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孝作為我國自古傳承下來的一種美德,在新的時代中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意義。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知恩知孝方為人高二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知恩知孝方為人
“百善孝為先”我想每個人都知道這句話的含義,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從古至今,我們?nèi)A夏民族最注重的便是孝道,儒家《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辛苦地將我們撫養(yǎng)長大,報答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也是必須要做的事。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jīng)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舜尊敬父母,愛護兄弟,明知象要殺他,卻封象為諸侯,舜想用自己的真心來感化象,讓象由一個壞人成為一個好人。舜不計怨恨,他的孝順,他的寬容,難道不是我們學習的典范嗎?
在科學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吃著精致的食物,穿著華美的衣服,享受著高等的教育。這些都是父母在外辛辛苦苦打拼掙來的,而自己卻省吃儉用,不愿多花一分錢。父母為我們勞累奔波,有些人卻毫不理會,花錢大手大腳,絲毫不心疼父母,不愿意幫父母做一點家務,每天只知道向父母伸手要錢。這樣做不僅傷了父母的心,也違背了我們中華傳統(tǒng)的美德,這樣一個人,能有什么大的作為。
“百善孝為先”不是一句空口號,我們應該把它用實際行動表現(xiàn)出來。年紀小的時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長大后,要體諒父母,為父母分憂解難;等到工作了,要;丶铱赐改。其實父母并不想要我們?yōu)樗麄冏鋈魏问拢幌胱屛覀兤桨部鞓,能陪在他們身邊,這樣的父母,我們不應去孝順他們嗎?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天經(jīng)地義,只有先孝敬父母,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人。
篇二:知恩知孝方為人
百善孝為先,孝作為我國自古傳承下來的一種美德,在新的時代中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意義。但是,如今有很多人,知道孝卻不理解它為何物。何為孝?難道只是羊跪乳、鴉反哺嗎?難道只是供父母吃喝住行,使他們老有所養(yǎng)嗎?如此看來,真正理解孝的人并不多。
孝,作為百善之首,其所蘊含的精神早已超過了它本身意義。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孝都作為人格高尚的象征。人們尊重、敬佩行為符合孝道的人。于是人人都遵守孝道。這毫無疑問是起正作用的。膽小也能給人帶來名利。當人們不注重孝返來注重孝所帶來的名利時,孝就成為了一種謀求名利的工具。人們做足表面工作,向外人表演他們?nèi)绾问亍靶⒌馈,名利雙收。對內(nèi)卻打罵父母。不可否認,在這些敗類的影響下,“孝”早已不在是“孝”。人們越來越注重形式而不是本質(zhì)。賣子殺妻以求孝敬父母,這真是孝嗎?舊二十四孝上,人們?yōu)榱诵⒕锤改付沙鰡时M天良的事,難道也是孝嗎?
人們守孝道,應應以本心,重其本質(zhì),順應規(guī)則道理。
如今的社會是社會主義新社會,不再同于以往吃人的舊社會。人們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權(quán),對于孝的認識也更加科學。比起物質(zhì),如今更加側(cè)重精神。正如《新二十四孝》:節(jié)假日經(jīng)常與父母共度、親自給父母做飯等。這毫無疑問是一次重大的進步。因為物質(zhì)的豐富并不能消除老人精神上的孤獨。
作為一個中國人,孝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孝早已成為中華文明的一種象征。但時代在改變,我們不能照搬前人的行為,正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新的時代,我們將賦予“孝”更加正確、全面的意義。作為后人,我們將讓“孝”更加的深入人心。
百善孝為先,羊跪乳,鴉反哺,知恩知孝方為人。
篇三:知恩知孝方為人
在當今,“孝”這個字眼并不讓人感到陌生。追溯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亦可看到“孝”的身影!靶ⅰ,早已銘刻進人們的心中,作為一個衡量道德,親情,文明的工具,它以自身的精髓時刻鞭撻我們知恩知孝,精神與內(nèi)涵永不泯滅。
孝可鑒證濃濃親情。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漢文帝用真摯的孝心來回報血濃于水的親情,深深推崇儒家之孝道。一代君王如此這般,才為他千秋萬代的基業(yè)奠定了雄厚的基礎(chǔ),才教會他成為至情至性的好君王,才使他的人格更加熠熠生輝。由此可見,孝的力量是偉大的,它可為后世之人樹立好的榜樣。
孝可廣為天下贊頌。黃香,九歲喪母,事父極孝?嵯臅r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jīng)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小小年紀竟可忍受酷暑與嚴寒,犧牲自己灼熱的身軀為父驅(qū)寒,忍住夏日的炎熱焦灼為父扇涼。這種少年大器早成,一心為父,百事孝為先的精神與品格使他揚名遠外,被人津津稱頌,可謂是天下少年的典范。
孝可感天動地。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y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shù)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誰都說此情天地可鑒,孟宗的確如是。孝心感動了上天,也救回了母親的生命。他這種做人的責任與執(zhí)著,讓世人和上天為他感動,也讓他的性格更加堅定,使他的孝道踐行的完美至極。
“孝”并非人類所謂的“普世倫理”或“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它只是作為一個道德的量具與準則,時刻提醒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孝道觀,督促我們知恩報恩,如此去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愿每個人都能夠知恩知孝,愿孝道的薪薪之火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