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瓢散文隨筆
有關(guān)葫蘆的由來有許多的傳說。如《詩經(jīng)·大雅·綿》中“綿綿瓜瓞,民之初生”的歌詞,此外還有人認(rèn)為伏羲和女媧實際上是葫蘆的代身,伏羲又作包羲,與古代葫蘆的名稱匏同音,而媧在古代與瓜同音。
小時候,每年的清明前后,母親都要在菜園地的邊角里點幾顆葫蘆籽,然后蓬一圈小樹枝,幾天后,葫蘆籽就發(fā)芽、生起來了。此后,葫蘆秧的瓜蔓就順著樹枝爬藤。等到爬上籬笆上的時候,就會開出朵朵小白花,長出一個個毛茸茸的小葫蘆,掉長在枯樹枝的架上。
老家種植的葫蘆分為圓葫蘆和長葫蘆和兩種。長葫蘆條狀的,體形同用于留種的老絲瓜差不多;圓葫蘆的肚子像個皮球,尾部長有把。葫蘆用手的指甲去掐,能掐破流出水時,說明葫蘆是嫩的,可摘下來炒著當(dāng)菜吃,也可以做疙瘩湯來當(dāng)頓主食。只有圓葫蘆才能做瓢。
葫蘆瓢,是鄉(xiāng)下人家主要的'舀水工具,叫水瓢。也可以用來撮谷喂雞、撮糠養(yǎng)豬、裝花生、豌豆等熟食。冬天到河里去挑水,河水退到河心,要用葫蘆瓢舀水到桶里,挑回家時,把水瓢放在桶里,水瓢浮在水面,水就不會蕩灑。一只葫蘆瓢如果不摔不碰,過細(xì)點用,可以用上好幾年。記得小時候,口渴了,就拿起缸蓋上的水瓢,從水缸里舀水喝,潤人肺腑;做飯時,把缸里水一瓢瓢舀到鍋里,煮粥熬湯。更有趣的是,新孵出不幾天的小雞半死不活時,用瓢罩住,拿一支筷子去敲葫蘆瓢,小雞受到驚嚇,又活了過來。難道這葫蘆瓢有仙氣不成?小時候,聽老人講過這么一個故事:
從前有兩戶人家,都住在長城腳下,一家姓孟,一家姓姜,他們是一墻之隔的好鄰居,但兩家都無子女。
有一年,孟家栽了一棵葫蘆,葫蘆長得很旺盛,葫蘆秧都爬到了姜家的屋頂上去了。奇怪的是這棵葫蘆只結(jié)了一個葫蘆,葫蘆又正長在兩家共有的墻上。秋天葫蘆成熟了,孟、姜兩家都希望葫蘆歸自家,兩家各不相讓,爭吵不休。最后,在村人的調(diào)解下決定每家各分一半。
兩家把葫蘆摘下來,當(dāng)場就要鋸為兩半,但孟家找到鋸后怎么也鋸不開,后經(jīng)木匠師傅指點才總算鋸開。當(dāng)鋸開后,眾人十分驚訝!里面竟然端坐著一位小姑娘,長得似仙女下凡。兩家一見這小姑娘都不爭著要那葫蘆了,卻搶著要抱走那小姑娘,誰也不能說服誰。最后還是由眾人調(diào)解,兩家輪流撫養(yǎng)這個小姑娘。
從此之后,這個小姑娘就被孟、姜兩家養(yǎng)活著。一天,孟家對姜家說:我們給她取個名字吧,經(jīng)雙方商量便起名孟姜女。從此,孟姜女這個名字就被人們叫開了。她長大后,才出嫁沒到兩個月,丈夫便被齊威王征召為民夫修長城,累死在長城下,被埋進(jìn)了長城內(nèi)。她哭斷了長城,哭倒了長城。孟姜女美名就在民間流傳下來了。
這不就是孟姜女的故事嗎?小時候,經(jīng)常唱著《孟姜女》民謠:“臘月里來雪飛揚(yáng),孟姜女千里送衣裳;生死相隔難見面,哭倒長城痛斷腸”。今天想起來,這用葫蘆瓢去磕小雞,肯定與傳說中的孟姜女有關(guān),她既然能把長城哭倒,難道不能把一只小雞救活。難怪有人把葫蘆比喻是女媧的化生呢。
秋天里,葫蘆藤蔓漸漸地枯萎了,沒摘的葫蘆變成了淺黃色,母親把留做瓢的老葫蘆摘回家,隨手放掛在廊檐下,晾干個把月后,父親用一根浸著墨水的索線,像木匠彈墨線一樣,在葫蘆上彈出一條一分為二的樣線,沿著墨線小心翼翼地用鋸木柴的鋸子,將葫蘆鋸開。水瓢的造型,一頭大而圓,正好盛水;一頭窄而長,正好用手握住。鋸開后,刮盡里面的瓤和籽,裝滿草木灰不發(fā)霉,放在陰涼處。剛鋸開的葫蘆瓢要是放在陽光下暴曬,葫蘆瓢的邊緣就會裂口子或是卷起。母親早晚拿出來放在太陽下曬,中午太陽辣的時候,收起來放到通風(fēng)處,這樣晾干后的葫蘆瓢質(zhì)地堅硬,用手指去彈,錚錚作響。
如今,再也看不到房前屋后種植葫蘆了。吃水用上了桶裝水,用水安裝有水龍頭,葫蘆水瓢也就消失了。葫蘆瓢雖不值錢,在我心中它可是傳家寶。想起父親用桐油油過,刻著我的名字的葫蘆瓢,它比現(xiàn)在的什么鐵皮的、塑料的、不銹鋼的,都管用。
【葫蘆瓢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照葫蘆畫瓢的成語故事10-30
故鄉(xiāng)的老瓜瓢散文12-15
飲一瓢別致,喝一杯淡雅散文05-02
掩口葫蘆成語解釋05-14
夢見散文隨筆01-03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guān)于散文隨筆10-13
葫蘆簡筆畫步驟圖解10-31
善待自己散文隨筆08-24
人生橋梁散文隨筆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