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績溪散文
五一小長假的最后一天,我冒雨驅車前往皖南深山績溪,雖有雨中行車,尤其是行盤山公路之險,但收獲了別樣的皖南山水之美。
績溪是丘陵山區(qū),處黃山支脈和天目山支脈之間,山勢連綿起伏,除了山還是山,縱使驅車從山腳繞到山頂,再從山頂環(huán)旋而下,你依然依偎在大山的懷抱。
暮春的山,在雨水的沖滌下,綠得耀眼,綠得層次分明,當地的一個高中生物卲老師,是我們一行中,一個朋友的老同學,他陪同我們游覽,他不是導游勝似導游。他告訴我,山上深綠的是常青樹,葉子還是老葉,碧綠是今年剛長成熟的新葉,翠綠是還在生長的嫩葉。老葉、新葉、嫩葉,深綠、碧綠、翠綠讓皖南的大山,在一山環(huán)繞一山、一環(huán)圍著一環(huán)的層次外,多了份色彩的層次重疊。
雨后的山是清新的、清朗的,更是多變的。在風和雨地攛掇下,山澗云霧的形態(tài)各異,一會兒薄似輕紗,雨后的蒼翠,在她的籠罩下隱匿含笑;一會兒堆積山腰,像給山系個白色的圍裙,那山更是嬌態(tài)叢生、嫵媚十足;一會兒像水墨畫大師的粗筆濃墨,讓整個山尖濃墨重彩。
山再美,沒有水便少了靈性。雨中的山當然不乏水,順著高高的山勢,在露頭的巖石頂傾瀉而下,便是瀑布。雨后的山,瀑布叢生,有滾滾而下,在山腰再摔個跟頭的大瀑布,也有涓涓細流,似一尺白帶,從山頂直掛山腳的小瀑布,更有似顆顆珍珠的小水滴,從山澗飄落而下。大瀑布的兇猛,彰顯出山之壯觀,小瀑布的款款,襯托出山之幽靜,小水滴隨風飄飄灑灑,與雨水夾雜在一起,讓你分不清,哪個來自山上,哪個來自天上,她把山的詩意,展現得淋漓盡致。如果說,瀑布給我們的是視覺的享受,那么,山泉便是聽覺的盛宴。山澗水流的大小,坡勢落差,沿途阻絕石塊的排列樣式,無不影響水擊山石之聲,有的如腰鼓急促,有的似大提琴低鳴,有的若笛聲悠揚,有的鑼鼓震天,管弦齊鳴,交織在一起,宛如交響樂。
績溪的美,倘若只在山水,那便淺薄了。她的`美更體現在山水孕育的徽文化。從地緣政治上講,績溪是徽文化的核心地帶;從歷史源淵上看,績溪又是徽文化孕育發(fā)展的有機整體,徽文化中充滿了閃熠的“績溪元素”。徜徉山水間,你隨處可見村落依山傍水,粉墻黛瓦,鱗次櫛比,散落在山麓或叢林之間,濃綠與黑白相映;站在山頂遠望,只見白墻青瓦,層層疊疊,跌宕起伏,借落有致。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漢族風俗文化之精華。千年古鎮(zhèn)仁里,便是典型的代表,我們到達仁里,已是傍晚時分,天邊的墨云,遠處煙霧繚繞的群山,嘩嘩啦啦的新安江源頭水,我們撐著傘,踏著青石板,徜徉仁里古村落,阡巷古風習習,馬頭墻歲月悠悠。古祠堂,那斑斑駁駁的黑泥土,凝聚著千年文化;那青石板滴滴答答的落雨,能濺起亙古的歷史記憶。
央視紀錄片《記住鄉(xiāng)愁》攝制組,在千年古村仁里進行采訪拍攝時,他的攝制組組長馬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選擇仁里,主要是仁里它取之禮仁為美,就想挖掘看看,這樣的一個美麗的村莊,他們的人,如何踐行1000多年來,祖輩們留給他們的一些非常傳統(tǒng)、非常優(yōu)秀的這樣的一些文化的基因是什么?其實,徽文化不僅是一種商人文化,它更是皖南山水孕育的一種純樸、真誠、謙和、內斂的美德,而且,一直傳承至今,卲老師為了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覽更多的景,陪著我們冒雨奔波一整天,想方設法用當地最純真的鄉(xiāng)野美味招待我們。
【水墨績溪散文】相關文章:
水墨畫螃蟹說課稿11-03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
初戀散文11-18
水巷散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