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童年趣事散文 推薦度:
- 春天優(yōu)美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父親和他的棉花地散文
聽父母說他們來新疆的時候我才出生幾個月,所以我一直把自己歸為兵團人。
當時父母種棉花的技術(shù)不怎么樣,總是虧損,家中經(jīng)濟條件一直處于緊張狀態(tài),甚至我和哥哥上學(xué)也受到嚴重影響,家里只有哥哥一個男孩,再加上農(nóng)人大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當時父親決定讓我退學(xué)。無論是父親的重男輕女思想還是當時生活所迫,到現(xiàn)在我心中的結(jié)仍然沒有完全打開。
我不得不說自己能有今天,除了父母的付出之外,還得感謝當時兵團的好政策。沒錢上學(xué)可以先欠著,就連吃飯也可以賒賬,所以在我的哭鬧下,父親最終還是把我送進了學(xué)校,自然我的一切開支都是賒賬,到了年底從賬上扣除。那幾年父母種地年終的賬上就沒出現(xiàn)過正數(shù),我上學(xué)的花費也是一年年的拖著,一來家里確實沒錢,二來也沒人管我們要過,就這樣我一直沒有失學(xué),但擔(dān)心也從未減少,生怕哪一天我就被領(lǐng)回去了。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自小我就很懂事。學(xué)習(xí)成績一直很好,父母無暇顧及,也無需他們直到,本身他們的文化水平就有限,而且整日還得為生活操心。周末,我和哥哥便隨父母下地干活,地很遠,途中要穿過一片很大的戈壁灘,光走路就得一個多小時,時間長了,每天花很多時間往返于棉花地和家之間,我便對于父親選這塊地開始有了不滿的情緒,明明有離家很近的地不要,非得跑這么遠,走到地兒也累的沒力氣干活了,可也只能在心里埋怨。多年以后我才得知當時種新開墾出來的荒地三年免交一切費用而且產(chǎn)品也不用上交,父親為啥舍近求遠自然也就明白了,真為自己的不理解感到慚愧。
記憶中,那塊地父親種了很多年,也正是那塊地,使父親種棉花的技術(shù)從一竅不通成為連隊上的新老職工人人豎起大拇指稱贊的高手。在父親的精心管理下,那塊誰也不愿意種的荒地不到5年的時間就成了連隊上的高產(chǎn)地,示范田。隨著兵團的惠民政策不斷出臺,再加上父親的精心管理,棉花產(chǎn)量有了很大提高,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也逐漸得到好轉(zhuǎn)。很多次我勸父親換塊近點兒的地,太遠吃力的很,而且也早已過了免交費用的時間,而父親總是不愿意換。
歲月不饒人,再加上繁重的體力勞動,父親的身體已大不如從前。那個時候,給棉花地澆水是關(guān)乎一年收成好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又沒有現(xiàn)在省時省力的滴灌技術(shù),全部都是大滿灌,其中打埂子是最累的活兒。那塊棉花地對父親來說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熟悉,哪兒高哪兒低,哪兒是容易旱的沙土地等等。打埂子的時候別人都是能不打的地方就不打,可父親卻是能多加一條的地方絕不放棄。對于我們的埋怨他總是慢悠悠的解釋說現(xiàn)在偷懶澆不好,到秋天收棉花的時候吃虧的是自己,力氣是自己的,多出點兒又不會少塊兒肉,要不然怎么說莊稼地是最有情意的,你對它好它便會以豐厚的果實回報,這就是父親種地的理論。
父親離不開他的棉花地。一般沒活兒我們誰也不會閑的往地里面跑,可父親仿佛就是那種每天不去地里看一眼晚上覺都睡不好的人,就算地里哪怕剛剛澆完水,根本就進不去人,他也會去看一看,對于父親的固執(zhí)我們雖不理解但也接受了。每每看著他扛著鐵鍬去棉花地那微駝的背影,我的心仿佛被針刺了一下,我清楚的知道,年過半白的父親去的最多的地方是他的棉花地,看過最美的'風(fēng)景也是自己種的棉花。對于名勝古跡,風(fēng)景如畫的旅游景點他不曾向往,唯有那塊陪伴了他十幾年的棉花地能使他滿足,僅此而已。
20XX年,父親光榮的退休了,這也是我們最盼望的事情,可父親并沒有表現(xiàn)的很高興,其實我們知道他是不舍得那塊種了十幾年的棉花地,不是霸占,也并非能給他帶來豐厚的效益,而是一種情感的寄托。雖有不舍,但自己也確實沒有能力繼續(xù)種地了,也不能耽擱別人種地啊,雖然自己不種了,以后想去還是可以的。父親和所有團場的職工一樣一輩子和棉花地打交道,退休后突然閑了下來,不知道要做什么,為了父親能很快適應(yīng)這樣的生活,我在網(wǎng)上給他訂了好幾份老年人喜歡看的報刊雜志,可后來聽母親說我訂的那些報刊雜志都成了廢紙、垃圾,父親根本就不看,更讓我驚訝的是母親告訴我,剛開始那段時間父親居然習(xí)慣性的拿起鐵鍬準備下地。是啊,在他心里,那塊棉花地已然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突然丟棄擱誰也接受不了。
如今父親已回到闊別二十多年的故鄉(xiāng),我想時間長了他自然就淡忘那塊棉花地,5年過去了,父親非但沒有淡忘反而更加的想念那塊棉花地,仿佛將一件珍寶遺忘至此。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連續(xù)兩年返回新疆,來我這也只匆匆逗留幾日便踏上南疆的火車。說是去看看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老朋友,倒不如直接說去看他那塊棉花地罷了。對于父親的執(zhí)念,作為子女,我們除了理解更多的是擔(dān)心。
或許是因為真的老了吧,父親在電話中不曾提到過關(guān)于棉花的事情,也沒有再次回疆的打算,亦或是放下了心中的執(zhí)念。也許在常人眼,只不過一塊地而已,尤其新疆又是棉花的主產(chǎn)區(qū),更是不足為奇,而我的父親,最多也就是那塊地他種的時間比別人長些罷了,為什么會如此念念不忘,是啊,我也曾這樣認為,可在父親的眼中,那塊地不僅帶給了他安定的生活,同時也成就了他的夢想,讓自己的孩子順利的完成學(xué)業(yè),他把那塊地當成了自己的恩人,所以他不能忘。更忘不了。
【父親和他的棉花地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母親和棉花地散文04-01
父親和他的草房散文12-29
父親和他的一畝三分地散文01-08
傷感的散文:父親和他的兒子04-14
父親和他的那頭老牛散文03-28
父親的豌豆地散文05-18
父親和他的土地散文隨筆04-24
父親和他的三輪散文05-19
深深地懷念父親散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