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他們來自宇宙那邊》有感1000字
我不知道世界從什么角度來看我。至于我,我感到自己不過是在海灘下玩耍的孩童,偶爾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一塊比別人揀到的較為光滑的卵石,或一個更為漂亮的貝殼,而舒展在我眼前的卻是一片茫茫無際的尚未開發(fā)的真理的海洋。 ——牛頓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的發(fā)展過程中,一些“科學”與“反科學”的靈異事件總是接連不斷。宇宙之大,我們怎能一一了解清楚;宇宙之密,我們怎能逐一步解開;宇宙之妙,我們又怎能不被其吸引呢?
從古至今,人類都很關注科學發(fā)展和科技進步,因此一批批的優(yōu)秀科學家脫穎而出。哥白尼,一心研究太陽,創(chuàng)立‘日心說’;牛頓,在蘋果樹下偶然被一個蘋果砸中,提出了‘萬有引力’,愛因斯坦,埋頭苦學,最終發(fā)表了《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一個優(yōu)秀的科學家,就是能創(chuàng)造一段科學界的神話。
宇宙廣闊無垠,雖然目前人類能力有限,但也從沒放棄過探索。宇宙萬物萬態(tài),人類不可能都探索清楚,也不可能都了解徹底,而有一樣,自從人類發(fā)現(xiàn)它至今,一直是人類最想知道的那就是——UFO
UFO是指不明飛行物,人類對它是又愛又恨。人類一心想研究UFO帶來的先進文化,而UFO帶來的一系列事件,又讓人類感到害怕和恐懼。著名的奧茲馬項目的領導者——德雷克,最大的心愿就是尋找外星信號。雖然他領導的項目并未成功,但成功為后人開創(chuàng)了先河。除了德雷克,還有一位非專業(yè)學者也提出了能破解諸多謎團的一系列驚人理論,他就是丹尼肯,他竭力想找到破解諸多未解之謎的最后證據(jù)。丹尼肯為了探究UFO級外星信號,進行了環(huán)球考察。當他到達納斯卡平原時,發(fā)現(xiàn)了納斯卡地畫,這地面是充滿怪異的幾何線條,而線條都是由深而筆直的溝痕和裸露的黃土構成的。通過這遺址檔案,不難判斷出:他們曾來過。
其實UFO也并不是人們所猜想,而是有許多人所證實的,世界著名的《“藍皮書”計劃》中,就記載了很多人類與UFO及外星人的接觸和經歷。人們發(fā)現(xiàn)UFO運動軌跡是無序的,所選擇的目標和群體也沒有什么相同特征。有時,UFO只是撞擊飛機,而飛行員又偶然存活下來;有時,UFO只是跟蹤汽車,卻沒有什么攻擊行為;有時,UFO將人類帶走,但又送了回來,雖然身體有所變化但終極沒有影響生命,因此UFO在某種情況下是沒有惡意的,只不過因為人類所未知的一個目的,才接近地球,才接觸人類。
在流逝的歲月中,每一年我們人類都有的發(fā)現(xiàn)和新的飛躍。然而,人類的歷史告訴我們,人類雖然可創(chuàng)造,革新但往往愿意把已有的成績看做是最完善的成果。這種自滿的情緒實際上是一種無知的表現(xiàn),它會使后代嗤之以鼻。
在人的本性中,根深蒂固地存在著一種自然主義與物質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承認實際可觸及的事情。有些人崇尚人們稱之為的'“不科學”的而迅速擯棄。然而,這些人常常會認錯而毫不臉紅。300年來,科學實現(xiàn)了其驚人的飛躍,那些崇尚科學的人真有點應接不暇之感。
我曾經聽一位教授在文章中提到:“科學已經掌握了全部基本真理,今后只需在細節(jié)方面做些補充就是了,稍有頭腦的人不難看出,這樣的觀點是多么粗陋,它缺乏起碼的科學想象力。一個積極投身于科學研究的人,竟然說出如此淺陋的見解,實在不可思議。其實我們可否認為,認識的飛速發(fā)展可否代表將來人們正確認識的宇宙萬物呢?不能。我們的科學還只是滄海一粟,而我們的無知卻是浩瀚無垠的大海。如果有什么事可以肯定的話,那么這幾件事就是:我們的認識世界包藏在另一個無垠廣闊的世界之中;這另一個世界,目前我們還一無所知。
我們今天能夠隱約看到未來的思想和發(fā)現(xiàn),但我們還是相當糊涂的。相反,當代出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不管它們是多么奇異,我們的理解力還是可以應付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有責任以極為嚴肅的態(tài)度來對待這些現(xiàn)象,設法理解這些現(xiàn)象,務必不要以輕浮的態(tài)度嗤笑之。只有這樣,我們才談的上涉足未來。
【讀《他們來自宇宙那邊》有感】相關文章:
讀《他們來自宇宙的那邊》有感范文12-06
《他們來自宇宙那邊》讀后感1000字01-17
讀《在山的那邊》有感05-02
讀《神秘的宇宙》有感04-14
讀《宇宙之謎》有感04-20
《在山的那邊》讀有感范文05-29
讀《在山的那邊》課文有感05-02
在山的那邊讀有感范文05-06
讀《在山的那邊》有感范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