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寧波過年風(fēng)俗
過年應(yīng)該是一個享受的慢過程。寧波人過年必備的年貨, 只有自己動手, 才能體會到濃濃的年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寧波過年風(fēng)俗,希望能幫到大家!
今天是除夕。老底子寧波人過年習(xí)俗主要有:回家、備年貨、祭灶、撣塵、請床公床婆、守歲、年夜飯、拿壓歲鈿、吃湯團、開門炮、拜歲、舞龍、踩高蹺、鬧花燈、貼春牛圖等習(xí)俗。其內(nèi)容極為豐富,光“備年貨”一項,細(xì)分下來就有:熗蟹、曬蝦干、熏魚、風(fēng)鰻、醬肉、灌臘腸、殺豬、風(fēng)雞、做年糕、磨冬粉、曬冬粉、疊豬油餡……
寧波民間傳統(tǒng)的“年事”:“廿三祭灶,廿四撣塵,廿五做豆腐,廿六割肉,廿七宰雞,廿八做金團,廿九送年,三十晚上守歲”,若是像今年這樣廿九夜為除夕,則變通為“廿七做金團,廿八送年,廿九晚上守歲”,其余照常。因山區(qū)海島平原的地域差異,過年的細(xì)節(jié)也就略有變化。從廿三開始到除夕,忙碌的“年事”方告一段落,人們開始享受合家團聚的美好時光,喜慶的氛圍一直要延續(xù)到元宵節(jié)。這些習(xí)俗,組成了農(nóng)歷新年特殊的氛圍,如今這些習(xí)俗的細(xì)節(jié)大都失傳,人們不再過于講究習(xí)俗的細(xì)節(jié),有些即便流傳,也已經(jīng)發(fā)生了嬗變。
謝年:祈求歲歲平安,年年有余
謝年也有稱為“送歲”或“送年”,是一年來祀神典禮中最隆重的。于桌上供著年糕、水果、茶葉、酒等祭品。寧波老話:“廿五廿六搡年糕,廿七三十揀黃道!彼^“揀黃道”,就是選擇黃道吉日,清掃大堂,桌椅及盛祭品用具一律用糖水洗滌,時間多在午夜,以取其靜。
“謝年”是一種祭祀活動,意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團團圓圓、風(fēng)調(diào)雨順、年年平安、歲歲有余。相傳,在寧波,明代至清初,謝年只有官府和富裕人家舉辦,普通百姓往往只在自家做年夜羹飯祭祖,表示不忘根本。清末民初,寧波人出門做生意的人漸多,生活條件逐步改善,于是,謝年這一習(xí)俗逐漸流傳開來。
謝年儀式有一整套嚴(yán)格的規(guī)矩,每個細(xì)節(jié)極為講究。如放置供品的祭盤,稱“紅盤”,富裕些的人家用錫盤的,稱為“銀臺面”。祭祀由男主人主持。桌上陳列著謝年所用的祭品,一般是六色,因為六預(yù)示吉祥,代表著六六大順:六杯酒,六碗茶,六碗飯,六樣菜,六種甜點。
第一排擺著酒水,中間供香茗六杯,兩旁各放六杯黃酒,共十二杯,酒杯代表十二司月之神,表示一年十二個月月都有酒喝,假使本年有閏月,左方增加一只,共放十三杯。
第二排是六色糕點:有金團、印花年糕、甩子糕、發(fā)糕、千層糕、糖果等,表示生活高高興興、甜甜蜜蜜。
第三排是六盆水果,主要為蘋果,寓意“平平安安”;甘蔗,表示“節(jié)節(jié)高升”,“越老越甜”;金橘或橘子代表“黃金滿屋”;香蕉象征生活香甜;壽桃表示“長命百歲”。
第四排擺七牲大盆,有豬頭、條肉、公雞、魚、鴨蛋、豬肚、鵝、蟹等。中間放一大盆豬頭,也叫“利市頭”,表好運、有頭有尾;整刀條肉象征生活“有條有理”;公雞司報曉,表“風(fēng)調(diào)雨順”;大黃魚或者眼睛上貼有紅紙的活雄鯉魚一對,魚頭朝里擺放,表示“年年有余”,也有掛在供桌桌檔的,以防跳動,祭祀儀式結(jié)束后放生,表示“鯉魚躍龍門”。鴨蛋寓意為“元寶蛋”;用米粉捏成的兩只“元寶”放在年糕上,元寶下面壓著用紅紙剪成的“!弊帧E赃吜蟹趴钧煟⒁狻昂艉繇懜黄饋怼薄_有“四盤調(diào)和”,即調(diào)味品四碟:鹽、黃糖、酒、蔥。
第五排是年糕、烤麩、豆腐、粉絲之屬。豆腐諧音“頭富”(首富),粉絲寓意“長壽”。
謝年的程序,一般是先放好祭品,點燃香燭,持香朝天三拜,接著點燃三支花炮。祭禮約一個時辰,其間篩酒三巡,祈禱全家平安,福壽雙全、六畜興旺、五谷豐登。
祭祀結(jié)束,便邀約親鄰和家人聚宴,名為吃年夜飯。
年夜飯:吉利口彩一套套
農(nóng)歷十二月的月末是大年夜,又稱“除夕”。寧波老話“會會七月七,吃吃年夜飯”,說明寧波人的年夜飯情結(jié)一直根深蒂固。
寧波人年夜飯的菜式也有講究,少不了傳統(tǒng)甬式菜,葷菜常見的有醬雞、鰻鲞、紅膏熗蟹、熏魚等。素菜常見的有香菇、春卷、木耳、烤麩、黃豆芽、金針菜、藕節(jié)、年糕、黃金糕等。
年夜飯的菜肴除講究享“口!蓖猓憽翱诓省憋@得尤為重要。也就是寧波人喜歡把來年的希望寄予菜肴之中。如“雞”和“吉”同音,表示吉利;“鰻”意思是“缸缸滿、甏甏滿”,豐衣足食的意思;寧波商人似乎對“紅膏熗蟹”情有獨鐘,紅膏熗蟹寓意“生意紅火,縱橫天下,八方招財”;藕節(jié)寓意“節(jié)節(jié)高,路路通”。
早先在寧波人的年夜飯里,全魚是道必不可少的年菜,后來漸漸變成了熏魚,寓意“吉慶有余”;“薺菜春卷”過去排隊供應(yīng),“薺菜”與“聚財”音近,“吃個春卷迎春到”是迎接春天的到來。黃豆芽形同如意,被稱作“如意菜”,寓意“人生如意”、“萬事如意”;黃金糕充當(dāng)“金磚”;韭菜取“韭”“久”諧音;香腸,諧音“香、長”,是寧波老百姓年夜飯上必備的冷菜;豆芽加荸薺,象征如意算盤。
老寧波年夜飯的菜不能少于十二樣以上,因為寧波人把“十二”視作一個吉祥的數(shù)字,象征一年12個月均平安順利,“月月紅”、“月月有余”。無論再加多少道菜,桌上的菜必須是雙數(shù),這樣才吉利。年夜飯冷盤熱炒,花色繁多,應(yīng)該慢慢享用,越慢越好,取意“長久”。年夜飯中的魚不能吃光,要有剩余,意味著年年有余。吃飯時不能亂說話,要講吉利的話。年夜飯吃完后,長輩要給晚輩送壓歲錢。
吃年夜飯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一定不會少一個象征團圓的熱氣騰騰的火鍋,寧波人稱火鍋為“暖鍋”,“暖鍋”給人的感覺是“生活圓滿紅火”。舊時寧波有一個頗具地方特色的謎語:“葷菜夾素菜,寧波隔定海,當(dāng)中招寶山,團團都是海!敝i底就是“暖鍋”。老底子大戶人家用的是紫銅暖鍋,會占據(jù)桌子很大一部分的大暖鍋,里面放上蛋餃、肉丸、魚丸、粉絲、油氽肉皮、年糕等,魚丸、肉丸和蝦丸取意“三元及第”、“闔家團圓”之意,再加進高湯;主食為汁水青菜年糕湯,寓“年糕年糕年年高”、來年油水多之意。
吃年夜飯要全家老小一起上桌,不能落下哪個人,意味著團團圓圓。假如家庭成員除夕夜趕不到或不回家過年,桌上也要給他預(yù)備碗筷、酒杯,并倒?jié)M酒,盛滿飯,視作人齊無缺,全家團圓。在這一天,在外地的兒女們再遠(yuǎn)也要趕回家中團聚。過去,年夜飯之后,小孩們提著燈籠,到祠堂里去看戲文。1983年以后一般都在家里觀看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節(jié)目。
吃隔夜飯、留隔夜火:意味糧食富庶、香火興旺
吃過年夜飯后,除夕夜,家家戶戶還要煮上滿滿一鍋年夜飯。這一鍋“隔夜飯”,一直要吃到新年的正月初三,其意為“家里糧食富庶,吃剩有余”。在留足“隔夜飯”的同時,還要準(zhǔn)備好“隔年火”。在大年夜,家家戶戶都留下年前火種,除夕要在灶前燃燒竹制的老虎,孩子們就要大聲的呼喚:“富!富!富!三十年夜燒竹虎!”聲音要喊得愈響愈好,好像是一家富有的征兆。一直等到竹虎燒完了,才告停上,再在灶膛內(nèi)讓灶火慢慢燒到新年,意味“香火興旺”。
除夕夜還要把次日(正月初一)需動刀的食物切好,要把地掃好。掃時要從外面掃進來,邊掃邊說:“元寶掃進來了”,將畚斗里的垃圾倒在灶前火缸里。掃好地,把掃帚洗干凈,柄上扎元寶年糕或饅頭,敬“掃帚公公”和“掃帚婆婆”。
壓歲鈿:幾代孩子的溫馨記憶 寧波老話有“老人忖舊年,小孩望新年”之說。過去,普通百姓家里生活不寬裕。平常的日子里,小孩基本上沒有零食吃,口袋里也沒有零花錢。只有到了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孩子們才能吃到一些可口的食物,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小孩才能得到大人給的壓歲鈿。所以,在清貧的年代,小孩子天天都盼望著過年。
寧波過年的壓歲鈿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古時壓歲鈿其實是“壓祟錢”,“祟”是倒霉、晦氣、不吉利的意思!皦核睢焙序(qū)鬼避邪的意思。那時科學(xué)不發(fā)達,人們生活水平低,災(zāi)難和疾病隨時會降臨。所以長輩們借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給孩子們“壓祟錢”,希望能“壓祟除邪保平安”。在古代的寧波地區(qū),壓歲錢還被稱為“押歲錢”、“壓勝鈿”等,在明清時期,寧波流行的壓歲鈿是圓形圓孔或圓形方孔的銅錢,正面是吉祥的文字,寫著“長命富貴”、“吉祥如意”、“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兇”之類的吉祥語,銅錢的背面是祥瑞的圖案,比如龍鳳龜麟、北斗七星和十二生肖、雙魚、斗劍等。這種鑄有吉祥文字和圖案的銅錢,被稱為“花錢”。過年時,人們“以彩繩串錢,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者賜小兒錢,亦謂之壓歲錢”。大人們用紅線將八個銅錢串在一起用紅紙包了給孩子壓歲,清末民初時也有用銀元一個包了做壓歲錢,意為“一本萬利”。民國時期,方孔圓形的“花錢”基本上取消了,過年時,長輩用紅紙包上一些銅錢作為壓歲錢給晚輩。后來,貨幣改為紙幣,連號的新紙幣就成了壓歲鈿的首選,蘊含著長者對晚輩“好運連連,喜事連連”的美好希望,這種習(xí)俗一直延續(xù)至今。
拜年:溝通親情與友情
大年初一拜年,家人都要早起。出門時,還要講究時辰和方向,以求大吉大利。寧波人常以豬油湯團、糖年糕、桂圓蛋花湯之類,作為新年的早點。先向廳堂里的祖先像前跪拜,再向父母、長輩“拜年”(亦稱“拜歲”)。 正月里拜年走人家,主人們總要拿出平時難得吃到的瓜子花生和豬油湯團等美食招待客人。兒歌唱道:“拜年拜嘴巴,坐落瓜子茶,豬油湯團燙幺麼!绷攘葞拙洌瑢⒗蠈幉ㄕ麓偷娘L(fēng)俗和豬油湯團又香又甜又糯又燙的特點描寫得淋漓盡致。然后到祠堂祭拜歷代祖先神像。在宗祠里,祭拜之后還要發(fā)給敷有芝麻的“吉餅”。接著,到外公、外婆、舅舅、姨姨等親戚家里去,分別拜年,并領(lǐng)取“壓歲錢”。凡是到別人家去拜年,通常也要先向人家的祖先遺像致敬,這叫做“拜像歲”。正月初一請客叫“辦歲飯”。這一拜年活動,可以延續(xù)十余天。也有遠(yuǎn)親、老友、長輩,平時不易晤面,一年一回,務(wù)必要去拜見一番。
春牛圖:提醒人們莫誤大好春光
寧波古代每年要在立春日祭祀芒神,這是主管農(nóng)事的春神。寧波官府在立春前三日開始齋戒,到立春日,寧波郡府官員都要到大校場先農(nóng)殿迎春,望天地神明佑護一年農(nóng)事順利,五谷豐登。后來,迎春儀式逐漸演變?yōu)槿駞⑴c的重要民俗活動。據(jù)1892年2月10日《申報·甬上語新》:“初五日上午,胡太守率同鄞縣楊邑尊及糧廳捕廳排齊儀仗,赴東郊外迎春前導(dǎo),有五谷亭,又以稚子扮作‘漁樵耕讀’‘天官賜福’之類,迤邐過老江橋,至先農(nóng)殿,禮畢回署。次日太守仍率同僚屬至先農(nóng)殿,恭迎太歲春牛,進靈橋門至太歲殿,執(zhí)鞭打春,禮成,觀者群起將春牛擊成齏粉,各抬一塊回家,安置米缸中,以祝倉千箱萬”。
據(jù)史料所載,清代寧波的“迎春”儀式年年如期舉行,所供芒神彩畫端正,長約兩尺,頭有雙髻,立而不坐,手執(zhí)牛鞭,似牧童之像。迎時,神亭前又有紙牛、活牛各一頭,或抬或牽,隨之而行,即所謂春牛。并有彩亭若干,供瓷瓶于中,插富貴花,及“天下太平”、“五谷豐登”等字。伴以大班鼓吹、臺閣、地戲、秧歌,沿街唱舞,意為勸農(nóng)。進城之后,夾道聚觀,爭擲五谷,稱為“看迎春”。最后芒神及春牛供于寧波府衙門前,掛燈結(jié)彩。迎春之日,如遇下雪,俗稱“踏雪迎春,大熟年成”。
官府迎春之俗至民國而廢,此后寧波民間每年春節(jié)前后有古老的“報春”習(xí)俗作為延續(xù)。有身穿紅袍,頭戴烏帽,扮作春官模樣的人,手持《春牛圖》,上畫紅、黃、青、白各色土牛,并寫有來年農(nóng)事節(jié)候,串門挨戶,去送《春牛圖》。還有以麻袋蒙頭,作牛鳴聲,由春官牽引,至店家唱曰:“黃牛到,生意俏”;至農(nóng)家則唱:“黃牛到,五谷好”,以索取錢物。人到各家各戶去送“春!眻D,其形式與“送財神”一樣,一個老人背一只口袋,里面裝著一大疊木刻印刷的紅紙,圖案是一頭剪紙式的水牛,線條簡潔明快。老者手敲著小鑼鼓,唱著迎春的贊詞,挨家挨戶送上一張“春牛圖”。春牛送到誰家,誰就高興地接過紅紙,將它貼在板壁上。然后給“送春!钡睦先藥讉餽或量一升米,以示答謝。在春牛圖上,印有一年二十四個節(jié)氣和人牽著牛耕地的圖像,人們稱其為“春帖子”。送春牛圖,其意在催促人們“一年之計在于春”,莫誤大好春光,抓緊農(nóng)時,拉牛耕田去。立春一過,一年的農(nóng)忙即將開始了。
跑馬燈:哎格倫登喲,恭喜大家運道好
“正月馬燈跑又跑”,大年初一二至元宵節(jié),各路“馬燈班”就會陸續(xù)來到村中祠堂、寺廟、曬谷場、明堂,甚至挨家挨戶給大家拜年,慶賀新春?噶钇煺邽轭I(lǐng)隊,先敲響鑼鼓拉起場子引來村民,接著開始表演“跑馬燈”,同時唱起“馬燈調(diào)”:“正月馬燈鬧呀鬧,各家各戶問安好,新年新歲新喜到,恭喜大家運道好。哎格倫登喲,恭喜大家運道好”。演出同時領(lǐng)隊的就會說些恭喜發(fā)財、歲歲平安、年年有余,財源廣進等吉利話,唱的是過年祝愿詞,到各家各戶去邀賞。那時,大家手頭都沒有多少現(xiàn)錢,因此家家戶戶犒勞跑馬燈表演的大多是家里現(xiàn)成的年糕、花生、爆米花。
“馬燈班”一般有十多個人組成,除了領(lǐng)隊,其中演馬燈的兩人為一對,有兩對馬燈、三對馬燈,最多的四對或五對馬燈。規(guī)模最大的當(dāng)數(shù)象山石浦的“延昌馬燈”,已有近200年歷史,表演者達20多人,即三個“守城門”,四個“馬童”,兩個“旗手”,八到十匹“馬”,竹扎馬燈架子,布或紙糊(蒙)成馬眼,馬燈眼睛會亮,表演時表演者口唱歌謠俚曲即“馬燈調(diào)”:“小小馬兒五尺長,爬高落低奔四方。有誰認(rèn)得千里馬,五湖四海一同闖。哎格倫登喲!五湖四海一同闖。小小馬兒五尺長,爬高落低奔四方。有誰認(rèn)得千里馬,五湖四海一同闖。哎格倫登喲!五湖四海一同闖。哎格倫登喲!五湖四海一同闖!碑(dāng)時扮演馬燈的多為兒童,頭扎彩巾,身著紅綠彩衣,馬鞭輕揚,馬蹄噠噠。一首古老的馬燈調(diào),一路唱來,積淀悠悠鄉(xiāng)情,演繹過往故事。還有隨隊奏樂的一個拉胡琴、一個打鑼、一個敲鼓。表演時演馬燈的孩童就隨著鑼鼓聲,先跑一個圓場,再兩兩相對穿梭對跑。跑時一手持馬頭,一手拿馬鞭,跳動著揮動馬鞭作跑馬狀,并隨著胡琴的奏起反復(fù)唱起“馬燈調(diào)”來。“馬燈調(diào)”為七字一句,共有四句,領(lǐng)唱的先唱了前四句,緊接一個過門,然后齊唱“哎格倫登喲”再重唱最后一句。那時,農(nóng)村很少有電影、戲文,見有如此精彩的表演,大人孩子每每把場子圍得水泄不通。
如今“馬燈”已不太常見,但《馬燈調(diào)》音樂卻流傳下來,在寧波成為家喻戶曉、人人耳熟能詳?shù)摹捌放埔魳贰保坏诮诸^巷尾傳唱,而且登堂入室,經(jīng)久不衰。
過年諺語:記載諸多民俗文化信息 寧波話中有許多過年的老話頭,如“十二月廿三祭灶君,無色灶過擺當(dāng)中”、“祝愿上天報好事,祈求進門報平安”(指灶君),“薺菜馬蘭炒年糕,灶君菩薩也饞嘮”、“魚肉雞鵝鴨,過年請菩薩”、“糯米搭白酒,要吃自家有”、“過年撣塵貼紙馬,送年祭祖拜天地”。
還有“守歲過年,拜歲迎春”、“爆竹一聲,除舊迎新”、“正月頭面,探親訪友”、“團圓湯團,高升年糕”等。 “正月馬燈跑又跑,阿姆阿嬸撩年糕”、“十八節(jié)老龍舞明堂,叔公叔婆送紅包”、“三十年夜下飯多,還差一碗割螄螺”、“汁水年糕湯一鑊,吃嘞小舌頭鮮落”、“正月舞龍跑馬燈”……這些過年諺語記載了許多以前寧波人過年的文化信息,是研究民俗文化的絕好材料。
【寧波過年風(fēng)俗】相關(guān)文章:
潮州過年風(fēng)俗01-11
成都過年風(fēng)俗02-20
俄羅斯過年風(fēng)俗12-26
寧波夜景10-29
廣東人過年的風(fēng)俗01-10
北方過年有哪些風(fēng)俗01-31
內(nèi)蒙古的過年風(fēng)俗02-02
春節(jié)風(fēng)俗作文02-05
寧波的春節(jié)作文(通用40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