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

    時間:2024-11-22 22:30:10 曉麗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通用7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通用7篇)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 1

      2010年暑假,利用休息時間翻了翻塵封許久的四書五經(jīng),在讀至《孟子·梁惠王章》時,見孟老夫子與齊宣王針鋒相對,旁征博引,利用梁惠王的諸多謬論式的發(fā)問,避實擊虛將自己的論點反撥回去,同時還起到了諄諄誘導的目的。

      正因為如此,我對孟子的辯論技巧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與個別后進生對峙時,可以輕松的拆招破招。昔有章滄授先生分析歸納孟子“不同凡俗的論辯技巧”:一是直截了當?shù)靥岢鰡栴},針鋒相對地辯駁答難,二是引出話題,抓住要害,步步緊逼,勢如風雷,三是對比論辯,尖銳深刻,淋漓痛快,從而形成了孟子“鋒芒畢露、剜心入骨”的氣勢與風格。另外,孟子辯論頗具技巧和方法,能夠在說服別人,且不得罪對方的同時,又能夠保證自己的不吃虧。

      自古君王只要沾上“聲、色、貨、利”一點,對于治國平天下都有影響,而齊宣王全都愛好。幸好齊宣王很坦誠,一一向孟子表白。孟子則是將其所講的問題,像打太極拳一般反彈回去,變成了自己的論點:行王道,施仁義,君民齊心,以寬政達到統(tǒng)一。

      齊宣王向孟子講說自己喜歡音樂,孟子馬上以上古陶冶心性的禮樂來講解。宣王把頭一搖,稱自己喜歡的是流行音樂而非高雅音樂,孟子卻說,愛好現(xiàn)代音樂并沒有什么不對,提出“獨樂樂”與“眾樂樂”哪一個更快樂的問題,只要你能夠把這好樂的精神推廣開來,與民同樂,方可君民無隙,齊國得以治理順暢。

      在這里,孟子沒有采取全盤的否定,說齊宣王聽流行音樂不合禮法,而是更換看問題的角度,易于君王實行,便于王者接受,將一個不愉快話題的陰影化于無形。

      又如,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則何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對曰:“昔者公劉好貨,詩云:乃積乃倉,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糧也,然后可以爰方啟行。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對曰:“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詩云:古公檀甫,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當是時也,內(nèi)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先說說“好貨”,齊宣王說自己喜歡金錢物資,孟子佯裝不懂地說,作為一國之君,喜歡財富是應該的,就像周朝的先祖——公劉開創(chuàng)基業(yè)時,積極的從事經(jīng)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財富,救濟國人的話,齊國必富強。看來孟子畢竟是圣人,提醒宣王應擴充好貨的境界。

      再說“好色”,孟子引用《詩經(jīng)大雅綿》中說,古公父瀟灑,帶著美人駿馬。清晨水邊兜風,來到歧山腳下。蓋起宮舍新居,相伴美人安家。那時在古公父的領導下,姑娘們都能找到如意郎君,小伙子們沒有一個打光棍的,F(xiàn)在大王你好色,也沒什么關系,只要能像古公父那樣,將心比心,讓天下的男女皆成眷屬,天下百姓家庭美滿,這豈非是大好事。

      由這篇文章,使我感觸最深的是,孟子的`辯風。我們在教育學生時,只要堅定自己的立場,找準對方荒謬言論中一絲有點正確感的內(nèi)容,將其大而化之,引入到教師的立場上來,使其在無話可說的狀態(tài)下,再由我們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于學生的缺點,辨證施治,以取得教育的效果。還要說一句的是,對于那些問題學生,不要覺得無藥可救。因為,在孟夫子的教育理論里,“好貨好色”都可以以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去教育,我們?yōu)槭裁床荒艽蠖纫恍┠兀?/p>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 2

      孟子為了實現(xiàn)他所信奉的“仁政”,奔波于各國,游說于各諸侯之間。然而,孟子的游說似乎并沒有起到任何的一點作用?鬃诱f,春秋無義戰(zhàn)。而在戰(zhàn)國更是如此。即使這樣,孟子還是希望憑借著自己的力量能夠為天下蒼生謀求哪怕只是一國以內(nèi)的和平。而前往了被秦國所打敗,亟需重振國威的魏。然而,第一次見面梁惠王就說了“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的話,對于梁惠王而言,利吾國就是最重要的,但是他卻不明白怎樣的利才是利吾國。于是,就有了孟子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在孟子眼中,以“仁義”實于天下,將使天下皆幸矣。這種利不是小利,不是個人之利,而是以百姓為優(yōu),以天下為先的大利。但在梁惠王眼中,如何幫助自己重獲土地,重新獲得昔有的聲譽與威望,這種利才是他所要的利。但這只是蠅頭小利,只是為了梁惠王一個人的一己之私的私利。所以,后來孟子又有了“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彼,司馬遷說:“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孟子明知梁惠王只是這樣的一個庸人而已,卻還是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行教化他,那么就可以有利于整個魏國百姓。只是,這樣的希望最終也成為了泡影。

      孟子,不是不講利,只是不講私利,不講小利,他所追求的是大義,是關乎天下百姓的義。這樣的堅持,使得孟子沒有能夠像騶衍等人一樣取的生前的光輝,但這樣的堅持也使得孟子為后世的人留下了可供學習的榜樣。司馬遷,在寫史記之始,曾有好友壺遂問他:孔子為什么要做《春秋》?意思即是問他為什么要做《史記》,當時,司馬遷說明了兩個理由:一為刺譏,即通過對歷史事實的批判意識,辨明是非,決斷疑惑,增強人們明辨是非的能力,為治國者提供一面歷史的鏡子,讓他時時警覺,把握前進的方向。二,則是頌揚。但是由于李陵事件,司馬遷被迫施以宮刑。智者修身,仁者愛施,忠義之士好施舍,忍受恥辱必須勇于決斷,行事在于立名。此五者,是君子立于世的根本。所以,禍之大者莫過于利欲熏心,悲痛之極莫過于傷心,行為的丑陋莫過于侮辱祖先,恥辱之極莫過于宮刑。

      而司馬遷就接受了這樣的恥辱,是一死了之還是忍辱偷生?司馬遷選擇了后者,原因,就是孟子所說過的.“利”。對于司馬遷而言,自己一死確實可以解脫這種在世的恥辱和痛苦,但是,那樣既不能完成《史記》的重任,也會被認為是求生乏術,罪大惡極,不能自免才去死的。如果活下來,那么《史記》就可以完成,那么至少為后世后人留下可供學習參照的只言片語,為后代的君王治理國家,后來的賢臣義士提供一點依據(jù),為百姓創(chuàng)造一點福祉。就是懷著這樣的想法,司馬遷在屈辱中完成了《史記》。

      這樣的利與義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在孟子與司馬遷的身上得到了映證的。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 3

      寒假里,我讀了《孟子》中的《梁惠王章句上》。孟子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當時的社會十分混亂。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們尊稱為“亞圣”。這是一篇文言文的文章,記錄了孟子和梁惠王、齊宣王的一些對話,介紹了孟子的`政治主張。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讀了這句,使我知道梁惠王是個貪圖利益的人。然后孟子對梁惠王說,如果一個國家上上下下都爭利益的話,這個國家就危險了。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顆仁義的心,國家就會太平、慢慢地強盛起來。孟子說:“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蔽依斫膺@段話告訴我們,要有一顆仁義的心,有了仁慈和道義,心中充滿關愛和禮讓,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和諧了,大家都團結了。只要團結國家就可以強盛。這讓我想到,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只要人人都講仁慈和道義,不爭奪利益,處處關心、禮讓他人,那么家庭一定會很溫馨,同學之間關系也會很融洽。

      讀《孟子》這本書不僅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也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很喜歡這本書,雖然文言文很難懂,但我會努力讀下去。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孟子·梁惠王上》里的一句話,意思是:在贍養(yǎng)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這句話深深寄托了兩千多年前孟子希望構建理想社會的美好愿望,與孔子“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的大同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敬老、養(yǎng)老、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xiàn)。

      人之生命體膚受之于父母。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父母生養(yǎng)子女,子女必須孝敬父母,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也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的原動力。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然而,人世間最難報答的也就是父母恩。孝敬父母長輩不能等,俗話說,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莫等失去時才后悔沒有及時行孝。

      我國早在1999年就已步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當前全國約有1.67億老年人。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他們?yōu)楦锩徒ㄔO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今,他們年紀大了,有的甚至喪失了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理應得到全社會的關心、照顧和愛護,安享晚年。但是,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口流動性增強,現(xiàn)代家庭形態(tài)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小型化單個家庭已無力承擔贍養(yǎng)老人的重任。據(jù)報載,超過七成的“80后”感覺照顧老人力不從心。

      養(yǎng)老問題事關社會的安定穩(wěn)定,事關和諧社會的建設,切不可等閑視之。首先,敬畏法律。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從家庭贍養(yǎng)與扶養(yǎng)、社會保障、參與社會發(fā)展、法律責任等6個方面,由國家用法律的形式,規(guī)定了保護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權益,弘揚了尊老、愛老的傳統(tǒng)美德,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其次,制度保障。要通過完善城鄉(xiāng)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和全國統(tǒng)一的`城鎮(zhèn)基本養(yǎng)老保障制度,逐步消除老年人的后顧之憂。第三,道德養(yǎng)成。人是社會人,老年人同樣害怕孤單,擔心被人忽視,需要得到社會的尊重、理解和關懷。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使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成為全社會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習慣,成為一種良好的社會風尚,建立起一個充滿愛心與溫馨的和諧社會。

      我國人口老齡化是在經(jīng)濟還不夠發(fā)達、物質生活尚不富裕的背景下到來的。一句話,“未富先老”。因此,單純依靠政府的力量來發(fā)展養(yǎng)老福利事業(yè)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只有把居家養(yǎng)老、社區(qū)養(yǎng)老和機構養(yǎng)老三者結合起來,才能有效應對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居家養(yǎng)老服務采取讓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和社區(qū)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務形式,適應了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滿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們安度晚年。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居家養(yǎng)老服務,可以讓一部分家庭經(jīng)濟有困難,但又有養(yǎng)老服務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從而對穩(wěn)固家庭、穩(wěn)定社會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

      老干部是老年人中的特殊群體,是老年人中的精華,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全力做好老干部工作,真誠服務、真心關愛,著力提升服務的精神和感情含量,使老干部晚年生活的更加幸福。

      關愛老人其實就是在關愛我們自己的明天!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 5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痹唬骸芭c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

      這段對話,見《孟子梁惠王下》。

      因為孟子是亞圣,所以后人對梁惠王初見孟子時喊一聲“老頭兒”(叟)頗為不滿,覺得梁惠王一副吊兒郎當、不莊重的浮躁相,非明主也。其實要我說,梁惠王已經(jīng)很難得了,治理著一個國家,那么多政事,還能抽出時間耐著性子去聽孟老夫子羅嗦那些根本沒用的仁義、王道。況且梁惠王敢于大膽承認自己乃好貨、好樂、好色之人,倒是蠻可愛的。

      想到這個,是因為在一個朋友的博客上又看到了獨樂樂與眾樂樂的話題。

      對孟老夫子的教導,一方面我表示認同,同時也很疑惑。

      很早就明白一個道理:人必須生活在人群中。所以我渴望與眾樂樂,所以要走進人群。但當我身處人群中,面對廣闊的世界時,卻往往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世界變得很小,周圍那廣闊的世界好象都不復存在,所有的思想全部返回到自身。但當我獨處,守著自己的小小世界時,世界卻變得很大,思想又仿佛脫離了自身,散入到廣闊的世界中。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所以有時想,與人樂樂,眾樂樂者云,可能真的只是一個夢。不還有那句話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只此一句,已然否定了與人分享快樂或者分擔憂愁的可能。

      有一段時間,我非常喜歡在寂靜無聲的夜晚一個人悄悄起來,抬頭長時間地注視著繁星點點藍緞子般的夜空,心靈感覺異常寧靜,仿佛已經(jīng)與天地一體,感覺到上帝的存在。

      愛在下著大雪的夜晚,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散步。不僅僅是愛那種寧靜,還喜歡雪花落在頭發(fā)上,眼睫毛上,悄悄化成水的濕潤感覺。

      喜歡看秋葉脫離枝頭,在風中飄飛的輕靈飄逸。

      所有這些細微的快樂,都是非常自我,根本沒法與人分享的。能夠說出來,寫出來的快樂,已經(jīng)失去了它的意義。

      因為別人不是你,這是所有交流的根本。

      你說了很多話,寫了很多文字,千百人中,有一個人能夠準確地感覺到你最想表達的那句話,就能讓你找到知己的感覺,希望能有進一步的.交流?墒,這種嘗試往往是失敗的。一次成功的交流就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看到一張似曾相識的臉,可是再仔細看,就會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陌生,最后導致的要么是重新的疏遠,要么是麻木,甚至傷害。

      所以,珍惜一切美好的感覺,且讓它永遠只是感覺,足矣!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 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瑯瑯上口的《三字經(jīng)》,作為每一代華夏子民的啟蒙讀物,不知浸潤了中華文化多少年,可你們又是否知道?這連牙牙學語的孩子都能誦上幾句的質樸文章,卻隱藏著一位大思想家的思想精華,而這位大思想家,正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孟子。

      同是貴族,比不得孔子,貴族落魄的現(xiàn)在進行時,孟子儼然定過去完成時了。他少年家貧,由寡母撫養(yǎng)成人。《三字經(jīng)》中也有記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就是這樣嚴苛的教育,讓孟子成為后來的一代大家。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想孟子也不能免懷,但他又是不同的。他在由家貧而導致的現(xiàn)實的性格中,還蕰藏了那么一絲讓人動容的天真。

      開頭我們講《三字經(jīng)》,說它里面有孟子的思想精華,指的便是他的“性善論”,而我說孟子天真,就是從“性善論”中發(fā)現(xiàn)的,為什么呢?我們來細究一下,“性善論”中強調,人性是本善的,只不過有時人們處事并不能完全符合仁義標準,所以要用品德修養(yǎng)來進行約束。而問題就出在這。不是我思想黑暗,試問現(xiàn)在誰能說用品德修養(yǎng)就能使壞人變好,好人更好。如果真那樣,還要警察干什么?而現(xiàn)在都是這樣,更遑論那戰(zhàn)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zhàn)國時代了,今晚想著擴充領土,士大夫們想著爭權奪利,就連普通人,也醉心于那蠅營小利無法自拔,談品德,談修養(yǎng),那真的是個笑話,怎能不讓人感嘆孟子的天真呢?

      可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正是由于他的天真,才突出了的良善,才彰顯了它的美好,才能使它成為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在歷史長河一遍遍的洗刷中,獲得后人的敬拜與推崇。

      因為只有他,談及“亦有仁而已矣”,只有他,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只有他,才能護佑心中的良善之光并天真的相信別人也能做到。

      突然想起一句話,用來昭明孟子之志到正好:

      雖千萬人,吾亦往矣!

      迷茫,就是才華配不上夢想。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 7

      寒假里,我讀了《孟子》中的《梁惠王章句上》。孟子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當時的社會十分混亂。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們尊稱為“亞圣”。這是一篇文言文的文章,記錄了孟子和梁惠王、齊宣王的一些對話,介紹了孟子的政治主張。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讀了這句,使我知道梁惠王是個貪圖利益的人。然后孟子對梁惠王說,如果一個國家上上下下都爭利益的話,這個國家就危險了。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顆仁義的心,國家就會太平、慢慢地強盛起來。孟子說:“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我理解這段話告訴我們,要有一顆仁義的心,有了仁慈和道義,心中充滿關愛和禮讓,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和諧了,大家都團結了。只要團結國家就可以強盛。這讓我想到,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只要人人都講仁慈和道義,不爭奪利益,處處關心、禮讓他人,那么家庭一定會很溫馨,同學之間關系也會很融洽。

      讀《孟子》這本書不僅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也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很喜歡這本書,雖然文言文很難懂,但我會努力讀下去。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相關文章:

    梁王問案的寓言故事08-21

    《孟子集注》公孫丑章句上01-12

    晏子忠上而惠下文言文翻譯05-03

    讀孟子的心得體會06-25

    讀惠子相梁有感(精選5篇)08-15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古詩原文和賞析12-22

    孟子讀書心得10-18

    孟子的話10-23

    孟子對嗎?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