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唯美散文
現(xiàn)在才提筆寫收稻谷,好像不是一般的晚了,而是晚得有點兒離譜。站在窗前向外眺望,只能望見家門前唯一塊幾近枯黃的稻田沒有收割,孤零零地在風(fēng)里招搖。而其它田里就是一排排東倒西歪的禾蔸子了,這些個禾蔸子還有被火燒過黑乎乎的痕跡――原來是田里的稻草都被處理得干干凈凈。這收割稻谷速度之快,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也沒見人們怎么忙呀?這秋收就將近收尾了。
這篇作文如果放在若干年前來寫,這時間是最合適的,因為現(xiàn)在正是忙的時候。我能記得很清楚,那時候天才剛蒙蒙亮,世界還在夢里,露珠在葉脈上發(fā)出暗淡的光,父親就帶著姐姐和十來歲的我到了田里開始用鐮刀割稻子了,一直得到太陽出來,才回家吃早飯。飯碗一放,父親就和母親抬著打谷機(此機模樣也只能在記憶里,無法準(zhǔn)確描述)奔向田野。那時候的打谷機是人工用腳上上下下地使勁踩,帶動滾筒(滾筒是中間以一根很粗的鋼筋為軸,外圍用一條條厚厚木板有規(guī)律圍在鋼筋上,是鏤空的達(dá)到減輕滾筒作用。木板上的鐵絲按照錯落有致的規(guī)律折成v字形,兩頭插入其中)飛速轉(zhuǎn)動,稻子放入其中,谷粒脫下來,就落入后面的箱桶里。這其中所有步驟都是人工操作,稻子從割倒在田里,再打谷子,揚箱桶,用簸箕慢慢搬入籮筐內(nèi),父親再一擔(dān)擔(dān)挑回家去。
我娘家那邊的田雖然不多,一個人才六七分田,六口人才四畝不到,打稻谷曬谷子一季秋收至少要弄個十來天或者更久。我是最怕收割稻谷的。一天稻谷忙下來,我都腰酸背痛,尤其是腿,那膝關(guān)節(jié)彎都彎不了。然后,父親打谷子時我和姐姐還要幫忙抱“禾排”(稻谷割倒在田野一小堆一小堆的,我們叫它禾排。而抱“禾排”是因為打稻機放在田里,而禾排又遠(yuǎn)近不同,就得要小孩子幫忙抱了送在父母親手里),彎不了也得抱。若是老天故意“使壞”下個幾天雨,田里疏導(dǎo)不當(dāng),滿滿一田水,我們就在泥濘的稻田里跑來跑去,抱著濕漉漉的禾排,踏得污水飛濺,整個人就都成了泥猴子。
白天打了谷子,傍晚回家還要幫父母親收稻谷。谷子是曬在竹子編的“曬墊”上,一場曬墊只能最多曬一百斤谷子。我小的時候還算好的,家里有三場曬墊,這樣一來曬谷子也都要曬個十來天。嫁這里來有一天和婆婆聊天,婆婆說他們那時更窮,曬墊都沒有。那谷子又是如何曬的呢?她答曰“家里不是喂有耕牛?就用牛糞像打水泥坪一樣,均勻鋪在泥土上,成為一‘臨時曬場’。牛糞是不能沾水的,那時最怕下雨,雨一下整個就成一鍋黑乎乎的‘稀粥’,什么都是白忙活……”婆婆一說,我好奇地問:“那谷子又是如何曬干完成入倉的?”婆婆接著又答“那時候產(chǎn)量極底,一畝田才收個三四百斤,慢慢地也就熬過來了唄!”她還說在當(dāng)時,曬谷子也是一項極為“繁瑣”的事。谷子得乘著有太陽時得使勁翻,除了翻,你還得用掃帚將“禾毛須”(滾筒會將稻谷的細(xì)枝或桿子一齊打下來,我們這里稱禾毛須)慢慢地掃出去。谷子曬好后,又將家里的老式風(fēng)車抬出來,一簸箕一簸箕搬上風(fēng)車將谷殼子吹出來,再入倉才行。這其中工序也只有經(jīng)歷過了的人能知道,又苦又累,難怪古人會吟詩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時候,收割都是一年之中最重要,最忙,最操心的事了。社會慢慢向前推進(jìn),先是腳踩打谷機,到用柴油機為動力的打谷機,然后有了收割機的出現(xiàn)。我嫁來的第三年,幾個村也就那么一臺收割機,這臺收割機就成了“搶手貨”,如果實在請不到也得人工前去收割了(后來,幸虧有外地收割機偶爾來村里“過過場子”)。這種收割機是得兩個人相互配合才行,就是一個人操控機器,另一個人端坐在機身上雙手掌控蛇皮袋接谷子,接滿了一袋扎好口子,就地扔下來,人們得趕快步入田中扛出谷袋。過后,袋子整齊地堆放在田埂上,用家里老式獨輪板車給一袋一袋給拉回來。這時候慢慢的有鄰居家門前的泥土地坪改為水泥坪,就在水泥坪上曬谷子了(沒水泥坪的.曬墊依舊)。剛開始的收割機收出來的稻谷并不是那么干凈,一樣需要人工用掃帚去掃禾毛須。這樣子的日子又進(jìn)行了三年還不到,陸陸續(xù)續(xù)村子里幾乎每村都擁有了收割機,并且這種收割機的操控方面更進(jìn)一步,它就可以是一個人操作,機身有個大大的糧庫,可以裝差不多一千多斤谷子,差不多打一畝田才將機器開到田邊放谷子。它的性能也較之剛開始生產(chǎn)的收割機要好很多,經(jīng)它打出來的稻谷根本不需要人用掃帚去掃了,在機器內(nèi)部就被吹得干干凈凈。谷子放出來,用袋子裝好一般就用拖拉機或三輪摩托車給送回來,F(xiàn)在是今非昔比呀!家家戶戶門前都是水泥坪,往那一倒,解開蛇皮袋的繩索攤開谷子就開曬。
基于以上描述,現(xiàn)在的秋收只能用兩個字概括“快”和“閑”。
快到什么地步?夫家這邊稻田較多,每人差不多有一畝多田的面積,于是每家至少也有好幾畝多的有十幾畝幾十畝不等(這幾十畝的是有其他住戶在外打工,村子里現(xiàn)在住戶將其田承包了過來,像這家門前唯一塊田未收割,是家里種有一百來畝田,這幾天下雨,所以擱淺在了那里)前些日子,太陽公公特別聽話,天天艷陽高照。人們趕著大晴天不出一個星期就基本都將糧食歸入了倉庫。村村有收割機,不存在有請不來的事兒出現(xiàn),于是就著收好的稻谷曬好后,再又請收割機收上一點再曬,請的時候,也就一個電話就可,你將蛇皮袋子放在你家田埂上,等他們前去,那收割機“轟隆!轟隆隆!”圈轉(zhuǎn)幾個圈你家的谷子就已收割完畢。收割機出去收割的時候,一定是太陽將稻田里露水完全曬干了才開始開動機器,所以曬稻谷的時候不必要像之前那樣拼命地翻。一天之中趁著大太陽翻個三四次就完全足夠。因為不用掃禾毛須,不用風(fēng)車吹谷殼,收攏即可裝袋入庫。
社會的進(jìn)步在收割這一方面,種田人是已經(jīng)大大的享福了。袁隆平研究出的雜交水稻也恩澤于人們,產(chǎn)量提高,現(xiàn)在吃飯是完全不成問題了,家里留下一年的糧食,其它,全部賣給了糧販子。可是,現(xiàn)在90、00后甚至80后的青年人都對種田總是不熱衷,一是認(rèn)為外面的錢來得實在,二是因為種田雖說較之于過去來說是大有改進(jìn),總歸在忙時還是有點累,于是能種兩季的種一季就將就了。如此說來,現(xiàn)在種田還是以中老年人居多,我親眼見著一個六十多的叔叔扛著一袋稻谷直說老了扛不動,走到半路放下稻谷站在那里直喘氣。原來是他家的田還隔公路老遠(yuǎn),在半山腰上,裝稻谷的車子開不進(jìn)田里,只能讓人工扛往公路邊。我在想如果國家施行稻田整改,高低不平的鏟平,小塊小塊的田野統(tǒng)一成一大片,全使用機械化,該是怎樣的前景……
【收割唯美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唯美的散文12-05
高二語文《孤獨的收割人》教案01-14
《孤獨的收割人》高二語文教案03-15
黑與白散文11-06
資格散文12-25
夢想_散文11-20
《父愛》散文11-20
塵緣散文11-19
年畫散文11-19
行者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