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曲《漁舟唱晚》的來歷典故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典故吧,從典故中我們可以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你知道都有哪些經(jīng)典典故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曲《漁舟唱晚》的`來歷典故,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漁舟唱晚》是一首頗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樂曲描繪了夕陽映照萬頃碧波,漁民悠然自得,漁船隨波漸遠的優(yōu)美景象。這首樂曲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在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箏獨奏曲。
取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詩句。樂曲描繪了晚霞輝映下漁人載歌而歸的動人畫面。樂曲開始,以優(yōu)美典雅的曲調(diào)、舒緩的節(jié)奏,描繪出一幅夕陽映照萬頃碧波的畫面。接著,以音樂的主題為材料逐層遞降,音樂活潑而富有情趣。當它再次變化反復時,采用五聲音階的回旋,環(huán)繞一段優(yōu)美的旋律層層下落,此旋律不但風格性很強,且十分優(yōu)美動聽,確有“唱晚”之趣。最后先遞升后遞降的旋律接合成一個循環(huán)圈,并加以多次反復,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現(xiàn)了心情喜悅的漁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隨波逐流,漁舟滿載而歸的情景。這首富于詩情畫意的箏曲曾被改編為高胡、古箏二重奏及小提琴獨奏曲。
有關樂曲的由來,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一種認為是30年代中期古箏家婁樹華根據(jù)明、清時期的古曲《歸去來》加以改編而成的,另一說法是山東古箏家金灼南早年將家鄉(xiāng)的民間傳統(tǒng)曲《雙板》等樂曲改編而成的。現(xiàn)廣為流傳的婁本前半部分與金本同,后半部分為婁本所獨有。
作者簡介
魏子猷(1875年-1936年),河南省遂平縣人。出身于音樂世家,對箏、琴、笛、簫、管、笙等多種民族樂器十分熟悉,尤以河南中州古調(diào)“樂中箏”最為精通。寓居北京期間,在“道德學社”傳授箏藝,成為河南箏藝在北京最早的傳播者。所傳箏曲,內(nèi)涵豐富,意境深遠,包括《關雎》《百鳥朝鳳》《天下大同》《平沙落雁》《小開手》等十數(shù)首,收錄于所編工尺譜手稿《中州古調(diào)》曲集中。
金灼南(1882年—1976年)又名金葵生,號秋圃居士,清末庠生,臨清市金郝莊人。古箏演奏家。生前歷任山東省政協(xié)委員、省文史館研究員、南京藝術(shù)學院和山東藝專(今山東藝術(shù)學院)古箏教授。其演奏風格古樸典雅,聲純韻正,運指方面“肉甲并用”,效果則“重而不燥,輕而不浮,急而不促,徐而不弛,疏而有味,斷而似連,剛?cè)嵯酀鍧釁f(xié)調(diào)”。在點、按、吟、揉方面均具獨到,為同行所青睞。
婁樹華(1907—1952)箏演奏家。河北玉田人。1925年在北京師從河南魏子猷學箏。1935、1936年隨中國音樂旅行團赴歐洲各國介紹中國箏藝術(shù)。同年錄制《天下大同》、《關雎》等箏獨奏樂曲唱片。婁樹華多年從事箏的教學工作,曾改變箏曲的傳統(tǒng)工尺譜記譜方法,以便于按譜演奏。編有箏練習曲21首及《箏曲選集》,《漁舟唱晚》創(chuàng)作于1938年——1939年之際。
【古曲《漁舟唱晚》的來歷典故】相關文章:
班門弄斧典故的來歷04-17
上當?shù)膩須v小典故04-17
關于榆錢的來歷典故12-02
關于油條的來歷的歷史典故07-21
按兵不動的解釋與來歷典故04-17
成語必恭必敬的來歷典故07-16
成語寸草春暉的來歷典故07-21
磨杵成針成語解釋與來歷典故04-03
漁舟唱晚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