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中即景作文 推薦度:
- 《蟲兒飛》教案 推薦度:
- 雨中梅花詩句 推薦度:
-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讀會飛的教室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群鳥雨中疾飛散文
群鳥雨中疾飛
飛翔的海鷗
霍 huò
在甲骨文中“霍”是一個會意字,下面是三個“隹”,隹指的是鳥,上面是一個“雨”字,合起來表示群鳥在雨中疾飛的意思。金文和篆文省略為二隹,隸變后楷書寫作霍。
“霍”的演變
由鳥在雨中疾飛,為了躲避大雨,必然飛得特別快,好盡快回到巢中,所以霍就有了迅速的意思,如“霍然病已”,后來又引申指任意花錢,即迅速散去錢財(cái),如:揮霍。也用作象聲詞,如磨刀霍霍向豬羊。
說“亞”
大家都知道,我們處于世界七大洲的亞洲,但這個“亞洲”的“亞”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最初的“亞”“長”什么樣兒?估計(jì)沒多少人能說得清楚。
“亞”這個字,還得從圖騰時代的原始社會說起。原始族群之間為了標(biāo)識出自己的特征,會選用一塊“十”字形的石板,在上面刻下自己族群的特征。比如放牛的游牧族群,就在上面畫出手揮鞭子驅(qū)牛的意思;打漁的、種植的也以類似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于是,“十”字形的石板就像地標(biāo)一樣,立在顯要的位置,充當(dāng)族群徽號的功能。
“亞”的繁體字“亞”,就是從“十”字形圖案發(fā)展過來的。
甲骨文(圖A)和商代金文(圖B)的“亞”,都完好地保存著“十”字輪廓的雙勾線。周代早期金文(圖C)的“亞”開始訛變,經(jīng)歷了小篆(圖D)、隸書(圖E)、楷書(圖F)之后,變成“亞”。而“亞”,則是為了書寫簡便,由草書簡化而來。
“亞”,象形字,本義是古代聚族而居的一組大型建筑的平面圖(如上圖),這種建筑講究搭配和對稱,像北京的四合院一樣自己圍合成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后來引申為“匹配”、“靠近”、“次一等”和“掩閉”的意思。
“班”原來是個動詞
班bān
提到“班”這個字,我可以說“一班上班族”這句話,其中包含了兩個現(xiàn)在常用的意思:表人數(shù)的量詞和表“按時間分成的段落”的名詞。
其實(shí),最初“班”只是個動詞,用刀把一塊玉剖成兩半。金(銘)文中畫出了其中的意思:兩邊各一玉,中間夾把刀,于是就成“班”。小篆把其中的兩“玉”一“刀”梳理得齊整了。
《說文·玨部》:“班,分瑞玉。從玨,從刀!北玖x為分瑞玉。后來,由這層意思引申出分開、鋪開等意思。
兩棵樹,一片“林”
林lín
“林”是個會意字。甲骨文畫出兩棵并排的樹,表示一片樹木的意思。金文大致相同。篆文整齊規(guī)范化。變成楷書后,寫作“林”。
《說文·林部》:“林,平土有叢木曰林。從二木。”
林,本義指“成片的樹木、竹子”;后來引申出“人或事物聚會如林”的意思。
“元”字“元來”是人頭
元yuán
圖(A),“元”字在甲骨文里,是指事字,與“兀”(削去了人的頭發(fā))同源,又用短橫線指出頭的部位,以表示人頭。后來便將“元”、“首”兩個同義字構(gòu)成聯(lián)合式合成詞,“元首”即“頭頭”。頭是人體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就以“頭頭”來比喻“首領(lǐng)”(首長、領(lǐng)導(dǎo)),如今則稱代表國家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為“元首”,可見“元”的本義就是人頭。我們說人說事,都得從“頭”說起,所以“元”又有“始”意。因此一年的第一天叫“元旦”,一年的第一個月叫“元月”,帝王改換年號的第一年一般叫“元年”,事物的開端叫“元始”!霸庇忠瓿觥氨緛怼薄ⅰ霸取钡摹氨尽钡囊饬x來。更有趣的是,古代也把萬頭攢動、眾首紛紜的老百姓叫“元元”,說明人民群眾在國家中地位的重要。唐代陳子昂的《感遇》詩之十九:“圣人不利己,憂濟(jì)在元元”中的“元元”指的便是人民群眾。至于貨幣的.“元”,元素的“元”,古代唯心主義哲學(xué)概念中作為精神本質(zhì)與天地萬物本原的“元”,都是“元”的后起義了。
金文(圖B)、小篆(圖C)沿襲甲骨文的形體發(fā)展下來,并進(jìn)一步在這構(gòu)形的基礎(chǔ)上遞變?yōu)殡`書(圖D)和今天的楷書(圖E)。
《說文·一部》:“元,始也。從一,從元!边@只是“元”的引申義,其本義應(yīng)為人頭。
夏——英武的中國人
夏xià
人們都知道“夏”是一年里的第二個季節(jié),或者是姓;卻很少知道“夏”字本來就是雄強(qiáng)英武的中國人的形象。這里要和大家講的便是“夏”字的本源。
圖A的甲骨文中,是一個威武雄壯的側(cè)視的人形:頭、發(fā)、眼、軀干、手、足俱全,雙手?jǐn)[開了強(qiáng)而有力的架勢,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這就是“夏”字。
古籍上說:“夏,中國人也!薄跋恼叽笠,”“中國有文章光華禮義之大。”從上述的字的原形本義來看,中國人的形象自古便是頂天立地英武雄強(qiáng)的。所以我國古稱“華夏”,便有中華偉大之意。公元前21至前16世紀(jì)我國第一個朝代,便叫“夏”朝(相傳是夏后氏族群領(lǐng)袖“大禹”所建立的最早的國家)。我國古代的歷法叫“夏歷”,上古時代高大的殿宇建筑也叫作“夏”(現(xiàn)在又在前面多加一個“大”字,成“大廈”)。春夏之間,烈日炎炎,萬物盛壯,人也健強(qiáng),所以把一年的第二個季節(jié)稱作“夏”天。所有這些都說明:“夏”字本來便是以一個雄強(qiáng)英武的中國人的形象來象征偉大強(qiáng)盛的。
這個象形字,在圖B的金文里還沒多大變形,但在圖(Cl)的春秋時代已開始訛變,人頭身軀和腿腳變成了圖(C2)的“頁”,手下和腳上還加上了一曲至今未明的符號,把字繁化了。到了圖(D)的秦代小篆階段,雖然已省掉了不明的符號,但把人腳變成“夊”,兩手變成了“臼”,而且兩手和腿腳都已完全離開軀體了。
于是在小篆的基礎(chǔ)上,這個字發(fā)展成為圖E的漢代“孔廟碑”里的“夏”,此后,漢代隸書(圖F)又更進(jìn)一步簡省掉雙手(臼),頭腳部分也簡“頁”為“百”,最終楷化為今天的“夏”字(圖G)。中國自古稱“華夏”,說明中國人自來便雄強(qiáng)英武而有志氣。今天,我們作為華夏兒女,能不發(fā)揚(yáng)這種志氣而奮發(fā)圖強(qiáng),振興中華嗎?
《說文·欠部》:“夏。中國之人也。從夊,從頁,從臼。臼,兩手;夊,兩足也。”本義當(dāng)為壯大的武士形。
【群鳥雨中疾飛散文】相關(guān)文章:
《秋雨中,誰的眼淚在飛》散文欣賞03-15
馬蹄聲疾散文05-12
生活散文:喜你成疾06-01
雨中散文02-26
在雨中散文04-09
初中散文:飛04-13
《燕兒飛》散文06-04
選飛的散文05-07
飛葉散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