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農民叔叔隨筆散文
我爸有四個弟弟,所以我有四個叔叔。他們都是散落于市井小巷、窮鄉(xiāng)僻壤的普通人。
北京的建筑工地很多,迎面走來頭發(fā)凌亂的民工,我總要看兩眼。我疑心,那里有我的二叔。
二叔年過半百,種了一輩子田,老了老了,又跑到城里給別人修房子。他的兒子沒有考上大學,他幾乎花掉一輩子積蓄,送兒子進了一所民辦學校,讀的是當時很流行的MBA。畢業(yè)了,海歸都找不到工作,何況一只小小土鱉。在扔掉近30份簡歷仍毫無回應時,這位大學生選擇了上網消遣。
流浪了兩個月,大學生回家,說要在家補習考研。于是,二叔老當益壯,出山賺錢。萬一兒子考上了呢?學費可要先預備。在外打工一個月有900元,窩在山里一年也就三四千。
現在流行啃老族,二叔似乎撞上了。
哪怕有兒子費錢,三叔也很艷羨。起初他只有一個閨女,走路都塌著腰。四十歲時冒險生了第二胎,抱著兒子歡天喜地。村里罰得狠,連一頭耕牛三只羊都被拉走充公。那年大年三十,三叔裹著大棉襖,蜷曲在市場賣雞蛋換幾個錢,凍得鼻涕溜溜,手臉青白。我問三叔,干嗎非要兒子?重男輕女。三叔嘿嘿一笑。
后來看一篇采訪陳志武教授的文章,他拿出的解釋,比三叔們自己都清楚。
陳教授在國內做過調查,為什么選擇要小孩?北京有55%的人說“愛小孩”,而三個村平均有69%的人說“養(yǎng)子防老”。這個結果讓人難過,農村娃娃很多是被當作工具生下來的,出生即背負沉重義務。
之所以這樣,陳教授歸咎于“家庭價值觀念和金融服務水平有相當大的.關系”。中國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均衡,社會保障和金融在農村和非中心城市地區(qū)發(fā)育嚴重不足,社會不能給老百姓提供所需的保障,沒有辦法浪漫,只有“養(yǎng)兒防老”。
四叔是另一種類型,幽默多情,棱角分明。他自由戀愛找了個回族姑娘,養(yǎng)了一雙兒女,哪怕天天喝涼水都是笑嘻嘻的。
他很有力氣,婚后就出了山,在鄉(xiāng)鎮(zhèn)做藕煤,趕著馬車穿街走巷地賣煤,賣一塊能得三分錢,一百塊三元錢。坐著馬車固然神氣,但賣煤已經成了夕陽產業(yè)。每次回鄉(xiāng)見他,他還是會幽上一默:哪天坐叔叔的“寶馬”車逛大街!
他的兒子去年高中畢業(yè),不肯復讀,南下打工,工資月月寄回家來,叮嚀一句話,“妹妹比我成績好,讓她上大學”。
“妹妹”讀到高二,卻離家出走。四叔瘋了般地到處找,一周后,女兒回來了,瘦得像根蘆葦,跪倒在父母面前:“這些天,我都在長途汽車站,想去廣東看哥哥。但沒錢,沒人肯捎我。我怕哥哥太累,又怕辜負哥哥,我壓力太大了,不考大學了……”
四叔抬起了巴掌,卻捂住了自己的臉,差點就要哭出來。
禍不單行。有一次跑了一整天,煤賣不動,馬兒卻不肯再走。四叔用黃豆哄弄,馬兒無動于衷。他氣呼呼地跳下車,一向溫和的馬兒竟然抬起蹄子,先給了他一腳。他擋在胸前的右手食指骨折。
生活還得繼續(xù)——現在,四叔正在準備開個米粉店,女兒的成績也很可喜,每個月都給在外打工的哥哥寄成績單。
最小的叔叔比我僅僅大八歲。他清秀機靈,身量瘦小,喜好文學,夢想尤為繁多。當一名神氣的大學生。娶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寫若干錦繡文章……后來初中畢業(yè)進了家百貨商店,下崗后和媳婦一起去廣東的鞋廠打工。女兒跟著外婆長到六歲,他們仍然在流水線上勞碌,掙取薪金養(yǎng)活老小。逢年過節(jié)回來要抱抱寶貝,小丫頭卻直往后縮,不認他們。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小叔叔所在的工廠裁員,他準備返鄉(xiāng)侍弄田地,在電話里說:“打工一個月能掙一千多,種田一年才掙兩三千……大不了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唄,是不?”
想笑,鼻子卻酸酸的。
有時候,我在采訪中會陡然斷電,思緒惘然。那些兩鬢斑白的外地打工者,那些為了兄弟姐妹輟學的年輕孩子,那些流水線上沒有名字的勞工,那些沒有父母陪伴長大的幼童……散落在城市鄉(xiāng)村的各個角落,猶如被命運一口吹飛的蒲公英。
而我又能為他們做什么?只是眼里心內,多了那么一點書生氣的敬憫,于世俗生活毫無利害。
【我的農民叔叔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0-30
《我的叔叔于勒》說課稿12-07
我的夢一直都在散文隨筆11-03
夢見散文隨筆01-03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我的叔叔于勒優(yōu)秀教案10-30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03-05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12-20
《我的叔叔于勒》課文賞析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