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又是一年草萋萋,紅葉凋零,枝頭果累累,五谷又豐登;一輪明月夜空懸,皎潔碧透,家家談笑聲,又引我思親…… 又一個八月十五過了。遙想幼時,晚飯后,我坐在屋外的空地上,一邊賞月,一邊聽外婆講故事…… 外婆走了四年了,我依然清晰地記得,在一個略帶寒意的早晨,爸爸媽媽從外婆家打電話回來,告知我:外婆已在早些時候去世了。我怔住了,我不敢相信,外婆就這樣走了,永遠地離開了…… 小時候,我隨父母去外婆家。按傳統,每年夏至都要包餛飩,而外婆每到這時,都會親自下廚,母親是姐妹三個中最大的,所以自然要幫廚,我也就跟著母親在旁邊看。我是外婆最喜歡的外孫,經常圍著她跑前跑后,而且總是不由自主,“自說自話”地瞎幫忙,笨手笨腳的,常常弄得手上、鼻子上都是面粉…… 有一次,外婆在吃飯前告訴我們,因為今天包餛飩前調餡時忘了放鹽,所以鹽是在包餛飩時一只一只放的,但有一只她把糖錯放成了鹽,所以那一只是甜的,我們可以看看,今天你們表兄弟三個誰最幸運。我們都很興奮。最后,我吃到了這只餛飩。在一個孩子六七歲時,這時最令人興奮的事,而且此后一段時間內,我均自詡以幸運兒這樣的稱謂。但直到那個下午,我才最終明白了真相…… 一天下午,我與母親閑聊時,才知道了真相:外婆知道我特別喜好甜食,所以在包餛飩時,特意包了一個放糖的餛飩,還單獨給這個餛飩下鍋,并故意設計了這個游戲,巧妙地把這個餛飩給了我,至今依舊把表哥和表弟蒙在鼓里,她的行為實在高尚! 站在陽臺上,我仰望夜空,那潔白無瑕的月光映在我的臉上,照亮了那滴滴晶瑩;遙望遠方,星星點點的祭月燭光,在黑暗中依稀可見,樹木在風吹過時發(fā)出“沙沙”的聲響,偶爾有幾只麻鴉飛過,留下一串黑色的掠影…… 我佇立在微風中,任風撩起我的思緒,在這本該萬家團聚的時刻,我的心中不免翻騰起一串串記憶的浪花,腦海中外婆的身影逐漸清晰,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樹欲靜時,風卻不待,子欲孝時,只奈親不待。外婆,你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珍藏這一抹金黃色的回憶,將勾起我一段難忘的經歷…… 值此中秋,予乃賦《水調歌頭》一首: 明月今朝有,微風引追思。不知汝念何人?別來無恙否?本應頤養(yǎng)天年,何奈病痛纏身。孰不念親人? 念幼時,意甚悅,尤暢快。不應有恨,世間無事事順心。年年此時中秋,歲歲月圓又缺。當此中秋時,唯有親安好,兒女始放心。
篇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又到金秋月圓時,我忍不住輕輕吟起《水調歌頭》。此時,外婆慈祥的面龐悄然涌現在我的腦海中。
記憶將我?guī)Щ亓藘赡昵澳莻金秋。那天的月格外圓滿,外婆抱著我在曉月里賞月。柔柔的月光灑下來,給我和外婆披上了一件銀紗。外婆遞給我一個小月餅,然后望著月亮輕輕的吟起了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幼年得我覺得這首詞好美好美,殊不知,兩年后的晶,當我也在金秋月圓時,輕輕吟起這首詞,才深深體會到這首詞里好美好美的離情別緒。
外婆逝世已有一年,然而我至今仍難以忘記外婆。
我仍清楚地記得,外婆教我識字時,會用她粗糙、爬滿皺紋但很溫暖的的大手握住我抓筆的小手在紙上寫下“口”字,然后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告訴我:“寶寶,這個字念‘口’,就是我們的嘴巴。”“哦。”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繼而又高興地叫道:“這是‘口’字。”“對!寶寶真聰明!”外婆臉上露出了慈愛的笑容,握著我的手又寫下一橫:“‘口’字加一橫是什么字?是‘日’,太陽的意思。‘日’字加一豎又是什么字?‘田’,外婆種糧食的田。”就這樣,外婆用她獨創(chuàng)的識字法教會了我“口”,“日”,“田”;“十”,“木”,“禾”……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外婆就像一位魔術師,用她手中的筆變出了許許多多的文字。
教我數數時,外婆會將我摟入懷中,指著彩圖上的數字唱兒歌:“1像棍子立起來,2像鴨子水中游,3像耳朵聽聲音……”3歲我便能根據外婆的兒歌從1寫至10。除了單純的識數,外婆還教我用數字表達日期:“寶寶,在兩個數中間打上一個小圓點,便是日期的形式。你知道‘4.7’是什么日子嗎?”“不知道。”“這是寶寶的生日。”“哦!”我高興地叫道,爾后又望向外婆:“外婆,你的生日怎么表示?”外婆起先是一愣,但馬上又笑著對我說:“外婆年紀大了,記不清了。寶寶,你知道‘8.15’是什么日嗎?”“不知道。”“這是中秋節(jié),團圓的日子。以后寶寶無論到了哪里,在這一天,都要回來見外婆……”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到金秋月圓時,月依舊圓滿,柔柔的月光依舊灑了下來。黃泉下的外婆啊,您可曾知道,在異地求學的外孫女在這天回來見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