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非常精致的文具盒。它是我一年級期末考時得了獎,老師送給我的,我使用它已經(jīng)兩年了,雖然已破舊,但我還是不肯扔掉它,因為它象征著我的光榮。
它的外皮有包著一層淺藍色的鐵皮,上面還有深藍色的條紋,正中間有兩只可愛的小熊緊緊挨在一起,好像在享受著團結(jié)友愛的滋味!打開盒蓋,你會看到一個大家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課程表表弟,它會告訴我每天上學該帶哪些書。接著你會看到無私奉獻的鉛筆寶寶躺在它的白色小床上,默默無聞的橡皮擦爸爸在照顧著它。還有英俊的鋼筆叔叔,漂亮的紅筆阿姨。最后你打開第二層蓋,會看到尺子哥哥和小刀妹妹……這些文具可有用了。每當我寫作業(yè)時,鉛筆寶寶就情不自禁地跳出來,在考試和改提綱時,當然要用到紅筆阿姨和鋼筆叔叔了。
在生活上它們是我的好朋友,在學習上它們是我的好幫手,我愛我的文具盒。
【寫作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改能力!薄拔覀儜(yīng)該有個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內(nèi)的事!
可是,實際情況呢?學生寫作文,老師改作文,天經(jīng)地議、約定俗成。尤其目前,老師改作文,更是辛苦——成摞的作業(yè),夜以繼日地從字詞句標點到篇章結(jié)構(gòu),不厭其煩的批改。效果呢?本子發(fā)下,學生看完分數(shù)就束之高閣。長此以往,周而復始,教師累月長年地流汗,學生周周期期地應(yīng)付。
如何解決這一癥結(jié)呢?
一、提高認識,更新評改觀念。
從“矛盾論”的觀點說,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的內(nèi)部,在于事物內(nèi)部的矛盾性,外因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如果教師不能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不讓學生發(fā)揮內(nèi)在的積極因素,而是教師這個外因占主動地位,促使學生應(yīng)付“公事”,造成學生逆反心理,怎么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呢?從“實踐論”的觀點說,人們認識事物總是遵循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guī)律進行的。如果教師在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中,不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而是教師代替學生活動,那么,學生怎能對這些知識理解?怎能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
具體到完成一篇作文說,學生基本上要經(jīng)過選材、構(gòu)思、寫作、修改幾個步驟。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重視前三步,不重視成文后,讓其自己修改,進行自我反饋、自我評價的后一步。布魯納說過“教師必須采取提供學習者最后能自行矯正的機能……”葉老主張讓學生“自能作文”“自能改文”,這些教誨都是從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真理,都是寶貴的經(jīng)驗。每個教師都要研究、實施這些先進的教育思想。要克服“不放心”、“怕麻煩”的思想。要下大功夫指導學生,提高他們自改作文的能力。
二、大膽實踐,持之以恒,采取有效措施,教給學生評改作文的方法。
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長期堅持培養(yǎng)學生“自能改文”的能力,取得了一些成效,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根據(jù)《大綱》要求,學生的實際,每期先制訂出明確的寫作訓練計劃公布給學生;2、根據(jù)每次訓練任務(wù),擬訂出具體的評改目標;3、根據(jù)每次的評改目標,提出評改的具體要求,確定出評出的重點和方法。
由于兒童的持久性差,自我控制的能力較為薄弱,作文評改能力的培養(yǎng),我走的是從“扶”到“放”,邊“扶”邊“放”,立足于“放”的路子。
第一步,扶著學生上好作文“評改課”,引導學生自已修改文章。具體做法:從本班學生作文中,選出一篇和“評改目標”針對性強的中等程度的典型習作,學生討論“評改目標”后,出示已放大的習作例文(原文),讓默讀,仔細琢磨,然后分小組討論,再在班上發(fā)言交流,各抒已見。
相關(guān)推薦
- 我喜愛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作文500字12-17
- 我喜愛的文具盒10-02
- 我喜愛的一首歌11-26
- 2016年普通話考試說話范文我喜愛的書刊11-22
- 我喜愛的吊蘭11-30
- 我喜愛的小白兔03-15
- 我喜愛的小動物作文300字01-02
- 我喜愛的書05-02
精彩搶先看New Top
最熱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