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九螺山散文
我曾經(jīng)有一個愿望,想寫一組關于歧亭的散文,名曰《歧亭八記》,并且提綱已經(jīng)擬好。其中第一篇就叫《九螺山記》。后來因為諸多因素,遲遲未能動筆。離開歧亭一年多,我很少去想那些關于歧亭的陳芝麻亂谷子的事,所以我還是未能動筆。我常常暗自安慰道:也許這些關于歧亭的記憶沉淀越久,結晶出的文字更加厚重。
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坐在電腦前生出莫名的煩躁,面對過去和未來不知所云。我渴望有一天內心漾起一些寫作的欲望,用文字去復制記憶。
讓寫作的沖動變得強烈些吧!
歧亭八景中第一句就是“九螺仙境勝非凡”。當我知道在彈丸之地的歧亭還有八景時,那一年我剛剛二十出頭,是一位江姓醫(yī)生在夜間值班無聊時對我津津樂道介紹的,F(xiàn)在老先生已作古多年,我時常想起他那高凸的額下深邃的眼睛,以及淺淺的微笑。愿老先生在天堂安好!
于成龍說:“歧亭之有季常也,非歧亭有季常,乃季常有歧亭耳”。設無東坡謫黃,設無東坡在歧亭巧遇季常,設東坡未作《方山子傳》,彈丸之地的歧亭,在今天也許還是籍籍無名。所以前人慨然曰:維宋蘇、陳之跡,在楚光、黃之間,亭以歧名,村因杏著。
好在歷史不是能夠假設的。一種傳承就是在這般巧合中留了下來,這真是歧亭之幸。
九螺山在歧亭西北三里處。因傳說此山有十個螺螄,其中一個逃往螺殼潭,因而得名九螺山。前人說:登上此山,西望江漢,猶在目前也。我曾經(jīng)多次站在此山山頂,凝目西望,灰蒙蒙一片,只能想象,江漢在橫無涯際的縹緲間。我也只好自嘲,我之目力,鼠目螢光也。
但九螺山的確是歧亭第一山。在歧亭,如果說杏花村的歷史像母親一樣婉約,那么九螺山的地位無疑是父親一樣偉岸!
第一次上九螺山是和幾個剛剛從學校分來的同事一起去的。那時的我們少不更事,別的同學都留在城市,至少在大集鎮(zhèn),而我們卻背井離鄉(xiāng)留在這偏僻的邊遠之地,并且那時還只是一個大一點的衛(wèi)生所,內心自然很郁悶。所以,經(jīng)常一吃過晚飯,沿著田間小路,徑直西行,去登山,去舒緩內心的壓抑。第一次上到山頂,的確感到?jīng)]有什么可看的。秋風寥落,樹葉稀疏,斜陽如碎,宿鳥嘶鳴。在山頂?shù)奈鞅碧,有一間石頭砌成的像豬圈見方的小廟,內有一塊粘滿灰塵的“有求必應”的木牌,木牌上方一塊褪色的紅布隨風拂動,寂靜之中有一些陰森。所以感覺很沉重。但畢竟是小鎮(zhèn)休閑的好去處,所以,在很多無聊的時候,還是喜歡去看山,去山上消磨無聊的時光。那時開始寫詩,也填詞,有一首《臨江仙 秋夕 登九螺山》大概就是那時寫的:石碎林疏夕陽時,天織如火霞絲。風凋葉弄宿鳥催。古寺神安在?煙霧罩迷離。桃源津渡畫夢稀,塵揚又遮桑梓。望斷天涯悔遲遲。夢搖心淚落,秋意涼雙翅。折翅之鳥,天涯浪蕩,悔之何用?那也是一個需要拼爹的年代!
記得有一次,在漆黑中下山,伸手不見五指,走在鰱魚壩的放水渠的不足一尺的渠道埂上,幾個人都迷了路,不知如何回家,而壩埂的下面是一丈多高的深溝。好在后來歪歪竄竄總算安全上到大路。自此以后再也不敢黑夜下山了,F(xiàn)在那些一同分來的同事早已天各一方,羈旅東西了。什么時候能一同再聚還真是幸事,只是流年荏苒,韶華如夢。
不知什么時候,九螺山開始有佛門信徒居住了。先是一男的,五六十歲,身材不高,很清瘦,將原先的石廟推倒,做了一間簡易的`平房。幾年以后,可能是香火不旺,那和尚就云游走了。后來來了胖胖的楊僧,一位師太,歧亭新河人。也許是本鄉(xiāng)本土,師太來了以后,九螺山香火旺了起來,四面八方的信徒初一十五云涌而來,一時間好不熱鬧。這師太的確有一番干大事的決心和志氣,憑借原先的一間舊廟,一磚一瓦,一棱一木,不斷擴張,直至后來,前殿后殿,加上偏房,大大小小有十余間了。還在前山砌了百余級石階(具體數(shù)字已忘了,而且這石階級數(shù)還有一個講究),后山修了一條盤山土路,讓小車能夠直上山頂。一時間規(guī)?涨,并且更名叫“螺峰寺”。曾經(jīng)信民在螺峰寺院門前題了一副對聯(lián),其中一句是“大慈大悲是楊僧”,那種由衷的贊譽是深發(fā)內心的。
后來我與楊僧是很熟識的。閑談時拉一些家常,也吃過幾回齋飯,也捐過微薄的香火錢。每年正月初九,像眾多信徒一樣,和妻子雷打不動早早起來去朝山拜佛。雖然內心明白佛之飄渺,但直到離開歧亭,一年也沒有間斷。印象中,九螺山的千是非常靈驗的,有謀望、有家宅、有婚姻、有疾病,一條條全是七言偈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對我來說,這也是一種文學熏陶。后來師太因為肺心病辭世,九螺山寺廟沒有人專門打理,慢慢的香火又衰落了。最近這幾年,非大型佛日,上山常常廟門緊閉,一片衰落跡象,令人唏噓不已。常言道:屋要人寸,人要飯寸?磥,廟也是要和尚寸的。
按照前人的記載,九螺山頂曾有一座“逸亭”,是大宋時代逸士張憨子休憩之地。據(jù)說張憨子就隱居在九螺山煙霞洞中。蘇東坡謂其陽狂垢污,但竟無半點晦氣。曾作《張先生詩》:
熟視空堂竟不言,故應知我未天全。肯來傳舍人皆悅,能致先生子亦賢。
脫屣不妨眠糞屋,流澌爭看浴冰川。士廉豈識桃椎妙,妄意稱量未必然。
后來又說“予聞光、黃間多異人”,大概指的就是他。在張憨子登仙若干年后,歧亭有一個名叫周維柜的先生尋訪九螺山,意外地在石壁上發(fā)現(xiàn)了張憨子鐫刻的一首詩:遙望山頂鬧洋洋,人人朝拜石頭娘。日假浮云充煙屋,夜將明月作燈光。炎熱致使風為扇,旱渴間逢雨折湯。天地同生此石母,許多孩兒寄名郎。這詩至今在九螺山西側的石壁上模糊可見,又說這西側石壁刻詩的地方就叫寸腰石。這詩到底在告訴人們什么?有人說,這詩是瘋人說胡話;也有人說,這是大賢哲語;還有人說,仙人隱語里寄托著妙不可言的玄機。張子憨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將成為千古之謎。所以我在《古鎮(zhèn)歧亭杏花村寫意之張憨子》詩中尾聯(lián)感嘆道“平生快意心隨性,只認煙霞不認錢”,這樣的憨子放在當代更是絕品了。
與九螺山一同流傳的還有1947年劉鄧大軍在此的一場惡仗。1947年10月5日,國民軍56師490團的一個營進駐九螺山,加固工事,企圖阻止劉鄧大軍西進。8日傍晚10時,劉鄧大軍對九螺山發(fā)起攻擊,守軍憑據(jù)有利地形負隅頑抗,雙方死傷嚴重,血流成河,最后還展開白刃搏斗。國民軍抵擋不住,逃下山來,慌亂之中南竄至余家寨對面的李家潭,大部分掉進深淵淹死。楊僧在世的時候曾親口對我說:在月黑風高的夜晚,曾多次聽到山坡上有“沖啊!沖!”的廝殺聲。講的我毛骨悚然,也不知是真是假。如果真有陰魂,我相信那還是真的。向所有犧牲的亡靈默哀,包括國民軍!
2009年春末夏初,幾個20年未謀面的同學來到歧亭,特地游了杏花村,上了九螺山。興奮之余,作了一首五言詩《與故人登九騾山望遠》贈諸同學,作為本文的結尾吧。
決決流泉唱,唧唧乳燕喳。舉水橫瓊練,杏村涵怒霞。
風舞新河柳,光浮熊店花。韶華如有意,再賞九林茶。
舉水河橫亙于九螺山東南,杏花村徘徊在九螺山正北,新河、熊店是九騾山下兩村莊。現(xiàn)在,什么時候再去也成一種奢望了。并且九螺山林場早已名存實亡,更不用說品茶。
【記憶中的九螺山散文】相關文章:
以記憶中的暑假為題的散文11-20
珍藏的記憶散文02-01
記憶的味道散文11-19
山韻散文11-09
記憶中的小河作文01-11
登梧桐山散文11-05
豪華的馬尼拉華人義山散文11-09
心中的麻山鑼鼓散文欣賞11-05
記憶中那翠綠的竹林08-01
記憶中的美好作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