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路上為話題的散文
細細地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這是本關于流浪人的流水賬。這里有種令人向往的生活狀態(tài),就是不存在:把自己與世界融為一體,這種人過著無身份的生活,不會被檔案化,更不會招致閑人的口水。這種不存在,也就是一種絕對自由。古希臘的XX哲學家說,人被束縛就是最大的罪惡,人都應該有自由,而自由就是最大的善。雖然這樣描述自由的價值有點夸張,畢竟上帝才是最大的善,但追求自由,應該是每個人應該去爭取的,只有傻子才愿意將自己束縛在枷鎖中,盧梭就是這樣的傻子。當然我們不必理會這樣的言論,說人應該用平等換取自由,因為世界本身就沒平等可言。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有一本《在路上》的。沒有那么多的威士忌供人品嘗,更沒那么多的女人主動送入人們的懷抱。只有希望在遠處張牙舞爪,我們只能憤懣地看著他們?nèi)鰦。?/p>
一些人存在,一些人就不存在,一些人的故事終止了,一些人的.故事又開始了,這就是循環(huán)論。在卡爾維諾的著作《不存在的騎士》中有古爾杜魯這樣一個形象,他是個瘋子,瘋到認為自己不存在這個世上,但他卻是有血有肉的存在著,當然,他周圍的人,那些聰明人也認為他就不是個人,這也夠瘋的。所以從存在學的意義上講,古爾杜魯就不存在了。我們一定會說我們比古爾杜魯要強多了,至少我們知道自己還是個大活人。其實到頭來,生命之路也就一條,終其一生,我們也就是在為一張檔案折騰,甚至還不如古爾杜魯,人家至少還有絕對的善在庇護著他。如果你說,生活需要責任,這話不假,就像白紙制造出來,就應該有人去上面寫點什么,不然純屬浪費森林資源。我們的生活就是白紙,責任就是白紙上的墨跡,你的存在就是一張紙,至于有沒有用,全看責任在上面留下了什么。所以責任是件很可怕的東西,萬一它沒好意思在你的紙上溜達一陣,你的一輩子就算毫無意義。
生存是什么?生存是——不斷從我們身上排除任何會趨向死亡的東西。生存是——對即將就木的人,可憐的人和年老的人毫不留情。也就是一種持續(xù)的謀害。尼采在《知識》中這么寫。這樣,人們的責任其實就是在謀害對方,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當然尼采的言論并不一定是正確的。但責任看的太重一定不是什么好事。為了獲得責任,有的人選擇受人擺布,有的人選擇一意孤行,受人擺布者若是沒得到甜頭就逐漸轉(zhuǎn)變成一意孤行者,反之亦然,這就形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不管怎么看都是病態(tài)的。所以,我們可以這么看,凱魯亞克應該是很負責任的寫了《在路上》這樣一個不負責任的作品。導致美國出現(xiàn)了垮掉的一代。矛盾的東西總是無法詮釋清楚,所以有了《圣經(jīng)》。
我以前經(jīng);孟胱约哼^著這種不負責任的生活——做個不存在的人。租一個小房子,匿名做個自由撰稿者,F(xiàn)在想想這種生活實在經(jīng)不起推敲,為了生存,我又不得不接受存在者的饋贈。這樣我就成了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也就是個存在者。小說中呈現(xiàn)的只是虛偽的繁華,你不知道劣質(zhì)的威士忌酒有多么難喝,更不知道那些女人到底干不干凈。小說是打敗了腦袋中現(xiàn)實部分的很多假想敵才創(chuàng)作出來的,而這些部分死的很無辜。這樣分析,小說中體現(xiàn)的自由實在是太美好了。不過,世界上也不能缺少給“太美好”這個詞定義的東西,但至少在中國應該不會有,畢竟中國沒有流浪漢幫,只有丐幫。
我認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可以比喻為兩種:在一個絕對協(xié)調(diào)的世界里,一種是被關在籠子里,卻飽吃飽住,這是物質(zhì)的絕對滿足;另一種是在籠子外面,但需要冒著性命去未知的領域給籠子內(nèi)的人和自己找食物,不過他們擁有更寬廣的世界,這是精神的絕對滿足。《在路上》描述了第三種生活方式,吃飽了從籠子里逃出來,跑去外面送死。吃飽證明你有生活,愿意去送死證明你有理想,既有生活又有理想活著似乎很有意義。但責任告訴你,你的理想是追求第一種或第二種生活方式,這永遠是個悖論。你若追求第一種,你的送死顯得毫無根據(jù)。若是第二種,你又愚蠢到否定自己。所以,大多數(shù)人都是不負責任地在為責任埋單,這種壓力讓活著顯得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只是為了消費生命。
【以在路上為話題的散文】相關文章:
以在路上為話題的作文04-12
以美在路上為題的散文06-07
在路上與孤獨為伴散文05-10
高二在路上為話題的作文05-24
以走在路上為話題的中考作文05-17
以回家路上為話題的作文01-18
以追夢路上為話題的作文05-07
以桃花為話題的散文03-28
以秋天為話題散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