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拾遺作文怎么寫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爆竹聲中辭舊歲,又是一年元宵佳節(jié)。
我在縱橫交錯的街道之間穿行,四處張燈結(jié)彩,人歡人鬧,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慶氣息。無論男女老少,都穿著新衣新褲。他們在街上無憂無慮地漫步,看著街兩旁五顏六色的花燈,不禁連連贊嘆:今天又是一個絢麗多彩的元宵節(jié)。
天上是一輪圓月,散發(fā)淡淡清光,周圍還有不計其數(shù)的繁星點綴。正月十五日夜月不缺一輪,少一角。完完整整地掛在天上。地下是人們的全家團圓,即是有幾位遠隔萬里的親人,也能借著這輪明月,向著遠方的親人,寄去最美好的思念和最真摯的祝福。而我,漂泊無依地在紛亂的塵世間行走、奔波了十余年。十余年間,我已忘卻看了多少次明月,也不記得給家人送去了多少牽掛與祝愿。十幾年過去了,我和家人終究還是沒能在一起,我的家人如今在何方,是否隨著塵世的變遷而去到天涯海角,我不知道,可能只有這輪明月記得。如今,我面對著這一輪明月,已再無閑情遐思,我不敢多想,怕我希望和家人團聚的欲望擊中我心靈最為溫柔的角落。
街兩旁花燈中的燭光隨著晚風輕拂而搖曳,搖曳的火光似乎在講述一個哀轉(zhuǎn)纏綿的故事,又仿佛在傾訴世態(tài)更替的無常。他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用光照,埋葬生命最后一段歷程。
鎮(zhèn)上的達官貴人們乘坐香車寶馬,身著綾羅綢緞,沿著寬敞的街道緩緩行駛,并對著街旁的花燈做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的馬顯現(xiàn)出一種特有的.貴族氣息,金打的馬蹄鐵在石板路上發(fā)出了“嘚嘚”的響聲,清碎的聲音仿佛昭示著他們的富貴雍華。馬走過的街道上好像殘存著一股淡淡的馨香,令人流連。
風中影影約約傳來吹簫管、奏箜篌的悠揚樂聲。每年閣樓都會請來一批從京城來的樂師和游女,為鎮(zhèn)上表演。遠處,人熙熙攘攘的地方想必就是了。
我走近,從她們的身邊悄悄繞過,幾乎沒有一絲聲音。只帶走她們的淺笑低吟和滿身的胭脂香味,而我只給她們留下一陣淡淡的清風,別的,什么也沒有。
人歡笑,夜未央。月已入中天,但街上依舊熙熙攘攘,有圍在雜技攤前看雜耍的,有在路邊小攤買元宵吃的,還有在街上散步閑聊的。我在河岸邊駐足,望著遠處的橋上人來人往和水中的一輪明月,我足底升起一絲寒意。我回過頭,看見遠處的燈火零落處,有一位伊人,坐在燈旁,眼望遠方蒼茫的夜空,看著人歡,人鬧,而心中不起一絲波瀾。
我很晚才回去,去時發(fā)覺路上已無一人。只有我,和那點點花燈,和花燈里那半截蠟燭以及上面的搖曳火光。
今年元夕,又別是一番風景。那位伊人,是否也讀過歐陽修《生查子》,是否也在等“去年人”,但“去年人”身在何方,又有誰知道呢?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讀罷此詞,我不禁淚眼朦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