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嘴快的抱怨都是精心設計后的賣力表演散文
每次抱怨之后,總會告訴自己,也或者跟好朋友講,一不小心又嘴快了,當真如此嗎?真的會有人在意另一個人身處的環(huán)境嗎?抱怨時,別人的安慰,你確定真的會讓自己舒服嗎?
昨天下午,一不小心的,在我想要融入的一個新環(huán)境里,一不小心開口說出了一句抱怨自己之前老板的話......到現在都在為這句不小心破口而出的話而后悔,而擔心這邊的人怎么看待我,怎么才能挽回,需要花多久才能讓別人抹去這么一句話對我的壞印象......嘴賤一時爽,事后煩惱不斷啊。因為還未完全離開,只是在這邊實習,昨天下午那邊又有些棘手的事情需要處理,而且確實是存在已久的一種狀況吧,但是事后想想,不了解內情的人,沒有前情提要的話,會以為我是一個深井冰吧......
說真的,一直以來,都知道抱怨不好,也知道抱怨會不了解情況的人留下極差的印象,就算是熟人,聽多了就會覺得很無聊,畢竟大家都很忙,可是為什么總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出抱怨性質的話呢?之前呢,事后懊悔責怪自己一番,然后又以人需要發(fā)泄的借口放過了自己。其實,我想,是因為扒開自己的內心,面對鮮血淋漓的腐肉,自己無法面對吧?認真想想,對自己而言,掩藏在抱怨背后的,大概是這樣的一些原因和欲望:不敢或者無法改變現狀的懦弱和無能、虛榮、找借口,虛張聲勢,心虛,急于甩鍋,推卸責任,博取同情,猥瑣,茍且......總之,我覺得暗藏在背后的都是屬于內心的陰暗面。同時,當自己選擇抱怨的時候,最大的一個惡就是,選擇占用別人的時間來傾聽自己的發(fā)泄。事實上,經常抱怨的人會能夠平靜且耐心地傾聽別人的抱怨嗎,好像從自己的感受來講,好像沒有,也是嫌棄的,我都覺得自己好自私好壞。
為什么要抱怨呢,為什么會有抱怨的動機呢?從抱怨者的出發(fā)點來講,是想要別人相信,其實想想是更想讓別人說出從自己立場出發(fā)的話,從而讓自己更加堅信:”自己是完全對的有能力的是勇于承擔責任的,但是總是被別人拖后腿“,想要證明自己的厲害,推卸自己的責任。事實上,這種出發(fā)點,恰恰就是因為心虛,心虛的時候就會關注別人怎么看待自己,生怕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無能兒,想要先發(fā)制人。抱怨就是在試圖讓別人不要有自己想象中對自己的評價,或者說抱怨也是想讓別人說出其實你很厲害你很好了之類的話,讓自己的內心得到一絲絲滿足。出發(fā)點,就是自己無法欺騙自己的內心和靈魂,對自己的狀況和能力沒有把握,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想要從外界獲取精神上的自我欺騙和滿足。
抱怨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當真如我自己所說,每次都是脫口而出,無法控制的嗎?我其實覺得不是的。我覺得其實是內心先產生了抱怨的目的,然后還花時間醞釀了情緒、設計了臺詞、搭配了表情和語氣,還預演了一下,然后按照設計好的大致情節(jié)和框架開始的賣力表演......當得到觀眾即傾聽者的互動,我會越發(fā)激動、渲染出更加激烈的情緒,整個演出達到一種高潮.....也許恰恰是這些設計需要占據自己全部的注意力、賣力的表演讓自己暫時忘記了所有,整個人全身心融入了一個角色(貌似每個人都有一種表演的天賦和渴望被關注的強烈需求)、讓自己暫時忘記了依舊存在的問題.....這大概就是抱怨可以起到發(fā)泄作用的瞬間吧。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每次進行了一場抱怨之后,我會感到很累和很空虛,暫時無法從附體的角色中抽離吧......所以抱怨之后一時之間是無法平靜的,一旦抽離,好像一只泄了氣的氣球,發(fā)現現實依舊存在,剛剛像是一場滑稽的鬧劇,又開始懊悔。
那么,抱怨起到的實際作用呢?賣力的表演真的起到了抱怨者內心真實出發(fā)點的那種作用嗎?其實,感同身受實際上真的對別人要求太高了,根本做不到的。為什么做不到,用腳趾頭都可以想到了,別人又不是時刻跟你的每個神經末梢連接在一起,你以為已經盡力在交代的一些前情提要,其實對于別人來說還是經過大量省略的,自然肯定就無法理解了。想想自己跟父母待的時間那么久,就算是沒有離開家的時候,天天住一起的時候對方也沒法完全理解你的想法和感受啊,遑論別人。那么,別人真的耐著性子聽你講,已經就是極大的善意了?墒峭覀,如果在抱怨的時候,對方沒有說出很切題的安慰的話,其實內心心底是更深的孤寂和埋怨。每個人都是存儲了一個大量獨家先驗(肯定不具有魯棒性)的存在,你的輸入,經過這些先驗設計好的能量方程,輸出是千奇百怪的,當然更可能的是,往往會無法收斂,別人連你的意思都沒get到。說到這里,感覺是不是擺一個機器人,收集自己日常表現和話語的大量數據然后帶有自己標注的label,不斷地跟隨自己的成長經歷去train,這樣才可能會有一個“比較”理解自己的“人”?扯的有點遠,總之,抱怨并沒有起到當初出發(fā)點的那種在作用,還會因為每個人腦中的預處理、能量方程、后處理的不同,產生各種輸出甚至無法收斂。大部分時候,其實是起到了別人對你產生反面印象的作用,毋庸置疑。于自己,產生了更加厭惡自己的情緒。
我們喜歡抱怨的人嗎,不喜歡。抱怨的人,給你產生的第一印象的是什么呢?要多久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才能消除這個負面印象呢?最終,抱怨之后的后果需要怎么樣才能補救?因為畢竟沒有當過領導,所以只能想一下,面對身邊的人或者上司的抱怨時自己的心理吧。曾經有一個學長,在我剛到實驗室還未了解情況,對新環(huán)境充滿期待的時候,就以開玩笑加諷刺的形式抱怨了導師。他形容的很繪聲繪色,幽默和尖銳的嘲諷以及吐槽并存吧。我當時理解了他的困境嗎,沒有。我對他的印象呢?我覺得一個男生怎么可以這么過分,這么尖酸刻薄的形容自己的`導師呢?后來,我差不多用了一年,完全消除了個錯誤的第一印象。這是因為我在同樣的環(huán)境待了一年多,試問生活中的其他人,怎么可能個個有機會和你在同樣的環(huán)境待這么久?那個第一印象,估計很可能都就是這個人對你的永久印象了。說句題外話,甚至現在的我,變得和他差不多了,是在告訴我們,我們終將會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的意思么,當然此時的我確實能對學長說的完全能夠感同身受了。所以說,學長當時的抱怨,在我這里的印象,用了一年才挽救回來的,但是并非人人有這種機會,F在可以反過來想想自己說出去的抱怨的話的后果了,很可怕。所以,昨晚到今天,我都在懊悔,雖然沒用。我都在想,我要怎么做,才能補救那么一句話的惡劣影響?因為我真的很在意這個新環(huán)境,也很想在今后可以繼續(xù)待下去。我想大概也得是我拼命工作加在今后拼命維護自己形象的情況下,過半年一年之后?但是我并不知道那句話之后我還有沒有機會可以待這么久?我可不可以在這么久的時間里做到這么精心經營自己的形象不再出錯?
總之,抱怨的人會給別人留下無能、不受約束的印象,同時你在抱怨的同時,別人也在懷疑你會在背后同樣抱怨對方,一定會的,不用懷疑。同時,讓我來想想,就算自己抱怨的目的達到了,成功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的對,又會怎么樣呢?
結合之前看過的《人性的弱點》以及身邊朋友給我分享的寶貴經驗,綜合來想一下吧。朋友說,人都是有分享欲和教別人的欲望的,這也是《遇見未知的知己》當中作者說的內心中的“小我”想要從外界獲得認可和滿足的欲望吧。如果我們通過抱怨證明了自己的強大,別人也認為你強大了,還怎么能夠分享給你有用的經驗呢?人家說不定還會擔心自己說錯說得淺薄被你吐槽和抱怨呢。就算不考慮會被抱怨的前提下,人也總是對會向自己請教、向自己示弱的人更有好感的。所以說,抱怨的目的達到了,炫耀了自己的“聰明睿智無辜先見之明”等等吧,只是將別人想要對你分享的欲望隔絕了。當然,抱怨者通常是自以為用弱者的形象出現博取同理心的,可這里的弱,只是你在極力表現實際我很厲害只是境遇糟糕,境遇這種事情,別人就算很辛苦地理解了,也無可奈何對吧,只能給你一些能力范圍之內的安慰了,已經是難能可貴的情況了。所以說,抱怨的目的就算達到,也是很可怕的結果。其實說起這兩本書了,總歸來講,愛抱怨呢,就是我們無法探尋到自己的本真,無法建立自信,無法從內心深處涌出無限的力量,總想通過外界來獲取。我們無法克制人想要顯得自己比別人優(yōu)秀的天然弱點,所以才會抱怨。至于為什么沒辦法探尋,沒辦法克服,還是書讀得少、路走的不夠長,空桶是最能叮當響的嘛。
分析了這么多抱怨的起因經過結果,都是建立在抱怨的念頭會產生并且將抱怨付諸行動的情況下。一直都知道這些原因和結果,可為什么還總是屢次發(fā)生?明明其實抱怨之前花了那么大力氣和并不短暫的時間來設計情節(jié)語言醞釀情緒,可為什么還是收不住呢?因為當時那一刻,已經積累了抱怨的極度需求,已經顧不得各種后果了,內心在那一刻就是想要炫耀、想要展現自己的表演天賦了,想要看到自己情緒激昂地帶動別人的情緒甚至增長別人的見識,順便獲取一些崇拜和同情(起碼在腦海中是這么假想的,在抱怨之前,總想叫別人看看:”你看看我都經歷了多么過分多么坎坷的事情?我有多么厲害?你怕是還沒遇到過吧?“我相信潛意識里就這么想的,很神奇的是,人想這么多,其實只是非常短暫的一個瞬間。)
所以,我
【一時嘴快的抱怨都是精心設計后的賣力表演散文】相關文章:
牽手分手都是愛散文04-29
心碎后的海闊天空散文11-19
村后的杏園散文04-29
文具的抱怨睡前故事02-13
謎底都是鴕鳥的謎語12-17
答案都是雨傘的謎語12-17
不抱怨的智慧勵志文章02-02
愛,延續(xù)于分手后散文05-02
都是淘氣惹的禍作文04-07
每次都是初交的勵志故事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