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筆一定要優(yōu)美,文章一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想要學習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
年前,去新華書店為錦錦買書時,見到了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之一《朱自清散文精選》,因為之前一直就有閱讀朱自清散文的心愿,便毫不猶豫地買下了。我雖是愚笨之人,不用說是過目不忘,就是熟讀也未必能記住文中的優(yōu)美篇章,但也能從閱讀中,感受到作者寫作時的那份情感。中學時讀過的《背影》中,對于朱自清父親那份為人父母對待子女的那無怨無悔的付出,就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那時除了感受到這濃濃的父愛,就是覺得朱自清的文章寫得真好。
《朱自清散文精選》使我進一步領略了朱先生的文采,而一個豐滿的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平常人的形象也留在了我的心中。
從這個平常人身上,我既看到了作為知識分子對國家、對民族、民眾愚昧的憂患意識,與黑暗勢力的`戰(zhàn)斗意識(這在《航船中的文明》、《憎》、《執(zhí)政府大屠殺記》等篇章中可見一斑,如《航船中的文明》就借著對航船中精神文明的考察,通過對航船中上來兩個女人之后當時場景的描寫,猛烈地抨擊了所謂的“男女不能同坐的文明”。此時文中言辭之激烈、對當時國民之劣根性的抨擊可與魯迅先生媲美。
同時也看到了一個平常人對親戚、對朋友,甚至對于自然中各種景物的真摯的情感。如《兒女》中對于自己“幸福的家庭”的描寫:每天午飯和晚飯,就如同兩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們你來我去地在廚房與飯間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發(fā)“開飯”的命令。
急促繁碎的腳步,夾著笑和嚷,一陣陣襲來,直到命令發(fā)出為止。他們一遞一個地跑著、喊著,將命令傳給廚房里傭人;便立刻搶著回來搬凳子。于是這個說,“我坐這兒!”那個說,“大哥不讓我!”大哥卻說,“小妹打我!”我給他們調解,說好話。但是他們有時候很固執(zhí),我有時候也不耐煩,這便用著叱責了;叱責還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們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著可你又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說紅筷子好,他說黑筷子好……孩子之間的紛爭,那是多少家庭中常見的現(xiàn)象,對待孩子,在朱先生的筆觸中有很多的無奈,同時也不乏深深的喜愛之情。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2
漫步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像是走進了一片森林,頭上的天空被樹陰遮的嚴嚴實實,但森林里卻散著慵懶而自然和諧的光芒,不是華麗的采光燈,卻是映照了作者內心情感的柔和顏色。紅、粉、橙、藍、靛、青、紫……于是我就好像到了好多好多個不同的世界。
——題記
A. 競走,小步跑,大步跑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小學的時候就學了這篇《匆匆》,在那個年少無知又單純的世界,我們激動的在語文課本上已經(jīng)度過的三千多個日子濃縮成一個數(shù)字,然后一天給這個數(shù)字加一,最后一個月后就把這件事全然拋到了腦后。都是這樣的?墒菚r間還在不停不停地流逝,日子還在一天一天的往我們的反方向跑,然后我們過了5年級,過了6年級,然后現(xiàn)在馬上又要進高中。有的時候真是覺得這樣的光速實在太不可思議,不管是快樂、悲傷,無論怎么跪著向上天祈求多一些時間,時間還是一樣冷漠的繼續(xù)跑著,然后才會有我們恍然大悟的'開始發(fā)奮、努力,開始學會跟時間一樣的速度或是比時間還快的與它賽跑。
有的時候我們會贏,我們在一個限定的時間內超額的付出了許多,這個時候就有種絕妙的成就感。但這種堅持真的很困難。有很多次在時間還沒有到來的時候我興致勃勃的列出了一張計劃表,還不停的鼓勵和安慰自己“我已經(jīng)按照自己的能力設定計劃了,一定可以完成!”心情更好些的時候還有興趣為我的計劃表加上好看的花邊。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期限到頭了,心情也變糟了,計劃表上的紅勾勾寥寥無幾……有什么辦法嘛!誘惑人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總是對自己太好了,覺得不能委屈了自己,所以行動就跟著意愿走了。
因此,6月份15歲了以后,我在新一年的目標就是,一定要學會怎么利用自己的時間,讓自己為自己成功的付出感到自豪!大家一起跟時間競走,然后小步跑超過時間,再大步跑把時間拉開一大段距離,回過頭享受勝利的快樂吧!(哈)
B、隱藏著的灰色地帶在改變
《朱自清散文選》里最先看的是《憎》,看完后有很長很長的感想,也不由為文字中所勾勒出的社會感到遺憾。我們國家有很多很多人,每天在不同的城市里來來往往,彼此互不相識,也就牽引出一片片沉沒。往往一些意外的事情才能打破這樣的寧靜。但這些打破了寧靜的事情常常像玻璃杯,碎了,打破寧靜,也很容易劃破很多人的手,所以有很多人會痛苦。但是對于其他過路人來說,大多是抱著看熱鬧的心理,不過是在回家后跟家人說一個新鮮事:某地某時出了車禍了,真慘。另外還有的人,像文中那位驕傲的華捕一樣,看見一位跌倒的婦女都能讓他舒了冷黑色的眼睛,痛快的叫好“哦——呵!”然后毫不吝嗇的露出他那貴重的金牙。我感到憤怒,同時也為他感到悲哀;我從不喜歡說別人可憐也不喜歡別人說我可憐,但對那個人,我卻能狠狠的說他真可憐,因為他已經(jīng)失去了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為別人著想的美德。他覺得自己高貴而不可一世,但卻被朱自清先生當作一個人與人間冷漠的灰色地帶的一個負面的例子。
讓我感到欣慰的是,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們的國家已經(jīng)充滿了溫暖的感覺。近日的四川大地震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忘不了救援的戰(zhàn)士們?yōu)榱苏壬找构ぷ,忘不了自主前去災區(qū)救災民的那些好心的人們?拐鹁葹模娭境沙!內心有一種在沸騰的感動,讓我想落淚卻又有種強大的力量支撐著讓我更堅強,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兩個感嘆號還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
我一度覺得2008對我們國家來說是太重要太重要的一年了,8月份奧運圣火就要抵達首都北京,掀起奧運的榮光了,在那之前卻發(fā)生了那么多起天災,就不禁要擔憂起來。但朋友很堅定的告訴我:面臨了這樣的災禍才能向全世界證明我們民族舉辦奧運會的資格!我們要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是團結一心的,不屈不撓的!
所以我說灰色的地帶已經(jīng)變的很淡很淡,因為我們民族的團結凝聚了陽光,撒遍了中國的每一片土地。
尾聲:心情起伏不定的寫了兩個部分,總覺得一直在跟自己說話。朱自清先生筆尖的流淌帶給我的感受根本就不是三言兩語抒發(fā)得盡的。放下筆,我想我會繼續(xù)將他的文字讀下去。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3
春季來了,百花吐芽,百鳥齊鳴,春光明媚,春回大地,在這美好的日子里,重讀朱自清的《春》,感受非常深。春季,就像“所有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春季是一年的開始,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是最富有活力的季節(jié),想在秋天里獲得好收獲,就要在春天里辛勤地耕耘,播種。
作為一個在春季生的女生,我特別喜歡春。由于春有一種讓人向往的生機。在這大好春光里,你別忘了一件事:耕耘與播種。
對于大家小學六年級畢業(yè)班的同學來講,今日的辛勤耕耘與播種意味著什么?就意味著畢業(yè)考試的出色和將來學習的堅實基礎。小學六年級下學期復習是重點,有同學以為復習
便是“炒冷飯”,都是學過的東西,再學沒必要。我的看法卻不同。復習應該更認真,用平常上新課的那種精神去復習,將小學6年學過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系統(tǒng)地復習,要像一塊干海綿吸水一樣,盡我們的.力量去復習。就像蘇東坡的《送章惇秀才失解西歸》中所說的: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一樣,讀一百回,復習一百回,才能理解的更透徹。
同學們,有一位作家說過,世界上最好看的好的東西不在事物本身,而是你握不住的一剎那。來吧,讓大家一塊抓緊這大好春光,去耕耘,去播種!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4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為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著眼。風,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著萬物。在溫暖的春風中,孩子們高興得放著風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著世間的萬物。在《春》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著綠色,寓意著復蘇,象征著希望。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累累碩果。他那栩栩如生、獨一無二的語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進我的心里,雖然現(xiàn)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覺到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氣息。眼前仿佛呈現(xiàn)出一幅鳥語花香的春景圖。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個美好的季節(jié),是最適合放風箏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個熱鬧的場面,在“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比藗兌家詺g笑和努力,滿心歡喜地迎接著春天,迎接著新的一年、新的開始。一直為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而奮斗……
春天,是希望的種子、是生命的開始、是美麗的象征。我從朱自清寫的《春》中,看到了我們祖國美好的未來。人們在努力地工作著、奮斗著,從希望的春天開始,為我們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
請大家就從現(xiàn)在做起,憧憬著我們的未來,一起來為明天而努力吧!
我熱愛春天,歌頌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 朱自清散文讀后感 篇2
最近我買了一本《朱自清散文》,當我讀到《白種人,上帝的驕子》時,頗有感想。
這時發(fā)生在電車上的`一幕,作者看到兩個西洋人,他仔細的看其中的一個孩子,不料卻受到那個西洋孩子的襲擊——眼神的攻擊,那眼神中也透露著輕蔑與鄙夷,讓作者不禁感到一絲涼意。
我覺得朱自清說的對,人人都應有赤子之心,因為這個世界不屬于某種人,也不屬于某國人,更不屬于某個人。我們都有享受這個世界的權利,這也是文中世界之世界的含義。而文中的“小西洋人”卻片面的嵌入了國家與人種的定型中了,他們自認為比別人優(yōu)越,所以以輕蔑的態(tài)度來對待中國人,來踐踏國人的尊嚴,這不光是中國人的損失,更是世界的損失,這也是對世界的侮辱,再回頭想想也就是那時中國人“低三下四”,才會出現(xiàn)“中華不振”的情況。也就是那是中國的“弱小”才“育”出了那樣的小西洋人。而我又從“臉上布滿了橫秋的老氣”看出,這樣的優(yōu)越感不僅能使人變成窮兇極惡的禽獸,也能使天真的兒童變成老態(tài)橫秋的老人。我想這也是為什么作者稱那個孩子為小西洋人而并非“孩子”,因為他不屬于世界,只屬于大洋彼岸一個渺小、孤獨的人。
文章的最后,作者說那白種人是一位強者,適者,但我覺得一個以侮辱別人來獲得“強者”這個標簽的人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強者。世界天天都在變,而只憑借那一針見血的表現(xiàn)能成為一名永遠的適者嗎? 讀完這個小故事,讓我更加看清了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我們每個人都應是其中一份子。而在這時我想,勝者也不一定為“王”,敗者也不一定為“寇”吧。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5
朱自清,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民主戰(zhàn)士。他的散文風格主要以樸素、簡單和充滿真情實感的風格。在他的散文集里,我讀到了不少精美的作品。像阿河、荷塘月色、背影……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就是背影了。背影非常感人,講述的是朱自清和他父親的故事。當時朱自清祖母死了,他父親要去南京謀事,他要去北京讀書。他們便首次同行。在火車站,爸爸幫他看行李,忙這忙那兒,交代給腳夫付小費,很不容易上了車,他還給了朱自清一件非常好看的非常華貴的大衣,讓他鋪在坐墊上。并且吩咐茶社等人對我做好照顧。車要開走了,爸爸說給他買橘子。買橘子的門店和他們隔了一道月臺,爸爸便翻上月臺。爸爸的身體有的肥胖,只如此努力了,抬起來試圖翻過去。作者就抓住了這個背影來描寫,當時朱自清的眼淚就流下來了。他抓住了這個背影,這個背影里包含了爸爸對他深深的愛。朱自清通過充滿真情的文筆來凸顯出爸爸最好的愛。他的文筆非常不錯,每一個字沒一個多余的.,都是精髓。感情好恰到好處。背影這篇文章,不知感動了多少讀者。
還有朱自清散文集中第一篇就是匆匆,匆匆寫得非常美。其中有一句話: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聰明的你告訴我,大家的日子為何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哪個?又藏在什么地方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目前又到了哪兒呢?
這部分名句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手法。和時間對話,有人偷了他們,他們自己逃走了。每一個描寫都被人印象深刻。還有一句: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什么樣的匆匆呢。這句話點題了,來去匆匆代表時光一去不復返了。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6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因為喪事,一半因為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我說道:“爸爸,你走吧!彼囃饪戳丝凑f:“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蔽铱茨沁呍屡_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钡人谋秤盎烊雭韥硗娜死铮僬也恢,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蔽易x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中國散文家,詩人,學者。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民主戰(zhàn)士。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長于揚州,1948年在北平因貧病逝世。1916年入北京大學預科,次年入哲學系,參加過五四運動,是文學研究會早期會員,還參與發(fā)起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歌團體中國新詩社,開始發(fā)表新詩。1920年大學畢業(yè)后,在江浙一帶多所中學任教,并撰寫小說和散文。1925年起,歷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其間曾于1931年去英國留學,并漫游歐陸數(shù)國?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到昆明西南聯(lián)大任中文系主任,從事學術研究和雜文寫作?箲(zhàn)勝利后,參與愛國民主運動,在身患重病時,仍簽名于《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貧病交迫之中,被譽為有骨氣的愛國文化人。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主要文章,作品有《春》,《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xiàn)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zhí)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xiàn)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欣賞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與《悼亡婦》,被稱為“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他能夠在淡淡的筆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沒有半點矯柔造作,而有動人心弦的力量,特別是《背影》,表達了作者對其父朱鴻鈞的深情和絲絲的懷念,深深感動著每一位讀者,并長期以來,一直作為現(xiàn)代經(jīng)典散文被收錄在中學、大學語文課本中。
但是,近來,有些人在網(wǎng)上對先生的這篇美文大加指責,并斥之為病態(tài)文學,叫囂應當把斯文從中學、大學的語文課本中裁掉等等?戳T這些人在網(wǎng)上發(fā)布的文字,我心中不免有些凄惶,也有幾番哀嘆,眼前也不由得浮現(xiàn)出一群赤膊叉腰,張口唾沫四濺,閉嘴白沫滿唇,翹足延頸,當街謾罵的潑婦形象來。如果按照這些人的說法去衡量,中國五千年來的璀璨文化藝術幾乎無不是病態(tài)的文化藝術,都入不了他們的法眼了。而他們自己卻又拿不出一篇,或者一件,他們自己的非病態(tài)的作品來供人們一飽眼福,這又是為什么呢?于是,我不僅聯(lián)想起魯迅先生“戰(zhàn)士戰(zhàn)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fā)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zhàn)士更英雄”(《戰(zhàn)士和蒼蠅》)的話來,并以此饋贈那些當街叫囂的潑婦們。
一、寫作背景:
《背影》一文,寫于一九二五年。斯文乃追憶其八年前的一件往事。講述作者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念書期間,得知祖母去世后,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老家奔喪。辦完喪事后,其父到南京找工作,而作者則回北京念書,父子倆在今南京市浦口區(qū)惜別的情景。此文后來收在了開明書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它是自清先生早期一篇極為有名的文章,也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散文杰作。作者僅以一千五百字描寫了一個生活片斷,卻能感人至深,膾炙人口,自清先生的寫作技巧,焉不敬服人哉!
二、思想主題:
通過對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現(xiàn)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熱愛和兒子對父親百般的懷念。
本文作于1925年,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的一段經(jīng)歷。而在這一時期,中國的社會狀況是:軍閥割據(jù),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斗爭中,但作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會感到社會的壓抑,產(chǎn)生一種落寞凄涼的情緒。作者以自己的家庭為例,講述了其家庭因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閑”,后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凄慘的現(xiàn)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現(xiàn)的灰暗的基調。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寫出了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tǒng)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三、文章分析
《背影》是記實散文。它描述了在家庭遭受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經(jīng)過。通過樸素真切的語言,表現(xiàn)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里的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這話道出了《背影》的寫作緣由、描寫重點和寫作特點等,可以作為理解文章的鑰匙。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乃開篇點題。思念父親,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即從“那年冬天”至“我的眼淚又來了”。以回憶往事,追述在車站與父親離別的情景,表現(xiàn)父親愛子的真摯感情。
然此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從“那年冬天”到“我們便同行”。旨在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其主要交代此次父子分別時的家庭情況。
第二層:自“從到南京時”到“……太聰明了”。寫父親送行前的細心關照,為寫“背影”作鋪墊。
第三層:始于“我說道”止于“……又來了”。描寫父親爬過鐵道去買橘子的“背影”,抒發(fā)真摯的感情。
第三部分:即最后一自然段。寫別后對父親的思念。以在淚光中再現(xiàn)“背影”作結,直接抒發(fā)深切懷念之情。
四、藝術分析
《背影》記事頗簡單,一個丟了差使的小吏送子北上讀書,在火車站送別。在軍閥統(tǒng)治的舊中國,這種事是極平常的事,在那黑暗的社會里,即使這種小康之家,也經(jīng)不起天災人禍的打擊。文章記述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當時的灰暗世態(tài),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這種社會雖早已不存在了,但其記述的情景,對我們來說依然有著歷史的認識作用。
其寫作特點:本文通過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的命題以立意,組織材料,在敘事中抒發(fā)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四次,然每次的情況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則是一脈相承。第一次,在文章開頭,旨在開篇點題“背影”。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以籠罩全文。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此為寫作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xiàn)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第三次,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第四次,在文章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xiàn)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本文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然又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寫人物肖像、神情、音容笑貌等,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背影”,不惜筆墨作具體細致的刻畫。作者這樣處理,主要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一、父親老境“頹唐”,飽經(jīng)憂患,半生潦倒;二、父親在家境慘淡、祖母逝世、奔走謀職之時,還不辭辛苦,不怕麻煩送兒子上北京,還艱難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而且反復叮嚀一路小心。三、當時父親的心境不好,兒子的心境也不好。因此,作者抓住父親這樣一個“背影”集中描繪,抒發(fā)特定環(huán)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強烈的藝術效果。也正因為作品寫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間相愛相憐,字里行間有淡淡的哀愁,顯得更加真摯動人。
具體說來,
1、民族化!侗秤啊返恼Z言非常忠實樸素,又非常典雅文質。這種高度民族化的語言,和《背影》所表現(xiàn)的民族的精神氣質,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結構,恰成和諧的統(tǒng)一。沒有《背影》語言的明麗典雅、古樸質實,就沒有《背影》的一切風采。
2、簡潔。本文通體干凈,沒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個“的”字、一個“了”字,也是必須用才用。除了夾入了一些文言詞語以外,沒有華美的辭藻,生僻的詞語,都是質樸自然的家常話,生活氣息非常濃厚,提煉得非常簡潔。
3、樸實!侗秤啊啡冒酌栌洈⑹聦,不作任何修飾、渲染。通篇寫父親多么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xiàn)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大樸正是大巧的表現(xiàn)。文中用詞造句都經(jīng)過認真考究,絕不隨便。如送行那一段:“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边@里的“說定”,如果用“說過”似乎也通,但遜色多了!罢f定”不送,后來終于還是送了,實際上是說而不定,很好地表現(xiàn)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理!笆熳R”一詞,說明父親囑托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囑咐”,表明囑咐茶房遍數(shù)之多,不厭其煩,反復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甚是仔細”,表明囑咐內容之詳,把送行中應該注意的細微末節(jié)都提到了。這些用語,強調說明父親已經(jīng)為兒子上車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字眼雖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處,使父親愛子之心躍然紙上。
4、感人。語言平實簡潔,卻能傳達出無限深情是文章語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實實,但字里行間滲透著一種深切懷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話都是很平常的,沒有什么特別,讀者都有這種生活經(jīng)驗,因此也容易引起聯(lián)想,由此發(fā)現(xiàn)人世間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為珍貴的美好感情,給人以性情的陶冶,增進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5、文白夾雜。文中出現(xiàn)文言的原因: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基礎,當時的語體文中常有夾入文言詞句的情況,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章中使用文言詞句,可能也與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有關,例如不說“失業(yè)”或“丟了差使”,而說“賦閑”,似乎“賦閑”不象“失業(yè)”那樣刺耳和使人難堪,有失體面;最后一節(jié)既因父親來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見真實,也因所表達的盡是家庭和父親的困境和滄涼的心情與復雜的感受,所以也用了許多文言詞句,這也籠上了一層時代賦予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特殊語言色彩。在寫法上,《背影》的主要特點是白描,作者寫父親的背影,描寫那買桔子時過鐵道的場面,完全用白描的手法。所謂白描,照我的理解,就是不設喻,不加形容和修飾,用質樸的文字,把當時的情景如實地記寫出來,給讀者以身臨目擊之感。換句話說,白描是用敘述的方法進行描寫,達到再現(xiàn)實景的藝術效果。
6、白描的技巧極高。如:“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父親的背影,兒子是太熟悉了。但這次要描寫的,卻不是那常見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場合下,使他極為感動、終生難忘的那個背影!作者不施濃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再如作者寫父親當時的穿著打扮體態(tài)動作,特別著重描繪了過鐵道的情景。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臺,攀上爬下,移腳傾身,都細細地如實寫下,我們讀后有身臨其境之感,仿佛我們當時也在場,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對兒子的關懷和體貼的情景。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7
阿河是個女傭人,也是作者在一個寒假,鄉(xiāng)下發(fā)現(xiàn)了這個農(nóng)村女人。其實阿河給朱老先生的第一印象沒有什么特別的,對她亦毫無美感,當然更談不到“藝術”。朱自清對阿河的描寫發(fā)生了大逆轉,認為她是“生平僅見”的美人。于是朱自清便對阿河的美進行了繪形繪色的描寫。
作者描寫了她的容貌:一張小小的圓臉,如正開的桃李花;臉上并沒有笑,卻隱隱地含著春日光輝,像花房里充滿了蜜一般。她的頭發(fā)早已是刷得光光的,覆額的留海也梳得十分伏帖。作者運用比喻和通感的藝術手法盡情地描繪了一副美麗的臉蛋,但還嫌不夠,后文又進一步補寫了她的臉:“我不是說過,她的臉像正開的桃花嗎?那么她微笑的時候,便是盛開的時候了:花房里充滿了的蜜,真如要流出來的樣子”。
作者還寫了阿河的身態(tài)輪廓:“她的腰真太軟了,……真是軟到使我吃蘇州的牛皮糖一樣。不止她的腰,我的日記里說的.好:,她有一條和云霞媲美,水月爭靈的曲線,組成大大的一張迷惑的網(wǎng)!’而那兩頰的曲線。尤其甜蜜可人。她兩頰是白中透著微紅,潤澤如玉。她的皮膚,嫩得可以掐出水來了,她的眼像一雙小燕子,老是在湘湘的春水上打著圈兒。阿河的動作也很美:她的影子真好。她那幾步路走得又敏捷,又勻稱,又苗條,正如一只可愛的小貓。她兩手各提著一只水壺,又令我想到一條細細的索兒上抖索精神走著的女子!
朱自清先生認為:“藝術的女人便是有著美好的顏色和輪廓動作的女人!倍⒑诱侨绱耍髡咦プ×怂娜蓊~、輪廓和動作,運用了一系列的新穎的比喻、奇特的夸張、微妙的通感、廣泛的聯(lián)想,塑造了阿河這樣一個藝術的美人,給讀者帶來了輕松、愉快的美感。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8
今天我們學習了朱自清的《春》。學完這課后,在深深的(多余)陶醉之余,我還感受頗多。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用自己的雙眼,認真地觀察他身邊的春色。大到山、水、太陽,小到花草、鳥兒,甚至連本無色無味無形的風,在他的筆下都如富有感情的人一般,(讀罷不能不令人嘆服)。我們仿佛忘記了窗外呼嘯的北風,來到了富滿生機的春的`世界。
春的生機、作者高超的寫作水平,這都不是讓我感受最多的。而是作者朱自清先生對生活深深的熱愛和那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文中每個句子、每個詞、每個字都揉進了作者對世間萬物的熱愛。他是用一顆陽光、積極、充滿活力的心去觀察這些景物的。他的心情是那么明朗!這使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那些總是抱怨的人。他們抱怨自己的工作,抱怨自己的家庭,抱怨領導,抱怨鄰居。仿佛他是這個世上最悲慘、最不如意的人。但和朋友一交流,卻發(fā)現(xiàn)大家都不過如此。那(哪)里有事事如意、一帆風順的人?那為什么他們(指代不明)會這樣?是因為他們缺少一顆樂觀、包容的平常心。心態(tài)是很重要的。在一張白紙上或一個黑點,正如于丹所講:人們就只看見了那個點,而看不到周圍那一大塊空白。這就像生活中人們總是看到不如意的事,而忽略了剩下的許多快樂事一樣。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去對待生活中的“黑點”吧。著名射擊選手杜麗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就在比賽時,杜麗兩次把槍架碰倒,周圍教練都倒吸一口涼氣。但在她認為,也許老天要她休息一下。就是這種平和的心態(tài),讓她最終奪得了冠軍。
杜麗的那種心態(tài)的確讓我們佩服,我也希望大家不要總是抱怨,像朱自清那樣,用樂觀的態(tài)度,看待每件事情。這就是《春》給我的啟示。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9
在記憶深處,總有抹不去的背影,朱自清細膩的文筆看似平淡卻讓人感同深觸,像云絮輕輕劃過天際,卻留下拭不去的痕跡,如一塊小石子擊在水面上,漾起一圈又一圈的細細漣漪。
文章講的是幾十年前朱自清的父親在浦口車站送他乘火車北上念書的情景,雖然字數(shù)不多,讀起來淡淡的,卻讓人深受感動。這篇文章寫得十分樸實,但時時處處流露著一種真情實感:父子間深厚的感情,父親對兒子絲絲無形的關愛和兒子對父親的百般懷念以及無限的感激。
車還未開,父親不肯走,往車外望望,便執(zhí)意要幫“我”買幾個橘子!拔摇北疽晕胰ィ赣H不肯,還是自我去了。即使就是小小的的一個“不肯”,也足以看出父親對自我兒子的濃濃的關愛。父親很胖,所以爬上月臺有些艱難,“他用兩手攀著上頭,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貌。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再向外看時,他已經(jīng)抱著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泵棵孔x到這一段時我都會被那份深深的卻不彰顯的父愛所打動,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朱自清的父親艱難爬上月臺買橘子,又艱難回來的畫面。雖然當時作者已經(jīng)20歲了,已經(jīng)學會了自我照料自我,但父親還是忙前忙后地為他做這做那,也許在父親眼里,兒子始終還小,始終需要自我?guī)退谒劾,兒子永遠是最重要的。
當時父親本是說讓一熟識的茶房陪同“我”去的,可是他始終還是不放心,還是決定自我親自到車站送兒子。因為行李太多得向腳夫行小費,父親便忙著與腳夫討價還價:幫兒子在車里找好位置;甚至在送兒子上車時還細細交代茶房好好照應他,而“我”,卻“暗笑他的迂”雖說是這樣,但父親對兒子還是無微不至的。作者對父親的關愛也充滿感,整篇文章的角角落落都彌漫著感激。
現(xiàn)實生活中,父親的背影就如我的一顆定心丸。每一天放學,我總是會在人群中找到那熟悉的身影,我就明白爸爸來了,便會嘻嘻哈哈地走過去,放好書包,一只腳跨過座位,手撐在爸爸的肩上,一用力,坐上座位,回家了;雨天,我靠著爸爸的背,躲在雨衣里,總能覺得很定心,心里暖暖的;媽媽不在家,爸爸就會為我燒飯,雖然經(jīng)常把廚房弄得臟兮兮的,但看著他在廚房忙碌的背影,我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溫暖。
在生命的人海里,相信會我們都會一下子認出那個熟悉的背影,那個正是處處關愛自我的父親。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0
不管我們相信有鬼或無鬼,我們的話里免不了有鬼。我們話里不但有鬼,并且鑄造了鬼的性格,描畫了鬼的形態(tài),賦予了鬼的才智。憑我們的話,鬼是有的,并且是活的。這個來歷很多,也很古老,我們有的是鬼傳說,鬼藝術,鬼文學。但是一句話,我們照自己的樣子創(chuàng)出了鬼,正如宗教家的上帝照他自己的樣子創(chuàng)出了人一般。鬼是人的化身,人的影子。我們討厭這影子,有時可也喜歡這影子。正因為是自己的化身,才能說得活靈活現(xiàn)的,才會老掛在嘴邊兒上。
“鬼”通常不是好詞兒。說“這個鬼!”是在罵人,說“死鬼”也是的。還有“煙鬼”,“酒鬼”,“饞鬼”等,都不是好話。不過罵人有怒罵,也有笑罵;怒罵是恨,笑罵卻是愛——俗語道,“打是疼,罵是愛”,就是明證。這種罵盡管罵的人裝得牙癢癢的,挨罵的'人卻會覺得心癢癢的。女人喜歡罵人“鬼……”“死鬼!”大概就是這個道理。至于“刻薄鬼”,“嗇刻鬼”,“小氣鬼”等,雖然不大惹人愛似的,可是笑嘻嘻的罵著,也會給人一種熱,光卻不會有——鬼怎么會有光?光天化日之下怎么會有鬼呢?固然也有“白日見鬼”這句話,那跟“見鬼”,“活見鬼”一樣,只是說你“與鬼為鄰”,說你是個鬼。鬼沒有陽氣,所以沒有光。所以只有“老鬼”,“小鬼”,沒有“少鬼”,“壯鬼”,老年人跟小孩子陽氣差點兒,憑他們的年紀就可以是鬼,青年人,中年人陽氣正盛,不能是鬼。青年人,中年人也可以是鬼,但是別有是鬼之道,不關年紀。“閻王好見,小鬼難當”,那“小”的是地位,所以可怕可恨;若憑年紀,“老鬼”跟“小鬼”倒都是恨也成,愛也成。——若說“小鬼頭”,那簡直還親親兒的,熱熱兒的。又有人愛說“鬼東西”,那也還只是鬼,“鬼”就是“東西”,“東西”就是“鬼”?偠灾,鬼貪,鬼小,所以“有錢使得鬼推磨”;鬼是一股陰氣,是黑暗的東西。人也貪,也小,也有黑暗處,鬼其實是代人受過的影子。所以我們只說“好人”,“壞人”,卻只說“壞鬼”;恨也罷,愛也罷,從來沒有人說“好鬼”。
“好鬼”不在話下,“美鬼”也不在話下,“丑鬼”倒常聽見。說“鬼相”,說“像個鬼”,也都指鬼而言。不過丑的未必就不可愛,特別像一個女人說“你看我這副鬼相!”“你看我像個鬼!”她真會想教人討厭她嗎?“做鬼臉”也是鬼,可是往往惹人愛,引人笑。這些都是丑得有意思。“鬼頭鬼腦”不但丑,并且丑得小氣!肮砟憽币彩切〉,“鬼心眼兒”也是小的!肮硖ァ辈挥谜f的怪胎,“懷著鬼胎”不用說得擔驚害怕。還有,書上說,“冷如鬼手馨!”鬼手是冰涼的,尸體原是冰涼的!肮斫小,“鬼哭”都刺耳難聽!肮砟憽焙汀肮硇难蹆骸眳s有人愛,為的是怪可憐見的。從我們話里所見的鬼的身體,大概就是這一些。
再說“鬼鬼祟祟的”雖然和“鬼頭鬼腦”差不多,可只描畫那小氣而不光明的態(tài)度,沒有指出身體部分。這就跟著“出了鬼!”“其中有鬼!”固然,“鬼”,“詭”同音,但是究竟因“鬼”而“詭”,還是因“詭”而“鬼”,似乎是個兜不完的圈子。我們也說“出了花樣”,“其中有花樣”,“花樣”正是“詭”,是“譎”;鬼是詭譎不過的,所以花樣多的人,我們說他“鬼得很!”書上的“鬼蜮伎倆”,口頭的“鬼計多端”,指的就是這一類人。這種人只惹人討厭招人恨,誰愛上了他們才怪!這種人的話自然常是“鬼話”。不過“鬼話”未必都是這種人的話,有些居然娓娓可聽,簡直是“昵昵兒女語”,或者是“海外奇談”。說是“鬼話”!盡管不信可是愛聽的,有的是。尋常誑語也叫做“鬼話”,王爾德說得有理,誑原可以是很美的,只要撒得好。鬼并不老是那么精明,也有馬虎的時候,說這種“無關心”的“鬼話”,就是他馬虎的時候。寫不好字叫做“鬼畫符”,做不好活也叫做“鬼畫符”,都是馬馬虎虎的,敷敷衍衍的。若連不相干的“鬼話”都不愛說,“符”也不愛“畫”,那更是“懶鬼”!皯泄怼边可以希望他不懶,最怕的是“鬼混”,“鬼混”就簡直沒出息了。
從來沒有聽見過“笨鬼”,鬼大概總有點兒聰明,所謂“鬼聰明”!肮砺斆鳌彪m然只是不正經(jīng)的小聰明,卻也有了不起處!笆裁垂硗嬉鈨海 北M管你瞧不上眼,他的可是一套玩意兒。你笑,你罵,你有時笑不得,哭不得,總之,你不免讓“鬼玩意兒”耍一回!肮砺斆鳌币灿姓(jīng)的,書上叫做“鬼才”。李賀是唯一的號為“鬼才”的詩人,他的詩濃麗和幽險,森森然有鬼氣。更上一層的“鬼聰明”,書上叫做“鬼工”;“鬼工”險而奇,非人力所及。這詞兒用來夸贊佳山水,大自然的創(chuàng)作,但似乎更多用來夸贊人們文學的和藝術的創(chuàng)作。還有“鬼斧神工”,自然奇妙,也是這一類頌辭。借了“神”的光,“鬼”才能到這“自然奇妙”的一步,不然只是“險而奇”罷了?墒墙韫庖膊淮笠,論書畫的將“神品”列在第一,絕不列“鬼品”,“鬼”到底不能上品,真也怪可憐的。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1
最近,我讀了這樣一本書——《朱自清散文精選》。這本書使我深受感觸。書中收錄了許多經(jīng)典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等。每一個故事都讓我那么的難忘,那么的觸目驚心!
朱自清生于1898年,名字華,號秋實,后改名為自清。他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杰出的詩人和散文家。他還是“五四”新文學的開拓者和創(chuàng)業(yè)者之一,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了許多創(chuàng)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讀了《匆匆》這篇文章,我更加珍惜時間!耙荒曛嬙谟诖海惶熘嬙谟诔俊,這句話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主要講的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為什么不復返呢?是。r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返,時間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無論你在干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而且一去就再也不會回來?梢姇r間多么寶貴。
想到自己,下課了就跟同學打打鬧鬧,聊聊天,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有沒有想過在這段時間里能安安靜靜看會書,學習知識呢?當我在看那些無聊的電視時,有沒有想過時間就這么白白的`浪費了呢?所以,我想從現(xiàn)在開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這本書告訴我的遠遠不止這些,它還告訴我父母愛的偉大,告訴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了秋天才會碩果累累……我愛這本書,因為它讓我明白了時間的寶貴!
同學們,讓們一起來閱讀這本書,體會人生的真諦!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2
在暑假中,我讀了《朱自清散文精選》,透過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視窗。我沉醉于其中,朱自清用他唯美的筆調描繪出了一個完美的意境,不論是美景還是一切生靈,在他筆下,都顯得格外生動。
我特別喜歡的一篇文章就是《匆匆》!把嘧尤チ耍性賮淼臅r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就是《匆匆》中所提到的,朱自清用對比的方式來突出了歲月流逝之快,不錯,世間萬物雖有毀滅的一天,但總會有重生的時候,而我們人,在這世上的時間是有限的,生命不能重來,歲月又何嘗可以倒流呢?上天賜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但在指尖流過的歲月,誰又會在意呢?所以,當一個人的生命走到盡頭時,就會加倍地珍惜僅剩的時間,因為,他知道,他已經(jīng)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了!皶r間就是生命”,這是一句真理名言,在朱自清的'筆下,就更襯托出了它的價值。
朱自清的文字不僅包含深刻的道理,而且還十分優(yōu)美,他對景物的描寫可謂是
淋漓盡致,仿佛可以活生生地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了。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3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ㄏ鲁汕С砂俚拿鄯湮宋说聂[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著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的賣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的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xiāng)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著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nóng)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的風箏漸漸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兒去。“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向前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 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些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 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 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 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卻又像是畫 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 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 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 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的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荷塘月色》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 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 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fā)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xiāng)下,小路上, 石橋邊,有撐著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nóng)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 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春》
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指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 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蓯鄣,我將什么 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 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 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 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 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 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綠》
大約也因那蒙蒙的雨,園里沒了濃郁的香氣。涓涓的東風只吹來一縷縷餓了似的花香;夾帶著些潮濕的草叢的氣息和泥土的滋味。園外田畝和沼澤里,又時時送過些新插的秧,少壯的麥,和成陰的柳樹的清新的蒸氣。這些雖非甜美,卻能強烈地刺激我的鼻觀,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聽著;也用心唱著。我終于被一種健康的麻痹襲取了,于是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獨自唱著,聽著,世界上便只有歌聲了。
——《歌聲》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 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 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 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匆匆》
逛南京象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艷跡。這些也許只是老調子,不過經(jīng)過自家一番體貼,便不同了。所以我勸你上雞鳴寺去,最好選一個微雨天或月夜。在朦朧里,才醞釀著那一縷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樓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蒼然蜿蜒著 的臺城。臺城外明凈荒寒的玄武湖就象大滌子的畫;砻蓸且慌糯白影 排得最有心思,讓你看的一點不多,一點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園的井, 可不是那陳后主和張麗華躲在一堆兒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 邊,得破費點工夫尋覓。井欄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遠地上明故宮遺 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南京》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4
人看不穿.
最近,正品經(jīng)典名著《石頭記》,屢屢為寶玉嘆息、為黛玉惋惜、為寶釵不值,為諸紅粉金釵搖首低顰,恨不得時光倒退數(shù)百年,到那千古紅粉、富貴、風流絕世場所走一遭,品一味,道一敘,方也不枉一世人生.于是看落葉調花,便想起那黛玉荷鋤葬花之景,窗外細雨蕭蕭,便認是美人落淚,問道“淚落凡塵,知為誰哭?整日終終,思那化外諸等人物.不覺,晨起,女友笑謂:昨夜你入夢了,囈語連連,恰如吟花弄月,擺風隨柳.聽罷,余戲謂道:為何不拿來紙筆,且記下斷言片語,他日稍加整理,說不定也能流傳千古,讓后世傳讀.
雖是頑謔之語,不過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倒是真的.于是,閑來無事,與諸君聊說夢之一二,且聽:
夢似直尺,有長短,長夢綿延數(shù)小時,貫穿睡眠其中,人曰“睡夢”.可以是高潮迭起的動作電影,也可以是纏綿悱惻的言情巨作,又可以是嬉鬧無比的滑稽喜劇,更可能是毛骨悚然的恐怖鬼片,不管怎樣,你總是置身其中的主角,化身為勇敢、多情、幽默、堅強,歷經(jīng)千折百會、高低起伏、跌宕曲折,最終化險為夷,登上那理想朱峰,收獲鮮花、美人和世人萬般稱道,這夢是甜的'、圓的.也有不堪的,或置身險地無人求救,或面臨窮兇極惡歹徒追趕,也有天崩地裂的而無所適從的,總之其時你便是渺小無比、一介草芥,嘆天而無助.夢也短的,可以是一時神情恍惚,又可以是猗幾短憩,總之,這夢來得迅疾,如春風化雨細無聲,去的也快,可能是周遭大聲言語,或肩膀上輕盈一拍,便倏地溜走,留下未盡夢思的你,好不懊惱!
夢若時間,有先后.先夢先得,后夢后知,但絕不相似.先夢時可以是晴空萬里,鷹擊長空.后夢時就可能是陰霾密布,風雨大作.風和日麗時,起舞野外,與三五好友,暢快歡談,興起時,把酒暢飲,弄得面紅耳赤,艷若桃花,縱情時,也可放聲歌唱,音繞四周.細雨綿綿時,靜室觀書,品茗賞樂,兼聽那雨打芭蕉,悄然入夢.
夢宛人生,有年少夢、年老夢、少兒夢、成年夢等諸等人生之夢.年少夢是希望,是好奇,是激情,是歡暢,是蠢蠢欲動,是初生牛犢,昂昂然,氣赳赳;年老夢是回憶,是淡然,是牽掛,是品位,是恬然若定,是否極若泰,垂垂矣,心不老;少兒夢是盼望,早日脫于父母懷抱,雙翼長成變硬,翱翔外界;成年夢是期望,時光倒流,重拾那兒時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好時光;久經(jīng)沙場的將士之夢,是早日凱旋,體驗的家的溫馨;久居閨房的思婦之夢,是翹首以待,盼望那遠處的郎君早日歸來.熱戀人的夢充滿著甜蜜,念叨著下一次約會;旅人夢是“千里明月寄鄉(xiāng)思”;讀書郎之夢是金榜題名,“閱盡長安花”;村童夢是一朝進城觀光,看它個眼花繚亂;官場微吏想的是處心積慮攀爬高位;封疆大員思的是“安能偷得半日閑”;貧寒者要的是衣足飯飽、大魚大肉;富貴者愿的是清湯寡食,鄉(xiāng)菜野味……夢景萬千,夢形各異,皆似萬象人生,豈可一一道盡.
莊周夢蝶,吾輩凡夫又該做何夢了?
哎,好個“大夢不覺醒”!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15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原文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 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著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 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著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的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 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xiāng)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nóng)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 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的風箏漸漸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兒去。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向前去。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賞析
朱自清先生是文學大家,這是無可置疑的。其散文具備很深的文化內涵,有中國傳統(tǒng)的生命觀和審美觀。他那些眾人皆知的文學作品沒有復雜的語言,沒有繁瑣的文字,沒有花哨的結構,描繪的通常是人們身邊熟悉的事物,都是用他對生活的感悟點點滴滴的自然流露,這樣的文章當然會被大家所喜愛。
在朱自清的散文當中,強烈的畫面感是其主要特點,簡單的描述,如一張張鮮活的圖畫出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在文章《春》當中,所有的景象描繪都有強烈的畫面感。這些畫面,一點一滴構成了完整、獨特、精美的空間,讓讀者的心能夠在這樣的空間當中靜靜體驗,去體察作者的心境、狀態(tài)及心中所想。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痹谶@段文章當中,作者描繪了一個簡單的春來的感覺,春天到了,一切醒來,這樣的描繪沒有具體的所指,自然而豐富,在這個畫面當中出現(xiàn)的東西可以很多,卻不嗦繁瑣,極其自然,就好似自然界當中的一切輪回循環(huán),周而復始,卻又是一個新的開始,以這樣的描繪作為文章場景描繪的開始,體現(xiàn)了作者的獨具匠心。接著,作者去描繪山、描繪水、描繪太陽,這樣的描繪一筆帶過,就像畫畫起形的階段一樣,三筆兩筆,把畫面想要表達什么初步體現(xiàn)出來。這樣的安排,非常符合中國人在面對畫面時大到小的審美邏輯,和作畫的過程也極為相似,先有一個大的框架,在框架當中再去填充其它的東西來豐富畫面,這樣,作者的自由度就很大,如果一開始就著眼與對局部的描繪,那最后形成的畫面就很難整合,松松散散,難以形成一個有藝術美感的整體。兩句話就形成了一個段落,看似簡單,其中卻有很大的自由空間。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第一句話描繪了草的形態(tài),這可以理解為對個體的草的描繪,勾勒出草的形狀、顏色、質感,第二句話,草的描繪從個體轉向了群體,從一棵、幾棵、一堆變成了“一大片”,在這個描繪當中,我們似乎體會到了作者作畫的過程。第三句話,可以理解為作者的'想象,有了一個簡單的畫面以后,作者也是希望身臨其間,去靜坐、去游戲、去運功,這于畫面的景象形上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卻是作者對畫面景象的一個主觀情感抒發(fā),融情于景,這在繪畫當中也是必要的。第四句對風和草的描繪,兩個詞,表達出風和草給人的體感,柔和、清麗。這樣,畫面便在前一段描繪的基礎上得以豐富,形成了一個基本形態(tài)。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這一段,全部是對花的描述,是對場景的進一步豐富。春天的花,千變萬化,精彩紛呈。在對花的選擇上,作者充分考慮了色彩的因素,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這三種顏色與綠色的小草配在一起,豐富而雅致,非常協(xié)調。花的味道,閉上眼的想象,使畫面“動”起來,畫面當中的物體在動,時間也在動,這種生動的時空感是別的作者很難自如地表現(xiàn)出來的。對繪畫而言,畫種的生命是畫的靈魂,有生命的繪畫才會有情感,有情感的畫面才會動人,無疑,通過作者這樣的處理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情感是飽滿的,他用他的情感去塑造畫面,用畫面中的生命去感染讀者。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边@一段總有四句,全面兩句是對風的描寫,著重體現(xiàn)作者的主觀感覺,后兩句描寫鳥和牛,把動物融入到畫面當中,使畫面進一步豐富。鳥和牛,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兩個主要題材,花鳥畫當中穿梭于百花叢中的鳥兒,寫意畫中行走于山間小道的牛兒隨處可見,這在中國人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已經(jīng)形成了兩個定式的符號,作者這樣的運用,也體現(xiàn)出中國人傳統(tǒng)的審美意識和深度,使畫面呈現(xiàn)出來的文化內涵更為厚重,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國學文化功力和藝術修養(yǎng)。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在密如毛絲的細雨當中,夾雜著薄薄的煙霧,小草的綠并不因此而羞澀,昏暗的燈、安靜的夜,小路、石橋、房屋,一切都在他們剛在的地方,這樣的畫面是多么的祥和自然,這樣這樣的場景就在我們身邊,而我們卻很少去注重這樣生活化的美麗場景,這樣的場景,既是生活化的現(xiàn)實,也是極具意境的藝術。藝術源于生活,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從生活當中去提煉出藝術。而朱自清先生作為文學大師,這樣的提煉對他而言宛如信手拈來,自然而言。一切,就在這樣的平靜當中產(chǎn)生了。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這一段都是對人的描繪,從自然景物到動物再到人,畫面就完善起來了,這是一個大的場景,看到這樣,讀者也會產(chǎn)生進入畫面當中“神游”一番的感受,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某個人,在這樣的場景當中流連忘返,在這樣的場景當中去感受自然,體味生活。
文章的最后三個段落“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笔且粋并列的形容,體現(xiàn)了春是一個多含義的季節(jié),落地的娃娃、成長中的姑娘、成熟的青年,三個不同的形象、三張不同的肖像畫。以這三個形象作為文章的結尾,使讀者能夠跳出之前的大場景畫面,從另外的角度去欣賞了理解春天,這樣一來,春天的畫面形象就更為飽滿了,讀者會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獲得自己的理解,獲得自己對春天的感知。
朱自清先生文章中的畫面感,不是簡單的繪畫作品,而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哲學指引下的自我表達,這是他獨有的,是他對自然的生命體驗。這是流動、行走的畫面藝術,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動態(tài)處理。文章字數(shù)不多,卻是用再多的形和顏色、再繁瑣的筆畫、再宏大的畫紙都表達不出來的繪畫效果,中國文化強調的“天人合一”在其中得到了最好的表達。中國文學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都根植于中國文化,其中的道理自然是息息相通的,它們有共同的審美法則。寫作的人對繪畫有所涉獵,其作品便會有畫面的感性,給人以直觀的情景體驗;繪畫的人對文學有所研究,其作品便會有文字的詩性,給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間。這種互補肯定是相得益彰的。
【朱自清經(jīng)典散文】相關文章:
朱自清的散文06-17
朱自清的散文【精品】06-17
朱自清散文的特點09-06
朱自清的短篇經(jīng)典散文08-08
朱自清散文《春》說課稿02-21
朱自清散文春朗讀04-21
朱自清的有哪些散文12-14
朱自清散文仿寫06-20
朱自清散文讀書筆記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