價值,是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應當追求的。

      (教學內容):

      本著這一理念,在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六單元《三角形的認識》這一課,我通過以情激疑——活動體驗——感悟內化——激勵拓展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民主且富有思考空間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學習數學,獲得對數學的理解,發(fā)展自我。

     。ń滩募皩W情簡析)

      三角形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三角形基礎上的延伸和深化。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意義、特征和特性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同時本節(jié)課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和觀察、應用能力的重要內容。其中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所以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由于四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在三角形分類時,我讓學生在小組內根據三角形邊、角的不同自我分類。由于三角形邊的特征不容易發(fā)現,所以三角形的分類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數學學習不是一種數學知識的簡單了解和被動接受,而應該是一種學習主體親身“經歷數學”的形態(tài)。讓學生身在數學情境中,操作實踐,自主探究,在“做”中學,“做”中體驗與感悟。這就是我教學流程,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疑問——引導探究,獲得新知——多樣練習,深化拓展所體現的。下面,我說說我的教學設想: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疑問

      數學課程標準建議:“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活動!庇捎趯W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對鳥巢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我創(chuàng)設了“鳥巢與三角形有什么關系”這一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同學們,春天來了,小鳥從南方飛回來了。隨之用課件出示情境圖,小鳥來到了圖形王國,遇到了三角形,三角形忙上前打招呼:嗨,小鳥,今年筑巢還得我?guī)兔Π!接著,我問:同學們,猜一猜小鳥筑巢和三角形有什么關系?鳥巢與三角形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們之間會有什么關系?這個問題就像剛才我提到的紅綠燈是紅燈在上還是綠燈在上的問題一樣,恐怕很少有人關注它,但它們之間的確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通過這一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探究,獲得新知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探究,獲得新知中我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具體分為以下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1、已有經驗,完善意義。

      2、動手操作,合作分類。

      3、親身體驗,認識特性。

      第一層已有經驗,完善意義

      三角形的意義、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對于三角形學生在低年級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但怎樣用語言表述清楚、讓大家聽得明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我首先通過提問“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直接把這一認知沖突擺在學生面前,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對“前認知”的記憶。學生可能會回答:有三條邊的圖形是三角形或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這時我提出疑問:有三個角的圖形一定是三角形嗎?有三條邊一定是三角形嗎?然后逐步出示如下圖形(說課課件畫出)讓學生判斷,學生看到圖后,會對自己不準確的定義進行修正,可能會說,應當把三條邊首位連接,這是我用課件展示圍成的過程,使學生消除不正確經驗的負面影響,同時順利建立“圍成”的概念。隨即再讓學生自己任選一組小棒擺三角形,體驗圍成這一重要思想,用簡潔的話描述出三角形的意義,同時,為三角形分類做準備。這樣,通過學生的說—辨—擺—說,在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下完成對新知的自主構建。

      第二層動手操作,合作分類。

      數學教學是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這一層次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觀察小組內六個同學所拼的三角形的不同,引發(fā)學生思考,滲透分類思想。老師發(fā)現同學們拼的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但它們又有不同的地方。仔細觀察,它們有哪些不同?你能把你們拼的三角形進行分類嗎?小組六個同學相互討論,探討三角形分類標準。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及時深入到每個小組中,認真的傾聽大家的意見,適時的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在拼擺三角形的過程中,對三角形的邊的長短,和角的大小,已經有了初步的體驗,再通過小組交流,可能會出現兩種分類:按角分,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虬催叿,分為不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我估計,按角分,學生能夠順利分成三類。而按邊分,由于等腰三角形包含了等邊三角形,學生對于等腰三角形比較陌生,不會說出等腰三角形,可能會表述成不等邊三角形和邊相等的三角形兩類,為了給學生形成直接的、正確的概念,這部分知識我打算安排學生看書自學,再通過交流形成正確的認知。這樣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第三層親身體驗,認識特性。

      三角形的特性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我通過讓學生在動聽的音樂聲中欣賞生活中三角形特性的應用圖片,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設計者都用到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奧秘?繼而讓學生親身體驗三角形框架的穩(wěn)定,并通過體驗四邊形框架的不穩(wěn)定,突出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解決學生心中的疑問,籃球架、塔吊、自行車、都是運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小鳥做巢選有三個樹杈的數枝,也是根據三角形的特性,保護鳥巢的安全,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第三環(huán)節(jié)多樣練習,深化拓展

      多樣的練習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把知識內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我安排了判斷,捉迷藏,拼圖形三個練習。

      其中,捉迷藏游戲,我創(chuàng)設了三角形和小鳥捉迷藏的情境,設計了先露出的一個銳角讓學生無法猜出是什么三角形。學生可能會說:老師,再露出一個角,這時我運用課件又露出一個角,還是銳角,使學生體驗了任何一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的特征。這個答案不是唯一的,它有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三種可能,通過這個練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一個練習,我安排了讓學生拼圖形,要求學生用小棒拼出各具特色的圖形,但要包含今天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在操作中,回顧新學到的知識,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觀察、仔細分析、冷靜思考的良好自主學習的習慣,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探究互長的意識,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帶給課堂教學新的沖擊力與活力,我們的數學教學為什么——這是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應當反思的,我們的課堂應該本著新課程發(fā)展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讓學生參與數學,自主合作、積極探究,在活動中去“做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這也是我本節(jié)課立足體現的。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下面我首先對教材進行簡要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幫助學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體驗和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本課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并且在上學期學生已經相對集中地認識了角,認識了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平行和相交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為進一步學習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例一首先提供現實背景讓學生從中找到三角形,并說說生活中看到過的三角形,從整體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著讓學生動手做出一個三角形,從而體會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并抽象出圖像,進而介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例二則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系,發(fā)現三角形兩條邊的長度和大于第三邊。教材還安排“想想做做”,讓學生通過畫圖、觀察、操作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使學生在認識三角形有關特征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征的基本方法,發(fā)展觀察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體會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并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3.教學重難點

      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教學目標,我制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重點: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難點:探究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原理。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實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充分感知并理解掌握新知識。

      學法:在學法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擺小棒,畫方格紙以及圍釘子板等手段,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

      三、說教學過程

      我把教學過程分成以下5個部分

      (一)激發(fā)興趣,提出問題

      課開始,首先呈現例1的場景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說說場景圖中有學習過的哪種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并板書課題:認識三角形。然后讓學生在場景圖中找出三角形,并沿著三角形的邊指給同桌看一看,再要求學生繼續(xù)列舉一些生活中見到過的三角形的例子。

      簡潔的開場,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營造寬松的學習氣氛,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架起了生活和學習的橋梁。

     。ǘ﹦邮植僮,概括特征

      在學生腦海中已經有了三角形的表象后,要求學生自己利用材料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一個三角形,預設:用小棒擺、釘子板上圍、利用三角尺畫等,然后展示交流學生的成功作品,并要求學生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場景圖中的三角形和成功作品,啟發(fā)學生思考圍成一個三角形,小棒和小棒之間應該怎樣擺,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指生說說想法,再組織全班交流,明確:要圍成一個三角形,那么相鄰兩根小棒端點和端點相連,教師在黑板上板演畫一個三角形,強調圍成的含義,讓學生自己糾正錯誤,再要求學生在本子上畫一個三角形并自學書上第22頁下面的圖,了解三角形各個部分的名稱,然后教師結合圖形講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并讓學生在自己畫的三角形上標出各部分名稱。最后再次組織學生觀察這些三角形,提問有什么相同之處,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想法,指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總結,使學生明確: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它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這是三角形的特征,要求多名學生說說三角形的特征和圍法,加深印象。

      操作讓直觀圖形給學生留下豐富的表象,為學生進一步提升對圖形的理性認識奠定基礎,放手讓學生獨立操作,讓學生親歷操作的過程,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圖形特征的深刻體驗,強化圍法,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ㄈ┖献魈骄,探索規(guī)律

      這部分,我分為三個層次:

      1.動手操作,發(fā)現問題

      通過談話引導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度分別為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任選三根圍一圍,觀察能否圍成三角形,組織學生進行操作,然后進行展示與交流,在交流中明確不是所有小棒都能圍成三角形,能否圍成三角形和三根小棒的長度有關。

      2.小組合作,探究規(guī)律

      提問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到底是什么關系呢?小組合作探究,并提出要求:①請組長將組內的4中情況填寫在記錄紙上。②小棒的長度不同:紅(10cm)、白(6cm)、黃(5cm)、綠(4cm)。③每種情況多次實驗,確定是否能圍成后再記錄。學生操作填寫并3匯報操作結果:10厘米、6厘米、5厘米的能圍成,還有6厘米、5厘米、4厘米的也能圍成,10厘米、5厘米、4厘米不能圍成,10厘米、6厘米、4厘米也不能圍成,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分類板書。然后提問你覺得小棒的長度怎樣變化就可以圍成呢?讓學生自主驗證,集體交流總結得出把兩條邊的長度加起來與第三邊比較,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兩條邊長長度的和第三邊。

      3.推廣驗證,得出結論

      根據學生上面的回答進行研究,要求學生分別從能圍成與不能圍成中選一種情況寫出兩邊之和與第三邊比較的式子?指生回答,教師就其中一種進行板演5+610,5+106,6+105;4+6=10,4+106,6+104,接著要求學生觀察在什么情況下,三條線段可以圍成三角形?先在小組中討論,全班交流,在指生交流得出結果: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就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大于。出示三組數:2cm、4cm、6cm;5cm、2cm、5cm;6cm、2cm、5cm,要求學生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生先獨立操作思考,指生回答并說明理由,深化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原理。

      讓學生在矛盾和困惑中,產生探究的欲望,經歷由困惑到明了的過程,在認知失衡后實現順應,達到新的平衡,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活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策略。

      (四)練習反饋,鞏固深化

      對于練習我是這樣設計的,“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點子圖上畫三角形,放手讓學生獨立畫一畫,同桌互相檢查,訂正錯誤,教師強調畫法,再要求學生說說畫出的三角形分別是用幾條線段圍成的、各有幾條邊、幾個角和幾個頂點,強化三角形的特征。接著是第3題,在圖中找最近的路線,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說出從學校到少年宮的所有路線,接著獨立思考從中找到最近的路線,思考原因,要求多名學生發(fā)表意見,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原理。

      通過練習活動,有利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感受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

     。ㄎ澹┗仡櫡此迹偨Y延伸

      在課結束之前,讓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的收獲。

      通過總結,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加深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精選8篇)】相關文章:

    認識內能說課稿11-05

    《認識常見巖石》說課稿08-13

    《倒數的認識》說課稿04-13

    關于《認識東南》說課稿12-02

    人教版《三角形》說課稿09-18

    三角形內角和說課稿11-08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說課稿01-14

    千米的認識說課稿11-04

    《千米的認識》說課稿10-08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