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件美妙的事兒。在我看來,目光撫摩過一行行黑色的字體,它們在心里泛起陣陣波瀾,像音樂一樣動聽優(yōu)雅。下面是小編收集的2016暑假讀書征文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暑假讀書征文范文1】
暑假里我認真讀了《名師營造課堂氛圍的經(jīng)典細節(jié)》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這本書,共向讀者介紹了名師授課的四十二個經(jīng)典細節(jié),每一部分都是按照“名言引入——觀點闡述——經(jīng)典案例——案例分析——培養(yǎng)策略引路”這樣的序列進行介紹,真可謂是名言觀點吸引人,案例分析耐尋味,策略引領(lǐng)指方向。
如何讓課程內(nèi)容充實緊湊,生動有趣,能讓學生愛聽,是每一個老師都會思考的問題。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中,老師總是以一副嚴謹而不茍言笑的面孔出現(xiàn),上課照本宣科,這樣的教學很難引人入勝。這本書通過案例評析的形式,在授課的方法手段上引入了很多先進的觀點。例如:用風趣幽默的授課語言“粘”住學生;用多變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對課程保持耳目一新的新鮮感;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大膽思索,充分發(fā)揮想象;把游戲帶進學習,寓教于樂;恰當?shù)倪\用板書與教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些新穎的方法顛覆了死板、枯燥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給了我很多啟發(fā)。
這本書讓我最為欣賞之處,在于它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定義了教學的目的與作用。在當今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時代,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我們今天傳授給學生的知識,當他們步入社會時可能有一部分已經(jīng)過時。如何讓教學的作用能一直延續(xù),讓學生學到的東西不只是受用于一時,取決于教師教給學生的到底是什么。
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核心特征是獨立性,非依賴性。我們的學生在獨立思考方面確實存在著缺陷,學生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位外國學者曾對中外學生做了一個比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中國的小孩有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不會提問!老師在講完一個知識點后通常會詢問臺下的同學有沒有問題,外國的小孩都會踴躍的提問,而中國的小孩都緘默不語。這種現(xiàn)象是中國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思維定勢造成的:老師按照教材上課,老師講的肯定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這種嚴格、保守的教學方式殘酷地禁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束縛了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學生們不會去思考為什么,所以問題都找不出來,更不敢對書本和老師說“不”。這也是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的原因。是教育的缺陷導致了能力的缺陷。
本書非常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針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可取的教育模式。首先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角色,指導多于傳授,使學生由“學會”轉(zhuǎn)變?yōu)椤皶䦟W”。比如某些知識點,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學習,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再針對學生們不能解決的問題給予解答與啟發(fā)。老師可以嘗試給學生們布置一些與學科相關(guān)的展開內(nèi)容,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模仿等學習過程,在不斷實踐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學習方法,并能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去。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們對已學的知識進一步展開,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
我教授的學科是小學數(shù)學。作為一門理科,過去的教學目的是教會學生們用形形色色的公式和定理去解答各種類型的題目,在各類考試中獲得高分。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很多學生只會解答數(shù)學習題,卻不能靈活運用數(shù)學這個工具去解決具體問題。由此看來,這樣的教學方法效果不好,沒有提高學生的能力。我們應該更多的教會學生各種公式定理的來龍去脈、相互關(guān)系,將知識點貫串形成知識網(wǎng)絡(luò)。再配合適當?shù)木毩,學生必將對所學內(nèi)容有一個整體把握。數(shù)學這門課的特色是在于它重邏輯、重條理,我們教給學生知識其實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最終的目的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教會學生思考。
明確了教學的最終目的,還需要合適的課堂教學方式。如何改進教學方式,《名師》里的名師們?yōu)槲姨峁┝艘恍┏晒Φ陌咐。其細?jié)之一《幽默,課堂活色生香的最佳魔法》引發(fā)了我對小學課堂教育的更深認識,尤其是看到錢夢龍?zhí)丶壗處煹恼n堂案例,他這種引導學生提問的語言以及跟學生之間的互動,讓一節(jié)課的課程保持著歡樂和輕松,為師生之間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然而,我們很多教師在教學時,讓人感覺沉悶而壓抑,學生們在課堂上不茍言笑,不積極發(fā)言,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那么,怎么樣使我們的課上得更生動,使我們的語言組織得更幽默,輕松呢?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從我們教師自身的生活上入手,先要使自己的心情放松,要學會開朗的面對每一件事,對學生不能倚老賣老,應該把他們當成朋友去關(guān)心愛護他們,平時更應該從生活當中發(fā)掘幽默的素材。
引導得當,才能讓學生“發(fā)”有效,激活思維。還要啟發(fā)學生舉一反三,擴散思維,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立體化思考問題,擴大思維的發(fā)散度,增加思維容量。把“學”的權(quán)力還給學生,把“想”的時間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做”的過程放給學生,使他們的身心更放松,思維更積極,想象更豐富。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真正成功的秘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思維的動力,也是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搖籃。
翻閱書本,品讀書本中闡述的一個又一個觀點,分享書本中闡述的一個又一個經(jīng)典案例,足足讓我感受到了名師授課經(jīng)典細節(jié)魅力所在。更讓我感悟到了,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到底拿什么去吸引我們的孩子,什么才能真正吸引孩子,那就是教師真正具有的教育能力,既包括“熱心、幽默、誠實、正值……”多達一千個以上的素質(zhì)能力!作為戰(zhàn)斗在新課程改革最前線的現(xiàn)代教師,胸懷每一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關(guān)愛,我們應腳踏實地實施更輕松愉快的互動式教學。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如耐人尋味的故事,精彩有趣的游戲,幽默風趣的語言,緊張刺激的競賽,形象具體的操作,飽滿真摯的情感等等,激發(fā)學生的探求欲,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把課堂打造成一個充滿趣味的知識園地。
【2016暑假讀書征文范文2】
現(xiàn)在回想起來,暑假真是一段難得的讀書時光,可以無憂無慮自由地讀書。雖然已經(jīng)寫過小結(jié),但總感到意猶未盡,還想多說,算是讀后感,何況已經(jīng)很久沒有好好寫讀書筆記了。
自己讀書實是隨性而為,然所讀之書,從結(jié)構(gòu)看亦有頗多不足和欠缺,就文學類的書而言,小說于我實在是讀得太少,其他雜書卻很多,如散文如詩歌甚至文學理論文學史。小說一直是我想好好讀讀的一大天地。英國小說家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在有色情文學甚至“性”文學的偏見下一直未能為政府當局甚至歐美國家所“解禁”,我輩有幸能夠讀到,不得不歸功于社會文明的進步和人類識見的拓展。小說總是時代和社會問題的一面鏡子,此言當然不假,你總會為主人公反抗社會桎梏而擔憂,而鼓舞,從中也就獲得了許多啟發(fā)甚至力量。手上還有一本作者的《虹》,想來也是不會讓我失望的。勃朗特的《呼嘯山莊》,更讓人感嘆經(jīng)典巨著的魅力。真正偉大的作品視野是何其廣闊,作者的心胸超越古今時空,對所有的角色都抱有憐憫之心,懷有同情之理解。在作者的眼中所有人都是無辜的,即使是曾經(jīng)最罪惡的人。這就讓文學回到了人性這一最終主題,文學真就是人學啊。當然,文學從來都不是人類想法的一廂情愿,它需要寫作技法,結(jié)構(gòu)等等。在這方面勃朗特亦不愧是大家。老舍先生的《牛天賜傳》,是讀了馮唐的文章后特意買來看的,這部小說不改老舍先生的文風,如老舍的很多作品,有著普通小市民的幽默有趣,其中不乏人生的辛酸無奈與無力抗爭,文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淋漓盡致,不亦快哉。劉鶚的《老殘游記》我已是慕名已久,它有著不少民間傳奇色彩,老殘這一角色當然寄托了作者不少理想和抱負,尤其是前代讀書人一定少不了向往,竊以為毫不遜色《儒林外史》。《萬里無云——行走的群山》是李銳先生文體又一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佳作,讓人耳目一新,暗暗喝彩。雖然比不上臺灣小說家張大春的膽略和魄力,但這也表明中國當代不少作家已是靜心沉思,潛心自身,進行著極富價值意義的創(chuàng)作和努力,浮華之下仍然有不少識見之人甘于寂寞,回歸生命的自身,這正是希望之所在。路遙的成名作《人生》讓我們清晰第看到作者的努力和成長,在這里或許還可以窺見以后《平凡的世界》的一些影子,它的意義不在于小說本身,小說其實寫得不夠圓熟,不夠好,其意義在于讓讀者看到了作者初寫作時的最初不懈努力,甚至其成長起來的過程。作為一般的讀者,我們有幸分享到這一意外的歡樂,這是其他書所沒有的啊。
也讀了兩本小說理論,夏志清先生的《中國古典小說》不同國內(nèi)乏味的學術(shù)著作,令人暗嘆,夏先生更為世所知的倒是另外一本《中國小說史》!吨袊诺湫≌f》雖也無甚創(chuàng)見,但也足以出色,讓中國古典小說揚名海外,這得歸功于夏先生的眼光和努力。讀完此書,更有好好讀讀中國這些古典名著的念頭。另一本是英國作家福斯特的《小說面面觀》,雖為文學理論,然也頗有讀頭。其實,好的文學理論著作并非我們想象中的枯燥乏味,它也自有它的魅力和精彩之處,更何況此書是福斯特關(guān)于小說理論的系列講座,讀來更是曉暢明了,獲益不少。
終于可以靜下心來讀讀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聯(lián)系到以前讀過的有關(guān)戲劇,感覺歐美戲劇的風格跟我們的戲劇傳統(tǒng)與風格很是不同,而《等待戈多》卻一直未能買到。莎氏不愧為大家,一部戲劇內(nèi)涵深遠,人皆可有不同的闡釋,也可找到自己不同的依歸。這或許正是偉大經(jīng)典作品的經(jīng)久魅力所在。有這些偉大巨著,我們才是有福的。
對比著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比他的《武則天正傳》不止好上幾十倍,當然也許譯筆也有差別。想來,林先生在《蘇東坡傳》上一定花了許多心血,不愧為傳記文學之典范,讀其書,思其人,神往其風范神韻,亦能淺淺地感其人生蹉跎起伏,不禁感慨這一古今共仰之偉大人物。讀蘇軾,何嘗沒有讀林語堂的心事?其他的雜書,施蟄存老先生的薄書《金石從話》我竟然是暑假在廈門的余暇翻完的,施先生文史知識淵博,非現(xiàn)在一般的教授們可比了,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人物,物事往矣。劉再復先生的《紅樓哲學筆記》一如他的《紅樓夢悟》雖甚“理論”,也不乏精彩處,當然,這樣的頓悟式學術(shù)著作讀多了也有壞處,畢竟學術(shù)研究不可能都依靠天才式的感悟,一番功底扎實有論有據(jù)的論述是必不可少的。賈平凹的散文集《靜水深流》勝卻鐵凝的《回到歡樂》無數(shù)啊。不過,雖說文學需要細節(jié),但賈先生的文筆有時卻又描寫過于細膩甚至引人惡心,如描寫骯臟的公廁令人作嘔,甚是不舒服。如此,真是“農(nóng)民”特有的角度啊(賈平凹《我是農(nóng)民》)。
周汝昌老先生的《紅樓柳影》固是很可一讀,老先生們的著作往往都是溫文爾雅,洗盡鉛華,沒有當下的浮躁輕薄,看多了才知道平淡純樸的真正價值。楊絳先生的《雜憶與雜寫》當然不會讓我失望,所收文章其中很多雖也讀過,但還是那么溫馨感人,紙面都還有情感的溫度。袁偉時先生的《中國現(xiàn)代思想散記》確是自說自話,也是真話,袁先生的骨氣和風格在今天也是不可多得的。易中天的《帝國的終結(jié)》又過于通俗,當然是“講壇”的不足。芥川龍之介的《中國游記》讓人回到上世紀的中國看了一看,雖有神秘卻也有感慨唏噓,畢竟有過往沉重的歷史;螂S意,或有點“硬”讀翻完了《陶淵明集校箋》、《李清照集箋注》、《杜甫集》、《世說新語校箋》(一),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消化定是不良。這些古籍當是百讀不厭的,可惜自己仍然心浮氣躁,未能沉潛下來好好精讀,所得甚少。除此,還讀了兩本很少涉及的雜書《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