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不等于文化的短文散文
“告訴你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拿著……,突然……,于是就死了。這個故事叫《沒文化真命苦》!
手機里還存著這么一條短信,省略號其實代表的都是些難字,讀不懂,而且至今還是不會拼寫,只好用一串簡單的符號代替充當一下了。畢竟也只是一條短信而已,如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沒必要非要尋個究竟問個明白。況且,認識幾個難字,也不代表你就有文化。
隨著社會發(fā)展,文化所涵蓋的內(nèi)容也越來越多。有人將文化最直觀的表述為:文就是知識的結(jié)構(gòu)性積累,化就是教化與人;并且將文化定義為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或者是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與之相適應(yīng)的制度和組織機構(gòu)。當然,我們平常所指的文化通常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識。但是如果要將識字與文化劃等號,有些欠妥,畢竟不能將某個人的文化素質(zhì)僅僅歸功于識字上面。
若在以前,能識字讀文的人還不多,但凡會識些字,更或者會寫上幾篇文章的更是推為學識淵博之列。這樣的人,自會受到人們的敬重和仰慕,他們也就有可能代表的是某些人心中的文化者。識字,便簡單的成為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了。
但是那時候即便是目不識丁,只要能說會道、勤勞肯干就足以讓生活過的自由愜意了。因為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也根本沒有必要積攢更多的交際手段或者是精明的處世之道。他們的'生活圈,甚至整個社會環(huán)境就是那么簡單。不識字,過得可能清平,卻也樂得清靜。他們可能也未曾意識日積月累的生活形態(tài),其實也是一種文化的表現(xiàn),一種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
到了現(xiàn)在,如果還有人目不識丁,不要說辦事了,出門可能就有困難了。道路交橫縱錯,鐵路、立交橋四通八達,如不識字,不計其數(shù)的路標、指示牌也只能充當毫無用處的擺設(shè)。不識字出門難,但僅僅是認識幾個字并不足以很好地生活下去。認識字不過是為了更好的適應(yīng)目前所處的環(huán)境,更好的學習更多的文字之外的東西。掌握的東西多了,日常生活或工作才能得心應(yīng)手。
如果有人表揚你有文化,這說明你見識廣博、知識豐富,天文地理、民俗風情無所不知,引古論今、中西縱橫,更有優(yōu)雅氣質(zhì)、不凡氣度,職場上叱咤風云、得心應(yīng)手。其個人魅力、事業(yè)成就,豈只是識字就可以一一享有。
網(wǎng)上還搞了一個“最難漢字”的評選活動,并選出21個一般人不認識的生字候選。結(jié)果是個個令人摸不著頭腦,就連漢字學專家也只懂表中第14個字,其他均需。
專家稱,中文需要不同的詞組組合表達,學懂字,不代表中文運用能力高,懂得造詞才是重要的。因此,光靠識字,不一定就通其意了。時代發(fā)展,物換星移,無數(shù)的新興詞匯蘊育而生,如“納米、克隆、宰客、練攤、托福、傳銷、派送、接軌、客串、貓膩”等等。因此,在識字的基礎(chǔ)上,領(lǐng)會其中要義并運用得當才顯能力。
又如果,你識字,也識難字,更通其意,用的神妙,說不準你也可以成為一代漢字學、語言學之類的專家,你也可以成為文化者的代表。文化是廣博的,多元的,因此不要受單一方面挫折就局限固封。勇敢的開拓,勇敢的學習吧。
最后總結(jié)這么一句,不認識難字并非就苦命,沒文化那真是命苦。為了更好的擁有文化,努力開拓自己的文化視野,激發(fā)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
【識字不等于文化的短文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鴨子”文化短文散文03-01
“快餐文化”的碎片化短文散文03-01
春種不等于秋收散文05-12
事實不等于真相散文04-14
聰明不等于智慧散文05-01
暮秋短文散文04-02
立秋的短文散文04-02
惡夢短文散文04-02
青島短文散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