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邊陲山花散文隨筆

    時間:2021-04-29 19:19:03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邊陲山花散文隨筆

      人們普遍贊揚石元英是賢妻良母,更是良師益友。確實,中華民族特別是中國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和現(xiàn)代美德,差不多都集于她的一身。

    邊陲山花散文隨筆

      許多青年教師慕石老師之名,來壩木小學任教,他們置身此地以后,發(fā)覺自己進了一個人生的大搖籃,這個搖籃的保姆就是石元英老師。許多青年教師,雖然只在壩木小學任教一年、兩年,然后就走向高一級學;蛘咂渌鼘W校,但他們無一例外,都感到石老師確實先進,她既是教師的楷模,又是做人的榜樣,無不稱之贊之,學之效之。從保靖縣城(遷陵鎮(zhèn))來到壩木小學任教的青年教師盛麗芳,甚至公言自己是石元英老師的崇拜者,公言石元英是自己的人生老師。

      盛麗芳與石元英有緣。2000年9月,盛麗芳一參加工作,就同石老師同任一個班(二年級)的課。盛麗芳教語文兼任班主任,石元英教數(shù)學。從此,盛麗芳就在石元英經(jīng)管的“搖籃”中受到恩惠,并迅速“長大”。

      一認識石老師,盛麗芳就感到她不同凡響。對石元英的第一印象就成了盛麗芳崇拜她的“基石”。

      永遠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生活熱情,是盛麗芳對石老師的第一印象。每上一節(jié)課,石老師都是精神抖擻,神采飛揚;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問題,她不是唉聲嘆氣,不是郁郁寡歡,而是笑迎困難,從容應對。她是憑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教好學生的。她尊重學生,又嚴格要求。她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知足常樂,不為家貧而發(fā)愁,只為學生而擔擾。

      這個印象,時時刻刻都感染著盛麗芳,時時處處都推動著盛麗芳,在盛麗芳心里烙下深刻的印記,永遠揮之不去。盛麗芳說,這個美好的印象,她將為之終生相伴。她以幸遇石老師這樣的人生老師而倍感欣慰,而又常常對石老師帶著感激之情。

      感麗芳開始接受石老師的恩惠了,那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當時,僅有中師畢業(yè)文憑的盛麗芳,在永順民族師范學校讀大專函授,每個星期周五至周日都要參加函授學習,每個學期都要考一次,考前要請假十天,才能搞好復習。盛麗芳所有誤課的時間,石老師都替她上課,還連班主任工作也一并包攬了。

      盛麗芳在大專函授考試,成績合格,又為自己所教學生的統(tǒng)考成績擔起心來,她迫不及待地從永順同石老師通了話,結果令她喜出望外:盛麗芳教的語文合格率、石元英教的數(shù)學合格率,均是全學區(qū)第一。

      盛麗芳不僅僅對這個成績滿意,而且對石元英的為人更為敬佩。她對石元英的第二印象就此產(chǎn)生:團結互助,精神高尚。

      盛麗芳一口普通話比較純正,一股鉆勁使她走在新課改前沿。學區(qū)領導多次讓她上公開課,每次到學區(qū)賽課前,總要在壩木小學試教一次;每試教一次都要評課。在評課過程中,盛麗芳感到石老師給予她的啟發(fā)、教育最大,從總評到細節(jié)的指導,石元英都盡到了“保姆”的職責。

      盛麗芳在壩木小學試教《狐貍與烏鴉》一課后,石老師給她提了兩條意見,正是盛麗芳忽略的細節(jié):1、在放錄像時,站姿應靠墻,盡量讓學生看好錄像,切忌站在講臺中央,因為站在講臺中央會造成喧賓奪主的失誤;2、板書時不能說話,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搖籃搖,保姆勞,細節(jié)上的“經(jīng)管”很周到,總體上“經(jīng)管”更周到。

      2001年,盛麗芳18歲,如花的年紀,但在教學上還很稚嫩。她一心想在教改上闖出一條路子來,但總體把握還有欠缺,對有些她很感興趣的課例,就想囫圇吞棗地搬進自己的課堂。可是,事與愿違,看起來那么過癮的課例,在自己的課堂上并沒有取得別人那樣的效果。

      盛麗芳正自納悶,百思不得其解,此時,石老師來了。石老師給她指出:囫圇吞棗,消化不了。怎樣消化?應該把課堂藝術與教師的個性結合起來,與學情結合起來。

      石老師還教給盛麗芳“五個能”的教學藝術:能讓學生表達的盡量讓學生表達,能讓學生動手的盡量讓學生動手,能讓學生動口的盡量讓學生動口,能讓學生動腦的盡量讓學生動腦,能讓學生總結的盡量讓學生總結。

      石老師方方面面的指導,既誠摯、中肯,又有前瞻眼光,很適合青年教師的特點和實際。由此,盛麗芳有了她對石老師的第三印象:熟稔教育教學規(guī)律,關心青年教師,堪為人師,堪為師表。

      通過與石老師的幾番接觸,盛麗芳還覺得石老師對時代脈搏的把握是那么準確,對時代氣息的感知是那么敏銳。

      石老師的形象在盛麗芳心中越來越高大了。然而,最令人敬佩的.,還是石老師的“母愛型”教師形象。石老師教過的學生,無不把她當作慈母看待,對于這一點,盛麗芳感受最深刻,因為石老師以老帶新,教會了她怎樣當好班主任。盛麗芳對此一輩子也忘不了,一輩子也感激不盡。

      2001年9月,剛開學不久,三年級的尖子生楊濤上課失神,眼光黯淡,不知出了什么事;過了幾天,他竟然沒來上學了。此事急壞了班主任盛麗芳,更急壞了石老師。

      這個楊濤,頭腦靈活,聰明好學,表達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特強。

      盛麗芳要求學生每天都要寫日記,她發(fā)現(xiàn)楊濤同學在日記中流露出悲觀厭學情緒,仿佛完全失去了理想、失去了未來一樣。

      盛麗芳把楊濤的日記翻過來覆過去地看,感到一陣陣心痛,既不知道怎么上門安慰楊濤,也想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想到了石老師,就來向石老師請教。石老師看了楊濤的日記,皺著眉頭說:“他家肯定出了什么事,放學后,我倆一起去家訪吧!”

      石老師、盛麗芳來到楊濤家里,看見楊濤正忙著生火做飯,頭發(fā)被灶火熏得焦黃,臉上一條條鍋煙墨,弄得像個小花貓。兩位老師看得又心疼,又好笑,只是不敢笑出來。桌子上擺著砧板,砧板上的洋芋切成了片,還未切成絲。楊濤本來就做得不順手,一見兩位老師來了,更加顯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面對此情此景,盛麗芳也不知道如何應對。

      正在此時,石老師用行動給盛麗芳上了一堂家訪啟蒙課。這一課,令盛麗芳終身難忘。什么叫“母愛型”老師,什么叫家教,她在石老師的行動里完全弄懂了。

      只見石元英撫摸著楊濤的頭說:“我給你生火!”

      那撫摸,傳達了母愛,傳達了深情。

      石老師回過頭來,又指揮盛麗芳:“你替楊濤切菜,我們吃了夜飯再走!”

      20:00左右,夜飯做好了。楊濤的父母不在家,上坡干活去了;他的哥哥睡在病床上,由楊濤一人服侍。夜飯一做熟,楊濤就端起飯碗,給哥哥喂飯,喂飽了才與兩位老師一起吃飯。

      簡單的米飯,一樣獨菜——洋芋絲,盛麗芳吃起來,卻覺得特別香,因為她覺得石老師的家訪藝術硬是爐火純青,她相信楊濤明天一定會上學。

      兩個老師,一個學生,共進晚餐。小楊濤顯得很拘束,甚至不敢拈菜。石老師見此,不時給他拈菜。一邊拈菜,一邊問他哥哥生病多久了。楊濤這才說,他哥哥生了幾個月的病,家里的錢都用光了,父母說藥錢不好找,又沒有人服侍哥哥,而且給楊濤買紙筆的錢也無著無落,所以就叫他輟學了。

      石老師很同情小楊濤,她再次撫摸著小楊濤的頭:“孩子,你是不是愿意永遠這樣下去?”

      搖頭。

      石老師又問:“那我們還是一起努力,要改變這種狀況,要改變一下命運!”

      孩子才八、九歲,他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淚滴打落在碗里頭。

      這淚滴,表明了一個悲觀的孩子心里的冰塊已融化;這淚滴,給了盛麗芳好多好多啟發(fā):家訪,必須深入學生家里,因人而異,因情而異,講究方法……

      孩子的父母回來了。大家交談了一陣后,孩子的父母非常感動。

      第二天,楊濤進了學校。

      盛麗芳心頭一塊石頭落地,而石老師并不覺得萬事大吉,她要繼續(xù)驅除楊濤心中的陰影。石老師不時有意地在下課時實事求是地指出他上課時答對了哪幾個問題,哪幾個是有創(chuàng)見性的,可以說在這幾個問題上已經(jīng)青出于藍。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甘霖非天降,滴滴在心頭。

      盛麗芳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才知一個關口過了,還要過許多關口。她注意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楊濤的日記中,那顆聰慧的心靈已在正常地跳動;看楊濤的臉上,逐漸綻放了笑容。

      石老師、盛麗芳見此,彼此相視一笑,萬般感慨,盡在不言中。盛麗芳心潮起伏,胸腔涌動。

      盛麗芳從石老師的示范中讀到了教育的真諦:要教好學生,根本的方法,除了愛,還是愛。

      石老師也常常如是說。

      愛心,是萬流之源。有了愛心,便會有耐心,便會有慧心、便會有恒心、便會有公心、便會有真心、便會有童心、便會有同情心、便會有上進心。愛的教育,有巨大的威力,有奇妙的神力。

      盛麗芳意識到這里,她希望自己,也希望所有的人類靈魂工程師,都給學生一點愛,這樣,世界就有了微笑。

      盛麗芳視石老師為長輩,無話不說。有次,石老師告訴她:“對貶你的、罵你的、瞧不起你的人,都要感恩,因為他們從另一個方面使你的人生變得更完整!

      盛麗芳相信此說符合唯物辯證法,是有真知灼見的,但她不相信石老師這樣的好人也會挨罵。

      其實,學生罵老師乃是常有之事,只不過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在背后而已。

      無巧不成書。盛麗芳的一個親戚楊愛英,是石老師教過的學生,她對盛麗芳說:“石老師管得緊,我們背后都罵她。而后來遇到的老師管松了,我正高興時,成績一天天下降了,結果一落千丈,以致越讀越無味,讀完小學就沒讀了。”

      盛麗芳想:原來正面的聲音、反面的聲音都要聽,人生才會越來越完整;有了這樣的認識,對人的一生都有好處。

      盛麗芳幸遇了最好的人生老師石元英,使她迅速“長大”,業(yè)務精進,工作出色,連續(xù)兩年被評為縣級優(yōu)秀班主任。2002年9月,她被調(diào)到清水坪鎮(zhèn)中心完小。她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壩木小學,依依不舍地告別了石元英老師。2003年9月,她又被調(diào)入清水坪中學,并于次年3月提升該校教科室主任,F(xiàn)在,她已站在清水坪學校教科室副主任、中學部主任的崗位上。2006年秋期,她在保靖縣全縣賽課時,獲語文公開課賽課第一名。

      無論獲得了多少榮譽,無論在事業(yè)上有了多少成績,盛麗芳在戒驕戒躁的同時,永遠感謝把她帶入佳境的石元英老師。不管走到哪里,她都把石老師的精神、熱情和人生態(tài)度帶到哪里。

      盛麗芳和丈夫王煥明最難以忘懷的還有一個石元英一餐臘肉當紅娘的故事。

      由于石元英與同事、與群眾,特別是與年輕人的人緣都好,又愛牽線搭橋當紅娘,所以玉成了很多對青年夫妻。

      石元英發(fā)覺壩木小學教導主任王煥明務實,有能力,工作認真負責,料事周到,辦事公平,很賞識他的才能。而王煥明有次卻為分課工作犯了難;該校學生最多、最難教的一年級新班和二年級兩個班的數(shù)學以及一年級班主任,沒有人接手,而教師也只剩下石元英一個人還沒有分課。王煥明考慮到石元英長年背生過河,得了風濕病,給她分這樣重的課,很覺得過意不去,一時不好去向石元英開口。誰知,石元英卻找上門來了,她說:“王主任,你不要為我的病擔憂,我?guī)讜r不是抓坐鬮?我腳痛,問題不大,‘腳痛手痛三碗飯’嘛,我吃得就做得,擔子重一點不要緊,我挑得起!蓖鯚鞅桓袆拥貌恢绾问呛。

      王煥明擔心石元英承受不了這么繁重的工作,事后才知道自己的擔心是多余的。

      入學才一個月,石元英因工作量太大,嗓子就“沙”了。但是,由于這一個月的緊張工作,她把入學教育、常規(guī)教育、行為習慣教育等,都做得天衣無縫、井然有序。

      再過半個月,新生一切走上正軌,石元英的嗓子又恢復了常態(tài)。

      這件事,使雙方互相加深了理解。石元英與王煥明、盛珊芳二人都成了忘年交。同時,石元英把王煥明和盛麗芳作了一番比較,她覺得王煥明性格內(nèi)向,凡事持重;盛麗芳性格外向,活潑開朗;總起來說,二人一內(nèi)一外,一張一弛,互補性強,又都具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兩個年輕人內(nèi)心也互相愛慕,但誰也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

      看看水到渠成,石元英就把兩個青年教師邀到自己家里,吃了一餐臘肉,又當了一回紅娘,捅破了這層窗戶紙,玉成了一對恩愛夫妻。

      王煥明、盛麗芳結婚后,因王煥明與石元英的丈夫王煥林是同輩,按輩份,王煥明、盛麗芳與石元英是同輩之人;但是,夫妻倆永遠都把石元英老師作為人生的老師看待,作為長輩看待。雖然他們不在壩木小學工作了,但他們不論到了哪個學校,都沒有忘記石老師的關懷和教益。每當他們遇到石老師的時候,總是笑臉相迎,熱情邀請到家一敘別情。盛麗芳拉著石元英的手,或者伏在石元英的肩頭上,有說有笑,問長問短,親切有如母女。

      校外課外

      石元英老師是個實干家,學了“為人民服務”就始終為人民服務,學了教育法規(guī)就一直恪守不渝,她時時刻刻牢記著、實踐著“執(zhí)教為生,執(zhí)教為民”這一鐵的原則、這一社會主義師德。

      執(zhí)教30多年,她始終盡職盡責,兢兢業(yè)業(yè)。2001年以前,她總是包班,一直擔任班主;2001年以后,不包班了,她還是擔任班主任。2006年秋期又包班了,班主任照當不誤?磥,班主任已是她的“終身職務”了。

      其實,當不當班主任,她都是一個樣。由于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她堅持搞家訪已是家常便飯,特別是在跨省執(zhí)教以后,把個家訪工作干出了藝術性,煉得爐火純青。她的家訪工作,總是與教學工作一樣細,一樣緊,一樣韌。德育、智育,她兩手齊抓,德育為先。德育,可以在課堂,也可以在課外;可以在學校,也可以在學生家里。

      石老師執(zhí)教,恪遵“負責”二字,同時她也熟稔教育教學規(guī)律,高度重視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教學原則,并在實踐中一貫堅持。學生出了事,不論大小,只要必須與家長或社會聯(lián)系的,她就立即動身家訪,或與有關方面銜接。

      學生缺課,她家訪;學生出現(xiàn)不正常情緒,她家訪;學生遇到了困難,她家訪。執(zhí)教29年來,她家訪不下千百次。

      石元英家訪多年,已成一位“家訪專家”。這個家訪專家,還有一套家訪藝術,概而言之,叫做:學生有了疼痛和困難,她上門送愛心;學生誤課未請假,她家訪問原因;學生情緒不正常,她抓住苗頭與家長共商解決辦法;師生之間有誤會,她上門同學生及家長溝通情況,聯(lián)絡感情;學生犯錯誤,她與家長共同教育,還與社會相關方面銜接。

      石元英的家訪次數(shù)多,效果佳,深受學生及家長歡迎。

      石元英家訪不分彼此,即使不是她教的學生,她也同樣關心,或者代為了解情況,或者代做工作,并及時轉告當事人雙方或各方。

      何秀江老師所教六年級學生王曼妃,是個優(yōu)等生,有次卻未來上課,又未請假。為此,何秀江在辦公室自言自語地念了一句:“王曼妃到哪里去了呢?”他決定下午放學后,到王曼妃家去家訪。

      誰知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石元英聽了這句話,也沒做聲,就上課去了。午休時,石元英回家有事,順便去王曼妃家一問,才知王蔓妃外婆家發(fā)生了一件緊急事情。石元英一回校,就給何秀江說了王曼妃沒來上學的原因,何老師放心了。同時,何老師也很感激石元英,覺得她對同事對學生都很關心,覺得她就是身邊的“活雷鋒”。

      石元英是個家訪“專家”。她除按上級規(guī)定的次數(shù)記載了家訪情況外,沒有記載的次數(shù)比記載次數(shù)的3倍還多。她是個實干家,工作從來都是踏踏實實的,她的字典中沒有“應付”二字。

      壩木小學領導、教師有幾年執(zhí)行家訪包組制,石元英總是承包四川河組家訪。有時,其他老師有重要事情需要到四川河家訪,石元英總是鼎力相助。渝湘友誼橋未建成前,她總是把來到四川河組家訪的老師帶去學生家,陪同家訪后,又帶回河邊。水大時,她必定開好客鋪,把家訪老師留下來住宿。

      石元英的家訪藝術,其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立足學校全局,決不認為只干好份內(nèi)的事,就算完成任務;不是校長,對學校工作卻有通盤的考慮。

      自然法則不讓人們停留在青少年時代,人的年齡總是與歲俱增,無一例外。年紀大了,能否保持童心,做到童心不泯,也就是做到永葆事業(yè)的青春。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但石元英做得到。

      之所以能做到,自有其原因。她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由愛心產(chǎn)生童心,樂意與孩子們接近,和他們平等地相處、和睦地相處,甚至與孩子們?nèi)跒橐惑w,互無隔閡。另一方面,因為她二十多年來一直與低年級(小學一至三年級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學生打交道,已經(jīng)習慣和適應了這個特定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深知孩子們愛什么、想什么,所以她的童心不泯來自職業(yè)道德,非常牢固,絲毫無需勉強,絲毫無需做作。

      下課了,她常和同學們到操場上去玩“綁腿跑”的游戲。

      孩子們兩兩一組,各伸出一條腿綁起來向前奔跑,各組之間展開競賽。

      這種游戲,可以培養(yǎng)團結互助精神、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石元英也來到孩子中,提議三人各一條腿綁在一起。同學們爭著向她提出要求:“老師,我要和你綁腿!”石老師就近和身邊的孩子綁腿,然后和大家一起跑來跑去,玩得很開心,直到上課。

      下雨天,不能到操場上做游戲,就在教室里做。有一種游戲叫“畫花鼻子”。石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人頭像,故意不畫鼻子,就讓一個孩子看了頭像,再讓另外的學生把他蒙上眼睛,在原地轉上三圈,然后用粉筆添畫鼻子。幾個孩子上去了,有的把鼻子畫在頭頂上,有的畫在耳朵邊,有的脫離了腦袋。石老師和另外的孩子一齊大笑。

      幾個孩子鬼精靈,他們沒畫好,就要求石老師來畫。石老師讓學生站在板凳上踮起腳跟給她蒙住眼睛。開始時,學生把她眼睛蒙得很緊,后來又悄悄松了許多。石老師知道學生為她“舞弊”,就笑著說:“我只要你們旋三圈,我自己旋十圈也可以!

      同學們給她數(shù):“一、二、三、……”數(shù)到“十”,石老師拿起粉筆,把鼻子畫在準確的位置上。孩子們頓時歡呼起來:“老師真棒!”

      石老師偷偷地笑了,她沉浸在被孩子們認可和擁戴的幸福之中。

    【邊陲山花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生如山花散文隨筆10-08

    山花爛漫睡佛山散文隨筆09-21

    邊陲小鎮(zhèn)07-12

    漫山花雨落西樵散文隨筆09-12

    山花11-09

    山花節(jié)04-06

    蘇山花01-09

    山花散文03-22

    徜徉在邊陲小城散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