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美好的東西都需要儀式感的,比如契約,比如喝茶,比如春節(jié)。這種儀式就如同帝王的謚號一般,其實沒多大用,但不可或缺,不可或缺就是看似無用的大用。
所謂“年味”,約摸大多數(shù)人都能參透一二,可卻發(fā)覺難以言表。過年本是件時令性的事,可卻說它有味道,如此想來,“春節(jié)”便由一段原本靜止的時光變得生龍活虎起來:鞭炮的硝煙味,正旺的爐火味,噴香的餃子味……甚至還會有“沁梅香可嚼”的臘梅清芬。
小時候都是在農(nóng)村爺爺家過的年。時過境遷,昔日最朝思暮念的“米粉包子”竟連什么味道也不記得了,而曾經(jīng)覺得繁瑣的“儀式”卻歷歷在目:明明有膠水,女眷們卻要忙活好一陣子用面粉煮一大鍋糨糊來貼春聯(lián);年夜飯前,總要朝著祖墳的方向,一大家子按輩分長幼依次磕頭;再如年夜飯中,總有一盆不讓動只給看的魚名曰“年年有余”;除夕夜連小孩子也要守到子時,只因為大人說新舊之交的碰撞會擦出喜慶……
正如虛幻之物需要尋找實物來寄托情懷一樣,若儀式感逐漸削弱,那么內(nèi)容也在遞減。如今當我們感嘆“春節(jié)不能承受之輕”時,那丟失的年味,其實就在這無本之木、無水之魚中走向標本抑或死亡。正如品茶,真正的味道不在水里,不在杯中,而是人人歸山林,這是心中一種幻想。“過年”也是如此。我們過年,也并非為了祭祀而祭祀,為了守歲而守歲,不過是在這種約定俗成中回歸昨日種種并祝福明日的新天地。
而這世間,是否存在無需儀式即可登堂入殿直抵本質(zhì)的事物呢?弗洛伊德說:“沒有所謂的玩笑,所有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儀式也是如此,從來沒有純粹的儀式,所有儀式都是內(nèi)容的反射,沒有儀式的內(nèi)容,或被淡化儀式的內(nèi)容,本身的存在就很可疑。每至年關(guān),我都不敢輕視其中的味道,它不只取自鞭炮響亮后余下的淡淡硝煙味,更多來自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
讓儀式感與“年味”相濡以沫吧。當萬千滋味無從說起,只能回首青山,笑看風云了。
篇二:
除夕夜那晚,是在我心目中最難忘的一個夜晚。因為那晚給了我無限的歡樂,讓我無法忘懷。
除夕夜那天晚上,我在房間看書,突然聽見小伙伴在我家樓下竊竊私語,于是,我打開窗戶,探出腦袋,聽她們在竊竊私語什么。有一個下伙伴說:“不然我們?nèi)橁愱纤及?”“好呀好呀”另外一個伙伴拍手說道。我關(guān)上窗戶心想:她們要來嚇我,那我也去嚇嚇她們。于是,我趕緊穿好了鞋,站在樓梯口,等待小伙伴的到來。
突然,我聽見了小伙伴的腳步聲,我準備好了,她們一走過來,我就嚇到了她們,她們一個個都抱在一起,有的都被我嚇哭了,我坐在地上,哈哈大笑,笑得我肚子都痛了。有一個小伙伴說:“陳晗思,你想嚇死我們呀!”“誰叫你們也要來嚇我,被我聽到了,就變成我嚇你們了,哈哈哈哈!”我笑著說道!昂美埠美,我們?nèi)ミM行下一個項目吧!”有一個小伙伴說道。
接下來的這個項目,是我們盼望已久的:精彩的節(jié)目。每個人表演的節(jié)目都有聲有色,有讓人高興的,悲傷的,還有…………但是,在我的心目中,我覺得一個小伙伴表演的最有特色。那就是名字叫藍娟的一個小伙伴,她表演的是講笑話,她講的笑話很好笑,一個個小伙伴都被她逗的嘻嘻哈哈,有的人 還坐在地上笑。你們想聽一聽他講的笑話嗎?讓我來跟你們分享分享我的快樂吧:有一天,趙爽死了,他的媽媽在家里放聲大哭:“爽啊,爽啊!”鄰居看見了,就問他怎么了,他媽媽說:“爽死啦,爽死啦!”你們覺得這個笑話好笑嗎?我覺得很好笑?墒俏矣X得其它的伙伴表演的也很有意思,但是藍娟給我的快樂會多些。
除夕夜那晚給了我無限的的歡樂。睡覺時,我一直在回憶著那些快樂,不久,我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xiāng)。
不知道下一個除夕夜什么時候到來,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