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日記范文匯編九篇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獲的,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游記日記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游記日記 篇1
這幾天我跟媽媽去北京玩,在去的路上,我媽媽領我上錯了車,我們只好晚一小時到,唉!原來媽媽也會有粗心的時候!
第一天,我們去了故宮,正好北京下起了傾盆大雨,雨中的故宮也是很美的。晚上我們去了中國兒童劇院,我們看的是《綠野仙蹤》,是俄羅斯藝術團演的。
第二天,我們本來要去長城的.,因為雨大,沒有去長城,但我們去了中國古動物館,我的媽媽給我買了了解恐龍的套裝。看完古動物館,我們又去了中國天文館。我們首先看了傅科擺——它是用來證明地球自轉的儀器。后來又看了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地球、天王星……我覺得宇宙好大呀!晚上,我們去了南鑼鼓巷,我們今天玩的很開心。
第三天早上我們四點出的門,為了去天安門廣場看國旗儀式,天上下著大雨,我們堅持看完了升國旗?赐晟龂,休息了一會,吃了一頓著名的北京烤鴨,我們就返程了。
游記日記 篇2
進了大明湖的大門,只見前面奇花異草多如牛毛,令人眼花繚亂。門口分成“t”字形,“t”字中心有一個巨大的花壇,是酒杯的形狀,里面有一串紅、熏衣草……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呢!有紅的、白的`、紫色的、粉的……
走到“t”字的左邊,就來到了一個個人書畫展的展廳,兩邊栽滿了荷花,在荷葉的掩蓋下,含苞待放的荷花綻開了,再走一段,就有一座涼亭,人們可以在那里乘涼,到了個人畫展屋前,只見扇子、書簽、書畫展現在人們面前,每一只小動物都栩栩如生,連那些花草好像也在頻頻點頭。
到了大明湖,只見湖面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綠中還透著一絲絲淡藍,大明湖被長長的堤岸圍繞著,堤旁栽滿了數不清的垂柳,好像天然的窗簾。坐著游船,只見荷花朵朵,婀娜多姿,真像亭亭玉立的仙女,她們千姿百態(tài),純潔無暇。有的含苞待放,潔白的花瓣,好像一捏就要綻開似的;有的蓮蓬上鑲嵌著一個個嫩綠的小蓮子,一陣風吹來,它們向我們點頭微笑,好像是歡迎我的到來。也許,會有一只調皮的蜻蜓到船的系繩處停留,你正舉起照相機準備留影,它會急忙飛走,去水面上飛一下,正當你惋惜之時,它又飛回來,估計是想想洗洗翅膀吧,它先扭扭纖細的腰,照完后,又換個姿態(tài),等你拍完幾張后,它才款款飛走。
遠處,隱隱約約可以看見一座又綠又高的大山,附近有幾朵白云,猶如仙境一般。
這一切讓人想起“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豪放詩句,大明湖處處猶如人間仙境,希望你可以去那里把一切盡收眼底。
游記日記 篇3
8月7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是我最興奮的一天。為什么呢?因為我盼望已久到廈門旅游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早上六時四十分,我們全家人一起準時出發(fā),經過四小時的長途汽車行駛,我們終于來到了由華僑領袖——陳嘉庚創(chuàng)辦的集美村。那里真漂亮呀!有許多枝葉茂密的大樹,綠油油的小草、五顏六色的鮮花、一棟棟紅墻白瓦、高大的樓房,這些樓房蓋得可真有一絕呢——樓房是有屋頂的,像一頂大大的官帽,錯落有致。
接著,我們乘坐渡輪來到鼓浪嶼的海洋公園。那里有許許多多我們平常看不到的小動物。比如:生活在南極的企鵝、一動不動的.太陽魚、透明的水母、可愛的小丑魚(尼莫)……我們還觀看了海豚和海獅的精彩表演。那海獅會用尾巴跟人們說‘再見’。海豚會做算術,很聰明,我欣賞它們的可愛,又佩服它們的毅力和智力。
8月8日 星期日 晴
“叮零零”、“叮零零”,小鬧鐘在酒店的房間內不厭其煩地催我快快起床,我伸了伸懶腰,揉了揉惺松的睡眼,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溫暖舒適的被窩。
吃過美味的早餐,我們前往古色古香的千年古剎——南普陀寺。我覺得這個寺廟很是莊嚴。有四大天王、十八羅漢,還有許許多的菩薩,都鍍著金身,或坐或臥,形態(tài)萬千……我還在寺院里刻了一個小巧玲瓏、精致的印章,那位刻印章的師傅可真棒,上下飛舞著手上的雕刻刀,不一會就把印章刻好了,看著這么小巧的印章,我高興極了,以后我的‘大作’也有印章落款了。
吃過午飯,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這次旅行讓我深有感觸:旅行是辛苦的,但是收獲卻是無數的,所以辛苦也就算不了什么。
游記日記 篇4
下午,風和日麗。媽媽就帶著我去了宣城的風車園。我們買好了票,跨進風車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長長的風車走廊。
長廊里系著許多繩子,每根繩子上都掛著小風車。五顏六色,讓我眼花繚亂。風車走廊的兩邊,有許多風車,組成了風車小花壇。地上插著無數的小風車,一個個風車像長出來的巨型花朵。風一吹,這巨型花朵還會一個勁的轉動!
風車園里面有很多人,小孩子們拿著風車,在“風車花”叢中玩耍著。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燦爛的'笑臉。
我最喜歡的是一個稻草小屋子,我可以進去,里面可以容下三四個小朋友。這稻草屋是先用鐵絲做成小房子的形狀,再在外面鋪上一層稻草,組成了這樣的小屋子。
參觀完畢,我們得走了,走在長廊上,一陣風吹來,一串串風車在搖晃,好像是在和我揮手再見呢!
游記日記 篇5
昨天,我們正在吃飯的時候,媽媽說:“咱們五一節(jié)要去石泉”。我說“:都有誰?”媽媽說:“有露陽阿姨、姥姥、三舅舅,等等”。我當時非常興奮,可是我又問了起來,那我還去不去合陽了?媽媽說:不去了。我說:好吧。媽媽還說:“以后有機會再去合陽!蔽矣终f:“只有我一個小朋友多沒意思啊!眿寢屨f還有宋小雨呢。她是和我一樣大的小女孩,我很高興,也很期待。
第二天我們要一起去石泉。我們出發(fā)了,此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因為我聽媽媽說:石泉的風景非常美麗。車一開,我就開始吃我們準備的零食,因為那里邊的零食都是我最愛吃的零食了。到了我三舅舅的單位門口,要去旅游的人都已經到齊了,那里邊的人我一個都不認識,我姥姥還認識一個人呢。
一開始我三舅舅就走錯路了,他還以為別人走錯路了呢,當時我很氣憤,因為我還想快點到達目的地呢。我一轉頭發(fā)現,外面的風景十分美麗,可是我又不太愛看風景。所以我想和露陽阿姨玩一會兒,可是我發(fā)現她已經睡著了——算了吧。外面有一個人在發(fā)傳單,我姥姥拿了一看上面的房子非常漂亮,我覺得沒什么,媽媽用那張紙疊了一架飛機,我剛準備飛呢,媽媽又說:不能飛影響三舅舅開車。我只好把飛機放在了后面。在路上我們通過了許許多多的隧道。我發(fā)現有一個隧道的名字很奇怪叫:木瓜隧道。終于我們到達了目的地,首先我就在賓館里看電視。媽媽和姥姥說讓我出去走走,當時我很不樂意可是我們剛走了一會,就發(fā)現了沙灘!這個沙灘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子午銀灘”。我第一個喊:“我要玩,我要玩”媽媽說:好。我又說;你也得下去。媽媽說:“沒問題!蔽覀兏吲d的下了沙灘,我說:咱們堆城堡吧!媽媽說:好。我們堆呀堆呀,堆了半天還是一個土堆,哈哈哈,接著我們又玩起了飛鏢,我總是扔不高。媽媽告訴我扔飛鏢的技巧后,才慢慢扔的.又遠又高了。玩了一會兒,我們就離開了沙灘,回到賓館。我和媽媽好好的洗了一個澡,把身上的細沙都徹底洗掉了。洗完以后,就開始吃下午飯,吃完了下午飯?zhí)煲呀浐诹,可是我還沒睡覺,我在看電視呢,等到電視節(jié)目完了,我就睡覺了,第二天,也就是我要離開的那一天,我在那里照了幾張照片作為紀念,我又摘了幾顆櫻桃,中午到了,我們開始吃飯,吃完了飯我們就要離開了,我依依不舍的告別了石泉。
游記日記 篇6
8月6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們要去日本東京的未來科技館,里面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人山人海,密密麻麻,門口被堵得水泄不通,我們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擠了進去。
我們去了三樓,一眼就看見一個巨大的.地球,上面五光十色,閃爍著點點燈光,它用了不同的顏色表示了每個國家,真是太有創(chuàng)意了。走進里面,有一艘“3410”號的宇宙飛船,里面設備先進,空間又大,太好了。往右走,有一個機器人,一位姐姐把一個娃娃放在機器人前面,試探一下會不會來拿。嘿,機器人竟然乖乖地去拿了,太神奇了。“日本的科技水平真高呀!”我不禁感嘆。
我們又去了五樓,這里全都是關于人一體的,有一個望遠鏡,只要你按下按鈕,你腦子里的東西都會清晰的顯現出來。還有一個觀察手掌心里的東西,如果顯示不出來,就說明你的手掌心有許多灰塵,需要馬上清洗掉,不然,灰塵將到人一體內,使你容易生病,真先進呀!
日本的未來科技館比上海、杭州科技館內容豐富多了,所以才吸引了那么多游客參觀。
游記日記 篇7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初一日 曉起,晴麗殊甚。問其地,西去路江二十里,北由禾山趨武功百二十里,遂令靜聞同三夫先以行李往路江,余同顧仆挈被攜帶被子直北入山。其山不甚高,而土色甚赤。升陟五里,越一小溪又五里,為山上劉家。北抵厚堂寺,越一小嶺,始見平疇,水田漠漠。乃隨流東北行五里,西北轉,溯溪入山。此溪乃禾山東北之水,其流甚大,余自永城西行,未見有大水南向入溪者,當由山上劉家之東入永城下流者也。北過青堂嶺西下,復得平疇一塢,是為十二都。西溯溪入龍門坑,溪水從兩山峽中破石崖下?lián)v,連泄三、四潭。最下一潭深碧如黛,其上兩崖石皆飛突相向。入其內,復得平疇,是為禾山寺。寺南對禾山之五老峰,而寺所倚者,乃禾山北支復起之山也,有雙重石高峙寺后山上。蓋禾山乃寺西主山,而五老其南起之峰,最為聳拔。余攝其大概云:“雙童后倚,五老前揖!倍郊春躺、五老。夾凹中有羅漢洞,聞不甚深,寺僧樂庵以積香出供,且留為羅漢、五老之游。余急于武功,恐明日窮日力不能至,請留為歸途探歷,遂別樂庵,北登十里坳。其嶺開陟共十里而遙,登嶺時,西望寺后山巔,雙重駢立,峰若側耳耦語然。越嶺北下,山復成塢,水由東峽破山去,塢中居室鱗比,是名鐵徑。復從其北越一嶺而下,五里,再得平疇,是名嚴堂,其水南從嶺西下鐵徑者也。由嚴堂北五里,上雞公坳,又名雙頂。其嶺甚高,嶺南之水南自鐵徑東去,嶺北之水則自陳山從北溪出南鄉(xiāng),雞公之北即為安福界。下嶺五里至陳山,日已暮,得李翁及泉留宿焉。翁方七十,真深山高隱也。
初二日 晨餐后,北向行。其南來之水,從東向破山去,又有北來之水,至此同入而東,路遂溯流北上。蓋陳山東西俱崇山夾峙,而南北開洋成塢,四面之山俱搏空潰壑,上則虧蔽天日,下則奔墜峭削,非復人世所有矣。五里,宛轉至嶺上。轉而東,復循山北度嶺脊,名廟山坳,又名常沖嶺。其西有峰名喬家山,石勢嵯峨高峻,頂有若屏列、若人立者,諸山之中,此其翹楚qiáo最好的云。北下三里,有石崖兀突溪左,上有純石橫豎,作劈翅回翔之狀,水從峰根墜空而下者數十丈。但路從右行,崖畔叢茅蒙茸,不能下窺,徒聞?chuàng)v空振谷之響而已。下此始見山峽中田塍環(huán)壑,又二里始得居民三四家,是曰盧子瀧lóng一溪自西南山峽中來,與南來常沖之溪合而北去,瀧北一岡橫障溪前,若為當關。溪轉而西,環(huán)岡而北,遂西北去。路始舍澗,北過一岡。又五里,下至平疇,山始大開成南北兩界,是曰臺上塘前,而盧子瀧之溪,復自西轉而東,〔遂成大溪,東由洋溪與平田之溪合!衬硕上毙校镏撩钌,復入山峽,〔三里〕至泥坡嶺麓,得一夫肩挑行李。五里,北越嶺而下,又得平疇一壑,是曰十八都。又三里,有大溪亦自西而東,〔乃源從錢山洞北至此者,平田橋跨之!扯绕教飿虮鄙舷喙珟X,從此迢遙直上,俱望翠微,循云崖。五里,有路從東來〔合,又直上十里,盤陟嶺頭,日炙如釜,渴不得水。久之,聞路下淙淙聲,覓莽間一竇出泉,掬飲之。山坳得居落,為〕十九都〔門家坊。坊西一峰甚峻,即相公嶺所望而欲登者,正東北與香爐峰對峙,為武功南案。〕日猶下午,恐前路崎嶇,姑留余力而止宿焉。主人王姓,其母年九十矣。
初三日 晨餐后行,云氣漸合,而四山無翳。三里,轉而西,復循山向北,始東見大溪自香爐峰麓來,是為湘吉灣。又下嶺一里,得三四家。又登嶺一里,連過二脊,是為何家坊。有路從西塢下者,乃錢山之道,水遂西下而東,則香爐峰之大溪也;有路從北坳上者,乃九龍之道;而正道則溯大溪東從夾中行。二里,渡溪循南崖行,又一里,茅庵一龕在溪北,是為三仙行宮。從此漸陟崇岡,三里,直造香爐峰!财溲论陼r有細流懸掛,北下大溪去。仰見峰頭云影漸朗,亟上躋,忽零雨飄揚!扯镏良茙r,零雨沾衣,乃入集云觀少憩焉。觀為葛仙翁棲真之所,道流以新歲方群嬉正殿上,殿止一楹,建猶未完也。其址高倚香爐,北向武功,前則大溪由東塢來,西向經湘吉灣而去,亦一玄都也。時雨少止,得一道流欲送至山頂,遂西至九龍,乃冒雨行半里,渡老水橋,〔復循武功南麓行,遂〕上牛心嶺。五里,過棋盤石,有庵在嶺上。雨漸大,道流還所畀送資,棄行囊去。蓋棋盤有路直北而上,五里,經石柱風洞,又五里,徑達山頂,此集云〔登山〕大道也;山小徑循深壑而東,乃觀音崖之道。余欲兼收之,竟從山頂小徑趨九龍,而道流欲仍下集云,從何家坊大路,故不合而去。余遂從小徑冒雨東行。從此山支悉從山頂隤壑而下,凸者為岡,凹者為峽,路循其腰,遇岡則躋而上,遇峽則俯而下。由棋盤經第二峽,有石高十余丈豎峰側,殊覺娉婷。其內峽中突崖叢樹,望之甚異,而曲霏草塞,無可著足。又循路東過三峽,其岡下由澗底橫度而南,直接香爐之東。于是澗中之水遂分東西行,西即由集云而出平田,東即由觀音崖而下江口,皆安福東北之溪也。于是又過兩峽。北望峽內俱樹木蒙茸,石崖突兀,時見崖上白幌如拖瀑布,怪無飛動之勢,細玩欣賞之,俱僵凍成冰也。然后知其地高寒,已異下方,余躞xiè蹀小步走路雨中不覺耳。共五里,抵觀音崖,蓋第三岡過脊處正其中也。觀音崖者,一名白法庵,為白云法師所建,而其徒隱之擴而大之。蓋在武功之東南隅,其地幽僻深窈,初為山牛野獸之窩,名牛善堂;白云鼎建禪廬,有白鸚之異,故名白法佛殿。前有廣池一方,亦高山所難者。其前有尖峰為案,曰箕山,乃香爐之東又起一尖也。其地有庵而無崖,崖即前山峽中亙石,無定名也。庵前后竹樹甚盛,其前有大路直下江口,其后即登山頂之東路也。時余衣履沾透,亟換之,已不作行計。飯后雨忽止,遂別隱之,向庵東躋其后。直上二里,忽見西南云氣濃勃奔馳而來,香爐、箕山倏忽被掩益厲,顧仆竭蹶上躋。又一里,已達庵后絕頂,而濃霧彌漫,下瞰白云及過脊諸岡峽,纖毫無可影響,幸霾而不雨。又二里,抵山頂茅庵中,有道者二人,止行囊于中。三石卷殿即在其上,咫尺不辨。道者引入叩禮,遂返宿茅庵。是夜風聲屢吼,以為已轉西北,可幸晴,及明而彌漫如故。
〔武功山東西橫若屏列。正南為香爐峰,香爐西即門家坊尖峰,東即箕峰。三峰俱峭削。而香爐高懸獨聳,并開武功南,若欞門然。其頂有路四達:由正南者,自風洞石柱,下至棋盤、集云,經相公嶺出平田十八都為大道,余所從入山者也;由東南者,自觀音崖下至江口,達安福;由東北者,二里出雷打石,又一里即為萍鄉(xiāng)界,下至山口達萍鄉(xiāng);由西北者,自九龍抵攸縣;由西南者,自九龍下錢山,抵茶陵州,為四境云。〕
初四日 聞夙霾未開,僵臥久之。晨餐后方起,霧影倏開倏合。因從正道下,欲覓風洞石柱。直下者三里,漸見兩旁山俱茅脊,無崖岫之奇,遠見香爐峰頂亦時出時沒,而半〔山〕猶濃霧如故。意風洞石柱尚在二三里下,恐一時難覓,且疑道流裝點之言,即覓得亦無奇,遂仍返山頂,再飯茅庵。乃從山脊西行,初猶彌漫,已而漸開。三里稍下,度一脊,忽霧影中望見中峰之北矗崖嶄柱,上刺層霄,下插九地,所謂千丈崖。百崖叢峙回環(huán),高下不一,凹凸掩映。隤北而下,如門如闕,如幛如樓,直墜壑底,皆密樹蒙茸,平鋪其下。然霧猶時〔時〕籠罩,及身至其側,霧復倏開,若先之籠,故為掩袖之避,而后之開,又巧為獻笑之迎者。蓋武功屏列,東、西、中共起三峰,而中峰最高,純石,南面猶突兀而已,北則極懸崖回崿之奇。使不由此而由正道,即由此而霧不收,不幾謂武功無奇勝哉!共三里,過中嶺之西,連度二脊,其狹僅尺五。至是海北俱石崖,而北尤嶄削無底,環(huán)突多奇,〔脊上雙崖重剖如門,下隤至重壑。〕由此通道而下,可盡北崖諸勝,而惜乎山高路絕,無能至者。又西復下而上,是為西峰。其山與東峰無異,不若中峰之石骨棱嶒矣。又五里,過野豬洼。西峰盡處,得石崖突出,下容四五人,曰二仙洞。聞其上尚有金雞洞,未之人也!灿谑巧椒謨芍,路行其中!秤治魃韵滤睦铮辆琵埶。寺當武功之西垂,崇山至此忽開塢成圍,中有平壑,水帶西出峽橋,墜崖而下,乃神廟時寧州禪師所開,與白云之開觀音崖,東西并建寺。然觀音崖開爽下臨,九龍幽奧中敞,形勢固不若九龍之端密也。若以地勢論,九龍雖稍下于頂,其高反在觀音崖之上多矣。寺中僧分東西兩寮,昔年南昌王特進山至此,今其規(guī)模尚整。西寮僧留宿,余見霧已漸開,強別之。出寺,西越溪口橋,溪從南下。復西越一嶺,又過一小溪,〔二溪合而南墜谷中。〕溪墜于東,路墜于西,俱垂南直下。五里為紫竹林,僧寮倚危湍修竹間,幽爽兼得,亦精藍之妙境也。從山上望此,猶在重霧〔中〕;漸下漸開,而破壁飛流,有倒峽懸崖湍之勢。又十里而至盧臺,或從溪右,或從溪左,循度不一,靡不在轟雷倒雪中。但潤崖危聳,竹樹翳密,懸墜不能下窺,及至渡澗,又復平流處矣。出峽至盧〔臺〕,始有平疇一壑,亂流交涌畦間,行履沾濡。思先日過相公嶺,求滴水不得;此處地高于彼,而石山瀠繞,遂成沃澤。蓋武功之東垂,其山乃一脊排支分派;武功之西垂,其山乃眾峰聳石攢崖,土石之勢既殊,故燥潤之分亦異也。夾溪四五家,俱環(huán)堵離立,欲投托宿,各以新歲宴客辭。方徘徊路旁,有人一群從東村過西家,正所宴客也。中一少年見余無宿處,親從各家為覓所棲,乃引至東村宴過者,唐姓家。得留止焉。是日行三十里。
初五日 晨餐后,霧猶翳山頂。乃東南越一嶺,五里下至平疇,是為大陂。居民數家,自成一壑。一小溪自東北來,乃何家坊之流也,盧臺之溪自北來,又有沙盤頭之溪自西北來,同會而出陳錢口!矁缮饺玳T,路亦隨之!吵隹诩词硕计教,東向大洋也。大陂之水自北而〔出〕陳錢,上陂之水自西而至車江,二水合而東經錢山下平田者也。路由車江循西溪,五里至七陂,復入山。已渡溪南,復上門樓嶺,五里越嶺,復與溪會。過平塢又二里,有一峰當溪之中,其南北各有一溪,瀠峰前而合,是為月溪上流。路從峰之南溪而入,其南有石蘭沖,頗突兀。又三里登祝高嶺,嶺北之水下安福,嶺南之水下永新。又平行嶺上二里,下嶺東南行二里,過石洞北,乃西南登一小山,山石色潤而形巉。由石隙下瞰,一窟四環(huán),有門當隙中,內有精藍,后有深洞,洞名石城!捕赐馐滤膩,崖有隙東向,庵即倚之。庵北向,洞在其左,門東北向,〕而門為僧閉無可入。從石上俯而呼,久之乃得人,因命僧炊飯,而余入洞,欲出為石門寺之行也。〔循級而下,頗似陽羨張公洞門,而大過之。洞中高穹與張公并,而深廣倍之。其中一岡橫間,內外分兩重,外重有巨石分列門口如臺。當臺之中,兩石筍聳立而起。其左右列者,北崖有石柱矗立,大倍于筍,而色甚古穆,從石底高擎,上屬洞頂。旁有隙,可環(huán)柱轉。柱根涌起處,有石環(huán)捧,若植之盤中者。其旁有支洞。曲而北再進,又有一大柱,下若蓮花,困疊成柱;上如寶幢,擎蓋屬頂;旁亦有隙可循轉。柱之左另環(huán)一竅,支洞益穹!臣俺,飯后,見洞甚奇,索炬不能,復與顧仆再入細搜之。出已暮矣,遂宿庵中。
石城洞初名石廊;南陂劉元卿開建精藍于洞口石窟中,改名書林;今又名石城,以洞外石崖四亙若城垣也。
翻譯
丁丑年(崇禎十年,1637)正月初一日天亮起來,天空非常晴朗明麗。詢后問得知那地方西距路江二十里,從北面由禾山前往武功山一百二十里,于是讓靜聞同那三個男子先帶著行李到路江,我和顧仆提著被子直往北進入山中。那山不很高,但土色很紅。往上攀登五里,越過一條小溪又走五里,為山上劉家。再往北抵達厚堂寺,越過一座小山嶺,才見到平展的田野,田野中水田密布。于是順水往東北行五里,折往西北,溯溪走進山中。此溪是禾山東北面的溪流,水流很大,我從永城往西行,未見到有大的溪流向南注入流經永新縣城的那條溪中,此溪應當是從山上劉家的東面往東流,到永城下游匯入大溪中。往北徑過青堂嶺,向西下去,又見到滿是平坦田地的一個山塢,這是十二都。朝西面溯溪流進入龍門坑,溪水從兩山間的山峽中沖破石崖向下?lián)v瀉,連續(xù)泄落而形成三四個潭。最下面的一個潭深碧如黛,潭上面兩邊的崖石都相互向對面飛突出去。進入坑谷內,又見到一片平坦的田野,這是禾山寺的所在處。寺的南面對著禾山的五老峰,而寺所背靠的,是禾山北支再度聳起的一座山,有雙重石高高聳立在寺后面的山上。大概禾山是寺西面的主山,而五老峰是寺南面聳起的山峰,最為高聳挺拔!参掖槿『躺剿滦蝿俚拇蟾艢w納為:“雙童石倚峙在后面,五老峰拱立在前方。”兩山〔即禾山和五老峰〕相夾間的凹陷處有個羅漢洞,聽說不是很深,寺中僧人樂庵端出他的飯食給我們吃,并且留我游覽羅漢洞和五老峰。我急著要游武功山,擔心明日全力走一天不能到達,就向他說明愿將這兩個地方留作歸途中探尋游歷之處,然后便告別樂庵,往北攀登十里坳。那嶺往上攀登起來有十里還多,登嶺時,往西望見寺后面的山頂上,雙重石并列聳立,兩座石峰若如兩人側耳相對私語。越過嶺往北下去,山中又形成山塢,水由山塢東面的山峽中破山而去,山塢中住房鱗次櫛比,這里名叫鐵徑。又從鐵徑北面越過一座山嶺往下走,五里,再次見到平坦的田野,這里名叫嚴堂,嚴堂的水往南從山嶺西面流下鐵徑。從嚴堂往北行五里,上了雞公坳,它又叫雙頂。那嶺很高,嶺南邊的水從南面的鐵徑向東流去,嶺北邊的水卻是從陳山由北面的溪中流出南鄉(xiāng)。雞公坳的北面就是安?h界。下了嶺走五里到陳山,太陽已將落,得到村中李及泉翁的留宿。李翁正好七十歲,真是深山中的一個志行高尚的隱居人士。
初二日早餐后,往北行。陳山南面流來的水,從東面破山而去,又有條從北面流來的水,到此處與它匯合而流向東去,路便溯此水往北延伸。陳山的東西兩面都是高山夾峙,而南北向展開一塊平地形成山塢,四周的山都是上插云空而下墜深谷,向上遮蔽天日,向下傾墜峻峭,不再像是人世間有的景象。走五里,曲折地爬到嶺頭上。折往東,又順山往北越過嶺脊,那嶺叫廟山坳,又稱常沖嶺。它西面有座山峰叫喬家山,山間峰石磋峨,山頂上有若橫列的屏風、站立的人等形態(tài)的石頭,在周圍的眾多山峰中,它是最美的。往北下去三里,有座石崖突兀溪左,崖上橫疊豎插著清一色的石頭,呈現出展翅盤旋的形態(tài),水流從山峰根腳向空中傾瀉卞去,落差達幾十丈高‘只是路從右邊走,崖畔白茅叢生嫩草覆地,不能窺見下面,只能聽到水流向空中搗瀉時所發(fā)出的震撼山谷的響聲而已。走下此處才見到山峽中田塊環(huán)繞著溝谷,又走二里才見到三四家居民,這地方叫盧子攏。一條溪水從西南的山峽中流來,與從南邊常沖流來的溪水匯合而往北流去,攏北有條山岡橫障在溪前,若像是在為村莊守護關口。溪水流到山岡前折向西,繞過山岡往北流,然后就朝西北淌去。道路這才與山溝水分開,往北越過一條山岡。又走五里,下到平坦的田野中,山才遠遠地分隔開,構成那片田野的南北兩邊界限,這里叫臺上塘前,而盧子攏流來的溪水,到此處又自西折向東,于是形成一條大溪流,往東由洋溪與平田溪匯合。于是渡過溪水往北走,三里到妙山,又進入山峽中,走三里到達泥坡嶺麓,在那里雇得一個男子挑行李。走五里,往北越過山嶺下去,又見到一條布滿平坦田塊的山谷,這里叫十八都。又走三里,有條大溪也是自西向東流,它就是從錢山洞發(fā)源而往北流到此地的溪水,平田橋橫架在溪流上,越過平田橋往北上了相公嶺,從此處起一路迢遙直上,眼前滿是青翠掩映,順著聳入云霄的山崖而行。走五里,有條路從東面來交合,又直往上走十里,旋繞著登上了嶺頭,太陽烤得人像在熱鍋里一般,我們干渴得要命卻找不到水。許久后,聽到路下邊傳出涂涂的水聲,到深邃的草木間去尋覓,見一個小洞中流出泉水,于是用手捧來喝。而后在山坳間見到個村落,它是十九都門家坊。坊西面有座山峰很峻峭,它就是在相公嶺上望見而當時想攀登的那山峰,它的正東北與香爐峰對峙,是武功山的南案‘此時還是下午,但擔心前面的道路崎嶇難行,便姑且保留余力而停下來住宿在門家坊。投宿那家的主人姓王,他母親年紀有九十歲了。
初三日早餐后出發(fā),天空中云氣漸漸聚攏,但四周的山巒沒有被遮蔽。走了三里,折往西面,又順山向北行,才看見東面有條大溪從香爐峰麓流來,這里是湘吉灣。又走下嶺一里,見到三四戶人家。又朝嶺上攀登一里,接連越過兩座山脊,這里是何家坊。有條路從村西邊山塢中下去,那是到錢山的路,水流順山塢向西流下去而后折向東,它就是香爐峰流來的大溪;有條路從村北山坳朝上延伸,那是去九龍的路,而上武功山的正路是溯大溪往東從兩山間走。二里后,渡過溪流順南邊的山崖而行,又走一里,有間小茅屋立在溪北岸,這是三仙行宮。從此處起漸漸向高峻的山岡上攀爬,三里后,直抵香爐峰。香爐峰的崖壁上、山坳間不時有細流懸掛著,向北流下大溪。仰頭看見峰頭上云影逐漸疏朗,便趕忙向上攀登,忽然間零星的小雨又飄飛起來。爬二里到達集云巖,零星的雨水打濕了衣服,于是進入集云觀稍作休息。此觀是葛仙翁為養(yǎng)身進行修煉的處所,這一天因為是新年佳節(jié)道徒們正成群地在正殿上嬉鬧,那殿只有一根前柱,還未營建完畢。觀址高高地背靠著香爐峰,北面朝著武功山,前方則是大溪從東面山塢中流來,向西經湘吉灣而流去,也是一個神仙居住的好地方。這時雨稍微停了些,遇到個道徒想送我們到山頂,于是往西到了九龍,便冒雨行半里,跨過老水橋,再順武功山南麓而行,就上了牛心嶺。五里后,經過棋盤石,〔有小廟在嶺上!尺@時雨漸漸大了起來,那道徒歸還了我們給他的送路費,丟下行李袋離去。有路從棋盤石直往北上去,五里后,經過石柱風洞,又過五里,便直達武功山山項,這是從集云觀登山的大路;從棋盤石由小路順深谷向東去,是從觀音崖登山的路。我想兼顧兩條路上的風光,竟然從山頂的小路直奔九龍,而那道徒想仍然下到集云觀,從何家坊大路走,所以他和我意見不合而離去。于是我冒雨從小路往東行。從此處起山的支脈盡都是從山頂向深谷中傾墜而下,凸起處形成山岡,凹伏處形成山峽,道路順著山腰延伸,遇山岡就攀登而上,遇山峽便俯身下行。從棋盤石向東經過第二個山峽時,有塊十幾丈高的石頭直立在山峰側邊,讓人覺得形態(tài)優(yōu)美。那石頭以內的山峽中石崖突兀樹木叢生,看上去很奇異,但道路彎曲,大雨飛灑,草木塞路,無處可以著足。又沿路往東經過第三個山峽,峽間的山岡從路下面的山澗向南橫越過去,徑直到香爐峰的東面。從這條山岡起,山澗中的水便向東西兩邊分流,流往西的就是從集云觀而流出平田的那條,流往東的就是從觀音崖而流下江口的那條,它們都是安福東北的溪流。從此處后又經過兩峽。向北望去,山峽內盡是樹木叢草掩蔽,石崖突兀,不時地見到崖壁上仿佛掛著白色的布慢,如同向下垂懸著的瀑布,奇怪的是沒有飛灑流動的態(tài)勢,仔細觀察欣賞,原來它們都已經結成冰了。這才知道這地方高而寒冷,已經不同于下邊的地方了,只是我們小步慢行在雨中,不曾感覺到而已。共走五里,抵達觀音崖,大概第三岡的岡脊穿越過去的地方正好是它的中部。觀音崖又叫白法庵,是白云法師創(chuàng)建的,他的徒弟隱之進行了擴建而使庵的規(guī)模更大。此庵位于武功山的東南隅,地處深山之中,幽隱偏僻,原先是山牛野獸棲息的處所,名叫牛善堂;白云創(chuàng)建佛寺時,出現了白鸚飛來此地的奇異景象,所以取名叫白法佛殿。殿前有個寬大的水池,這也是高山中難遇見的。庵前方有座尖聳的山峰成為案山,叫箕山,是香爐峰的東面又聳起來的一座尖峰。那里實際上有庵無崖,崖就是前面經過的山峽中綿亙的石壁,沒有固定的名稱。庵的前后翠竹綠樹非常茂盛,前面有條大路直下江口,后面就是登武功山山頂的東路。當時我衣服鞋子都濕透了,趕忙更換掉,已經不作再往前走的打算。飯后雨忽然停了,于是辭別隱之,從庵東登上庵后的路。直往上二里,忽然看見西南方云霧翻滾奔涌而來,香爐峰、箕山倏忽間就被遮掩了,于是更加激勵已經精疲力竭的顧仆一顛一躍地往上登。又登一里,已到達白法庵后面的最高頂端,然而濃霧彌漫,往下俯瞰白云所建的廟宇以及山脊從中穿越過去的眾多山岡山峽,見不到絲毫影子,聽不到丁點兒聲響,幸好天空雖然陰霆但不下雨。又走二里,抵達武功山山頂的茅庵中,茅庵內有兩個道人,我們將行李停放在其中。三石卷殿就在那茅庵的上邊,但雖在咫尺間而辨不清。道人領我進到殿中行了禮,我便返回來住宿在茅庵中。這天夜里好多次狂風怒吼,我以為風向已轉為西北,天氣可期望變晴,等到夭亮卻發(fā)現濃霧彌漫如故。
武功山若一道屏障東西橫列著。它的正南面為香爐峰,香爐峰的西面就是門家坊的那座尖峰,而香爐峰的東面就是箕峰。三座山峰都峻峭陡削,而香爐峰高懸獨聳,它們并列在武功山的南面,若像武功山的權星門一樣。山頂上有道路通往四方:由正南面去的一條,從風洞石柱下到棋盤石、集云觀,經過相公嶺出平田、十八都,是一條大路,它就是我入山所走的那條;由東南面去的一條,從觀音崖下到江口,通到安福縣;由東北面去的一條,二里后出雷打石,又往前一里就是萍鄉(xiāng)縣界,然后下到山口通到萍鄉(xiāng)縣;由西北面去的一條,從九龍抵達枚縣;由西南面去的一條,從九龍下錢山,抵達茶陵州。這就是武功山四方的境域。
初四日聽說天上的陰霆未散,我便靜靜地躺了許久。早餐后才起來,霧影忽開忽合。于是從正路下山,想去探尋風洞石柱。直往下三里,逐漸見到兩旁的山都在茅草叢中露出脊梁,沒有崖壁峰巒的奇秀,遠遠看見香爐峰頂也時出時沒,而它的半山仍然和先前一樣濃霧彌漫。我心想風洞石柱還在二三里以下的地方,恐怕一時難以尋找到,并且懷疑道徒所講的是些敷衍塞責的話,即便尋著了也不會有什么奇異的景象,便乘沒有下雨,仍舊返回山頂,再次在那間茅庵中吃了飯,準備先去九龍。這才從山脊上往西行,開初山中仍然是霧氣彌漫,不久就漸漸散開。三里后略微向下走了一些,越過一條山脊,忽然從霧影中看見武功山中峰的北面有矗立的山崖、高峻的石柱,它們向上刺入層層云霄,往下插進深深的地府,這就是所說的千丈崖。成百座山崖叢密地聳立著,交錯盤繞,高低不一,凹陷的山洼和突凸的峰石相互掩映。往北直向下走,到處如門如網,如幢如樓,直下到谷地,盡都是叢密的樹木、紛亂的雜草平平地鋪在深谷中。然而霧氣還時時籠罩著山崖,等走到它們的'側邊時,霧又忽然散開,好像先前的籠罩,是女人故意用衣袖遮面以回避客人,而后面的散開,又像是用心裝出笑臉歡迎客人。大概武功山若屏障橫列著,東面、西面和中間共聳起三座山峰,而中峰最高,峰上純是石頭,南面只是山崖突兀而已,北面卻是極盡了山崖懸空直立、曲折盤繞的奇美。假使不由此處而是從正路走,假使由此處走而霧氣不散開,不是就要說武功山沒有奇異優(yōu)美的景觀了嗎?共走三里,經過武功山中間一座山嶺的西面,接連越過兩座山脊,它們都狹窄得僅有一尺五寬。到此處南北都是石崖,而北邊的石崖尤其高峻陡削,它們深播無底,盤繞突兀,有許多奇異的景觀,山脊上有兩座崖壁層層破裂開,如同門一樣,向下傾墜到重重深谷中。從那兩座崖壁處向下鑿通道路,就可以覽盡山脊北崖的各處勝景,但可惜的是山高路絕,沒有能到達那些山崖間游覽的人。又往西,依然是先下后上,這里是武功山的西峰。西峰與東峰無差異,不像中峰那樣石崖高峻突兀、條塊分明。又走五里,經過野豬洼。在西峰盡頭處,看到一座石崖突出來,下面可以容納四五個人,它叫二仙洞。聽說它上面還有個金雞洞,我沒有進去。從二仙洞起山分成兩支,路從中間通過。又沿著略微下傾的路往西走四里,到九龍寺。此寺在武功山的西睡,高峻的山嶺到了此處忽然向四周分開,圍成山塢,中間有塊平坦的谷地,水流繞著谷地往西面流出山峽口處的橋,向山崖間傾瀉下去。寺是神宗時寧州禪師創(chuàng)建的,與白云創(chuàng)建觀音崖,是分別在山的東西兩邊同時進行的。然而觀音崖地勢開闊暢爽居高臨下,九龍寺地勢幽深寬闊,觀音崖的地理形勢固然不如九龍寺那樣既正而又幽靜隱秘。若以地勢來論,九龍寺雖然稍低于山頂,但它的高度反而在觀音崖之上許多。寺中的僧人分住在東西兩間小屋中,前些年南昌王曾特意進山到此拜佛,如今寺廟僧房的規(guī)模依然齊整。西面房中的僧人留我們住宿,我見霧氣已經逐漸散開,便堅考地和他們告別‘走出寺,往西越過溪口橋,溪從南面流下。再往西越過一座山嶺,又渡過一條小溪,兩條溪水匯合而往南傾墜到山谷中。溪從東面傾瀉,道路從西面下插,都是直往南面下去。走五里為紫竹林,有間僧人居住的小屋坐落在高處的急流修竹間,清幽和高爽兼得,也算得是佛教寺院的一處美妙所在。從山上遠望此處,還是被掩蔽在重重云霧中;漸朝下走云霧漸散開,而此處破裂的崖壁上水流飛瀉,有崖壁上的急流高懸在倒豎的山峽間那樣一種態(tài)勢。又走十里到盧臺,一路間或從溪右走,或從溪左行,路線不一,但無不是行走在如巨雷轟響的水聲中和似雪花倒濺的白浪間。只是水流在高高的山崖間,被翠竹綠樹掩蔽,不能窺見到水流的形態(tài)和氣勢,等到渡過山澗水,又已經是水流平緩的地方了。走出山峽到達盧臺,才有布滿平坦田塊的谷地,紛亂的水流交錯從田畦間涌出,我們的行裝鞋子都被打濕;叵肫鹎疤爝^相公嶺時,要一滴水都不能找到;此處地勢高于那里,但石山間溪水環(huán)繞,于是成了水流灌注的洼地。這大概是因為武功山東睡的山是一條主脊分出若干支脈,而武功山西睡的山是眾多山峰各各分立,山峰上石頭突兀崖壁并矗。泥土、石頭的情形既然不同,所以干燥濕潤的狀況也就有差異了。溪兩崖住著四五戶人家,房屋呈環(huán)狀離立著,想投到其中的一家住宿,但各家都以新年要宴請賓客的理由推辭了。正徘徊在路旁時,有一群人從東面村中走到村西去,他們正是被宴請的客人。其中一個少年見我沒有住宿處,親自到各家,為我找棲身的處所,把我?guī)У綎|村已經宴請過客人的一家,〔這家人姓唐!尺@才得以留宿下來。這天行了三十里。
初五日早餐后,霧氣仍然遮蔽著山頂。于是往東南翻越一座山嶺,走五里下到平坦的田野中,這里是大階。此處住著幾家居民,自成一個和外界相對隔絕的幽深谷地。一條小溪從東北面流來,那是何家坊流來的溪流,盧臺的溪水從北面流來,又有條從沙盤頭來的溪水自西北面流來,它們匯合而流出陳錢口。兩山對聳如門,路也沿溪流而去。出了陳錢口就是十八都平田,它東面對著一塊寬展的大平地。大破來的水自北而流出陳錢口,上破來的水自西而流到車江,兩條溪水匯合而往東經過錢山流下平田。路從車江沿西面的溪水走,五里后到上破,又進入山中。隨后,渡過溪水到南面,又上了門樓嶺,爬五里越過嶺,又與溪水相遇。過了一個平坦韻山塢又走二里,有座山峰立在溪流中,山峰的南北兩面各有一條溪流,它們繞流到山峰前面而匯合,這是月溪的上游。路沿山峰南面的那條溪流進入山中,溪的南面有個石蘭沖,山崖很是突兀。又走三里,登上祝高嶺,嶺北的水流下安?h,嶺南的水流下永新縣。又從嶺頭上平平地行二里,然后走下嶺往東南行二里,過了石洞的北面,便朝西南攀上一座小山,山間的石頭色澤溫潤但形態(tài)高險峻峭。從石縫中往下俯瞰,有個四面環(huán)繞的石窟,石窟中有道門對著石縫,門里面有佛家廟宇,廟宇后有個深洞,那洞叫石城洞。洞外石崖環(huán)亙四周,石崖間有條縫隙朝向東面,佛庵就背靠著石崖。那庵朝向北面,石城洞在它的左邊,洞門向著東北方,但石窟中的門被僧人關閉著無法進去。從石頭上俯身呼喊,許久才得以進入石窟內,于是叫僧人燒火做飯,而我進入石城洞中游覽,想爭取時間出來后作石門寺的旅行。進洞門后沿著石瞪而下,很類似陽羨張公洞的洞門,然而大處超過張公洞。洞中高高隆起的狀態(tài)與張公洞相同,但深度寬度有張公洞的兩倍。洞的中央有條石岡橫隔著,將洞分為內外兩重,外重有些大石頭分別排在洞門口,如同一個平臺。平臺的中央,聳立起兩根石筍。排列在石筍左右的,石臺北面邊緣處是一根石柱矗立著,它有石筍兩倍大,而顏色十分古樸凝重,它從洞底向上高高擎起,上面連接著洞頂。石柱旁有條縫隙,可繞著石柱轉。石柱根部冒出的地方,有些石頭在周圍環(huán)繞承托著,它們像是栽種在盤子中似的。石柱旁邊有個支洞。曲折地往北再進去,又有一根大石柱,下面如蓮花環(huán)繞堆疊形成柱子,石柱的上部如同作為儀仗用的華貴的旗幟,頂蓋連接著洞頂;這根石柱旁邊也有縫隙,可繞著石柱轉。大石柱的左邊另外環(huán)繞著一個小洞,那支洞更加彎隆。等走出洞,吃了飯,見洞非常奇異,未能找到火把,又與顧仆再次進入洞中細細探尋。出洞來已經傍晚了,于是住在庵中。
石城洞原先名叫石廊洞;南破人劉元卿在洞口石窟中創(chuàng)建佛寺后,改名書林洞;如今又叫石城洞,因為洞外石崖環(huán)亙四周若像城墻。
游記日記 篇8
很早就聽說嵖岈山風景優(yōu)美,山勢陡峭。 今天,終于和朋友跟著家長們一起到遂平縣的嵖岈山去玩。
我們來到山腳下,向遠處眺望,嵖岈山果真名不虛傳,簡直就像一幅國畫,非常漂亮。今天雖然不是節(jié)假日,但是仍然有很多外地的游客來旅游。真可以用“游人如織”來形容!。
嵖岈山分為兩座山,一座是南山,一座是北山。
我們買了票之后就上山了。我們是從南門進的,走了一會兒,看見了許多馬,大家就鬧著大人要騎馬,只聽大人說:“時間有限,我們趕快爬山吧,回來的時候再騎!蔽邑势鹆诵∽臁
我們爬到了半山腰,看見了一棵大樹被圍了起來,聽旁邊的導游介紹說:“這是一棵古樹,叫千孔柏,已經有1200多歲了!”“哇塞,比我校的皂角樹的年齡還要大!蔽也挥勺灾鞯姆Q贊了起來。千孔柏的樹干上布滿了許許多多的小孔,樹的名字因此得名。媽媽在旁邊說:“朱含,你聽說過千瘡百孔這個詞嗎?”哦,我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
走著走著,我們看到了“猴藝園”三個字。老板在門口吆喝:“快來看小猴接飛刀、做算術、走鋼絲、拉車、滾球、跳迪斯科。 蔽覀冃『⒆佣剪[著要看,大人只好同意。我們買了票,我第一個跑進去,看見了4只小猴子。一只是猴爸爸,一只是猴媽媽,一只是大猴,還有一只小猴。我伸手就想摸,忽然,馴獸員攔住了我,說:“不能摸,不能摸!這些猴子咬人很厲害的!边@時,陶老師遞給我一袋兒冰糕,我連忙吃了起來。我沒吃多少,就不想吃了,就想喂小猴,我就把冰糕扔向小猴,小猴撿起來躲到一個角落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開始表演了,第一個節(jié)目是大猴表演“接飛刀”。馴獸員對大猴說:“接了之后,嘴里一把,左手右手各一把。要是沒有接好,眼睛就會被刀給扎瞎的。聽懂了和我握握手!贝蠛飬s把腳抬了起來,馴獸員說:“握手聽明白了嗎?想偷懶挨揍!闭f著拿起鞭子就要抽大猴。這是,猴媽媽攔住了馴獸員,從他手中搶走了鞭子,扔到了一邊。馴獸員走到鞭子旁邊,正要撿鞭子的時候,鞭子又被猴媽媽扔到了一邊。猴媽媽又推了馴獸員一下。猴爸爸和大猴也來“支援”,只見猴爸爸和大猴抓住馴獸員的頭發(fā),把我們笑得前仰后合。原來,猴子也知道它們是親人,得互相幫助啊。馴獸員把大猴、猴爸爸、猴媽媽怪了一頓,大猴只好乖乖的給我們表演了。開始表演接飛刀了,第一次表演雖然失敗了,但是馴獸員說:“這一次表演失敗了,下一次要表演好,表演好了晚上我請你撮一頓兒。表演不好了挨鞭子!蔽衣犃,想:馴獸員還請猴子吃飯?只見馴獸員退到離大猴2米遠的距離,準備好了,他拿起一把朝大猴面前扔了過去,小猴不慌不忙地接住了飛刀,銜在嘴里,然后又敏捷接住了第二把用右手握住,左手靈巧地接住第三把。我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了大猴?赐瓯硌,我們依依不舍地出發(fā)了。
終于爬到南山頂了,導游介紹說:“這是鳳凰臺,傳說這里出現了一只火鳳凰!蔽覀冋驹邙P凰臺上向遠處看,真是一馬平川!麥田被分成了一個一個的長方形,分不出那塊已經收割完,那塊沒有收割?山腳下的小村莊、房子就像售樓處擺放的樓房模型,人小得簡直就像小螞蟻。
南山爬到頂,我們決定上北山。來到了通往北山的吊橋邊,但是吊橋正在維修,我們只好繞道行走。吊橋旁邊有一條筆陡得的小路通往北山下,下去后再爬同樣陡的小路上去。王錢旭的.爸爸有恐高癥嚇得腿發(fā)軟,不敢爬,我們小孩兒卻說:“刺激,刺激,真刺激!”楊叔叔和黃阿姨擔心我們這些小孩下快了出危險,他們走最前面,要我們抓緊欄桿跟著。我們一邊走一邊說笑,媽媽在后面喊:“看著腳下,別往山下看!”小心翼翼地爬北山上回頭看走過的山路,才感覺后怕。天都峰也不過這樣陡吧?王叔叔說:“這是我第一次爬上山頂,沒有這些小家伙我根本不敢!贝笕藗兗娂娍洫勎覀冃『⒂赂矣謭詮。上北山難,但是下北山更難。我們走一段,鉆個狹窄的山洞,再走一段,又找不到路了,回過頭再走;我們無可奈何,去問了廟里的人,按照廟里的人指點走,不知鉆了多少個小山洞終于走出了大山。媽媽說:“這個山鉆一個洞又一個洞找不到路,烏龍山剿匪的時候,不知道有多難呢?”楊叔叔說:“由當地老百姓當向導,沒有找不到的土匪窩!蔽覀冇謥淼搅颂炷ズ,同行的一個阿姨介紹說:“西游記就是在天磨湖拍攝的,咱們也走一走通天大道吧!表樦⒁痰闹更c,我們飛奔而去,原來的通天大道是在天磨湖邊修的一條筆直的長約200米的小路,我不禁有些失望。隨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你挑著擔,我牽著馬。。。。。。”小朋友們也不由自主地唱了起來,我們的歌聲吸引了很多的游客。
走出北門,等候我們的車已經到達了。我們飽餐了一頓,就高興的回家了。我什么時候還能再來嵖岈山玩呢?
游記日記 篇9
二十二日 由北城外歷鳳凰山北麓,經北門,二里,過黃備橋。橋架曹溪之上。西北行十里,溯溪至元口。又五里至官莊前,西南渡溪,又十里至陳坊。北渡小木橋,為曹山寺道。遂令顧仆同擔夫西至樂安之流坑,余與靜聞攜被襆fú包袱,渡橋沿小溪入。五里,為獅子口。由回龍洞而入山隘,即曹山也。其內環(huán)峰凹辟,平疇一圍,地圓整如砥,山環(huán)繞如城,水流其間。自回龍口而南下陳坊,又東下宜黃,交鎖曲折,亦此中一洞天,為丹霞、麻姑之類也。初以何王二氏名何王山,后加“草”、加“點”,名荷玉山。唐本寂禪師禮曹溪回,始易名曹山。宋賜額寶積寺,毀于嘉靖丙戌公元1526年,基田俱屬縉紳。茲有名僧曰觀心,將興復焉。觀心,宜黃人,向駐錫豐城,通儒釋之淵微發(fā)生及發(fā)展,兼詩文之玄著。余一至,即有針芥之合指性情契合,設供篝燈,談至丙夜,猶不肯就寢,曰:“恨相見之晚也。”先是,余午至,留飯后即謂余曰:“知君志在煙霞,此中尚有異境,曹山舊跡,不足觀也!
二十三日 早聞雨聲。飯而別觀心,出曹山,而雨絲絲下。三里至陳坊木橋,仍西從大道。溯溪二里,過鵬風橋。溪南自山來,路西折逾小嶺。又三里,復西渡溪之上流,曰接龍橋。蓋溪自曹山后嶺北山峽而來,南下而轉至鵬風橋者,此流尚細,而宜黃、崇仁之界,因逾接龍橋而西,即為崇之東南境。從此入山共三里,逾大霍嶺,直逼龍骨山下。又二里,逾骨嶺,水猶東注。又三里,下幞頭嶺,水始西流。又四里至純鄉(xiāng),則一溪自南而北矣。渡溪橋是為純鄉(xiāng)村,有居民頗眾。隨水西二里,北下為崇仁道。南循小水一里,西登干岡嶺,嶺頗峻,逾嶺而下,純西南行矣。十里,至廖莊橋,有溪自南而北,其大與純鄉(xiāng)之溪并,東北流,當與純溪同下崇仁者也。又西五里,過練樹橋,橋跨巴溪之上。又西過坳上,蓋南來之脈北過相山者也。其東水下練樹橋為小巴溪,西水下雙溪橋為大巴溪,俱合于罕滸,北即峙為相山,高峙朱碧街之北。再西即為芙蓉山。芙蓉尖峭而相山屏列,俱崇仁西南之巨擘也。自練樹橋又五里而至朱碧街。其地在崇仁南百余里,南五十里為大華山,西南三十里為樂安縣。
二十四日 昧爽黎明,從朱碧西南行,月正中天。二里為雙溪橋。二小溪,一自東北,一自西北,俱會于橋北,透橋東南去。路從西南,又一里為玄壇廟橋。其水自西而東,乃芙蓉西南之流,當亦東會雙溪而下罕滸入巴溪者也。過溪南一里,越雷公嶺,有溪自南而西北去。下嶺即東南溯溪,一里為雷公場,又南三里為深坑。又東南二里為石腦,上有橋曰崑kǖn陽橋。又南三里曰雙湛橋,又二里曰趙橋,又五里曰橫岡,又五里越一嶺,曰趙公嶺。自石腦來十五里,其嶺坦而長,蓋東自華蓋山度脊,而西經樂安,而北轉進賢,為江西省城之脈者也。嶺北水繞雷公而西北下崇仁,嶺南水由大陂而下永豐、吉水者也。下嶺,山隘漸辟,其內塢曰白麻插,水雖西流樂安、永豐,而地猶屬崇仁;其外岡曰崇仁仙觀,則樂安之界也。由白麻插循左山東南行,三里至大坪墅,轉而東向入山。又二里,東至一天門,有澗西注石橋下,從此遂躡級上登。一里至舊一天門,有二小溪,一自東南,一自東北,合于石屋之上。從此俱峻坂懸級。又七里至二天門,逐兩度過脊之坂,俱狹若堵墻。于是東北繞三峰之陰北,共七里而登華蓋之頂,謁三仙焉。蓋華蓋三峰并列,而中峰稍遜,西為著棋,東為華蓋。路由西峰而登,其陽南甚削,故取道于陰。華蓋之上,諸道房如峰窩駕空,簇繞仙殿,旁無余地,無可眺舒。飯于道士所房,亟登著棋,四眺形勝。其北正與相山對,而西南則中華山欲與頡頏xié háng不相同下,東與南俱有崇嶂,而道士不能名,然皆不能與華蓋抗也。其山在崇仁南百二十里,東去宜黃亦百二十里,西去樂安止三十里,〔西南一百里至永豐,〕東南至寧都則二百余里焉。余自建昌,宜取道磁龜,則直西而至;自宜黃,宜取道石蛩從云封寺,亦直西而至;今由朱碧,則迂而北,環(huán)而西,轉而東向入山,然取道雖迂五十里,而得北游曹山洞石,亦不為恨也。下山十五里,至三天門,渡石橋而南,遂西南向落日趨。五里過崇仙觀。又三里越韜嶺,是為樂安界。又西南三里,渡一溪橋。又四里,溪西轉出大陂,溪中亂石平鋪,千橫萬疊,水碎飛活轉,如冰花玉屑。時日已暮,遂宿大陂。
二十五日 是日為冬至,早寒殊甚,日出始行。西南五里為藥臘。又五里為曾田,其處村居甚盛,而曾氏為最,家廟祀宗圣公孔子之弟子曾參。從此轉而南,渡溪入山,乃中華山之西北麓支山也。中華在華蓋西南三十里,從藥臘來循其陰西行,至是乃越而轉其西北。又三里為饅頭山,見溪邊橫石臨流,因與靜聞箕踞其上,不知溪流之即穿其下也。及起而行,回顧溪流正透石而出,始知其為架壑之石也。余之從樂安道,初覽其《志》,知其城西四十里有天生石梁,其側有石轉運,故欣然欲往;至是路已南,不及西向,以為與石橋無緣;而不意復得此石,雖溪小石低,已見“天生”一斑。且其東北亦有石懸豎道旁,上如卓錐,下細若莖,恐亦石橋轉運之類矣。又南一里為黃漢。又南逾一小嶺,一里是為簡上,為中華之西南谷矣。從此婉轉山坑,漸次而登,五里,上荷樹嶺,上有瞻云亭。蓋嶺之東北為中華,嶺之西南為雪華,此其過脈之脊云。逾嶺南下二里,至坑底,有小溪,一自東北,一自西北,會而南。三里,出源里橋。又三里則大溪自東而西,渡長木橋至溪南,是為流坑。其處阛闠縱橫,是為萬家之市,而董氏為巨姓,有五桂坊焉。大溪之水東五十里自郎嶺而來,又東過大樹嶺,為寧都界,合太華、中華東南之水至此,西八里至烏江,又合黃漠之水南下永豐焉。是日午至流坑,水涸無舟,又西八里,宿于烏江溪南之茶園。
二十六日 因候舟停逆旅。急索飯,即渡溪橋北上會仙峰。其峰在大溪之北,黃漠溪之西,蓋兩溪交會,而是山獨峙其下流,與雪華山東西夾黃漠溪入大溪之口者也。峰高聳突兀倍于雪華,而陽多石骨嶙峋,于此中獨為峻拔。其西南則豁然,溪流放注永豐之境也。由溪北從東小徑西上,五里而至會仙峰。按《志》止有仙女峰,在樂安南六十里,而今土人訛為會仙云;然其為三仙之跡則無異矣。是峰孤懸,四眺無所不見。老僧董懷莪為余言:“北四十里為樂安,西南六十里為永豐,直西為新淦gān,直東為寧都。其東北最遠者為太華山,其次為中華,又次為雪華,三華俱在東北。而樂安之北有西華,兀立云霧之間,為江省過脈,尖拔特甚,蓋從太華西北渡趙公嶺而特起者也!庇蓵啥希鞅币焕,其石巑岏cuán wán山高銳峻,上多鵑花紅艷,〔但〕不甚高,亦冬時一異也。由會仙南面石磴而下,至山半甫有石泉一泓,由其山峭拔無水泉,故山下之溪亦多涸轍耳。下山五里,至溪旁,其南即為牛田,水南,其北為烏江,其東為茶園,余所停屐處也。午返,舟猶不行,遂止宿焉。
〔余自常出來,所經縣治無不通舟,惟金谿、樂安,通舟之流,俱在四、五十里外!
二十七日 〔舟發(fā)〕烏江,三十里,豐陂宿。
二十八日 十里,將軍。二十里,永豐宿。
二十九日 自永豐西南五里放舟,又三十五里北郊。吉水界。二十五里,亦名烏江。又十里,下黃宿。
三十日 早行。二十里,鳳凰橋。溪右崖上有鳳眼石,溪左為熊右御史概所居。又五里抵官材石,溪左一山崖石嶙峋,曰仙女排駕。遂繞吉水東門,轉南門、西門、北門,而與贛水合。蓋三面繞吉水者為恩江,由永豐來。贛水止徑北門。
翻譯
二十二日由北城外順鳳凰山北麓而行,經過北門,走二里,越過黃備橋!泊藰蚣茉诓芟稀!惩鞅毙惺,溯一條溪流到了元口。又走五里到官莊前,往西南渡過溪流,又走十里到陳坊‘從陳坊往北越過小木橋,是去曹山寺的路。于是叫顧仆同擔夫往西先到樂安縣的流坑等候,我和靜聞攜帶著被袋,越過橋沿小溪進去。走五里,為獅子口。由回龍洞進人山隘中,就是曹山。山里峰巒回環(huán),中間凹陷,形成一塊平地,平地圓而齊整,如同磨刀石,山峰環(huán)繞在周圍好似一道城墻,水流淌在其間。從回龍洞口往南下到陳坊,又東下宜黃縣城,交錯盤結,也別有洞天,如同丹霞山、麻姑山一樣。最初因為何、王兩姓居住在此地而叫何王山,后分別加了“草”字頭和丫點,名叫荷玉山。唐代本寂禪師到曹溪禮拜回來后,才改名為曹山,宋朝賜給“寶積寺”的匾額,明嘉靖丙戌年被毀壞,寺基和田產都轉屬官宦。現有個名僧叫觀心,打算興復寺廟。觀心是宜黃人,以前住留在豐城縣,精通儒佛兩家的高深義理,又懂得詩詞文章的奧妙。我一到曹山,就與他性情契合,晚上他準備了夜點,挑燈與我長談到三更,還不肯就寢,他說:“遺憾的是我倆相見太晚了。”這之前,我中午到達時,他留我們吃飯后就對我說:“我知道您的志向在于游歷煙云霞雨、名山勝水,這地方還有風景更奇異的境地,曹山的舊時遺跡,不值得觀覽。”
二十三日清早聽到雨聲。飯后辭別觀心,走出曹山,絲絲細雨不停地下著。走三里到陳坊木橋,仍舊往西順大路行。溯溪走二里,越過鵬風橋。溪從南面山中流來,路折往西翻越一座小山嶺。又走三里,又往西越過那條溪水的上游,溪上的橋叫接龍橋。此溪大概就是從曹山后邊山嶺北面的山峽中流出來,南下折到鵬風橋的那條,此處水流還細小,但它是宜黃縣和崇仁縣的分界,于是跨過接龍橋往西,就是崇仁縣的東南境了。從這里進入山中共三里,越過大霍嶺,直逼龍骨山下。又走二里,翻過龍骨嶺,水仍然流往東。又走三里,下了蹼頭嶺,水才往西流。又走四里到純鄉(xiāng),見一條溪水從南往北流來。越過溪上的橋就是純鄉(xiāng)村,村中居民很多。沿溪水西行二里,往北下去是到崇仁縣城的路。向南順一條小水走一里,往西登上干岡嶺,此嶺很峻峭,越嶺而下,就是一直向西南方向行了。走十里,到廖莊橋,有條溪水自南往北流,大處和純鄉(xiāng)的那條一樣,它往東北流去,應當是和純溪一同流下崇仁縣去的。又往西五里,跨過練樹橋,橋橫架在巴溪上。又往西經過坳上,它大概是南來的山脈往北延伸到相山間的地方。山坳東面的水流下練樹橋后為小巴溪,西面的水流下雙溪橋后為大巴溪,它們匯合在罕滸,山坳北面就聳起為相山,它高聳在朱碧街北邊。再往西就是芙蓉山。芙容山尖峭而相山如屏障橫列,它們都是崇仁縣西南境的.大山。從練樹橋又走五里為朱碧街。此地在崇仁縣城南邊一百多里,南邊五十里為大華山,西南邊三十里為樂安縣城。
二十四日黎明時,從朱碧街往西南行,明月當空。走二里為雙溪橋。有兩條小溪,一條從東北來,一條從西北來,匯合在橋北面,穿過橋往東南流備路從橋西南走。又行一里為玄壇廟橋。橋下的水自西往東流,它是芙容山西南面的水,應當也是流往東匯合雙溪而流下罕滸注入巴溪的水流。鍍過溪往南一里,翻越雷公嶺,有條溪水從南往西北流去。下了嶺便溯溪往東南走,一里為雷公場,又往南三里為深坑。又往東南走二里為石腦,石腦上面有座橋叫昆陽橋。又往南走三里叫雙湛橋,又走二里叫趙橋,又走五里叫橫岡,又走五里翻越一座山嶺,那嶺叫趙公嶺。從石腦過來的十五里中,山嶺平坦而且長,嶺脊大概從東面的華蓋山越過來,往西經過樂安縣,又往北折入進賢縣,成為江西省城主山脈。嶺北的水繞過雷公嶺往西北流下崇仁縣,嶺南的水從大破流下永豐、吉安兩.縣。走下嶺,山隘逐漸開闊,山隘中的山塢叫白麻插,塢中的水雖往西流入樂安縣和永豐縣,但地仍隸屬崇仁縣;山隘外的山岡叫崇仁仙觀,它是樂安縣的縣界。從白麻插順左邊的山往東南走,三里到大坪墅,然后折往東進入山中。又走二里,往東到達一天門,有條山澗水向西注入一座石橋下,從此處起便踏著石級往上登。爬一里到達舊一天門,有兩條小溪,一條從東南流來,一條從東北流來,匯合在石屋子上邊。從此處起都是在陡峻的山坡上懸置石瞪。又攀七里到二天門,于是兩次越過山脊穿越過去的山坡,那山坡都窄得如一堵墻。過山坡后往東北繞著三座山峰的北面而行,共七里登上山頂,在山頂拜渴了三仙的像。華蓋山三座山峰并列,中間那座稍低,西面為著棋峰,東面為華蓋峰。上山頂的路從西面那座山峰攀登,它的南面很陡,所以我們取道北面。華蓋峰上,眾多道士住的小屋如同蜂窩架在空中,簇繞著仙殿,旁邊無空地,沒辦法舒心地遠眺。在道士的房中吃了飯,便趕忙登上著棋峰,四下眺望周圍山川勝跡。它北面與相山對著,西南面則像是要和中華山抗衡,東面與南面都有高峻的屏障似的山峰,道士不能說出它們的名稱,但它們都不能與華蓋山比高低。此山在崇仁縣南一百二十里,東面距宜黃縣也是一百二十里,西面離樂安縣只有三十里,往西南去一百里到永豐縣,往東南到寧都縣卻有二百多里。我從建昌府來,應取道磁龜,那就可以直往西到達此處;從宜黃縣城來,應取道石蟄從云封寺走,也可以直往西到達這里;現由朱碧街走,則折往北面,繞往西面,才轉往東進入山中,然而所走道路雖然繞了五十里,但能夠往北游覽曹山的洞穴峰石,也不算遺憾。朝山下走十五里,到三天門,越過石橋往南,便向西南朝著落日的方向急奔。五里經過崇仙觀。又走三里翻過韜嶺,那里是樂安縣界。又往西南走三里,越過溪上的一座橋。又走四里,溪流向西繞出大破,溪中亂石平鋪,千橫萬疊,溪水碎飛活轉,如冰花玉屑。當時已經傍晚,于是投宿在大破。
二十五日這天是冬至,早晨異常寒冷,太陽出來后才出發(fā)。往西南走五里為藥臘。又走五里為曾田,那里村莊中居民很多,而姓曾的最多,曾氏祖廟中祭祀宗圣公曾參。從曾田轉往南,渡過溪水進入山中,那山是中華山西北麓的一個分支。中華山在華蓋山西南三十里,從藥臘來順著它的北面往西行,到這里才越過山轉到它的西北面。又走三里為饅頭山,見溪邊橫臥著的石頭下臨水流,于是和靜聞屈膝張足坐到那石頭上爹但不知道溪流就是從石頭下面穿出去的。等起身出發(fā),回頭見溪流正好穿過石頭流出來,才知石頭是橫架在溝谷上的。我之所以從樂安縣走,是因開初閱覽縣志時,得知縣城西面四十里有座天生石橋,它側面有塊石頭循環(huán)旋轉,所以欣然想前往觀看;到這里路已走朝南面,未能向西走,以為與石橋無緣了,而未想到又見著此石,雖溪流細小石頭低矮,但已見到“天生”橋的一斑。而且它東北面也有塊石頭懸立在路旁,上部如直立的錐子,下部纖細若莖桿,恐怕也和那石橋側邊循環(huán)旋轉的石頭是一類。又往南一里為黃漠。又往南越過一座小嶺,走一里為簡上,這里已是中華山的西南山谷。從此處起曲折地從山谷中繞行,逐漸往上攀登,五里上到荷樹嶺,嶺上有個瞻云亭。大概此嶺的東北為中華山,西南為雪華山,此處是兩山的山脈經過的山脊。越過嶺往南下行二里,到達谷底,有兩條小溪,一條從東北來,一條從西北來,匯合后流往南。走三里,出了源里橋‘又走三里,有條大溪自東往西流,跨過溪上的長木橋到了南岸,為流坑。此處街市縱橫,是個有萬家居民的市鎮(zhèn),其中董姓是大姓,市鎮(zhèn)中有個五桂坊。大溪從東面五十里的郎嶺流來,又流過東面的大樹嶺,成為寧都縣界,然后匯合太華山、中華山東南面的水流到此,向西流八里到烏江,又匯合黃漠的水向南流下永豐縣。這天中午到流坑時,溪中水流干涸沒有船只,又往西行八里,投宿在烏江溪南面的茶園。二十六日因等候船只停在旅店中。急忙搞飯吃后,就越過溪上的橋往北攀上會仙峰。此峰在大溪的北面、黃漠溪的西面,兩條溪流交匯,它聳立在匯流處的下游,與雪華山夾峙在黃漠溪匯入大溪處的東西兩邊。會仙峰高聳突兀,超過雪華山一倍,南面多石骨嶙峋,在這里是最峻峭挺拔的。山峰的西南面卻很開闊,溪流通暢地奔流入永豐縣境。由溪北岸從峰東面的小路往西上去,五里便到會仙峰。按志書記載,只有座仙女峰,在樂安縣南面六十里,如今當地人誤為會仙峰;然而它是保存有三仙遺跡之地的說法卻是一樣的。此峰孤峰高懸,四處眺望無所不見。老僧董懷獲對我說:“它北面四十里為樂安縣,西南面六十里為永豐縣,正西邊為新淦縣,正東邊為寧都縣。它東北面最遠的是太華山,其次為中華山,最近的是雪華山、三華山,都在東北面。而樂安縣北面有座西華山,兀立在云霧間,為江西省山脈經過的地方,特別尖峭挺拔,大概是從太華山西北越過趙公嶺而特起的一座山!睆臅煞逋希偻鞅弊咭焕,山間石頭高大尖峭,并生長著許多正開得紅艷的杜鵑花,但不很高,這也是寒冬時節(jié)的一個奇異景觀了。從會仙峰南面的石瞪往下走,到半山中石頭間才有一汪泉水,因此山高峻挺拔沒有流水潭泉,所以山下的溪流也多是干涸見底的。下山五里,到溪岸邊,南面就是牛田、水南,北面為烏江,東面是茶園,即我們停留住宿的地方。中午返回旅店,船仍不開,于是住下來。
我從常山縣來,所經縣城無不通船,只有金期、樂安兩縣,通船的水流都在縣城外四五十里的地方。
二十七日船從烏江出發(fā),行三十里,到豐破住宿。二十八日行十里,到將軍村。又行二十里,到永豐縣城住宿。二十九日從永豐縣城西南五里處開船,又行三十五里到北郊。〔在吉水縣界。〕又行二十五里,也叫烏江。再行十里,到下黃住宿。
三十日清早出發(fā)。行二十里,到鳳凰橋。溪右邊山崖上有個鳳眼石,溪左邊是熊概右御史住過的地方。又行五里抵官材石,溪左岸一座山上崖石嶙峋,叫仙女排駕山。我們繞過吉水縣城東門,轉到南門、西門和北門,一條水流與贛水匯合。環(huán)繞吉水縣城三面的是恩江,〔它從永豐縣流來!弛M水只經過北門。
【游記日記】相關文章:
游記的日記 寫游記游記08-12
國慶游記日記10-12
暑假游記日記11-23
精選游記日記4篇10-30
【精選】游記日記3篇10-30
【精選】游記日記4篇11-01
精選游記日記3篇11-02
《徐霞客游記》游廬山日記08-16
《徐霞客游記》游嵩山日記08-16
《徐霞客游記》閩游日記11-08