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些美不勝收的景色被隱士們的眼與心收藏,化為文字,煙霞滿紙。
隱士,這個中國古代歷史上特殊的群體。他們以隱的姿態(tài)出世,可是他們的詩與名卻“入世”頗深;他們大多是賢人,滿腹經(jīng)綸,入仕或有所為,但是卻選擇做個閑人。那么在隱士的光環(huán)下,他們的心是否真的看透紛繁世間,他們“隱”了之后“歸”了嗎?
隱,是身體所處何地的變遷——遠離了繁雜喧囂之地;歸,是心所處一地的狀態(tài)——寧靜致遠。
隱而歸的是真隱士,半隱半歸的是半隱士,半隱而未歸的是偽隱士。
先說一個真隱士吧、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事被廣為傳頌,他“復(fù)得返自然”的原因除了“性本愛丘山”外,也有當(dāng)時大環(huán)境的影響。黑暗的政治使他厭惡了官場,所以抱著眼不見心不煩的心態(tài)歸去來兮了,爾后息交絕游,登高舒嘯,臨水賦詩,好不快哉!他的心也隨著山山水水“歸”了。
因為“歸隱”了,他才不以心為形役,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在我們國家,從古至今榜樣的力量總是無窮的,陶淵明可帶起了一股“隱君子”的風(fēng)潮。
不過模仿者往往不如開拓者,比如王維。
“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隱居輞川,悠閑自在,寫下了不少田園詩。《東坡志林》中還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但是也有“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這樣點染寂寞的句子,可見王維還是不甘寂寞的,他的心只是“半歸”。
這與他“隱”的原因有關(guān),古時文人受儒家文化影響入仕為官,可是官場傾軋又讓有些人向往起了“無為而治”的道家的境界。王維就是其中之一,安史之亂后,時局動蕩,他作為一介書生又無力挽救,為了生計,只好頂著個只是個名稱的頭銜領(lǐng)一點俸祿,但是寄情山水,過著亦官亦隱,半歸半隱的生活。
再來說一位也是亦官亦隱但心沒有“歸”的偽隱士——蘇軾。
眾所周知,蘇軾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才,可是仕途不順,不受皇帝重用,一貶再貶。身處逆境內(nèi)心郁悶,反正是閑人,索興擁抱自然,吟詠山野,一尋解脫?墒翘K軾心中始終有夢想的火苗,這是再大的暴風(fēng)雨都無法澆熄的。但是現(xiàn)實與夢想的距離是那么遙遠。東坡矛盾掙扎,最終還是沒能放下,沒有離開他已經(jīng)輸了的官場,心靈漂泊了一生也沒能找到歸宿。
這是三種中國古代歸隱常見的現(xiàn)象,實質(zhì)是歸與隱的分離或統(tǒng)一,歸與隱的徹底與不徹底,我們也該感悟點什么。也許“隱”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但是只有心也“歸”了,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放下也是一種智慧,淡泊更能享受人生。
歸與隱,如是而已。
精彩搶先看New Top
最熱文章榜Hot Top
1
2017雞年辭舊迎新的對聯(lián)2
2017元旦廉政提醒短信3
2016推薦政協(xié)委員考察材料范文4
2016年最后一天心情說說5
2017元旦春節(jié)期間廉政短信6
2016提名政協(xié)委員考察材料范文7
2016天氣變冷心情說說8
2017年節(jié)日廉政短信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