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清相國》有感范文
十歲的康熙繼承皇位,有一天突然要陳廷敬仔細說說王莽這個人,而且當著索額圖、太監(jiān)張善德和侍讀衛(wèi)向書的面。陳廷敬心知講王莽故事將會給自己帶禍患,而且衛(wèi)向書求他別講,索額圖罵他挑撥皇上跟輔政大臣的關(guān)系,彼時鰲拜把持朝政,群臣懾于他的淫威,連小皇帝也要忌他三分,但他依然不管不顧的講下去。這就是陳廷敬,那個鄉(xiāng)試中了舉人卻寧可跟鬧事士子同命,即便丟失性命也不愿寫悔罪書的陳廷敬,那個冒死也要參加會試的陳廷敬。
年輕是需要歷練的,陳廷敬在宮廷的爭斗中漸漸成熟了,他大智卻常常做出愚蠢之舉,而貌似愚昧之舉恰恰顯出他的`大智慧。讀罷全書,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西漢子的形象:他嫉惡如仇,也委曲求全;他忠于君王,也愛護百姓;他一身正氣,卻也玩弄權(quán)術(shù);他謙卑低調(diào),也長袖善舞,終成為順治乾隆兩朝元老,官場的不倒翁。陳廷敬是復雜的,他也是單純的;他復雜是為了在官場的夾縫中求生存,他單純在于始終秉持為君分憂、為民謀福的本性。他實在是一個可圈可點、予人啟迪、令人敬佩的大清相國。
我敬佩陳廷敬不忘初心。封建士子都有一顆建功立業(yè)、造福蒼生的初心,有忠君愛國的理想,許多人在官場滾打,置身于爾虞我詐、爭權(quán)奪利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漸漸就把初心淡忘了,把理想拋棄了,有的變平庸,有的甚至走向反面的大奸大惡。但陳廷敬始終堅持操守,歷經(jīng)半個世紀的官場沉浮,依然初心不改。他忠于君事,也就是忠于民事,他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上,也把君王之任扛在肩上,不辭勞苦,不圖名利,盡力做去。他三任欽差,到東查清了巡撫富倫所謂百姓豐收“自愿”捐糧案,去西查出陽曲知縣戴孟雄以百姓捐建龍亭為名、實際勾結(jié)地方惡霸盤剝欺壓百姓案,遠赴云南查明巡撫王繼貪腐案。陳廷敬深知這一切所為,難免得罪官場,有丟官風險,甚而至于有失去生命的危險,但他為了國家,為了救民于水火,毅然決然地做了,而且做得相當出色。
由此想到教師的初心,不外乎教書育人。然而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有的人漸漸淡忘了初心。有人只管教書不管育人,殊不知教書和育人是硬幣的兩面,不育人又如何教得好書呢?教書育人需要有淡薄名利的心態(tài),一旦受名利所惑甚而至于被名利驅(qū)使,初心就會蒙塵,再難把教師的天命做好。
我敬佩陳廷敬的多才多能。歷戲曲小說都把封建士大夫塑造成只會寫幾句八股的書呆子,或者就是大惡大奸不學無術(shù),但是陳廷敬的所作所為顛覆了這種固定形象。在處理寶泉局銅料虧損案中,(fsir)他就提出了很好的建議:一是理順錢法,改鑄輕錢,杜絕奸商毀錢鬻銅;二是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yè);三是調(diào)整鹽、鐵、茶及關(guān)稅,防止透漏,以充庫銀。這三條建議,可謂利國利民,絕非一個只懂得四書五經(jīng)的腐儒所能想到的,可見他具有非凡的治國智慧,懂得經(jīng)濟民生。
作為教育工作者,恐怕只懂得本專業(yè)是不夠的了。過去對優(yōu)秀教師的評價只在于專業(yè),今天恐怕還要在廣博上下功夫。也就是要不斷學習充電,廣泛涉獵相關(guān)學科知識,甚至是邊緣學科知識,才能適應日益發(fā)展的教育需要。
我敬佩陳廷敬的人格操守。他不結(jié)黨,不營私,胸懷坦蕩,晚年康熙評價他是個完人。自然,我們相信人無完人,但一些不掩大德的小缺點并不妨礙他的完人形象。我們做不到完人,總要往完人的方向去努力,尤其是關(guān)乎人格品性,關(guān)乎道德底線,關(guān)乎大是大非,一定要保持定力,保持本色。唯有如此,才能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才能無愧于家長學生的信任。
《大清相國》告訴我們,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大智不妨若愚,做人第一。
【讀《大清相國》有感范文】相關(guān)文章:
讀吶喊有感范文5篇11-24
讀《太陽夢見我》有感范文12-14
讀《父親》有感08-31
讀《基地》有感04-12
讀《寒號鳥》有感04-06
讀《爭論》有感12-24
學生讀《綠野仙蹤》有感范文02-09
讀《蘇步青愛國故事》有感范文12-21
讀《中國神話故事》有感范文10-08
蕭曹兩相國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